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中师生为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却因学历低与高级职称无缘,你怎样看待?

ZBP坝上人


好消息!好消息!岗位比例放宽限制,晋级难度再降!老中师生有希望了!

最想报道,《山东省中小学幼儿园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规定,从6月1日起至2024年5月31日止的这段时间内,岗位比例由原来的1:4:5,调整为:正高、副高、中级、初级的比例,高中是3:30:50:17;初中是2:20:50:28;小学及幼儿园是1:10:50:39。可以看出来,高中有一半的教师将达到中级职称,有30%的教师是副高级职称。其他依次类推。

这样看,无论是老中师还是其他学历的教师,只要任职年限达标,皆有很大的机会参与职评。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有希望了!

但是,如果个人的能力水平和教学业绩不突出,恐怕也是不行的。必须达到很多的条条框框:县级先进、各级论文、辅导青年教师并获奖、县级或者市级的模范或骨干及优质课等等。

没有晋级中级、副高、高级的教师,赶快加油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不能再等、靠、要了!加油哦!


中小学教育者


曾经的中师生



80年代初期,国家为了解决小学教师不足的问题。开始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成绩优异的孩子进入中等师范学校学习。经过三年学习之后,有分配到生源地任教。 20多年前,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所以中学毕业以后,在家人以及亲朋好友的劝说下选择了中师,放弃了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毕业之后回到了自己家乡任教将近20年。

20年来,经历了家乡的历史变迁,以及农村教育的变化。总而言之都朝着比较好的方向去发展,曾经的土房子烂桌椅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楼以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学校的师资力量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升。



关于学历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早已经结束了,自古华山一条道的历史,条条道路通罗马。20年前上中师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就鼓励我们所有同学积极进修,班上很多同学都参加了自考,有不少同学毕业的时候已经拿到了大学专科学历。我也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拿到了本科学历。因为现在的学历进修渠道很广,可以通过自考,成人高考,电大以及网络学院等可以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 我周围不少跟我一样的中师毕业同行,大多数都拿到了本科学历,有个别也在进修研究生。

关于职称

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可能都会被职称搞得自己晕头转向。因为职称是每个人绕不过去的门槛。工龄越长,职称越高,工资收入越高,这是现在教育系统老师薪资水平的现状。对于一些低学历的老师,可能在职称晋升上的优势稍微低了一些。在多年以前,晋升原来的小学高级教师时就要求中师学历必须年满25年。很多跟我一样的同行都通过各种途径去进修自己的学历,来缩短职称晋升的年限。

在我周围很多人看来,影响职称晋升的并非是自己的学历。而是现行职称体制中,所谓的名额。也就是每一年,人事部门会根据区域内教师的岗位情况人员比例,而对晋升职称的名额做一定的限制,根据学校大小不同,可能分配的名额有限。造成了狼多肉少。老师们之间竞争比较激烈,往往是符合评审条件的人比较多,拿到指标的只是个别人。让老师们为这些事情绞尽脑汁,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我建议:对于职称改革,按照一定的教龄进行直接晋升,少一些条条框框,让老师们不在为职称而心痛。


汇智坊


我是1991年考入广东省外语师范学校,1994年中师比业在乡镇中学任教,1997年6月通过自学考试拿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专科文凭,1998年至2000年到广东教育学院脱产进行本科,2000年8月至今任教高中英语,我于2012年评为高级教师。我觉得中师生基础好,学习能力进取心强,很少会担心自己职称问题的。


丹霞刘新明


【曾经的中师生与高级职称无缘,真的不公平】

我觉得题主所说的这种现象是事实,我认为这真的很不公平!

我就是中师生出身,1988年毕业的。虽然现在我经过辛苦曲折的努力目前是硕士研究生学位(是全脱产、损失了三年的工资待遇得来的学位),但目前还未评上高级职称。不过,目前我还是有点在退休前评上高级职称的希望,还没有到“无缘”这种绝望的境地。

题主说的情况是属实的。因为在评职称时,常常有两个硬性标准:一是单位高级指标有没有的问题;二是文件中常常提到中师毕业的任职年限要比本科和大专毕业的多几乎十多年的时间,才有资格参评高一级职称。

有时想想我们当年的中师生,挺心酸的:当年是因为学习好到是尖子生才上了中师的,但走上工作岗位后,却常常因为文聘低受到这样那样的歧视,从而失去了这样那样的人生机遇!



仁爱者不忧


也许有这种情况,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当年的中师生,那都是最优秀的学生,走上岗位后,不可能到现在还是中师学历。本人那么多同学,连一个这种情况都没有,从学历上来说,评高级教师全部达标,没有一个例外。

但是,学历达标并不说明就能评上高级教师,我的同学中,八成都是中级职称,约有百分之二十评上了高级教师。比起其他教师的高级教师比例,还是比较大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师生本身的实力是绝对的。学历根本就不是问题,早就通过进修达到合格学历了。

百分之八十没能评上高级教师,主要上因为指标控制太严,跟学历没有关系。这没办法,高级教师一直都控制很严。如果今后放宽,指标多了,中师生并不会比后来一毕业就是本科的人差。这是因为学历已经达标,而教龄和实绩绝对比不会差。

这点,只要比较一下中师生跟现在的毕业生的责任感就完全可以看出来。那时候他们接受的教育是正统的,讲的奉献精神。记得以前刚工作时学校加班,从来没有人提加班费,义务加班好像就是天经地义的,提到钱脸红不好意思。那个时代人的价值观跟现在的人是不同的。

综上,说曾经的中师生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这是实实在在的,但因学历与高级教师无缘并不普遍。别小看了中师生,他们稍稍用力,本科学历丝毫都不在话下。何况,现在的学历进修一点也不难呢。

中师生虽然年龄大了,如果他们想要学历,别说一个本科,弄个研究生也不是不可能,他们有底子这那里。


当代师说


我是中师生,当年因为家贫经济不允许我选择上了中师!我读初中时,老师基本都是临聘的带课教师,他们连高中都没有读完,记得英语老师教我们注汉字学单词,学短语。记得把革命一词注为“买个驴心”……后来发誓当老师,师范优先,我把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报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思想,为教育甘洒热血!到现在30多年的努力也没有换来一个高级职称。但我没有沉沦,依然坚持教学一线,努力地工作着。视名誉和职称为粪土,始终以教学和人品赢得学生的高度认可!这辈子桃李满天下,足矣!不为职称去纠结,不就是少拿点钱吗?虽然现在和他们高级职称的每月相差一千多,但我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人活着不是仅为了名和利!人生在世几十年,快乐相伴永相前!如若多活几十年,少拿多活才赚钱!


YYBB75079913



我是语文教育杨柳依依,关注语文教育,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96年我中师毕业。93年原本想报考高中的我在母亲的劝导下报考中师,因为当时考虑到女孩子读高中可能成绩跟不上,再加上家里小妹年龄比较小,母亲希望我早点出来参加工作。外祖父和母亲都是老师,也从小给我埋下了当老师的种子。

1.当年的中师生大多是学习的佼佼者,能力比较全面。

当年成绩最好的上中师,稍微差一点的中专,更差的才报考高中。要报考中师,得经过预选,中考以及面试,真的得音、体、美发展比较全面才能上中师。

很多农村家庭为了让孩子早点跳出农门,都选择了让最优秀的孩子上了中师。

2.中师生是基础教育的主力军。

不可否认,在基础教育中,当年的中师生是基础的主力军,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在我们学校,有近一半老师都是毕业于师范,有的从事初中教育,有的从事小学教育,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等各科老师都有中师生。

中师生大多琴棋书画样样都懂,很多毕业于师范院校的老师除了专业可能比中师生强,其他艺体能力,比如琴棋书画,甚至书写都不一定比得上中师生。


3.大部分中师生都有学历提高。

学历提高是当今教育的必然趋势。就拿我自己来说,中师毕业三年后,就自考到了专科文凭,又过了几年,函授了本科文凭。

我们学校很多老师都自考或函授了专科或本科学历。

4.与高级职称无缘不全是因为学历低。

要评高级职称与很多因素有关,首先得有名额,其次工作量要上得去,要有年度考核“优秀”,要上县级公开课,要有论文发表,还要有激励加分。

要想评上高级职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是工作20年才评上中级职称。在很多年前,我不知道评职称还有那么多讲究,我以为只要能力够强就能很快评上职称,还有点瞧不起那些没评上职称的老师。等到自己评职称才知道,即使能干得上天,如果没有名额都是空谈。

结束语:中师生为了基础教育奉献了整个青春,在教育这块土地上,留下了太多太多中师生的心血。职称却一直是老师们心中的痛,一块难以弥合的伤。有的老师真的是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一生,却与职称无缘。这不得不引起人们一些反思,因为大部分老师都指望着工资 ,而职称却与工资密切相关。如果可能的话,真希望高级职称的门槛低一点,让更多的老师开开心心上班。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专业解答各类教师教育问题,关注江西培训通,免费阅读更多眼前一亮的见解,莞尔一笑的优质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我之前的问答中也有提到过,我爷爷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了大半辈子,但是待遇呢?只能笑笑,所以我完全能理解题主说的

曾经的中师生为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却因学历低与高级职称无缘

流血又流泪的委屈,因此我在这里为这样的中师生说说自己的一些看法。


1.他们为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计算一下,从教30年以上,那年龄都在50岁往上走了,这部分老师大部分是当年的中师生。他们把自己一辈子心血都用在了农村教育上了,生活条件艰苦,工资收入低,但他们一直在默默奉献。让农村孩子走出乡村,走向世界,是农村孩子前进的铺路石,所以他们是值得大家尊敬的乡村教师。


2.他们按正常途径很难评上高级职称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小学教师是不能评高级职称的,再说中专学历也是不能评高级职称的。他们工作在乡村,提升学历也不方便,教学出业绩也不容易,什么计算机、英语、论文这些东西,对这些老师来说,是非常难肯的骨头,同时要想在县里拿什么教学竞赛奖那简直不可能。再说,高级职称的指标有多大可能被分配到乡村中学,分配给一线教学教师。所以他们很难评上高级职称的。


3.直接给高级职称不合适,可以降低门槛

职称是用来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做出成绩,争取荣誉,如果直接给就显得有些不合规定。再说如果一个教师真的不思进取,师德都不合格,难道也直接给高级职称吗?显然也是不合适的。但他们评又没机会评,有机会也评不上,不直接给一样也晋升不到高级职称。

同时,考虑到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以及他们为农村教育所做的贡献,对三十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直接给机会参加高级职称评审,不要再受指标约束。同时对这部分老教师的评审要求要适当降低,只是师德好,教学水平较高,就给予通过。如果不这样的话,还让他们与城里的中年教师去竞争,那给不给机会都一样,反正他们也评不上。


此外,职称因为与工资收入挂钩,所以很受关注,给乡村老教师降低要求评高级职称,其实就是鼓励教师到农村任教。看看现在农村教师招聘多困难,大家都往城里跑了,谁还愿留在农村为农家子弟服务。



江西培训通


当年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很多都走了中师之路,中师生不是曾经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是现在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们广大的农村甚至是城市学校,还有大量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在岗,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使得这些老师迟迟未能评上高级职称,而且这是一种普遍现象。

最迟的一批中等师范学校的老师应该是80后,小学和初中的同学在中考的时候都考了中等师范,因为那时候还是包分配的最后一年,毕业后也就顺理成章的做了小学的老师。再加上后来农村学校的合并,他就成了初中老师。虽然40岁不到,但教龄已经超过20年,上次和我说高级职称没想法,虽然他也通过自考拿到了本科学历,但是机会并不多,并不是符合条件的就能够获得职称评定的。

可以说当年的那一批中等师范的老师也都通过各种途径拿到了专科或者本科学历,虽然都不是全日制的学历,但是也是国家认可的,在评职称的合规性方面都是没问题的。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农村地区的老师,由于知识基础和家庭条件的限制,并没有拿到专科以上的学历。

可拿到学历就意味着能拿到高级职称吗?很显然不是这样的,即便后来加入教师队伍的本科生,专科生,也是没办法符合条件就能评定高级职称的。这对于基层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应该要通过改革实现职称评定思路的转变,多放一点指标,减少高级职称对待遇的影响等,只有不断的创新与尝试才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真的不想看到很多人头发白了,退休了,还拿不到高级职称!


美蛙英语


其实目前教龄30年以上的老教师为党的教育事业吃过太多的苦,付出的实在太多,对教育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不应该让他们一辈子拿低工资,不应该让他们流汗又流泪,带着遗憾灰心丧气地离开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应无条件晋职高级教师或无条件将工资晋级为副高七档,以彰显公平与公正。支持的顶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