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已被認定來自野生動物,病從口入,需再次敲響警鐘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已確認來自野生動物。這種可怕的病毒造成的影響應當給野味愛好者好好上一課。

其實迄今為止,基於動物的冠狀病毒很少會侵入人體並引起嚴重的傳播性疾病,除了2003年那場人人自危的非典——當時,一種未知冠狀病毒病毒在我國南部的野生動植物市場上出現,導致患者呈現發燒,發冷,頭痛和乾咳等典型流感症狀,繼而發展成致命的肺炎,最終在32個國家留下8000多病例,和800多救治無效死亡的人。

——以上資料來源“地球知識局”公眾號

  • 這次的事件又深深給了我們一記耳光,讓我們深刻且清醒的認識到:

病從口入,野味不能亂吃!這也是我們瑜伽人倡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傳統瑜伽飲食觀認為,大量食用肉食會讓皮膚變得蒼老、粗糙。這是因為過多攝取肉食,會使血液酸性變高,血液中的乳酸也會增多,當人的身體出汗時,乳酸排出體外,就會依附在皮膚表面,並開始侵蝕皮膚。

尤其是嶺南一帶的氣候,其燥熱的“地氣”極易讓人“上火”,從而產生暗瘡、便秘等現象,使臉部皮膚沒有光澤,失去彈性。

從另一個角度看,瑜伽認為人人都應尊重生命,每一個生命在被宰殺的時候,會產生恐懼,我們食用的這些動物也不例外。

被殺動物體內的蛋白質會產生一種“酵素”,這種“酵素”就是動物在被殺過程中,由內分泌系統分泌出來的“不正常”分泌物,遍佈流通到被殺動物身體的血液、骨骼、內臟,而這些充滿毒素的動物若被人體吸收,經年累積下來,也會對人體構成危害。

食在瑜伽體系中佔有決定性的地位。食品的種類會直接影響人的身體和精神狀況,瞭解食物的屬性再食用,可以讓我們的心靈更澄淨,身體更健康。

在瑜伽裡把食物分為惰性食物、變性食物、悅性食物。

惰性食物

【惰性食物】是容易引起怠慢、疾病和心靈遲鈍的食物。此類食物對心靈有害,對身體無益。

源自印度國王羅加的吃飯方式,據說在印度王室的飯桌上,通常要擺放五六十種菜餚,這些菜的烹飪是經過煎炸、烘烤的;有些使用了咖喱粉做調料,味道很濃;這些對瑜伽者是極不合適的,因為這會讓人身體發胖,體重增加,飯後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會感到積滯怠惰,而性情易於激動暴躁。

惰性食物包括:一切肉類、蛋、洋蔥、菇類、菌類、芥末、蔥蒜等,麻醉型飲料、菸草、毒品等一切有麻醉性、可吸入用的和不新鮮、陳腐的食物。

變性食物

【變性食物】夠提供能量,有益身體但不利心靈的食物。經常使用會引起身心浮躁不安。

變性食物包括:濃茶、強烈調味品、醬油、白羅卜、海帶、巧克力、可可、汽水、過多的香料和食鹽、辣椒,凡喜愛這類食物的人,大部分性格粗魯、脾氣暴躁、喜好爭鬥、固執己見。這類食物同樣不適合瑜伽者。

悅性食物

【悅性食物】色香味美,富於營養,很少選用香料和調料,烹飪方法簡單。食用這些食物可以培養高貴的情操,使身體變得健康、純潔、輕鬆、精力充沛、使心靈寧靜而又愉快,有益身心。這類食物創造了更精細的、更敏銳的身體和精神系統。

悅性食物包括:一切水果、大部分的蔬菜、一切的豆製品、牛奶和乳類製品、堅果、溫和香料和適度綠茶,全部的穀類製品等。

需要注意的是:觀察食物的屬性除了在種類上區分外,更應依據烹飪的方法,有時一種蔬菜也可以被做的變成惰性食物。

其實長期練瑜伽的人會有這樣的感受,對肉類及油膩食物自然會排斥,因為瑜伽動作徹底刺激到身體的腺體,使內分泌正常,飲食也趨向正常,不會特別偏好哪一類食物,而對人體不好的過度加工的油膩食品自然排斥,偏向清淡的食物。

新型肺炎已被認定來自野生動物,病從口入,需再次敲響警鐘

現在新型肺炎疫情肆虐,我們不能像前方醫護人員一樣,投入一線戰場,但是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兒做起,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拒絕野味,少吃惰性食物、變性食物,多吃悅性食物。

-Namast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