03.04 愛新覺羅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世襲罔替,清末的時候他的後代如何?還是王爺嗎?

別酒流年


是王爺。

怡親王從胤祥正常傳到第六代載垣,他在咸豐朝很得寵。咸豐死的時候,載垣被任命為“顧命八大臣”之首。後來慈禧發動祺祥政變,肅順,載垣,端華被處死,怡親王被奪爵,降為不入八分輔國公。

到同治三年,復怡親王爵,由胤祥的另一支後代選了一個叫載敦的承爵。光緒十六年,載敦薨,他的兒子溥靜承襲了怡親王。

光緒二十六年,慈禧立溥儁為大阿哥,試圖廢掉光緒,遭到列強的反對。大阿哥的父親端王載漪因而痛恨洋人,支持義和團,怡親王溥靜與莊親王載勳、輔國公載瀾、貝勒載濂、載瀅、貝子溥倫群起響應。

庚子國變以後,怡親王溥靜被慈禧以“縱庇拳匪啟釁”罪名革去官職,復交宗人府圈禁,不久後去世,爵位被革除。(罪魁禍首端王父子流放新疆反而倖存。)

溥靜死後,他二歲的侄子毓麒襲怡親王爵,這是末代怡親王。毓麒後來做了溥儀的侍讀,喜歡京劇。因為不會理財,為人大方最後破產。後來,在戲班靠跑龍套、管服裝、管道具為生。1948年卒。

胤祥生前的怡親王府在王府井大街路東,他死的時候捐出,改為賢良寺。清末外埠大臣李鴻章等人,每次入京都愛住在賢良寺,感受十三爺的餘蔭。現寺已無存。

第二座怡親王府在朝陽門內。載桓死後充公,後賜孚郡王。

第三座怡親王府位於東單北極閣三條。這是胤祥另一個兒子寧郡王的府邸,載敦是他的後代。這座府邸就是清末最後的怡親王府。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所謂“鐵帽子王”特指清王朝十二家世襲罔替的親王、郡王,分別是禮、鄭、睿、豫、肅、莊、怡、恭、醇、慶十家親王和克勤、順承兩家郡王。所謂“鐵帽子”王的爵位本身並沒有更高等級之意,親王依然還是親王、郡王依然還是郡王。以克勤郡王為例,雖然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但克勤郡王的待遇始終只是郡王待遇,並不高於沒有“鐵帽子”的親王!物質待遇方面甚至還要低於普通親王,只與普通郡王相當,畢竟他只是郡王而已,不是嗎?

“鐵帽子”貴在何處

要搞清楚“鐵帽子”貴在何處,首先我們必須弄清楚清王朝的爵位承襲制度。鑑於明王朝後期“親王處處有、郡王滿天下”,竭舉國之力無以供養宗室的前車之鑑,清王朝自立國之初便定下了爵位降等承襲的祖制。何謂降等承襲?以明王朝為例,親王的一個兒子(以嫡長子為主)承襲親王爵位,其他兒子皆封郡王。清王朝則不同,親王的一個兒子承襲爵位,但必須降一等、只能承襲郡王爵位。每承襲一代降一等,親王直至降為入八分鎮國公之後才以這個爵位世襲罔替,其他爵位以此類推。那麼,“王爺”們的其他兒子呢?只能參加統一考試,稱作“考封”!以父親的爵位和生母的地位為基準確定一個基準爵位,按照考試成績酌情降級,只有全優才能獲得基準爵位,成績全劣者甚至無爵可授……如此一來,即便是親王的後代中,能夠獲得入八分以上爵位者都相當少,相對於明王朝對宗室的養活費用,自然是大大降低了。

所謂“鐵帽子”貴就貴在這裡,按照清王朝的祖制,其他爵位都必須降等承襲。但是,“鐵帽子”親王、郡王除外!他們每一代至少可以保證有一個兒子可以直接承襲親王或郡王之位,無須降等。當然,“鐵帽子”王的其他兒子並沒有什麼特殊優待,同樣必須參加“考封”。如果考試全都不及格,同樣無爵可授!

順帶糾正某些人的一個認識誤區,所謂“鐵帽子”只是相對爵位本身而言,並不是說爵位的承襲者擁有“免死牌”。如果“鐵帽子”親王、郡王犯事兒,同樣是可以被革爵、圈禁、甚至處死的!只不過,爵位本身不除名,再選擇小宗旁支承襲便是了。當然,這也不是絕對,如“鐵帽子”莊親王(承澤親王),在莊靖親王博果鐸去世之後,清世宗雍正帝便繞開了承澤裕親王碩塞系的小宗旁支、通過過繼的形式將莊親王的“鐵帽子”送給了自己的十六弟胤祿。當然,理論上胤祿被過繼給了莊親王一脈,鐵帽子仍然算是碩塞家的……

怡賢親王胤祥的後代還是“王爺”嗎

前面說過了,清王朝的“鐵帽子”也只是保證一支後裔可以承襲“鐵帽子”。換言之,胤祥的後代中,除了承襲怡親王爵位者,其他人已經不能稱其為“王爺”了。如胤祥的庶長子弘昌,最高爵位也不過就是個貝勒,而且後來還被革爵了,他的後代自然不是“王爺”!再如胤祥嫡出第四子弘皎,他雖然被四大爺清世宗雍正帝封為了寧郡王,但沒有世襲罔替的許可,他的後代必須降等承襲,到奉恩輔國公才世襲罔替,因此他的後代同樣不是“王爺”。

但是,承襲怡親王爵位的弘曉一脈一直都有一位世襲罔替的怡親王存在,直到同治元年。同治元年,怡親王載垣因為在“祺祥政變”中政治鬥爭失敗被賜死,怡親王爵位也被短暫停襲。當然,同時倒臺的還有另一位“鐵帽子”親王,那就是鄭親王端華和他的弟弟肅順,這裡就不鋪開說了。不過,怡親王爵位畢竟是清世宗許出去的,慈禧太后也不便直接就將其除名了!於是,同治三年,慈禧太后又恢復了怡親王爵位的承襲,但這一次弘曉一脈被徹底踢出了局,承襲怡親王爵位的是胤祥另一個兒子寧良郡王弘皎的後代。換言之,自同治三年起,怡親王爵位成了弘皎家的了……直到清亡,怡親王爵位一直都停留在弘皎一脈。所以說,前面提到的弘皎後代中沒有“王爺”了,其實並不準確,晚清的怡親王實際上正是弘皎的後代。

綜上所述,用一句話來形容“鐵帽子”親王、郡王,叫“鐵打的王爵,流水的王爺”。無論某一任“鐵帽子”親王、郡王是否被革爵、甚至被處死,“鐵帽子”親王、郡王爵位本身是“雷打不動”的,換一下帽子底下的那顆腦袋就是。帽子不能動,但帽子底下的那顆腦袋可以隨便砍……


農民工歪說歷史


所謂世襲罔替就是不降級,一代傳一代,都是同樣的爵位。這裡有個前提是後代和同期的皇帝或者當權者要搞好關係,如果犯了嚴重的錯誤,也會被割除爵位。可以參考下我寫的一篇關於爵位的文章,可以對爵位有個大概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