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都有哪些非常坑的武器?

赤焰哒哒哒


在你死我活的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效果“坑”的武器,也从来不少见。下面这几样,更堪称“坑”到极品的类型:满满大杀器的模样,战斗力却是“挖大坑”

一:Bob Semple坦克(新西兰)

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打遍全球,新西兰作为英联邦一员,当然也要跟着往上冲。可这新西兰是个纯粹农业国,不但战斗力为负,机械化装备也稀缺,岂不是要上战场送人头?新西兰国防部长Bob Semple灵机一动:没装备,咱们可以改装坦克嘛。于是这款以其名字命名的“新型坦克”,突然华丽登场:Bob Semple坦克。

乍一看去,Bob Semple坦克的设计十分“天才”,别看怪模怪样,却是四周12mm钢板包裹,车身重达25吨,还架有三挺机枪,俨然横扫一切的巨无霸模样。但其实呢?这个大家伙只是个“拼凑款”:就是把新西兰农村常用的“毛毛虫”拖拉机拉出来,焊了一堆钢板后架上机枪了事。跑起来都晃晃悠悠,钢板也不靠谱,一颗重机枪子弹飞过来,就能打个透心凉。

尤其搞笑的是,这“坦克”上的三名机枪手,行进时都要趴在坦克发动机上,靠一层床垫护身。拖拉机引擎拉着这么一堆“零碎”,爬个坡就能翻车,刹个车更常见散架。这么个“巨无霸”拉到战场上,不用遇到敌人,跑两步就是稀里哗啦。于是Bob Semple部长把这款“大杀器”推荐给军方时,军队的人瞬间就哭了,捂着脸连说不要不要!

结果,除了在阅兵时亮个相外,这款本想一鸣惊人的“大杀器”,随后就给拆了个零散,还原成拖拉机模样后拉走了——哪怕种地累死累活,也比上战场送死强。

二:圆形战舰(沙皇俄国)

19世纪下半叶,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军事科技也突飞猛进。在克里米亚吃了憋的沙皇俄国海军,也一怒推出了高科技神器:圆形战舰。

圆形战舰,又名“波波夫卡”战舰,是以设计师波波夫卡的名字命名。其创意也堪称清奇:整个战舰为大型圆形造型,部署各种轻重火力,其圆形的独特形状,更确保射击时射击无死角。哪怕英法顶级战舰杀来,也管保射程内将其打沉。如此神器,沙皇俄国原计划造十艘,真正下水的有两艘。可下了水才发现问题严重:这么个大家伙,您有没有考虑怎么在水里开出来。

因为,就凭这战舰的圆形造型,哪怕放在静水里,都是飘摇不定。浪头稍高过一米,全船都颠簸得似八级地震,更别说冲到海洋里大显身手。就算是在水域里原地开火,只要船上火力全开,整个船就要瞬间翻完。于是,自从“成功下水”后,俄罗斯军方对这神器,也是讳莫如深。哪怕俄土战争如火如荼,也坚决让这俩“神船”,窝在后方躲猫猫。

但沙皇陛下也来了兴趣,这么个高科技产品,还不造个给朕玩玩?结果设计师们参考“圆形战舰”造型,给沙皇陛下造了个圆形游艇,第一次拉着沙皇航行,就被浪花拍了个窟窿,差点把沙皇给搭进去。沙皇很生气,“圆形战舰”闹剧也穿了帮。“造十艘”的计划就此不了了之。只留下威风凛凛的圆形战舰,做了世界海军史的笑柄。

三:T28坦克(前苏联)

如果说前面几款“大杀器”,都还停留在展览阶段,那么这款“神器”,却实实在在上了战场:前苏联的T28坦克。

一战期间,英国人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大显身手。一战结束后,列强们也挖空心思,争相改进坦克的性能。经过特工们辛勤盗来西方列强图纸,外加自家军工人员们辛苦研发,二战前夜的苏联军队,也成功研发了T28坦克。这款重32吨的坦克,配备一门主炮外加三挺机枪,整个造型十分怪异,且有80MM装甲护身,越野时速20公里,乍一看来,绝对坦克中火力强的精品,战场无敌的模样。

如此狠家伙,当然也在苏军里迅速蹿红,到了1939年苏芬战争爆发时,苏军已经装备了两个T28重型坦克旅,雄赳赳杀向芬兰。谁知一开战就被打花:这看似火力强劲装甲厚的坦克,越野能力却十分不足,跑到冰天雪地的芬兰,不留神就陷进山地泥坑里,转眼就被人家当靶子打。而且看似80MM厚的装甲,也扛不住芬兰的轻巧反坦克炮,这下更被打得叫苦连天,还被芬兰人取了个绰号:邮政列车——简直给我们送战利品来的。

于是,经过一场苏芬战争,曾被看做世界坦克翘楚的T28,就损失惨重。到了更残酷的苏德战争时,更是几乎损失殆尽。残存的坦克,也被改装做了火炮牵引车,算是发挥了些余热。

以这个意义说,实战出真知,放在战场上,确是超越时代,多少鲜血生命换来的真理!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武器和战争的演变》


历史风云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解放军老军人,尤其是炮兵,估计都记得一个超级坑爹的武器:罗马尼亚喀尔巴阡卡车。

这是我国在文革时期,因饥不择食从罗马尼亚进口的。

这种卡车是罗马尼亚山寨苏联的产品,还自称学习了美国发动机技术。

搞笑的是,产品不但没有苏联卡车的简单、结实,更没有美国卡车的可靠、稳定。

这种卡车装备我军以后,恶评如潮。

部队卡车兵认为,喀尔巴阡卡车除了外形比较洋气以外,基本就是垃圾。

其一,操纵性很差。

喀尔巴阡卡车的操纵性很绝,不能以较高速度机动,不然就很容易翻车。

部队有句顺口溜:喀尔巴阡,拐弯就翻。

其二,故障多如牛毛。

因为山寨不到家,加上罗马尼亚工人松松垮垮的质量意识,该卡车制造很烂,导致故障极多。

多说一句,80年代罗马尼亚变天以后,罗曼卡车工厂曾经邀请德国奔驰公司进厂指导,改进技术。

结果奔驰公司的德国佬进去就惊呆了,不但同一种零件用同一个机床加工结果相差很大,甚至罗马尼亚工人还在车间里面喝酒吃饭。

德国人建议:与其改进工厂,不如直接关闭。再好的机器让罗马尼亚工人操纵,也难以保证质量。

于是,该工厂关闭停产12年。

扯远了,我军官兵对喀尔巴阡卡车极为厌恶,重要原因就是故障太多,而且不可测。

就算平时保养的再完美,你也不能保证今天卡车开出去以后,能再自己开过来。

同时,维修尤其是野外维修难度极大,就算最有经验的技工往往也找不到故障原因。

于是,喀尔巴阡卡车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外号“坑人不浅!!!”。

还有个顺口溜叫做:喀尔巴阡,一坏八天。


萨沙


防空手枪。一战中奥匈帝国曾在飞机上加装十联装手枪作为自卫武器,但是很明显这是一种非常坑的武器。这10支手枪安装在一个结构上操作,虽然看似火力密集,但是毕竟是手枪弹,因此实际杀伤力不足。同时还存在着火力持续性不佳、装填过于麻烦等问题。 二战的英国无畏式战斗机。英军在30年代认为轰炸机凭借高速度、防护以及强自卫火力能够击败战斗机,因此威胁巨大,因此担心德军使用轰炸机对付英国。因此英国人开发了无畏式战斗机,其仅有的火力就是座舱后部的一座四联装机枪炮塔,可以灵活地对付轰炸机。结果实战中英国人很快发现其无法以常规形式作战,毕竟其没有前射机枪,而炮塔虽然能够转向前方,但是射角不足效果很差。因此这款战机很快被退役处理,用于训练飞行员等二线用途。

HE177重型轰炸机。二战中盟军的重型轰炸机很是出名,但是实际上德军也搞过重型轰炸机,不过很多都没修成正果,其中就有HE177。30年代末德国就有了HE177重型轰炸机计划,其使用四台引擎(但是采用双发串联布局)。但是由于对近地支援的过度迷恋,德国空军甚至要求其具有俯冲轰炸的能力,结果就是这款飞机整体性能极为糟糕。其航程和载弹量严重不如英美同类武器,而且发动机失火率极高,根本无法有效执行任务,作为二战中德军唯一一种生产量达千架的重型轰炸机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白白浪费了德国本就不多的资源。


战争之王


最坑的武器就是方天画戟了!这个被历史小说神话掉的武器,实际上只是一款仪仗队用的。在现实中由于方天画戟有致命缺陷,根本不做正规兵器使用,而是用来做仪仗队使用的!比如,我们在看水浒的时候有看到一个片段是善使方天画戟的郭盛和吕方两人在打斗的时候竟然把戟樱缠到一块去了,结果还是由花容拿弓箭射开的。

历史上能真正用来打仗的是戟,而不是方天画戟!包括历史上那些使用戟作为武器的武将实际上也是被曲解了。比如,著名战将项羽,在野史中他是使用画戟的,但是真实情况下他是用矛的;三国名将夏侯惇实际上使用的兵器才是戟,他是一名真正的戟将;吕布使用的兵器则是矛,但是在演义里他的兵器就换成方天画戟了;

比如下图中的左右两图就能看到区别所在,左图是真正使用在战场的戟。右图是出现在宫廷皇室的仪仗队。




优己



所谓很坑的武器大多是指:花费巨大的研制经费,但使用效能低下的装备!这些装备几乎都是出自“个人的好恶”或者是一帮“技术官僚”不经过战场实地调查、研究…在办公室里讨论出来的装备,研制出来之后与战场需求和装备发展趋势格格不入…最后都成了“废物点心”!

由于这类装备种类太多,只能介绍一两种有代表性的,这类装备当中“最出色”的就是图片上的德国克虏伯公司的800毫米列车炮,这炮一共有两门:古斯塔夫和多拉。
800毫米列车炮所使用的7吨穿甲爆破弹。


德国大军火商克虏伯家族与德国军方有着非常好的关系(正因为这个原因二战后被盟军强行解体、拆分!永久性的不得制造武器)希特勒上台之后,对他参加一战时的“巴黎大炮”情有独钟,就要求克虏伯公司研制出射程超远、威力极大的列车炮,为将来的战争提供摧毁最坚固工事的攻坚利器!经过几年的设计和制造,“元首”梦寐以求的巨炮终于研制成功了,它的重量超过了3000吨,采用重型轨道机车为底盘,由于炮弹过重非人力所及,炮弹的运输、吊运、装填均由轻型坦克改造的特种车辆来完成…加上它设计太复杂需要有1500人的工兵组成的团级单位来伺候它,并且它的运作涉及到了铁路部门,还需要有铁道兵对铁路和路基进行勘察,铺设…总之非常的麻烦!
那么,800列车炮的实际使用效果如何呢?它参加的唯一一次重大战役就是“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当时曼施坦因上将(战役结束后晋升元帅)正在围困港区的苏军,由于“塞港”早在沙俄时期就构筑了极其坚固的工事,德军虽然炮火猛烈但是仍旧止步不前,为了打破僵局,曼施坦因请求希特勒派:古斯塔夫800炮和卡尔600炮前来助阵…得到批准后两门巨炮从德国运抵了“塞港”的外围,经过紧张的发射阵地构筑之后,两炮开始发威!800列车炮发射的一发7吨穿甲爆破弹直接打进了苏军在30米地下的弹药库,在剧烈的爆炸和引爆爆炸巨响声中,强烈的冲击波将几百人“震死”!火光、烟雾…如同地狱一般,这也是800巨炮诞生之后最初、最好也是最后的战果…从那之后它再也没有参加过任何战役。

800炮后来未被使用的原因是它太笨重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机动性太差,不但要有上千人直接伺候它,还需要几个营的防空部队,否则一架轰炸机就能要了它的命!

第二:虽然威力极大,但是发射效率极低!参战“塞瓦战役”它24个小时一共才发射了14发炮弹…它的发射过程是笨拙而耗时的,先将炮管摇至水平→由坦克底盘改装的吊车(也可以是其它吊车)将弹丸吊高至“弹药承载车”上→通过轨道精确的对准炮膛→再由坦克改造的“弹药装填车”使用推送杆将弹丸推进炮膛内→再将发射药包填满发射药室,关闭炮闩→将炮管摇到需要发射的角度、开炮,发射一发炮弹需要一个多小时时间…,这样低的效率远不及“容克轰炸机”携带航弹打击效果块!所以,800炮参加完“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后,被德军弃用。

800列车炮和V-1、V-2导弹都是二战期间的“黑科技”,但是800炮走了歪路,耗资巨大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后两者虽说技术也不成熟,但它们却成了人类战争开始进入到“导弹化”的先驱。
图片上这种“呆头呆脑”


,显得很萌的导弹是英国的“海猫”舰载防空导弹…这型导弹是世界上唯一一型飞行速度低于绝大多数喷气机的防空导弹(0.9马赫),导弹的速度低于要打击的飞机,也确实够奇葩的!所以,“海猫”导弹也是一种“非常坑”的装备。
“海猫”
导弹之所以飞行速度慢,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由反坦克导弹改造而成的,它是在1950年代末的澳大利亚“马尔特拉”反坦克导弹基础上研制的(上图),就连制导方式也是:红外跟踪、手柄操作…可问题是飞机的飞行速度远高于坦克行驶速度,靠手柄操作怎么可能击中飞机?另外它的最大射程也仅5500米,这个拦截距离也很难打到飞机,飞机即便是不携带反舰导弹使用某些大口径的火箭弹也在它的射程之外。

“海猫”导弹参加过马岛战争,安装在了“女将”护卫舰上,担任近距离防空的任务,由于性能太差一架阿根廷的飞机也没有被它击落,而且当时阿根廷的A-4“天鹰”轻型攻击机是携带1000磅航弹去凌空轰炸英国军舰,飞行速度和机动能力都很低,即便是这样“海猫”都未击落一架,说明它的作战效能都不如舰载高炮…。

“海猫”导弹由于是反坦克导弹改造而成,它还能当轻型反舰导弹使用,当然它也没有机会去打击敌舰…其实,皇家海军也知道“海猫”导弹的不堪,但是二战后英国实力一落千丈,没多少钱去发展先进的防空导弹,只能是拿反坦克导弹改造防空导弹凑合用,可问题是这种自我欺骗总归不是办法,所以英国还是研制出了“海狼”点防御防空导弹(和法制“海响尾蛇”相当),“海狼”在马岛战争中与“海标枪”导弹配合构成中程、近程舰队防空体系,也确实击落了多架阿根廷飞机,表现良好。

通过对800巨炮和“海猫”导弹的简单描述,就可以明白:武器装备一定要根据战场的实际需要去发展,研究部门的科技工作者要下基层部队甚至去前线进行深入考察和研究,这样才能积累出实际经验从而研制出部队所喜欢的装备,否则就是“闭门造车”!研制出来也是奇葩武器,坑人的武器!而武器装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战争的胜负和战士们的生命!


皇家橡树1972


要说坑爹的武器,我脑中马上就想到以下三种脑残的反坦克武器。这三种反坦克武器绝对是坑你没商量。

首先出场的就是二战时英国人发明的粘性反坦克手雷。当时英国人的想法很简单,弄个带胶水的手雷,扔到德国的坦克上就粘上了,跟着轰的一声德国的坦克就完蛋了。可惜,想是想得不错,但操作起来却不管用。首先,怎样携带这种反坦克手雷就是个问题。如果像携带普通手雷那样,那就完了。这手雷的粘性很强,粘在衣服上根本扯不下来。只能装在特殊的容器里。其次,这种胶水只有碰上干净的地方才粘得牢。可问题是战场上尘土飞扬,坦克装甲车脏得要命,这手雷一扔上去就滚下来了,根本粘不了。你总不能先跳到敌人的坦克上,擦干净块地方,然后再将它粘上去吧?当然,这么做不是不行,只是难度太大,危险性太大了,何况它的引信延迟时间只有5秒钟。这5秒钟怎么跑路啊?更见鬼的是,这粘性手雷粘敌人的坦克装甲车不行,但粘自己却挺在行。使用者必需得小心翼翼,要不然被它粘上了就麻烦了。如果将它的引信点燃了更惨,你想想,5秒钟的时间,谁能把它扯下来扔出去啊?不过,想来也奇怪,你说英国人为什么不在这手雷外面弄层磁铁呢?毕竟磁铁好过胶水啊。

英国人的粘性手雷已经是够脑残的了,可没想到还有更脑残的! 冷战期间,东西方对峙。为对付苏联的钢铁洪流,美国人研制了一款M388反坦克核火箭筒。这火箭筒反坦克没问题,但没人敢用。M388有两种发射筒,射程分别是2公里和4公里,从发射到爆炸,也就十多秒时间,射手还还不及躲起来呢,就被核爆了,所以,M388就有“最愚蠢的武器”之称。1971年后美军开始将它撤回,不再实战部署。

除了M388,英国人还搞了一种叫“蓝孔雀”的核地雷。当然,英国人搞出了“蓝孔雀”,但他没有在自己家里部署,而是部署到了冷战的前沿西德。当时英国人的设想是,一旦苏联入侵,就引爆这些“蓝孔雀”,阻止或迟滞苏军的行动。虽然这玩意叫地雷,但它是核的,一枚重7吨。虽然“蓝孔雀”是部署了,但它却有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一到冬天就被冻坏了,没用了,得挖回去销毁,重新弄个新的埋上。一枚核弹一年就报废了实在太浪费了,再说了,要是这事让苏联知道了,人家在冬天进攻你怎么办?为了解决一到冬天就冻坏的问题,英国人可谓是脑洞大开啊,他们居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在这核地雷上面上面养鸡,储存大量的食物,招引其它动物来做窝,利用动物们的体温来驱赶严寒,保持核地雷的正常运转。所以,人们就戏称“蓝孔雀”是“鸡动力核武器”。不得不说,为了应对苏联的钢铁洪流,美英还真是拼命啊,各种脑洞大开的设计都出来了。


血染战旗红


这几个武器坑不坑,不知道,可不可控,会不会砸到自己人头上,我也不知道,但是一个个的怎么说呢...都不好形容


这个意大利飞行酒桶,萌不萌?就问你萌不萌?但是这东西跑的都没摩托车快,速度也才两位数....作为武器这东西坑到家了。但是一萌遮百丑



但是这几个武器着实是....

长安cs95的武装版?物美价廉,十一二万就能拿下...就是头上的武器站就比较贵了...话说买下面的送武器站吗?

初代伞兵,怎么投放的?骑到轰炸机上(注意是骑,不是坐!)然后,跳下去。emmm


啸鹰评


法制M1915/1918绍沙机枪

M1915绍沙机枪是浪漫的法国人设计的一款风格时尚、让美国士兵“又爱又恨”的轻机枪。

绍沙机枪与同时代的其它轻机枪相比,可靠性、射速、重量均不占优。较低的射速并没有带来较高的精度,射击时的可控性也很糟;位于机匣下方巨大的镰刀形弹匣容弹量仅20发,携带时及不方便;尤其是弹匣的镂空设计,原本是为了方便副射手在行进间观察绍沙的弹药剩余情况,以便及时为其更换弹匣,但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泥水和战场上的各种碎屑极易通过弹匣上硕大的壁板镂空进入枪内,造成卡弹。

不过此时发射8毫米里勒伯尔步枪弹的M1915尚堪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从法国购买了37000挺绍沙机枪装备美军远征军,为了便于补给,法国将部分机枪的枪机和枪管进行简单改装,使之能够发射美制斯普林菲尔德0.30-06步枪弹,弹匣也变成了16发直形弹匣,重新命名为绍沙1918。但就是这种改型枪,却几乎败光了绍沙机枪的全部名声。

由于法制8毫米里勒伯尔步枪弹椎度很大且底部带有厚厚的突出底缘,这给抽壳动作提供了不少方便,保证了长后坐自动方式的正常完成;而相比之下,美制.30-06步枪弹威力更大,后坐也更剧烈,其弹壳几乎没什么椎度,底缘也较薄;这些差异再加上绍沙结构和制造工艺上的瑕疵,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该枪被美军戏称为“打三发卡一次壳的栓动机枪”,绍沙1918奇高的故障率也是让绍沙背上恶名的主因之一。


浪里尔


英国的司登冲锋枪应该可以上榜。

1940年英军在敦刻尔克成功撤退回英国本土,但是士兵的武器装备却全部丢弃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因此,当时的英军需要急需大量的轻武器,在这种背景下,英军急需一种价格低廉、结构简单,战时能快速生产、丢失后损失较小的一款冲锋枪。根据这些要求,1941年,英国在借鉴了德国MP40冲锋枪的结构之后,研制出了一种新式冲锋枪——司登冲锋枪。

司登冲锋枪的多数零件冲压而成,枪身是一根钢管,枪托由钢条焊接而成。因此,司登冲锋枪的外观十分粗糙,但是结构简单,每支司登冲锋枪的造价仅为9美元。司登冲锋枪的英文名为Stens和英文恶臭(Stench)的发音相似,司登冲锋枪又被称为“臭气枪”。

司登冲锋枪经常卡壳,其中最致命的缺点就是保险非常不可靠,稍微一碰就会走火,不少英军士兵就被自己的司登冲锋枪击伤甚至毙命。因此,司登冲锋枪在英军中的评价并不高。


历史军魂


我觉得这个问题要有所区分,有很多让人觉得很坑的武器,其实是武器研发过程中出现的失败产品,个体上论是很坑,但总体上论是点亮科技树的必要过程,也是积累经验的合理过程,比方我军曾研发过的122坦克,运10飞机,都出了样车样机,但发现问题很多,最后宣布下马,类似情况所以国家武器研发中都有过,我们不能用看笑话的态度对待,比方印度阿琼坦克,光辉战机,好歹也是人家在摸索自主研发的道路。


而在更早的年代,整体科学素养不够,先发国家的研发走出更多弯路,我们后发国家不能光顾着笑话别人,更重要的是总结教训,人家花钱探索出来的路,咱们就别在绊倒一次了。日本明治维新后,到二战失败这段时间里,武器研发差不多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其中有他们自己的能力问题,资源问题,不过大致上还是符合科学标准的,但里面也有过于异想天开的东西,比方有一种钢盔,后脑一下延伸出很大一块蛾子翅膀形状的薄钢板,可以一直覆盖到佩戴者腿弯那里,这种装备只能算设计师自己异想天开,还不算坑的话,沙皇俄国拍脑袋生产的卡卡洛夫圆盘战舰,就是武器史上最大的坑货,制造出来后,发现本身抗浪设计极差,然后还会一个劲在水里打转,唯有顶着逆流行驶时,勉强还算有点操控性。

不过单论奇葩程度的话,卡卡洛夫还比不上英国试图研制的冰航母,不过英国这个不算拍脑袋产物,是给德国人逼的没办法了,急需便宜而制造快速的护航航母,所以设计出用掺了木屑的淡水冻结成冰块的冰航母哈巴库克号,普通冰块会被枪弹击碎,而这种掺了木屑的冰块,可以抵御枪弹,还具有相当的机械性能,足以制造航母,可是英国人始终没法解决冰航母发动机周围的冰受热融化的问题,这东西才没能现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