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都有哪些非常坑的武器?

赤焰噠噠噠


在你死我活的古今中外戰爭史上,效果“坑”的武器,也從來不少見。下面這幾樣,更堪稱“坑”到極品的類型:滿滿大殺器的模樣,戰鬥力卻是“挖大坑”

一:Bob Semple坦克(新西蘭)

20世紀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打遍全球,新西蘭作為英聯邦一員,當然也要跟著往上衝。可這新西蘭是個純粹農業國,不但戰鬥力為負,機械化裝備也稀缺,豈不是要上戰場送人頭?新西蘭國防部長Bob Semple靈機一動:沒裝備,咱們可以改裝坦克嘛。於是這款以其名字命名的“新型坦克”,突然華麗登場:Bob Semple坦克。

乍一看去,Bob Semple坦克的設計十分“天才”,別看怪模怪樣,卻是四周12mm鋼板包裹,車身重達25噸,還架有三挺機槍,儼然橫掃一切的巨無霸模樣。但其實呢?這個大傢伙只是個“拼湊款”:就是把新西蘭農村常用的“毛毛蟲”拖拉機拉出來,焊了一堆鋼板後架上機槍了事。跑起來都晃晃悠悠,鋼板也不靠譜,一顆重機槍子彈飛過來,就能打個透心涼。

尤其搞笑的是,這“坦克”上的三名機槍手,行進時都要趴在坦克發動機上,靠一層床墊護身。拖拉機引擎拉著這麼一堆“零碎”,爬個坡就能翻車,剎個車更常見散架。這麼個“巨無霸”拉到戰場上,不用遇到敵人,跑兩步就是稀里嘩啦。於是Bob Semple部長把這款“大殺器”推薦給軍方時,軍隊的人瞬間就哭了,捂著臉連說不要不要!

結果,除了在閱兵時亮個相外,這款本想一鳴驚人的“大殺器”,隨後就給拆了個零散,還原成拖拉機模樣後拉走了——哪怕種地累死累活,也比上戰場送死強。

二:圓形戰艦(沙皇俄國)

19世紀下半葉,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軍事科技也突飛猛進。在克里米亞吃了憋的沙皇俄國海軍,也一怒推出了高科技神器:圓形戰艦。

圓形戰艦,又名“波波夫卡”戰艦,是以設計師波波夫卡的名字命名。其創意也堪稱清奇:整個戰艦為大型圓形造型,部署各種輕重火力,其圓形的獨特形狀,更確保射擊時射擊無死角。哪怕英法頂級戰艦殺來,也管保射程內將其打沉。如此神器,沙皇俄國原計劃造十艘,真正下水的有兩艘。可下了水才發現問題嚴重:這麼個大傢伙,您有沒有考慮怎麼在水裡開出來。

因為,就憑這戰艦的圓形造型,哪怕放在靜水裡,都是飄搖不定。浪頭稍高過一米,全船都顛簸得似八級地震,更別說衝到海洋裡大顯身手。就算是在水域裡原地開火,只要船上火力全開,整個船就要瞬間翻完。於是,自從“成功下水”後,俄羅斯軍方對這神器,也是諱莫如深。哪怕俄土戰爭如火如荼,也堅決讓這倆“神船”,窩在後方躲貓貓。

但沙皇陛下也來了興趣,這麼個高科技產品,還不造個給朕玩玩?結果設計師們參考“圓形戰艦”造型,給沙皇陛下造了個圓形遊艇,第一次拉著沙皇航行,就被浪花拍了個窟窿,差點把沙皇給搭進去。沙皇很生氣,“圓形戰艦”鬧劇也穿了幫。“造十艘”的計劃就此不了了之。只留下威風凜凜的圓形戰艦,做了世界海軍史的笑柄。

三:T28坦克(前蘇聯)

如果說前面幾款“大殺器”,都還停留在展覽階段,那麼這款“神器”,卻實實在在上了戰場:前蘇聯的T28坦克。

一戰期間,英國人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大顯身手。一戰結束後,列強們也挖空心思,爭相改進坦克的性能。經過特工們辛勤盜來西方列強圖紙,外加自家軍工人員們辛苦研發,二戰前夜的蘇聯軍隊,也成功研發了T28坦克。這款重32噸的坦克,配備一門主炮外加三挺機槍,整個造型十分怪異,且有80MM裝甲護身,越野時速20公里,乍一看來,絕對坦克中火力強的精品,戰場無敵的模樣。

如此狠傢伙,當然也在蘇軍裡迅速躥紅,到了1939年蘇芬戰爭爆發時,蘇軍已經裝備了兩個T28重型坦克旅,雄赳赳殺向芬蘭。誰知一開戰就被打花:這看似火力強勁裝甲厚的坦克,越野能力卻十分不足,跑到冰天雪地的芬蘭,不留神就陷進山地泥坑裡,轉眼就被人家當靶子打。而且看似80MM厚的裝甲,也扛不住芬蘭的輕巧反坦克炮,這下更被打得叫苦連天,還被芬蘭人取了個綽號:郵政列車——簡直給我們送戰利品來的。

於是,經過一場蘇芬戰爭,曾被看做世界坦克翹楚的T28,就損失慘重。到了更殘酷的蘇德戰爭時,更是幾乎損失殆盡。殘存的坦克,也被改裝做了火炮牽引車,算是發揮了些餘熱。

以這個意義說,實戰出真知,放在戰場上,確是超越時代,多少鮮血生命換來的真理!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史》、《武器和戰爭的演變》


歷史風雲錄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解放軍老軍人,尤其是炮兵,估計都記得一個超級坑爹的武器:羅馬尼亞喀爾巴阡卡車。

這是我國在文革時期,因飢不擇食從羅馬尼亞進口的。

這種卡車是羅馬尼亞山寨蘇聯的產品,還自稱學習了美國發動機技術。

搞笑的是,產品不但沒有蘇聯卡車的簡單、結實,更沒有美國卡車的可靠、穩定。

這種卡車裝備我軍以後,惡評如潮。

部隊卡車兵認為,喀爾巴阡卡車除了外形比較洋氣以外,基本就是垃圾。

其一,操縱性很差。

喀爾巴阡卡車的操縱性很絕,不能以較高速度機動,不然就很容易翻車。

部隊有句順口溜:喀爾巴阡,拐彎就翻。

其二,故障多如牛毛。

因為山寨不到家,加上羅馬尼亞工人鬆鬆垮垮的質量意識,該卡車製造很爛,導致故障極多。

多說一句,80年代羅馬尼亞變天以後,羅曼卡車工廠曾經邀請德國奔馳公司進廠指導,改進技術。

結果奔馳公司的德國佬進去就驚呆了,不但同一種零件用同一個機床加工結果相差很大,甚至羅馬尼亞工人還在車間裡面喝酒吃飯。

德國人建議:與其改進工廠,不如直接關閉。再好的機器讓羅馬尼亞工人操縱,也難以保證質量。

於是,該工廠關閉停產12年。

扯遠了,我軍官兵對喀爾巴阡卡車極為厭惡,重要原因就是故障太多,而且不可測。

就算平時保養的再完美,你也不能保證今天卡車開出去以後,能再自己開過來。

同時,維修尤其是野外維修難度極大,就算最有經驗的技工往往也找不到故障原因。

於是,喀爾巴阡卡車有一個赫赫有名的外號“坑人不淺!!!”。

還有個順口溜叫做:喀爾巴阡,一壞八天。


薩沙


防空手槍。一戰中奧匈帝國曾在飛機上加裝十聯裝手槍作為自衛武器,但是很明顯這是一種非常坑的武器。這10支手槍安裝在一個結構上操作,雖然看似火力密集,但是畢竟是手槍彈,因此實際殺傷力不足。同時還存在著火力持續性不佳、裝填過於麻煩等問題。 二戰的英國無畏式戰鬥機。英軍在30年代認為轟炸機憑藉高速度、防護以及強自衛火力能夠擊敗戰鬥機,因此威脅巨大,因此擔心德軍使用轟炸機對付英國。因此英國人開發了無畏式戰鬥機,其僅有的火力就是座艙後部的一座四聯裝機槍炮塔,可以靈活地對付轟炸機。結果實戰中英國人很快發現其無法以常規形式作戰,畢竟其沒有前射機槍,而炮塔雖然能夠轉向前方,但是射角不足效果很差。因此這款戰機很快被退役處理,用於訓練飛行員等二線用途。

HE177重型轟炸機。二戰中盟軍的重型轟炸機很是出名,但是實際上德軍也搞過重型轟炸機,不過很多都沒修成正果,其中就有HE177。30年代末德國就有了HE177重型轟炸機計劃,其使用四臺引擎(但是採用雙發串聯佈局)。但是由於對近地支援的過度迷戀,德國空軍甚至要求其具有俯衝轟炸的能力,結果就是這款飛機整體性能極為糟糕。其航程和載彈量嚴重不如英美同類武器,而且發動機失火率極高,根本無法有效執行任務,作為二戰中德軍唯一一種生產量達千架的重型轟炸機卻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白白浪費了德國本就不多的資源。


戰爭之王


最坑的武器就是方天畫戟了!這個被歷史小說神話掉的武器,實際上只是一款儀仗隊用的。在現實中由於方天畫戟有致命缺陷,根本不做正規兵器使用,而是用來做儀仗隊使用的!比如,我們在看水滸的時候有看到一個片段是善使方天畫戟的郭盛和呂方兩人在打鬥的時候竟然把戟櫻纏到一塊去了,結果還是由花容拿弓箭射開的。

歷史上能真正用來打仗的是戟,而不是方天畫戟!包括歷史上那些使用戟作為武器的武將實際上也是被曲解了。比如,著名戰將項羽,在野史中他是使用畫戟的,但是真實情況下他是用矛的;三國名將夏侯惇實際上使用的兵器才是戟,他是一名真正的戟將;呂布使用的兵器則是矛,但是在演義裡他的兵器就換成方天畫戟了;

比如下圖中的左右兩圖就能看到區別所在,左圖是真正使用在戰場的戟。右圖是出現在宮廷皇室的儀仗隊。




優己



所謂很坑的武器大多是指:花費巨大的研製經費,但使用效能低下的裝備!這些裝備幾乎都是出自“個人的好惡”或者是一幫“技術官僚”不經過戰場實地調查、研究…在辦公室裡討論出來的裝備,研製出來之後與戰場需求和裝備發展趨勢格格不入…最後都成了“廢物點心”!

由於這類裝備種類太多,只能介紹一兩種有代表性的,這類裝備當中“最出色”的就是圖片上的德國克虜伯公司的800毫米列車炮,這炮一共有兩門:古斯塔夫和多拉。
800毫米列車炮所使用的7噸穿甲爆破彈。


德國大軍火商克虜伯家族與德國軍方有著非常好的關係(正因為這個原因二戰後被盟軍強行解體、拆分!永久性的不得製造武器)希特勒上臺之後,對他參加一戰時的“巴黎大炮”情有獨鍾,就要求克虜伯公司研製出射程超遠、威力極大的列車炮,為將來的戰爭提供摧毀最堅固工事的攻堅利器!經過幾年的設計和製造,“元首”夢寐以求的巨炮終於研製成功了,它的重量超過了3000噸,採用重型軌道機車為底盤,由於炮彈過重非人力所及,炮彈的運輸、吊運、裝填均由輕型坦克改造的特種車輛來完成…加上它設計太複雜需要有1500人的工兵組成的團級單位來伺候它,並且它的運作涉及到了鐵路部門,還需要有鐵道兵對鐵路和路基進行勘察,鋪設…總之非常的麻煩!
那麼,800列車炮的實際使用效果如何呢?它參加的唯一一次重大戰役就是“塞瓦斯托波爾戰役”,當時曼施坦因上將(戰役結束後晉升元帥)正在圍困港區的蘇軍,由於“塞港”早在沙俄時期就構築了極其堅固的工事,德軍雖然炮火猛烈但是仍舊止步不前,為了打破僵局,曼施坦因請求希特勒派:古斯塔夫800炮和卡爾600炮前來助陣…得到批准後兩門巨炮從德國運抵了“塞港”的外圍,經過緊張的發射陣地構築之後,兩炮開始發威!800列車炮發射的一發7噸穿甲爆破彈直接打進了蘇軍在30米地下的彈藥庫,在劇烈的爆炸和引爆爆炸巨響聲中,強烈的衝擊波將幾百人“震死”!火光、煙霧…如同地獄一般,這也是800巨炮誕生之後最初、最好也是最後的戰果…從那之後它再也沒有參加過任何戰役。

800炮後來未被使用的原因是它太笨重了!隨之而來的就是機動性太差,不但要有上千人直接伺候它,還需要幾個營的防空部隊,否則一架轟炸機就能要了它的命!

第二:雖然威力極大,但是發射效率極低!參戰“塞瓦戰役”它24個小時一共才發射了14發炮彈…它的發射過程是笨拙而耗時的,先將炮管搖至水平→由坦克底盤改裝的吊車(也可以是其它吊車)將彈丸吊高至“彈藥承載車”上→通過軌道精確的對準炮膛→再由坦克改造的“彈藥裝填車”使用推送杆將彈丸推進炮膛內→再將發射藥包填滿發射藥室,關閉炮閂→將炮管搖到需要發射的角度、開炮,發射一發炮彈需要一個多小時時間…,這樣低的效率遠不及“容克轟炸機”攜帶航彈打擊效果塊!所以,800炮參加完“塞瓦斯托波爾戰役”後,被德軍棄用。

800列車炮和V-1、V-2導彈都是二戰期間的“黑科技”,但是800炮走了歪路,耗資巨大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而後兩者雖說技術也不成熟,但它們卻成了人類戰爭開始進入到“導彈化”的先驅。
圖片上這種“呆頭呆腦”


,顯得很萌的導彈是英國的“海貓”艦載防空導彈…這型導彈是世界上唯一一型飛行速度低於絕大多數噴氣機的防空導彈(0.9馬赫),導彈的速度低於要打擊的飛機,也確實夠奇葩的!所以,“海貓”導彈也是一種“非常坑”的裝備。
“海貓”
導彈之所以飛行速度慢,是因為它本身就是由反坦克導彈改造而成的,它是在1950年代末的澳大利亞“馬爾特拉”反坦克導彈基礎上研製的(上圖),就連制導方式也是:紅外跟蹤、手柄操作…可問題是飛機的飛行速度遠高於坦克行駛速度,靠手柄操作怎麼可能擊中飛機?另外它的最大射程也僅5500米,這個攔截距離也很難打到飛機,飛機即便是不攜帶反艦導彈使用某些大口徑的火箭彈也在它的射程之外。

“海貓”導彈參加過馬島戰爭,安裝在了“女將”護衛艦上,擔任近距離防空的任務,由於性能太差一架阿根廷的飛機也沒有被它擊落,而且當時阿根廷的A-4“天鷹”輕型攻擊機是攜帶1000磅航彈去凌空轟炸英國軍艦,飛行速度和機動能力都很低,即便是這樣“海貓”都未擊落一架,說明它的作戰效能都不如艦載高炮…。

“海貓”導彈由於是反坦克導彈改造而成,它還能當輕型反艦導彈使用,當然它也沒有機會去打擊敵艦…其實,皇家海軍也知道“海貓”導彈的不堪,但是二戰後英國實力一落千丈,沒多少錢去發展先進的防空導彈,只能是拿反坦克導彈改造防空導彈湊合用,可問題是這種自我欺騙總歸不是辦法,所以英國還是研製出了“海狼”點防禦防空導彈(和法制“海響尾蛇”相當),“海狼”在馬島戰爭中與“海標槍”導彈配合構成中程、近程艦隊防空體系,也確實擊落了多架阿根廷飛機,表現良好。

通過對800巨炮和“海貓”導彈的簡單描述,就可以明白:武器裝備一定要根據戰場的實際需要去發展,研究部門的科技工作者要下基層部隊甚至去前線進行深入考察和研究,這樣才能積累出實際經驗從而研製出部隊所喜歡的裝備,否則就是“閉門造車”!研製出來也是奇葩武器,坑人的武器!而武器裝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戰爭的勝負和戰士們的生命!


皇家橡樹1972


要說坑爹的武器,我腦中馬上就想到以下三種腦殘的反坦克武器。這三種反坦克武器絕對是坑你沒商量。

首先出場的就是二戰時英國人發明的粘性反坦克手雷。當時英國人的想法很簡單,弄個帶膠水的手雷,扔到德國的坦克上就粘上了,跟著轟的一聲德國的坦克就完蛋了。可惜,想是想得不錯,但操作起來卻不管用。首先,怎樣攜帶這種反坦克手雷就是個問題。如果像攜帶普通手雷那樣,那就完了。這手雷的粘性很強,粘在衣服上根本扯不下來。只能裝在特殊的容器裡。其次,這種膠水只有碰上乾淨的地方才粘得牢。可問題是戰場上塵土飛揚,坦克裝甲車髒得要命,這手雷一扔上去就滾下來了,根本粘不了。你總不能先跳到敵人的坦克上,擦乾淨塊地方,然後再將它粘上去吧?當然,這麼做不是不行,只是難度太大,危險性太大了,何況它的引信延遲時間只有5秒鐘。這5秒鐘怎麼跑路啊?更見鬼的是,這粘性手雷粘敵人的坦克裝甲車不行,但粘自己卻挺在行。使用者必需得小心翼翼,要不然被它粘上了就麻煩了。如果將它的引信點燃了更慘,你想想,5秒鐘的時間,誰能把它扯下來扔出去啊?不過,想來也奇怪,你說英國人為什麼不在這手雷外面弄層磁鐵呢?畢竟磁鐵好過膠水啊。

英國人的粘性手雷已經是夠腦殘的了,可沒想到還有更腦殘的! 冷戰期間,東西方對峙。為對付蘇聯的鋼鐵洪流,美國人研製了一款M388反坦克核火箭筒。這火箭筒反坦克沒問題,但沒人敢用。M388有兩種發射筒,射程分別是2公里和4公里,從發射到爆炸,也就十多秒時間,射手還還不及躲起來呢,就被核爆了,所以,M388就有“最愚蠢的武器”之稱。1971年後美軍開始將它撤回,不再實戰部署。

除了M388,英國人還搞了一種叫“藍孔雀”的核地雷。當然,英國人搞出了“藍孔雀”,但他沒有在自己家裡部署,而是部署到了冷戰的前沿西德。當時英國人的設想是,一旦蘇聯入侵,就引爆這些“藍孔雀”,阻止或遲滯蘇軍的行動。雖然這玩意叫地雷,但它是核的,一枚重7噸。雖然“藍孔雀”是部署了,但它卻有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一到冬天就被凍壞了,沒用了,得挖回去銷燬,重新弄個新的埋上。一枚核彈一年就報廢了實在太浪費了,再說了,要是這事讓蘇聯知道了,人家在冬天進攻你怎麼辦?為了解決一到冬天就凍壞的問題,英國人可謂是腦洞大開啊,他們居然想到了一個“好主意”:在這核地雷上面上面養雞,儲存大量的食物,招引其它動物來做窩,利用動物們的體溫來驅趕嚴寒,保持核地雷的正常運轉。所以,人們就戲稱“藍孔雀”是“雞動力核武器”。不得不說,為了應對蘇聯的鋼鐵洪流,美英還真是拼命啊,各種腦洞大開的設計都出來了。


血染戰旗紅


這幾個武器坑不坑,不知道,可不可控,會不會砸到自己人頭上,我也不知道,但是一個個的怎麼說呢...都不好形容


這個意大利飛行酒桶,萌不萌?就問你萌不萌?但是這東西跑的都沒摩托車快,速度也才兩位數....作為武器這東西坑到家了。但是一萌遮百醜



但是這幾個武器著實是....

長安cs95的武裝版?物美價廉,十一二萬就能拿下...就是頭上的武器站就比較貴了...話說買下面的送武器站嗎?

初代傘兵,怎麼投放的?騎到轟炸機上(注意是騎,不是坐!)然後,跳下去。emmm


嘯鷹評


法制M1915/1918紹沙機槍

M1915紹沙機槍是浪漫的法國人設計的一款風格時尚、讓美國士兵“又愛又恨”的輕機槍。

紹沙機槍與同時代的其它輕機槍相比,可靠性、射速、重量均不佔優。較低的射速並沒有帶來較高的精度,射擊時的可控性也很糟;位於機匣下方巨大的鐮刀形彈匣容彈量僅20發,攜帶時及不方便;尤其是彈匣的鏤空設計,原本是為了方便副射手在行進間觀察紹沙的彈藥剩餘情況,以便及時為其更換彈匣,但在複雜的戰場環境下,泥水和戰場上的各種碎屑極易通過彈匣上碩大的壁板鏤空進入槍內,造成卡彈。

不過此時發射8毫米里勒伯爾步槍彈的M1915尚堪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從法國購買了37000挺紹沙機槍裝備美軍遠征軍,為了便於補給,法國將部分機槍的槍機和槍管進行簡單改裝,使之能夠發射美製斯普林菲爾德0.30-06步槍彈,彈匣也變成了16發直形彈匣,重新命名為紹沙1918。但就是這種改型槍,卻幾乎敗光了紹沙機槍的全部名聲。

由於法制8毫米里勒伯爾步槍彈椎度很大且底部帶有厚厚的突出底緣,這給抽殼動作提供了不少方便,保證了長後坐自動方式的正常完成;而相比之下,美製.30-06步槍彈威力更大,後坐也更劇烈,其彈殼幾乎沒什麼椎度,底緣也較薄;這些差異再加上紹沙結構和製造工藝上的瑕疵,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該槍被美軍戲稱為“打三髮卡一次殼的栓動機槍”,紹沙1918奇高的故障率也是讓紹沙背上惡名的主因之一。


浪里爾


英國的司登衝鋒槍應該可以上榜。

1940年英軍在敦刻爾克成功撤退回英國本土,但是士兵的武器裝備卻全部丟棄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因此,當時的英軍需要急需大量的輕武器,在這種背景下,英軍急需一種價格低廉、結構簡單,戰時能快速生產、丟失後損失較小的一款衝鋒槍。根據這些要求,1941年,英國在借鑑了德國MP40衝鋒槍的結構之後,研製出了一種新式衝鋒槍——司登衝鋒槍。

司登衝鋒槍的多數零件衝壓而成,槍身是一根鋼管,槍托由鋼條焊接而成。因此,司登衝鋒槍的外觀十分粗糙,但是結構簡單,每支司登衝鋒槍的造價僅為9美元。司登衝鋒槍的英文名為Stens和英文惡臭(Stench)的發音相似,司登衝鋒槍又被稱為“臭氣槍”。

司登衝鋒槍經常卡殼,其中最致命的缺點就是保險非常不可靠,稍微一碰就會走火,不少英軍士兵就被自己的司登衝鋒槍擊傷甚至斃命。因此,司登衝鋒槍在英軍中的評價並不高。


歷史軍魂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有所區分,有很多讓人覺得很坑的武器,其實是武器研發過程中出現的失敗產品,個體上論是很坑,但總體上論是點亮科技樹的必要過程,也是積累經驗的合理過程,比方我軍曾研發過的122坦克,運10飛機,都出了樣車樣機,但發現問題很多,最後宣佈下馬,類似情況所以國家武器研發中都有過,我們不能用看笑話的態度對待,比方印度阿瓊坦克,光輝戰機,好歹也是人家在摸索自主研發的道路。


而在更早的年代,整體科學素養不夠,先發國家的研發走出更多彎路,我們後發國家不能光顧著笑話別人,更重要的是總結教訓,人家花錢探索出來的路,咱們就別在絆倒一次了。日本明治維新後,到二戰失敗這段時間裡,武器研發差不多形成自己完整的體系,其中有他們自己的能力問題,資源問題,不過大致上還是符合科學標準的,但裡面也有過於異想天開的東西,比方有一種鋼盔,後腦一下延伸出很大一塊蛾子翅膀形狀的薄鋼板,可以一直覆蓋到佩戴者腿彎那裡,這種裝備只能算設計師自己異想天開,還不算坑的話,沙皇俄國拍腦袋生產的卡卡洛夫圓盤戰艦,就是武器史上最大的坑貨,製造出來後,發現本身抗浪設計極差,然後還會一個勁在水裡打轉,唯有頂著逆流行駛時,勉強還算有點操控性。

不過單論奇葩程度的話,卡卡洛夫還比不上英國試圖研製的冰航母,不過英國這個不算拍腦袋產物,是給德國人逼的沒辦法了,急需便宜而製造快速的護航航母,所以設計出用摻了木屑的淡水凍結成冰塊的冰航母哈巴庫克號,普通冰塊會被槍彈擊碎,而這種摻了木屑的冰塊,可以抵禦槍彈,還具有相當的機械性能,足以製造航母,可是英國人始終沒法解決冰航母發動機周圍的冰受熱融化的問題,這東西才沒能現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