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過去中國人,講人世間關係,有所謂“五倫”,講明近疏親敬。這裡面,又屬夫婦最居核心,是“大道肇端”。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合肥

夫妻,論血緣不是骨肉至親,卻是社會基層的細胞,也是所有家庭的命脈。老話講,“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偉大的妻子”,論中國現代科學史,沒辦法離開不世出的楊振寧,而聊楊振寧的現實人生,若忽略他前妻杜致禮,也無法捋清關鍵。

楊振寧,“一個讓人心潮澎湃的男人”,這位35歲就奪取諾貝爾獎桂冠的“最正常的天才”、當今國際物理學一代宗師,他28歲往後的人生,所思所行、笑聲淚影,乃至功成名就,幾乎都離不開杜致禮這位“賢妻良母”,在光環幕布後的各種操持影響,期於底成。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1950年8月26日,楊杜婚禮

杜致禮給了楊振寧53年的愛情。夫妻倆攜手半個多世紀,夫唱婦隨,琴瑟和鳴,相濡以沫,恩愛始終。在此裡面,杜致禮最重要的使命,是打理所有生活瑣務,讓夫君楊振寧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全身心投入到事業中去。

同時,她幾乎一人全力撫育二兒一女,讓他們安然長大成人,後來也都前程似錦。伍迪艾倫有句感慨,“人生幸事有三,功成名遂、知己一二、盜不走的良人”,楊振寧的一生都很開掛,身邊有杜致禮也是莫大的幸運。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楊建鄴的《楊振寧傳》就說,杜致禮對於楊來說,是賢妻也是莫逆知己,是生命中受影響最巨的那個人。


而就中國傳統的評判標準而言,杜致禮也當之無愧,具有典範性那類“賢內助”。

杜致禮的奇特在於,她不只是那種,只懂“安內”的家庭煮婦型女子。她齡比楊振寧小5歲,出身名門,為民國名將杜聿明的膝下長女,生活優渥,倍極寵溺。可偏偏也不是那種花瓶式的泛泛之輩。1960年代的美國媒體,就有說她是“一個神仙級別的人物”。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杜致禮,1927-2003

杜聿明育有三女三兒。他本人雖以戎裝終其身,可他陝西米脂杜家,數百年來都是詩書簪纓之族,他本也是要進北大的讀書人,當初是看不慣北洋軍閥膺竊國柄的黑暗,才投筆從戎的。他是所謂“儒將”。

對於自己子女,他也沒打算讓他們承繼父業,也跑到戰場上拼刀濺血,一直刻意在文化上勤力栽培。他給這些兒女,分別名為“禮、義、廉、仁、勇、嚴”,滿盈儒家文化味道,那份殷切囑望我等外人都不難感知。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杜聿明,1904-1981

也因此,杜致禮自幼就得到極好的教育,有著超凡的教養。陝西米脂,貂蟬故里,自古就是出美女的之地,所謂“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杜致禮不僅高顏值——西南聯大附中讀書時就有校花美譽,更多才多藝,酷愛文學,嫻熟外語,精通藝術,對音樂、舞蹈、雕刻等駕輕就熟,是民國範的大家高第名媛。這些狀況,時賢的一些回憶、楊振寧的《曙光集》,都有過表載。

抗日時期,杜聿明受任遠征軍副總司令,遠赴緬甸禦敵。杜致禮要強,自己考取並去了昆明西南聯大附中,抗戰成功後輕鬆考入名校輔仁大學中文系。1947年,宋美齡為安撫杜家,部署杜致禮赴美,進“衛斯理學院”這所著名女子學院攻讀英國文學——這所學校,也是宋美齡與冰心的母校。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美國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

據傳,那年杜聿明決計要借治病為由,隱退赴美,帶家人遠離政圈。在上海即將登機時,突接蔣氏緊急手諭制止。杜聿明及家人不好抗命,不得已悻悻然走下飛機,打道回府。

而杜致禮呢,性格倔強,一心要出去留學念英國文學,又有宋美齡的關照,遂不回頭孤身前往大洋彼岸。


可是,好景不長,隨著1948年11月淮海戰役爆發,杜聿明戰場被俘,杜致禮的物質援助幾乎中斷。

為了節縮開支,杜致禮自願轉學紐約,到免費的聖文森學院就讀。當時她22歲。也正是在這一年的聖誕節,彷彿月下老人早排好劇本一般,當她孑然一身在一小鎮中餐館吃飯時,再度與她中學代就極仰慕的數學老師楊振寧不期邂逅,一段良緣就此牽結,同舟風雨近一個甲子。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就這樣,一年後的1950年8月26日,楊、杜這對璧人,在普林斯頓大學結婚。那一年,楊振寧28歲,杜致禮年屆23。許多年後,杜致禮也病逝很久了,楊振寧還在回憶中,激動難掩地談及那次難以置信的久別重逢:

“我並不知道杜致禮到了美國,我是無意中走進了那家飯店。我早到或者遲到,都將錯過與杜致禮相見的機會。我們見不上面,也就談不上一輩子的婚姻。可命運之神安排我們在那一天那個地點相聚,這不能說不是一個奇蹟。”

杜致禮跟楊振寧,很早相識於昆明時期,杜是楊大學時代,到附中兼職代課賺生活費時的學生。此時的杜致禮,流風慘冽中異國飄零,紅粉薄衫,孤獨伶仃,有一弟弟同在美國可尚是個中學生;而楊振寧這位16歲高中未畢業就提前考入西南聯大、同學中年齡最小的奇才,彼時還是籍籍無名窮學生一枚,整日呆在實驗室,沒談過戀愛,親友阻隔,四海為家。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楊振寧算晚婚,現在看來,冥冥中就等杜致禮出現似的。其實,那時很多名人都關心他的終身大事。吳大猷回憶錄說,1949年秋,時也寓居紐約的胡適,專程去看楊振寧。見面後,胡適除了勉勵楊做好學術,還特意強調說,出國前楊父楊武之曾託他關照,要給兒子找個女朋友,楊振寧只是尬笑。

可以說,楊杜的結合,無論那方面看,都是天作良緣,更是患難真情。不難想見,這樣的愛情,在喪亂困躓時代,會給他們帶去多少精神力量吧。


從楊振寧、陳方正、吳大猷諸人追述中,我們知道,杜致禮論為人,是很“雙面”的:她細膩溫柔,賢惠能幹,同時又有極其高傲、精明、要強、強勢的一面。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生活中的楊振寧,幾乎唯杜致禮馬首是從。楊振寧本身不是書呆子,青少年就多才多藝,興趣活泛,上大學時連國文課都永遠是第一名——這是他那眼空四海的聯大老同學許淵衝在《逝水年華》這本回憶錄裡一再強調的。

可他到底是個科學家,是位事業型男人,忙碌起來夜以繼日,生活自理能力確實又較差,日常事務不能說是得心應手的,對於人際交往之類應酬,更是疲於應付,也沒心思時力去周旋。

這一些,都有賴杜致禮在背後撐持。所以,在楊振寧在國際科學界灑然登頂之後,在彼時港臺的許多傳媒報端中,杜致禮屢屢被譽為“成功男人背後的偉大女人”。杜致禮很低調,可熟悉楊振寧的人,沒有不知道其妻的“厲害”,感慨她之付出的。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婚後很長一段時間裡,楊振寧收入菲薄,又失去外援,家庭主要開支都靠杜致禮掙來。他們的“婚房”,都是臨時搭建的移動箱,以至於一位杜家熟人拜訪後,還專門給杜聿明妻子寫了封信,說“令千金跟一位楊博士結了婚,他們租住在一棟活動的草房子裡”。讓杜母對著“活動的草房子”幾個字,是莫名其妙也憂心忡忡。

那些年,杜一方面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教授中文;一方面,為了不干擾楊的工作,全力承當了所有家務,以及幾個孩子的撫育工作,很是辛苦,無怨無悔,從無一句抱怨。

很多年後,楊振寧寫回憶錄,還感激萬分。他舉例說,有回小兒子打球受傷,很嚴重,都直接傷到了脾臟,流血不止,被送進醫院開刀,住院多時,杜致禮怕他工作分心,都沒告訴他,一人擔下了所有事情。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不僅如此,杜致禮本身多才多藝,在日常生活中,還有意地不斷引導楊振寧,激發對於文學藝術的感悟,從更高層面獲取更多的靈感。這讓楊身心放鬆,同時也有了迥然於流俗的精神高度。

晚年楊振寧,一再叮囑中國年青一代科學家,勿忘“文理不分家”之訓,避免成為“科學怪人”,這是切身體悟。


可以說,楊振寧婚後生涯,有杜致禮陪伴在側,不僅得以泰然無慮於科學事業,人生幾乎所有重大時刻與關鍵決定,背後都有妻子代為籌劃的身影。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中國人首次獲得諾貝爾獎

比如,1971年,作為諾貝爾獎得主的楊振寧,決意回國探親,衣錦還鄉之地,是大陸還是臺島,備受國際關注,是杜致禮鼓勁他消除顧慮,才毅然回到北京;往後,楊振寧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與號召力,肩負起溝通兩岸的重任,據李敖說也有杜致禮的心意云云。

當然,杜致禮的強勢參與,也讓一些事情被激化,成為舉世噓嗟的遺憾。從楊振寧回憶等材料,他與李政道,這對曾經被美國物理學界讚美為“一起坐在普林斯頓研究院草地上討論問題是一道令人賞心悅目的景緻”的密友,竟然分道揚鑣,恩怨至今不解,杜致禮作為枕邊人,不但起了催化作用,甚至可能還是主導人。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楊李之間,本來情同手足,李政道妻子秦惠箬,向與杜致禮也以姐妹相稱,互動頻繁。表面上,兩家之決裂,是因為合作論文的署名次序出現爭議。可據據楊振寧回憶,在署名次序爭議前後,杜致禮其實就一直對李不滿,“根據女人的第六感”,怕夫君吃虧,一直有意阻止他與李政道的合作。後面讓衝突直接搬到檯面上的“署名事件”,也是杜致禮背後不讓步,一再要求的。

還是楊振寧自己的說法,他對李政道,開始倒是處處不忘施恩的,認為“李畢業後事業一直不順利,要幫助他”。是杜致禮反覆提醒他,李這人商人洋買辦家庭出身,不過“上海小開”,一貫圓滑投機,不值得信任云云。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楊李兩家

還有一則材料可作例證。1971年,楊振寧歸國,周總理在大會堂宴請,還曾親自詢問過楊,問與李政道決裂是否因夫人的原因,楊振寧以沉默代替回答。問的人,聰明絕頂,似乎也明白了,也就沒再接著說什麼。

只是很可嘆的是,楊李之爭數十年,直到杜致禮去世這麼多年,都無法和解,至今還跟小學生吵架似的,時不時針鋒相對。兩位大師,不能捐棄前嫌,通力合作,真是科學界的遺憾,也是社會的莫大損失。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

當初,牛頓與萊布尼茲,為了爭那微積分的發明權,打的頭破血流,“萬事可忘,難忘者名心一段”,還真是古今中西皆然。


2003年10月,在結縭53年之後,杜致禮身罹絕症,撒手逝世。翌年,鰥寡垂暮的楊振寧,悽然中孤身回國。不久,他以82歲高齡,迎娶28歲的翁帆。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翁帆,1976年生,廣東潮州人

相隔60歲的忘年之戀,一朝傳出,世人大譁。網上太多鍵盤大師、正人君子,覺得楊忘恩負義,前妻屍骨未寒就另覓新歡,還有覺得他不該“老牛吃嫩草”的,各種冷嘲熱諷、人身攻擊,漫天飛舞,紛至沓來,持續至今不見減弱。

在我看來,這些謠諑詬碎完全沒有必要,也沒有理由,甚至是一種充斥非理性的惡意,與見不得人好的嫉恨。道理太顯然了,戀愛、婚姻自主時代,一個能娶、一個願嫁,哪裡有問題?

況且,崇拜並愛上這麼牛的一個男人是何等正常,愛上一個有主見還青春的女子又是多麼的尋常,外人根本無從置喙呀!也許,鍵盤大師們的婚姻,也就剩下年齡相當這一點可誇耀了吧!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1995年,楊振寧夫婦汕大講學,時為學生的翁帆接待,杜致禮對她印象極好

只是說,作為吃瓜大學學員,倘無聊八卦一點看,稍微對比下翁帆與年輕時代杜致禮的照片,即可發覺,這兩位的模樣乃至神情,差不多就是一比一的“復刻”呀!這確實不禁讓我等閒漢猜疑:

杜致禮在楊老心中,實是無可取代的,而翁帆女士很大程度上其實充當了“影子”的替代作用?儘管,翁帆提及杜致禮,都念念不忘她的好!翁並不避諱,屢屢自言特別尊敬杜致禮,對於外界很多傳聞,指斥過那些抹黑純是胡說。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一幀八卦對照圖

不管如何,楊老這些年承受那麼多攻擊,委實是不應該的。在霍金走了以後,他其實是還活著的地表最強、最有資格的物理學家了,還有人說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被《Nature》雜誌選入“1000年來最偉大的20位物理學家”

他生平,謹言慎行,也沒有任何過錯。甚至一生為國為民,偏偏太多噴子,就是不放過他。


這些年的楊振寧,都算得上狂批狠斗的最嚴重的公共名人之一,語言能多惡毒就有多惡毒,以近百歲老人之身。

太多噴子,拿他美籍說事,完全不聽他解釋,當年他若不入美籍,就會被視為“可疑的外人”,被阻斷在實驗室之外,根本沒法參與各種科學研究。畢竟,他所涉及的,都是國際級的研究機密。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吳健雄1912-1997,華人界的居里夫人,助力楊李獲獎

很多槓精罵他,祖國艱難時不回來定居奉獻,以鍵盤俠貧乏到可悲的歷史知識,根本無法知曉,當年國內何其微妙。他自己,都需要靠瑞士銀行支票上的簽字,來確定其父楊武之是否在世。

更多正人君子自我感覺良好,以挑刺找茬為樂趣,拿他和鄧稼先對比,有意對他羞辱。而不知道,鄧稼先夫人許鹿希曾一再表示,還專門請人發過文章,他們全家還能活著,都是楊振寧救的命。而且是救了一批科學家。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楊振寧是默默承受。早在1982年,尚在海外的他,就整理出版了一部《楊振寧論文集》。在此書英文版引言中,若有先見似的,他特意改引了杜甫的一句詩,“學術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某次,我偶然翻閱到,還挺感懷。

楊振寧30來歲起,就走在了國際科學界的頂端,那份煢煢孑立高處深寒之感,當時我們所難體味的吧。只是,說開一點,楊振寧也好,杜致禮也行,翁帆也罷,環繞他們的是是非非,都無非俗世百相一端罷了。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逝者已矣,生者當如斯,作為一個八卦者,我餘下的心意,唯是祝福。我希望楊老先生在有生之年,能得到也應該得到,更多中國人的理解與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