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一線呼吸科專家的防護法:守正、防寒、祛溼、闢疫

楚天都市報1月29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張姝)丁念醫生是武漢市中醫醫院漢陽院區呼吸科負責人,自從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跟同事們就一直奮戰在一線,接診過很多不同症狀的患者。他在為患者們診治的過程中,也從中醫的角度結合當前的氣候以及人體的機能,總結出一些防護的經驗。29日,楚天都市報記者對他進行了採訪。

過度擔憂更易使肺受傷,需增強機體的正氣

丁念介紹:“正氣內存 , 邪不可幹”, 假如人體的正氣不足 , 或受到外界邪氣的影響, 必定會使人體的體表和各個內臟功能產生障礙 ,很快地發生病理變化。就好比感冒一樣,同樣的環境,有的人不感冒,有的人卻感冒症狀嚴重,這和我們人的正氣有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抵抗力。

如何增強機體的正氣呢?丁念說,中醫認為首先必須“恬淡虛無,精神內守”,意思是不能有太大的精神壓力。疫情剛開始的時候,作為呼吸科的負責人,他自己的壓力是非常大的,這壓力來自於疫情的進展、身邊戰友的擔憂,使他那幾天情緒低落,還有失眠情況,但隨後他迅速調整了自己的情緒。

丁念表示,從事中醫的人都知道“肺在志為憂”,過度擔憂、悲傷的情緒,更容易使人們的肺受傷,而“喜勝憂”。所以,他每天會給患者們講講他們的病情,給同事們說說現在的診治進展,看到患者們大部分都能逐漸好轉,自己也覺得情緒低落的時候越來越少了,精神越來越好,就算24小時呆在醫院,也覺得幹勁十足。“我感覺,作為醫者,一定要守住自己的正氣,相信一定能夠將患者身上的病氣驅除。”

應避免受涼防寒祛溼

丁念說,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黃帝內經》講“形寒飲冷則傷肺”,因此,他建議,市民應該避免受涼,時刻注意保暖。

另外,武漢的溼氣本來就挺大,今年尤甚。以往這個時候武漢開始降雪了,但今年武漢以陰雨綿綿天氣為主,溼氣非常重,這也是一種反常的天氣。“非其時而有其氣”,該特別冷的時候反倒不冷,該下雪的時候反而下雨,就容易出現瘟疫。

他表示,“疫”本身是指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病,“寒溼(瘟)疫”,之所以加“瘟”字,是為了更加準確地反映病名。因為武漢今年是個暖冬,這個“瘟”字反映了當寒反暖的意思,它是在一種特殊的地理環境和一種氣候、物候下形成的。溼邪是一個很討厭的病邪,因其黏滯之性最易阻遏氣機,使臟腑氣機升降失常,經絡氣血鬱滯不通,溼邪致病,纏綿難愈,往往病程遷延或愈後常易反覆,所以早期發現非常重要。溼邪的特點是舌苔厚膩、身體乏力、困重,大便排洩不爽,胸膈、 脾胃脹滿痞悶等症。

丁念說,針對這個溼邪,自己每天都會觀察自己的舌苔,看是不是比較厚或膩,飲食絕對避免寒涼,食用溫熱飲食。“有的同事舌苔厚膩比較明顯時,我會叮囑他們飲食要清淡,少食辛辣葷油,必要時可以服用藿香正氣液。”

可佩戴香囊來防病

丁念說,每到冬春交替的時候,也是各種感冒、流感病毒高發的時候。每年這個時候,他常會佩戴以芳香闢穢、祛邪解毒藥物中藥香囊在身上,或放置在車上及家裡。每每聞到淡淡的藥香,都會有一種開竅寧神定志的感覺,就好像多戴了一層口罩的安全感。

他表示,中藥香囊,源自中醫裡的 “衣冠療法”。所謂衣冠療法,是利用穿著的衣帽、鞋襪或飾物,將藥物佩戴在身上,通過呼吸道吸收而發揮其防病治病作用,是一種古老的中醫外治方法。中藥香囊中,中藥揮發的氣味通過口鼻黏膜、肌膚毛竅、經絡穴位,經氣血經脈的循行而遍佈全身,可起到調節氣機、疏通經絡的作用,使氣血流暢、臟腑安和,從而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