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翻:五十多歲開啟人生二次創業的文化達人

虞翻比天文學家陸績大二十四歲,二人可謂忘年之交。那虞翻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虞翻:五十多歲開啟人生二次創業的文化達人

影視劇裡的虞翻



虞翻,字仲翔,會稽餘姚人。虞翻一開始是會稽太守王朗手下的功曹。孫策進攻會稽時,虞翻的父親去世了。虞翻建議王朗躲避孫策,王朗不聽,結果王朗被孫策所敗。虞翻陪著王朗逃到了大海上。王朗帶著虞翻逃到了侯官(地名),可是侯官的地方長官不接納王朗。虞翻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把當地長官的工作做通了,於是當地長官接納了王朗。王朗對虞翻說:“你的老母親還在老家呢,你回去吧。”於是虞翻回到了家鄉。結果孫策對虞翻非常重視,還讓他當功曹,用朋友交往的禮節而不是上下級的禮節來尊重虞翻,還親自登門拜訪。

但是到了孫權時期,孫權和虞翻的關係可就不這麼妙了。

在孫權初期,州里舉薦虞翻為茂才,朝廷徵召虞翻為侍御史,曹操也讓虞翻到朝廷當官。結果虞翻都不去。



曹操為什麼徵召虞翻到中央當官?

其一,虞翻是那個時代的文化達人,在社會上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例如:虞翻和孔融有書信往來,二人在書信中探討過虞翻的著作《易注》。張紘在給孔融的書信中還稱讚過虞翻。

其二,三國時代是一個群雄四起的時代。不同的政治派別為了自身的發展和強大,紛紛拉攏這些文化達人,來提升自身的影響力、號召力。這是那個時代的軟實力。


虞翻:五十多歲開啟人生二次創業的文化達人

曹操


朝廷徵召虞翻去當官,虞翻為什麼不去?原因可能有兩個。

一是虞翻是個孝子,之前虞翻離開王朗,回到家鄉,就是因為老母在堂。虞翻可能是因為母親年事已高,所以不忍遠離。

二是孫策雖然去世了,但是之前虞翻從王朗處回來的時候,孫策沒有計較虞翻之前輔佐過王朗的事情,還讓其擔任功曹,並且禮賢下士,還親自登門拜訪,給了虞翻很大的面子。虞翻內心很感激孫策的知遇之恩,所以想留下來跟著孫權幹。

孫權讓虞翻當騎都尉。虞翻多次犯顏諫爭,惹的孫權不高興,加上有人在孫權那裡說虞翻的壞話,結果孫權將虞翻發配到丹楊郡涇縣。有人會問,虞翻在這個時候會不會後悔當初沒去朝廷?

其實去朝廷也不見得就比在東吳好哪去。怎麼講?孔融和禰衡最後的結局還不如虞翻。


虞翻:五十多歲開啟人生二次創業的文化達人

孔融


後來,虞翻跟隨呂蒙出征荊州,南郡太守麋芳投降。呂蒙沒帶兵進城。虞翻說這不行,麋芳投降了,不代表所有人都願意投降,必須馬上入城。呂蒙馬上意識到虞翻是對的,於是率兵進城。城中果然有埋伏,有賴於虞翻的計謀才沒有得逞。




孫權不喜歡虞翻這個人,虞翻最後還是把孫權得罪了。起因是虞翻這個人標榜忠信,看不起在東吳的兩個降將,一個是原曹操陣營的于禁;另一個是原劉備陣營的麋芳。怎麼講?


虞翻:五十多歲開啟人生二次創業的文化達人

影視劇中的于禁


(一)曹操手下大將於禁被關羽俘虜。孫權佔據荊州後,于禁就到了孫權這裡。一日,孫權引于禁騎馬同行。虞翻看不下去了,對於禁講:“你不過是投降了的俘虜,怎麼能跟我的主公齊著馬頭騎馬同行呢?”虞翻還要鞭打于禁,被孫權制止。

後來,孫權與部下在樓船上飲宴,于禁聽到音樂後哭了。虞翻對於禁講:“你是裝的吧?想請求赦免吧?”

孫權和曹魏和好之後,要放于禁回去。虞翻反對,主張殺于禁,孫權沒同意。東吳在送于禁回去的時候,虞翻又對於禁講:“你不要以為東吳沒有人才,只是我的計謀沒有被採用而已。”虞翻雖然討厭于禁,但是于禁對虞翻的印象是不錯的。魏文帝曹丕還時常為虞翻設立一個虛坐。


虞翻:五十多歲開啟人生二次創業的文化達人

影視劇中的麋芳


(二)麋芳投降後,虞翻乘船與麋芳的船相遇。麋芳船上的人讓虞翻的船讓行。虞翻厲聲喊道:“一個不講忠信的人怎麼能夠事君呢?一個舉兩座城投降的人怎麼能夠當將軍呢?”麋芳聽後,躲避虞翻。

後來虞翻乘車出行,經過麋芳的營門。軍吏關門,虞翻的車過不去。虞翻又一次怒道:“該關門時開門,該開門時關門,這就是你(麋芳)辦的事?”(暗指麋芳在南郡開城門投降東吳)麋芳聽後,非常懺愧。

虞翻羞辱于禁、麋芳,為什麼孫權不高興?

(一)于禁在東吳時,孫權正與劉備針鋒相對。這時,孫權急需與曹魏改善關係。而於禁是孫權與曹魏改善關係的重要棋子,所以孫權對於禁非常重視。而虞翻只看到“忠信”二字,一味羞辱于禁,孫權擔心虞翻壞了自己的大事。

(二)麋芳雖然是降將,但是他投降的是孫權。在孫權看來,虞翻羞辱投降自己的將領,一旦傳揚出去,這會增加以後其他勢力的將領投降東吳的思想壓力,不利於東吳的發展。所以孫權要通過善待麋芳和于禁,告訴曹魏和西蜀的將領,東吳是優待降將的。

(三)孫權虎踞江東,他要標榜忠信,這樣才能號召部下忠於自己。所以孫權不好反駁虞翻。但如果不善待投降的于禁、麋芳,不利於東吳將來的發展。在這個問題上,虞翻缺乏大局觀。

其實這件事情孫權和虞翻都有不足,怎麼講?

對孫權來講,在前期就應該在集團內部樹立優待降將的普遍共識。對虞翻來講,他應該去思考,孫權是一代英主,孫權優待于禁和麋芳應該有其用意。




《吳書》記載;“禁(于禁)雖為翻(虞翻)所惡,然猶盛嘆翻,魏文帝常為翻設虛坐。”為什麼會這樣?

(一)于禁曾向關羽投降,虞翻批評于禁這種做法。于禁是通過讚歎虞翻的方式間接向曹魏集團表達對自己當初投降的懺悔和愧疚。這是于禁向曹魏集團的一種認錯方式。

(二)魏文帝曹丕以為虞翻設虛坐的方式表達對虞翻批評于禁內容的認可。在曹丕看來,于禁的投降對曹魏集團士氣的影響很大。在這件事情上,自己(曹丕)必須表明立場,在曹魏集團內樹立忠信的風氣,否則曹魏的文臣武將要是都學著于禁去投降,自己這個皇帝還怎麼幹了!




虞翻:五十多歲開啟人生二次創業的文化達人

影視劇中的孫權


孫權當了吳王,舉辦慶祝宴會。當宴會快結束時,孫權起身敬酒,虞翻趴在地上裝醉。孫權走去之後,虞翻又坐了起來。孫權大怒,心想虞翻這明擺著是在裝醉,竟敢當眾戲弄我,這眼裡還有我這個吳王嗎?孫權當時想殺了虞翻,被大農令劉基(劉繇的兒子)給勸住了。

劉基跟孫權講:“大王(孫權)今天喝酒了,在酒後殺虞翻這樣的社會知名人士,不合適。虞翻縱然不對,可是天下人有誰瞭解實情呢?海內之士聞風而來投奔大王的原因是因為大王您能夠容納賢士,蓄養英傑。怎麼能夠因為虞翻而毀了您的愛賢之名呢?”

孫權藉著酒勁反問道:“曹孟德能殺孔文舉(孔融),我孫權不能殺虞翻?”

劉基勸道:“曹操輕率地殺害士人,已經被天下人非議了。再說,大王(孫權)您踐行德義,應該去追比堯、舜,怎麼能仿效曹操呢?”

虞翻由此得以倖免。這件事之後,孫權也反思了一下自己,要求周圍的人:“之後如果我(孫權)酒後說要殺誰,都不能殺。”

虞翻這個人做事缺乏嚴謹,說話辦事隨心所欲,不分場合,沒有顧忌,經常喝了酒以後就忘了自己是誰了。有一次,孫權和張昭在談論神仙。虞翻指著張昭講:“你說的那些人都是死人,不是神仙,世上怎麼會有神仙!”



虞翻觸怒孫權不只一次了,孫權一想:既然殺虞翻不合適,那就把他流放到交州。虞翻被流放時,已經五十多歲了,孔子五十而知天命。那虞翻是否會因為五十多歲時被流放交州而放棄自己的價值追求呢?

不會。虞翻是一個有追求的人,他並不因為自己已過知天命之年而放棄追求。虞翻非常珍惜在交州的這段時光,踏踏實實地做了一些實事。

在流放期間,虞翻堅持講學,學生達數百人之多。虞翻為《老子》、《論語》、《國語》等著作訓注,取得的不凡的文化成就。虞翻在交州生活了十多年,七十歲時去世。虞翻去世後,歸葬祖墳。他的媳婦和孩子得以從交州回來。

虞翻有十一個兒子,其中虞翻的兒子中知名度最高的是四兒子虞汜。虞汜出生於交州。虞翻去世時,虞汜才十六歲。由此可見,虞翻至少在交州生活了十六年。如果說老四虞汜生於交州,虞翻後來又去世於交州,那麼虞翻至少有八個兒子是流放交州之後生的。

後來,虞汜因討伐扶嚴有功,在吳國官拜交州刺史、冠軍將軍,封餘姚侯。五兒子虞忠官居宜都太守;西晉徵吳時,虞忠兵敗被害。六兒子虞聳,先在吳為官,後在晉朝官居河間相。八兒子虞昺,先在吳為官,後在晉朝官居濟陰太守。由此看來儘管虞翻老來得子,許多兒子挺有出息。




虞翻:五十多歲開啟人生二次創業的文化達人

《三國志》作者陳壽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對虞翻的評價是“古之狂直,固難免乎末世,然權不能容,非曠宇也”。什麼意思?

大意是說虞翻這種狂直的個性,在亂世三國中難免會遇到坎坷。孫權不能容忍虞翻,不是一個心胸如“曠宇”般寬廣的人。

虞翻被流放交州時都五十多歲了,都知天命了,他怎麼還這麼拼搏啊?怎麼還這麼執著追求啊?

虞翻是一個很堅強的人。他對《易經》很有研究。《易經》中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我們民族的一種文化,一種精神。虞翻作為一名三國時代的知識分子,他的身上就有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三國為什麼精彩?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三國之中有許多虞翻、陸績這樣很辛酸又很有趣味的人。作為知識分子,他們博學多才,又缺點突出;他們聰明過人,卻又不太懂人情世故。總之,三國的精彩紛呈,也有他們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