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岛城的“战疫者”——记奋战在舟山疫情防控一线的疾控卫士

1月28日下午4时,新一批样本送进舟山市疾控中心实验室;5时,采样小组穿好防护服准备出发。而两个小时前,流行病学调查小组已再次前往相关区域进行信息采集……

对于市疾控中心而言,这又是忙碌的一天。

吃饭没点,不敢喝水,走路靠跑,睡眠抽空,喉咙说哑……10天来,舟山市疾控卫士追踪着病毒,一直冲锋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

如果说医护人员守护的是已有症状的患者,那么疾控人员是在为健康的人群建立坚实的“防火墙”。

“有时候怕影响市民情绪,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在采集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的时候,我们选择‘潜行’,尽量挑最隐匿的小路走。”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仝振东说。

“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的应急力量。”仝振东说,市疾控中心有支37人的应急队伍,包括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采样检测、健康教育、后勤保障、信息沟通等,其中20名是共产党员,均是骨干力量。特别是17名年轻人,分别来自14个省份。十二月廿四,有些人已踏上返乡的道路。十二月廿六,得知舟山首例确诊的消息,均是有召必回。家在湖南的段蒋文刚到家,便连夜返回;贵州苗族姑娘杨梨丽当时还在江西境内,开车的老公支持她就近出口下高速折返……一到舟山,他们打破原来的科室界限,全部投入到各项应急处置工作中。

严密的防护服下,跳动着一颗颗火热的心!

四个人,每天面对300余份样本

“我们只有四个人,跟前几天相比,速度已快很多,但样本量增大,每天要面对300余份样本,四小时出样已经是我们的极限了。”市疾控中心微生物科科长、采样检测组组长王虹玲说。

“其实标本检测不像想像的那么简单。”王虹玲说,“每位采样对象都有口鼻咽拭子、深咳痰液、血液等三四份样本,实验室需要把它们一一分装、信息核对、上机……除了核酸分析是仪器做的,其余都靠手工操作。”

“样本检测是确定疾病的金标准,来不得半点马虎,信息核对,同样要全神贯注,反复核对。”王虹玲说,整个期间检验人员全副武装,密不透气,汗流浃背,不吃不喝,高强度的精力和体力消耗,很容易出现身体不适。王虹玲血压升高,有的年轻人也出现了短暂缺氧晕眩状态。但是大家都在坚持,大年三十晚上,检测人员都在单位里过年,直到初一凌晨2时样本检测结束。

对检测人员而言,面对每份标本时,都是跟“确诊”患者的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么高浓度的标本,对我们来说都是第一次。尤其是确诊第一例时,说不紧张不害怕那是不可能的。”王虹玲说。

“不要怕,防护好,慢慢做。”王虹玲的镇定自若是对团队最好的鼓舞,整个流程越来越顺畅。

目前全市的样本全部都汇集至市疾控中心。“我们每天三个批次、四个人轮班倒,一定能坚持到战斗胜利。”王虹玲满怀信心地说。

下午4时,2小时前才吃午饭的张辉、陈加贝潇洒地一挥手:“进实验室了,4小时后再聊。”

为保证生物安全,只能在开阔的楼梯上运送生物样本,全副武装身着“密封白”的龚红霞、王海、顾松叶,跑上跑下接送样本,每人每天累计要跨跃数千个台阶。

电话打到喉咙沙哑,只为你能安全

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流调健教组组长李科峰,这个春节一直与同事们在忙着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判定管理等工作。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流行病学调查是整个疫情处置工作的核心环节。只有通过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才能发现病例所有可能接触和感染的密切接触者,从对这些感染风险比较高的人群实施隔离医学观察管理入手,才能避免传染更多的人。

如果说,检测结果讲究的是一锤定音,那么流行病学调查讲究的就是一清二楚。

流行病学调查就像搜集情报一样。李科峰带领整个流行病学调查团队,对每个相关人员刨根问底,除了个人信息,发病、诊治情况等,还要重点询问发病前14天和发病后就诊发现前的每日详细行程。“你还记不记得跟谁在一起,还做过什么事情,前两个小时呢,前一天呢,还有吗?”

传防科副科长刘洁楠感冒已有一段时间,这几天有些反复,但还是坚持上岗,忍着咳嗽一起忙前忙后。有一次深夜回家休息不到一个小时,一个应急调查采样任务来了,马上从被窝里爬起来返回工作岗位。

台州的戴亚欣刚回到家,就赶着让哥哥送她回单位。不停地打电话,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面对询问不耐烦,有些甚至直接开骂,她默默地承受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受点委曲没什么。”

俞梦璐今年刚入职,原本负责疫苗工作的她说,有好几次被人挂断电话后,都是调整心情重新再拨打,甚至还通过各种关系,通过更多相关的人去确定信息。“我能理解他们,他们最终会理解我们的。这几天情况就好多了。”

每天早上8时开始,一直忙到深夜已是常态。免疫规划科科长吴铭宇加了好几天班回家后,才发现已生病三天的两个孩子都高烧没退。

流行病学调查后,他们还要分析判定可能感染的人员,必要时再次上门进行样本采集检测。

医学硕士陈艳也是一名党员,只身一人返回舟山,趁孩子不在身边,主动承接了24小时不断线的咨询电话服务工作,每天接上百个咨询电话,不断耐心解释……

几天下来,李科峰、吴铭宇、刘洁楠、陈艳等的嗓子都哑了,但他们说:“大家安全了,我们就安心了。”

忽略了家人,家人却给了最大的支持

检测科党支部书记、消杀组成员王恒跟妻子都是卫生系统的职工,这个年都没法在家里过,只能把小儿子放在老家跟外公外婆,让大女儿跟着爷爷奶奶。

工作人员吴昺的妻子天天变着花样煮膳食送到单位楼下。今天是中草药炖煮的鸡汤,明天是小米海参粥。

工作人员张志超家人为伙伴们带星巴克的咖啡:“我进不来,咖啡放在你们的实验室外面,别忘记出来喝”。

妻子同在疾控中心工作的林启,也是一名党员。每天一身汗臭到家,两个女儿就会雀跃着端茶送水……

女儿刚满10个月的袁辰是个军属,原本没在一线岗位的她,主动请缨参与一线技术工作,撰写工作信息,与经常出入现场的同事们打成一片。回去晚了孩子饿得直哭,丈夫满眼温柔从无责备。

还在热恋中的李鹏,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心思搭理女朋友,女朋友就在单位附近等他,只为一起吃个饭。

(原标题《守护岛城,有这样一群“战疫者”——记奋战在我市疫情防控一线的疾控卫士》。原作者庄列毅、余新威,责任编辑滕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