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未來,給隨心所欲的父母買單


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未來,給隨心所欲的父母買單


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未來,給隨心所欲的父母買單


一切

教育孩子的功力,

就在於

父母與隨心所欲

的決絕。


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未來,給隨心所欲的父母買單


康德曾經告誡世人——

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我們對孩子的教育——

隨心所欲的教育,是最不自由的教育,因為它根本無法讓父母主宰教育。


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未來,給隨心所欲的父母買單


也許你對上面這個結論並不認同,但規律就是如此神奇,不管你是怎樣想的,每一個結果都是前因使然。

舉個例子,前兩天到別人家做客,主人盛情款待了我們。

席間,他家六歲多的兒子吃完飯後就跑去客廳看動畫片。因為我們邊吃邊聊的聲音干擾了孩子看電視,小傢伙就不斷把音量調高。

出於禮貌,孩子的奶奶就讓他把聲音調小一點,孩子有點不樂意:“那我就聽不見了!”

於是,奶奶走過去給孩子低語了一會兒,拿起遙控器調低了音量,沒想奶奶剛離開沒多一會兒,孩子又調大了聲音。

奶奶說:“哎,這個孩子真是不聽話。”

這時,孩子的爸爸看不過去了,他衝著孩子說:“你把奶奶的話當耳旁風了嗎?給我關掉!”

這時,我可以明顯的感覺到父親對孩子的威懾力,孩子儘管不太情願,但還是關了電視,往我們這看了一眼,然後鑽到自己的房間,關上了房門。

……。

毫無疑問,孩子雖然選擇了行為上的“服從”,但是內心的抗拒“路人皆知”


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未來,給隨心所欲的父母買單

也許,這樣司空見慣的場景就發生在我們和還自己之間,但是當我們回放這些鏡頭時,才會感覺身為父母的我們在當時處理這個問題時,有些趾高氣昂的偏見。

這時候的父母是根本意識不到——“人最難管的是自己,尤其是自己的思想與情緒”。

後續的行為恰恰是我們當時沒能“重視”自己的思想和情緒,而任由它發揮的結果。

倘若這樣的教育長此以往轄區,恐怕只能塑造我們與孩子之間的對立關係,但這並不是我們期望的。


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未來,給隨心所欲的父母買單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倘若父母們能管住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就意味著你很清楚“育人需要先育己”。

不僅如此,透過康德那雙慧眼,我們還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沒有被隨心所欲“滋養”的孩子,未來才可能自我主宰。

這是因為,走心的教育才能引發孩子內心的共鳴,才能促成孩子發自內心的自律,未來孩子才有能力主宰自我。

難怪,同樣是來自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會在《什麼是教育》中說,教育的本質就是——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既然是對人的教和育,父母之於孩子的教育,不關注孩子的精神世界,還能關注什麼呢?


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未來,給隨心所欲的父母買單


放縱自我而教化他人,就是教育迷失的開始;

主宰自我的教育,才是抵達教育彼岸的指南。

教育孩子,就是教化自我的旅程;

自我教育,即是孩子未來自我主宰的起點。

這恰恰才是解決一切教育問題的根本途徑。


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未來,給隨心所欲的父母買單


毋庸置疑,孩子未來成長的動力,都是源自他強大的精神力量,這一精神力量正是源於家庭教育。

當家庭教育因為隨心所欲而偏離了這一航向,孩子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則在意料之中。

可以肯定地說,父母若想獲得教育的自由,協助孩子成功抵達彼岸,就必須和“隨心所欲”決絕就必須去尋找能喚醒自己孩子內心的教育


孩子都在用自己的未來,給隨心所欲的父母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