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內獨有的,按皇室標準修建的文廟——普安州文廟

現在的城市都彷彿是一個模子倒出來的,基本上大同小異。然而在這些現代化建築的鋼筋水泥叢林中,有這樣一些建築,保持著古樸的外觀,承載著歲月在身上留下的痕跡。這些痕跡記載著易逝的韶華,鐫刻著永久的記憶。這些古老的建築其實就是城市的靈魂,是居住在這個城市中的市民的心靈家園。

普安州文廟即盤縣文廟就是這樣的質樸的建築,位於盤州雙鳳鎮人民北路營盤山東簏,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在隨後的歲月中,又多次的維修、再修。

貴州省內獨有的,按皇室標準修建的文廟——普安州文廟


貴州省內獨有的,按皇室標準修建的文廟——普安州文廟


貴州省內獨有的,按皇室標準修建的文廟——普安州文廟

盤縣文廟依地形而建,地形呈斜坡形,文廟也由低到高修建,依次為:禮、儀二門;泮池及狀元橋(泮池和狀元橋是天下文廟特有的建築,也是文廟有別於其他廟宇獨特的地方。泮池也叫“庠池”,呈半月形水池,池上有橋,叫“泮橋”或“狀元橋”,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有資格從橋上走過去拜孔子);欞星門(欞星也就是文曲星)及左右忠義祠和節孝祠;戟門;大成殿及其配殿,最後為啟聖宮。整個建築呈階梯狀層層升高,這樣由下而上的文廟建築,在各地也不多見。由盤縣文廟呈階梯狀,視野比較開闊,在每一層中都能清楚的看到文廟中軸線正對的遠處山上的文筆塔。

盤縣文廟坐西向東,在文廟東面正對的山上有一座文筆塔,正好處在文廟中軸線的延伸線上,又位於文廟的東方,很符合風水的要求。

貴州省內獨有的,按皇室標準修建的文廟——普安州文廟


貴州省內獨有的,按皇室標準修建的文廟——普安州文廟


貴州省內獨有的,按皇室標準修建的文廟——普安州文廟

古籍記載:“……在縣衙的甲、乙、丙、丁方位的山峰上修建文筆塔,可使文運昌盛”。

甲和乙位於羅盤的震卦,即東方,盤縣文筆塔在羅盤二十四山的甲山,這座文筆塔又在筆架山上,真是絕了,可見當年建造者有著淵博的傳統文化知識。

說來也怪,盤州真的文運十分昌盛,出了眾多的文人雅士。

貴州在明清兩代出了700多位文進士,武進士還沒算在內,這個成績在當時全國各省來看,算是中上等水平,但對於偏遠而落後的貴州而言,則足以讓人引以為榮。

在貴州各地所出的進士、舉人人數中,盤縣(當時的普安州)排名第五,僅位於貴陽府、遵義府、安順府、思南府之後。

在明宣德四年,雲南、貴州兩省在昆明合試,盤州考生劉瑄考中貴州第1名,成為明代貴州舉人第1人。在整個明清兩朝,盤州共出了13名進士。

是風水在起作用?還是盤州人民善於讀書?就不得而知了。總之,盤縣文廟莊嚴肅穆,寧靜深遠,既蘊含了風水的元素,又有中國傳統建築的對稱美,充分展現了明清建築的風格。

佇立於盤縣文廟的院落裡,凝視雕刻著祥鳥瑞獸的斗拱飛簷,注視著康熙皇帝親書“萬世師表”匾額,感受到了孔子在教育史上創立的豐功偉績,感受到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燦爛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