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薛宝钗和紫姬,看《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人物描写的异同

引言

《红楼梦》和《源氏物语》同为东方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两者成书年代虽然相隔七个多世纪,但却有诸多可供比较的相似之处。于整体而言,《红楼梦》展现了一幅中国封建时代的末世图景,《源氏物语》则描绘了一幅平安王朝的末世画卷。从细处去考量的话,二者还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如贾宝玉和源氏,如大观园和六条院,如书中的众多女性人物……

对比薛宝钗和紫姬,看《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人物描写的异同

《红楼梦》十二钗,国画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薛宝钗和紫姬,她们都是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要求的完美女性,却都以悲剧离场。相较而言,她们的完美之处是相似的,而悲剧之处却不太一致。本文即以薛宝钗和紫姬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为例,通过对比她们的相似和差异之处,分析《红楼梦》和《源氏物语》在女性人物描写的异同,并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薛宝钗和紫姬的完美形象

薛宝钗和紫姬都是符合传统社会要求的完美女性,两人在容貌、品行和能力等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曹雪芹和紫式部更是不约而同用国花象征二者的,薛宝钗为牡丹,紫姬则为樱花。

1. 牡丹和樱花

《红楼梦》以牡丹象征薛宝钗,出自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当时贾宝玉约同众姐妹一同玩占花名的游戏,薛宝钗抽中的即为“艳冠群芳”的牡丹。书中这样写道:

只见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对比薛宝钗和紫姬,看《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人物描写的异同

牡丹花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自唐朝以来,牡丹备受世人赞赏,不仅被尊为花中之王,更有花开富贵之意。薛宝钗在贾府亦是备受赞赏,而她本人亦有追求富贵之意。用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的牡丹象征薛宝钗无疑是极为贴切的,这正好与薛宝钗的整体形象相契合。

《源氏物语》中曾有多处将樱花和紫姬联系在一起,如第五卷《紫儿》中曾有诗云“樱花未落约重游”,如二十卷《少女》中紫姬六条院居所旁即栽种着樱花和紫藤。最为典型的当数二十八卷《朔风》中以夕雾视角描绘出的景象:

但见有一个女子坐着,分明不是别人,正是自己本人。气度高雅,容颜清丽,似有幽香逼人。教人看了,联想起春晨乱开在云霞之间的美丽的山樱

对比薛宝钗和紫姬,看《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人物描写的异同

樱花

樱花之于日本,正如牡丹之于中国,它们都是符合传统审美需求的百花之首。樱花不仅喻指紫姬的相貌之娇艳,更象征着她高贵的出生、良好的品行及正夫人的地位。

2. 薛宝钗的容貌品行

《红楼梦》中曾有两处用“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描绘薛宝钗的容貌,第一次是在第八回中,第二次是在第二十八回中。二十八回中那次更是直接把贾宝玉看呆了:

宝钗原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宝玉在傍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正是自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对比薛宝钗和紫姬,看《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人物描写的异同

薛宝钗影视形象

不难看出,薛宝钗的容貌是无可挑剔的,能够令生活在美人堆里的贾宝玉都心动。当然,对于贾宝玉将自己比作杨贵妃,薛宝钗本人是不高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女孩子都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胖,其二是因为杨贵妃背负着祸国殃民的罪名。不过,这也侧面说明薛宝钗有着倾国倾城之貌。

再看薛宝钗的品行。在第八回中,曹雪芹曾用“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形容薛宝钗为人处世的方法。且不管这话是赞扬还是讽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人际关系复杂的大观园中生存,需要的正是这种“藏愚守拙”。

于是我们看到,在贾妃归宁省亲之时,薛宝钗写下了极为得体的称颂之作《凝晖钟瑞》;在自己的生日上,薛宝钗专点贾母爱看的戏;在宝玉挨打牵扯到薛蟠,而薛蟠又拒不承认之时,薛宝钗只是默默地在房中流泪;甚至面对宝玉的挖苦和嘲讽,她也极为大度并不在意,最终与黛玉互剖心事。

对比薛宝钗和紫姬,看《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人物描写的异同

薛宝钗林黛玉

3. 紫姬的容貌品行

《源氏物语》中的紫姬出场之时年方十岁,源氏初见之下便心想“将来长大起来,定是一个绝色美人”。而数年之后,紫姬果然长成了一个无可挑剔的大美人。在第十卷《杨桐》中,紫式部即这样写道:源氏大将觉得这个人长育得一点缺陷也没有

。到了三十九卷《法事》中,紫姬之美则达到了一个极致:

紫夫人已非常消瘦。但正因为如此,增添了无限高尚优雅之相,容资实甚可爱。以前青春时代,相貌过分娇艳,光彩四溢,有似春花之浓香,反而浅显。今则但见无限清丽之相,幽艳动人

对比薛宝钗和紫姬,看《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人物描写的异同

小紫姬形象

对比薛宝钗的外貌描写,不难看出紫姬之美不仅仅是青春之美,更体现为一种病态美及死亡美。究其原因,主要是中日两国文化具有不同的审美倾向。

在紫式部的笔下,紫姬还是一个众善皆备的完人、一个不可多得的理想人物。这主要体现在她对源氏放荡行为及情感关系的包容上面。早在紫姬和源氏成婚之初,源氏便因胧月夜事件流放须磨,离别之时紫姬虽伤心哀怨,但亦强自镇定;在源氏离去之后,紫姬更是将家事处理得井井有条。面对情敌明石姬和三公主等人,紫姬亦表现得极为宽容,不仅帮明石姬抚养女儿,之后更是令明石姬进宫陪伴明石女御。

此外,在男女之大防方面,紫姬亦极为谨慎。《朔风》卷中源氏曾问紫姬“昨天狂风发作时,中将看到了你么”,紫姬当时就羞红了脸,并且说道:哪有这等事!走廊里一点人声也没有。可见即使在遇到突发情况下,紫姬仍将男女之防谨记于心。当然,事实上夕雾是看到了紫姬的。

对比薛宝钗和紫姬,看《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人物描写的异同

源氏和紫姬插画形象

二、薛宝钗和紫姬之悲的差异及其成因

薛宝钗和紫姬都是符合传统思想的理想女性,但是她们的结局都充满了悲哀。事实上,悲哀不仅仅表现在结局处,更是贯穿了她们的一生。值得注意的是,薛宝钗和紫姬之悲虽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则是不同。薛宝钗之悲主要表现在个人主体性被吞噬方面,而紫姬之悲则是因为她从始至终都缺乏主体性。

1. 薛宝钗之悲

鲁迅在论及《红楼梦》人物之时,曾经这样写道: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对比薛宝钗和紫姬,看《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人物描写的异同

鲁迅先生

薛宝钗正是这样一位既可爱又可恨的真的人物,她虽然是一位符合封建思想要求的理想女性,但却不是符合曹雪芹理念的完美人物。在《红楼梦》一书中,曹雪芹曾多处模糊地讽刺薛宝钗,如奉承贾妃、王夫人及贾母,如一再劝宝玉考取功名。但值得注意的是,薛宝钗并非天生就是这样的,而是被封建思想塑造成这样的,薛宝钗的悲剧性根源正在于此。

在第四十二回中,薛宝钗曾对林黛玉说了这样一番话:

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

不难看出,薛宝钗从前也是一个纯真的孩童,只是在家长的教育之下,最终产生了“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并非你我分内之事”的思想。薛宝钗的完美与可恨之处,都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被封建思想塑造而成的。可悲的是,薛宝钗最终屈从于封建思想,更可悲的是,薛宝钗即使屈从于封建思想但也没能获得幸福。

对比薛宝钗和紫姬,看《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人物描写的异同

宝钗扑蝶

高鹗续本中的第九十七回其实亦很好地展现了薛宝钗之悲,在得知王熙凤和贾母的掉包计后,薛宝钗的反应是“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此时的薛宝钗,其实已经深切意识到了自己的悲哀。

2. 紫姬之悲

在第五卷《紫儿》中,刚刚出场的紫姬就将自身的悲哀展露无疑。其一为身世之哀,她虽然出身高贵,但却不被父亲承认,且幼年丧母。其二为情感之悲,未来的她将源氏当作唯一的依靠,而在源氏心中她却不过是藤壶的替代品。野草生根通紫草,何时摘取手中看?这两句诗可谓是将紫姬之悲哀展露无疑,野草指的即是幼年紫姬,紫草指的则是藤壶女御。紫姬之名,亦是由此而来。

对比薛宝钗和紫姬,看《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人物描写的异同

源氏影视形象

紫姬最终被源氏调教成了心目中的理想妻子,但源氏却并未收敛自己的放荡行为。在和紫姬成亲之后,便闹出了胧月夜一事。而紫姬虽然心中愁苦,却并不将之表现在源氏面前。从须磨归来之后,源氏又接回了明石姬,紫姬心中亦有所感,但却只是将之压抑在心中。对紫姬最为致命的打击来自于三公主,但紫姬表面上却毫不在意,《新菜》卷中这样写道:

婚后三天,源氏夜夜伴三公主宿。紫姬多年以来不曾尝过独眠滋味,如今虽然竭力忍受,还是不胜孤寂之感。她越发殷勤地替源氏出门穿的衣服多加熏香。那茫然若失的神情,非常可怜而又美丽

一昧顺从源氏的紫姬,拼命压制自身的心事,虽名为六条院最受宠爱的正夫人,但却是离世最早的一个。正是这种顺从与压抑,使得紫姬早早离世。

3. 薛宝钗之悲和紫姬之悲的差别及成因

通过上文所述,不难发现薛宝钗之悲主要体现在个人主体性被封建思想及现实环境的吞噬之上,她屈从之前尚有一个挣扎反抗的过程;但紫姬之悲却在于她从未拥有过个人主体性,自幼时起她就被源氏关在屋子里调养,长大后亦只会一昧屈从源氏,甚至连心事都不敢展露。从社会的层面来讲,二者之悲亦有较大不同,因为塑造薛宝钗的是封建思想,也就是说她其实并非只能依附贾宝玉,当然贾宝玉或许是最好的选择;而紫姬则不然,她的生命完全属于源氏,她只能依附于源氏。

对比薛宝钗和紫姬,看《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人物描写的异同

薛宝钗和紫姬的相似之处为二者完美的形象之下都隐藏着挥之不去的悲哀,不同之处则在于薛宝钗的悲哀较为复杂,而紫姬的悲哀却极为单纯。之所以造成这种差别,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作者塑造人物的技巧,二是作者在人物身上寄托的不同情感。

从人物塑造方面来讲,薛宝钗是一个立体的人,既可爱又可恨,在这种复杂的人物形象之下,其身上的悲哀亦显得复杂;而紫姬则不然,她是一个扁平化的人,她的身上似乎只有优点而无缺点,因此其悲哀亦显得格外纯粹。

从作者的创作观念来看,薛宝钗身上其实展现了情与理的抗争。自明中期以后,情与理的关系是儒学中最为重要的命题之一。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可以视为主情人物,薛宝钗则是理性压倒情感。但薛宝钗又并非是个“存天理灭人欲”之人,情与理在她身上实际上是在矛盾运动的。紫姬则缺乏这样一种矛盾关系,她是紫式部创作的理想女性,与之对应的是虽然行为放荡但依然被美化的源氏公子。也就是说,紫姬和源氏其实都是紫式部的理想人物。但悲剧之处在于,这两个理想人物放在一起,却不能有理想生活。这既是紫姬的悲哀,亦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对比薛宝钗和紫姬,看《红楼梦》和《源氏物语》人物描写的异同

曹雪芹蜡像

结语

薛宝钗和紫姬都是封建时代所要求的理想人物,但她们都没能在封建时代得到理想结局,这是二者在整体上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在于,薛宝钗是个矛盾的、丰满的、立体的人物,而紫姬则较为单薄及扁平。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认《源氏物语》的价值,毕竟它要比《红楼梦》早七个多世纪。

参考文献

  •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 紫式部 《源氏物语》(丰子恺译本)
  • 曹雪芹,高鹗 《红楼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