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让刘备统一天下,关羽、张飞的下场会如何?

Laura-wei


导读:刘备统一天下?这个假设确实脑洞大开了。通常王朝的开国功臣有三种待遇:第一种、兔死狗烹,以刘邦的西汉和朱元璋大明王朝为代表;第二种:杯酒释兵权后高待遇,以赵匡胤的北宋为代表;第三种、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依然在应有的干为上发挥余热,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代表。即便不在这三类中,也是三类的集合体。那么我们按照题目的假设一下假若刘备统一了天下,关张的下场会如何?

做出推论的前提条件和历史背景 :关键人物刘禅

咱们先来说结论:个人认为关张二人应该是开国功臣待遇的第二种和第三种的混合体。因为这个推论的前提是刘备统一全国,而刘禅也逐渐成长为一位合格的储君。虽然我们都以扶不起的阿斗来称呼刘禅,但是我们都没有注意到刘禅幼年遭受的苦难根本没来得及作为帝王继承人好好培养。

刘备漂泊半生一事无成,甚至甘夫人、刘禅母子都陷入乱军之中。如果不是子龙将军在乱军之中杀的七进七出的寻找,也许刘禅早就死在乱军中了。接着刘备投刘表、寻卧龙,委屈在新野小县。这样遭遇下阿斗刘禅能得到什么好的教育?肯定不会。接下来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占荆州、取西川,又是生死攸关的汉中之战。当刘备称帝后刘禅被立为太子,此时刘禅已经14岁。刘禅的性格已经定型,已经过了最佳的培养时期。也就是说刘禅从14岁才接受较为系统的皇家教育,直到三年后刘备驾崩仓促上位刘禅作为太子接受帝王教育才三年。幼年的颠沛流离加上草草的三年不正规的皇家教育,让刘禅没有毕业就匆忙上阵除非天赋异禀所以当然不太合格。

我们之所以详细介绍刘禅的幼年经历和短暂的皇家教育,就是跟以后刘备对待关张的态度息息相关。很显然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在太子朱标去世后为了稳固皇太孙朱允炆的皇位才抡起了屠刀。如果刘备能统一全国的话,至少可以在夷陵之战后多活几年。这样刘禅就会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接受正统的皇家教育,也会在形成自己小班底的情况下以成年太子的身份继承大统。在这种结论下,我们在推测刘备对于关张的态度就相对客观了。


刘备对于关张的态度是第二种和第三种的混合体

如果太子刘禅已经接受正统皇家教育多年且以成年,那就避免了类似朱元璋哪种为避免主少国疑对功臣宿将动手的可能。再说如果刘备的季汉统一全国后派系远不止荆州派、益州派等内部派系,还有吴国的世家大族以及北方的世家等等。虽然刘备完成了蛇吞象,但是东吴的世家大族和北方的世家都有绵延数百年的历史非几代帝王不能彻底融入。所以这时候刘备对关张行兔死狗烹之事的可能性非常低,甚至不排除重用关张这样的嫡系来压制原来魏、吴世家大族的可能。



张飞:

以个人的观点张飞是最安全的,也是最让刘备放心的。从刘关张结义开始,张飞对哥哥刘备绝对是忠心耿耿。张飞眼中只有大哥刘备,其他人包括汉献帝、曹操、孙权、袁绍这样的大人物都不放在眼里。况且张飞脾气暴躁、多勇少谋,说白了就是一根筋。这样的大将才是帝王喜欢并放心使用的,比如尉迟恭、程咬金、黑旋风李逵等人。

正是他们的耿直、简单才没有那么多心眼,所以才让让上位者放心。因为在他们心中兄弟情义大于家国情怀,在封建社会的家天下时代才更容易得到帝王的喜爱。况且张飞眼中大哥的地位是要高过二哥关羽的,当年听说关羽投降曹操了气的就打算在关前杀掉对方。也许这才是刘禅连娶张飞两个女儿为妃的最重要的原因,张飞媳妇夏侯氏的所谓高贵身份次之。


所以在太子刘禅成熟稳重的情况下,张飞在全国统一后很大可能会受到重用。因为不存在外戚专权和主少国疑的背景,在三国原有势力需要整合的情况下刘备需要嫡系例如三弟张飞来掌控兵权威慑天下。


关羽:

武圣人关羽为人狂傲、有勇有谋,也对大哥刘备忠心。但是虽然有土山约三誓-降汉不降曹,但是毕竟曾经投降过曹操。而且关羽对于大汉朝廷忠心耿耿,所以即便是在刘备称帝后有新的封赏但是依旧使用汉朝册封的汉寿亭侯的爵位。所以对于关羽的使用上,刘备的放心指数是小于张飞的。

基于这个方向来做推论的话,关羽最大的可能是在朝堂上做一个高官吉祥物。这样的安排对于刘备来说既显得兄弟想得,还没有其他风险。因为此时汉献帝并没有去世,虽然武圣叛乱的可能性极小但是刘备也不能不做防范。


小结:

综上所述,刘备对关张二人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太子刘禅的成长空间。在太子刘禅成熟、稳重是个合格接班人的前提下,刘备对待关张不会行兔死狗烹之事。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历史纵横帝


刘关张虽然是三兄弟,但是兄弟与兄弟之间的感情不一样。

一、刘备对张飞训斥最多,说明喜欢张飞胜过关羽

张飞因为醉酒,大意丢了徐州,被吕布钻了空子。当时张飞要自杀,刘备劝他说,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句话虽然慷慨,但是,非常让人心寒。一个连自己妻子都不珍惜的男人,怎么可能会珍惜兄弟间的情谊。刘备是不想丢了徐州后,再失去了张飞这个臂膀。不过,刘备对张飞还是比较喜欢的,刘备从来没有训斥过关羽,但是喜欢训斥张飞。凡是训斥多的,都代表喜欢。后来,刘备做了汉中王后,封张飞阆中太守,这个太守虽然不如汉中太守气魄,却是要害之地,关乎刘备的生命安全。这可见刘备对张飞的信任。刘备的儿子刘禅娶了张飞两个女儿,关羽也有女儿,刘禅却没有娶。因此,刘备统一天下后,张飞不会死。

二、刘备很少训斥关羽,表面上对他是敬重,内心十分厌恶

在刘备阵营中,投降曹操的人,一是关羽,二是黄权。对于黄权的投降,刘备十分自责,知道这并非黄权的本意。黄权只是被逼无奈。而对关羽的投降,刘备是十分憎恶。虽然刘备也知道关羽是为了他的两个老婆才投靠的曹操,但是,关羽接受了曹操的封赏,每次出行都打汉寿亭候的旗号。后来,刘备称汉中王后,封赏张飞、马超为候,唯独没有封关羽。而关羽对刘备自称汉中王一事,也心存不满。他竟然质问使者,汉中王封他为何职,而且还要借口与马超比武到益州去。关羽并非想与马超比武,而是想质问刘备,他是想救皇帝,还是自己想当皇帝。


枕史润智


应答:如果刘备得天下,以刘备的为人性格,先看看刘备心有多黑,这里不扯没用的东西,刘备一打败仗只顾自己逃命,连老婆,女儿,儿子都扔下不管,刘备的老婆被曹操,吕布俘虏过,至于受到什么样的待遇谁都不清楚,女儿成了曹魏战利品,儿子被赵云拼命救回,否则连后代都没有了,可见刘备心黑到什么成度,人品有多差。

回正题刘备第一个要算计关羽,关羽不灭他的根基不稳,更何况关羽目空一切,而关羽也可能有另立山头的可能,所以第一个不会放过关羽,他的兄弟如手足仅是骗人的晃子。

另对张飞不会怎么样,因张飞不弄虚作假,一生除经常讻酒外,对刘备是忠心耿耿的,也没那么多歪点子,理由是连刘禅取老婆,取张飞二女,关羽的女儿是敬而远之,这里能反映出刘,关,张三家关系的敏感之处,最少本人是这样想的!再见!





9紫气東来


关羽肯定会死,但不是死在所谓的功高盖主,而是关羽自己狂傲自大,不可一世,目中无人。演义大家都知道,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护送嫂夫人寻找刘备,这段被大家津津乐道,可历史中呢?刘备在小沛,关羽在下邳,刘备是在小沛逃亡,关羽在下邳被围,你们认为刘备的两位妻子在小沛还是下邳?而且历史中,关羽不是被张辽劝降,而是主动投降曹操,关羽投降后,为了拉拢关羽,假借天子刘协之手,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这个封赏,所有人都知道,其实是曹操自己封赏给关羽的,和刘协没有关系,这点关羽心里清楚,世人也清楚,可关羽怎么做的,欣喜若狂,还自制一面旗帜,写的就是汉寿亭侯关,可以说,关羽这种做法,其实让刘备心里产生了不满。后来关羽寻找刘备,究竟是知道刘备下落还是其它原因,真的有待商谈,关羽离开曹操,按照史书记载,是因为秦宜禄老婆,关羽一眼看中秦宜禄老婆,向曹操讨要,大致意思是,如果把秦宜禄老婆给他,他会忠于曹操。当时曹操答应了,但看到秦宜禄老婆后,曹操后悔了,直接占为己有,关羽大怒,直接离开曹操,也许曹操愧对关羽,所以一路对关羽放绿灯,不然真以为关羽一个人能干过五座城池?吹牛也要有个限度。后来刘备准备入川,按照关羽的地位和影响力,其他人可以不随刘备入川,但关羽必须跟随刘备身边,可最后为什么让关羽守荆州,而不是防守更强的魏延?入川前,关羽见到费诗,问费诗,能给予其和官位?关羽知道,以刘备当时身份给不了其任何官职,可依然这么询问,等于给刘备将了一军,刘备为了防止关羽入川与川蜀当地士族发生矛盾,只能让关羽守荆州。三国志廖立传中,对关羽的评价是狂傲自大,不可一世,无统兵之能。廖立深受刘备信任,但其因为过于耿直,不受其他官员接受。可以说,刘备心中其实已经对关羽不满,但没有一个好的借口,不能动关羽,否则会自毁长城,后来关羽兵败到死,中间隔了近四个月,虽说古代通信不便,但刘备不可能反应不过来,可刘备依然看着关羽去死,也许就是担心自己死后,无人能压制住关羽


用户52157040082


文史频道第125期同享太平

笔者认为刘备如果一统天下,张飞和关羽会安享晚年。

刘,关,张三兄弟的感情,从正史和演义上来说,都是亲如手足的,在刘备创业初期,只有关羽和张飞两个人跟随他,在刘备颠沛流离的前半生,关羽和张飞两个兄弟和他相依为命,刘备不可能忘记。


按照题主的思路,刘备做了皇帝,统一了三国,中兴了大汉天下。

那么,关羽和张飞都极有可能会成为了大汉的两个异性王。

因为在刘备前半生的为人处世上,经常以仁义而取信于人。

包括诸葛亮,赵云和魏延这些重要文臣武将,都是因为刘备仁义之名而始终追随。


作为刘备最早班底的关羽和张飞,是他取信于天下的两个重要人物,假如刘备杀了这两个人,将会让天下人所不耻,更不要说坐稳皇帝的宝座了。

笔者认为,关羽和张飞在刘备做了皇帝以后,也不会向其他功臣一样,嚣张跋扈,尾大不掉。

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兄长刘备,就是自己最大的靠山,他们不需要再挑起无畏的事端,招来杀身之祸。

他们很可能会像唐朝的秦叔宝和程咬金那样,为了避嫌,逐渐淡出刘备的视野,做一个逍遥快活的局外人。


再说,刘备得天下已经60有余,作为老兄弟的关羽和张飞,还能活几天也是未知数。

再起杀戮,恐怕对刘备兄弟三人都百害无一利。

为了营造和睦的氛围,即使关羽和张飞胡闹,刘备应该也会忍让。

—End—



冷月钩沉


假如刘备统一天下,至于关张二人是封王还是被杀,还得看两人的表现。这里有两种情况,分开回答

第一种

我们先看刘备的为人,其实真实的刘备是个很虚伪的人。早期在荆州败退时,带着一帮百姓,为什么?把百姓放在最后,那么多人,就算曹操追上来了,你总不至于把百姓全杀了吧,就算杀也得要些时间啊,那他自己就可以逃命了。


另外,当初长坂坡被曹操打败之后,自己抛妻弃子,老婆孩子都不要了,只管逃命。多亏赵云去把刘备儿子救回来,否则可能连后人都没有了。这也可见刘备本人在历史上也并不是如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那般仁义。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假如他统一了天下。到时候,天下太平,用兵打仗的地方少了,你关羽张飞两人要是乖乖听话,把兵权交了还好说。可如果你们要是在下面胡闹,那肯定是没有好结果的,尤其是关羽,为什么这样说?


关羽他是个将才,他能够挑起荆州大梁,也就是说他可以称霸一方的,他是可以自己单干的。这样的人留着多危险啊,就算再听话,估计多半也会找个借口灭了关羽。

这种情况,其实他们的兄弟情,就是刘备的一个幌子。只要你俩不听话了,随时将你们拿下。说不定也会提前上演一个“杯酒释兵权”。


第二种

第二种就是按照《三国演义》的调性来猜测的,刘备集团一切都按照诸葛亮隆中对战略规划,然后待天下生变,联吴抗曹,最终统一天下。


按照这个路线来走的话,估计他们统一天下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因此那时刘关张三人都已经上年纪,估计离死也差不了多久了。然后根据军功分封一下,两人都当个王,就是那种没啥实权的。接着只要关张两人后代好好辅佐刘禅,估计刘备多半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总结

刘备真的统一天下了,这俩哥俩只要不主动去找事,多半还是可以得到善终的,毕竟等刘备统一天下,估计大家都差不多六十好几了。


不住聊三国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假如刘备统一天下称帝,那关羽张飞等人肯定难逃一死!而且是死得风风光光、名正言顺。

东汉末年,黄巾猖獗,战乱纷争,天下英雄群起,为的就是能够独霸一方,甚至统一天下。在那个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王侯的年代,其实最大的赢家就是幽州涿县的刘备,刘备本来只是一个乡下织席贩履之辈,最后居然割据一方,与曹操、孙权平分天下,千古留名。

为什么刘备能有这样的成就?这跟他的两位结拜兄弟关羽、张飞分不开关系,从桃园结义,到名扬天下,三兄弟始终一条心,就连刚开始起事的家伙,包括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都是人家三地张飞变卖家产换来的,更有多少次两位兄弟救他于水火!

那么假设刘备最后统一天下了,这两位跟随着自己几十年的兄弟会有怎么样的结局呢?俗话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关羽张飞的结局。

自古以来,皇帝可以共患难,却绝不能共享福,特别是之前和皇帝关系特别铁的,哪些皇帝所倚重的,为打江山抛头颅洒热血的功臣们。

这些功臣们,在皇帝危难之时,他们可以为皇帝力挽狂澜,是皇帝的中流砥柱;但是在太平盛世就是皇帝最大的威胁,他们在群臣中一般充当的都是意见领袖的角色,一呼百应,所谓的功高盖主就是这个意思。

典型的例子就有刘备的老祖宗刘邦,杀韩信,诛樊哙等,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别说兄弟了,樊哙还是刘邦的连襟呢!

所以啊,刘备统一天下后,作为刘备的兄弟,关羽和张飞可能会被封王封候,但是随着刘备当朝为王,渐渐被政治游戏掌控时,关羽张飞的性命也就不长了,刘备肯定会找各种借口杀掉他们,并且还会名正言顺的杀掉,用仁义之名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本文作者青梅煮史

喜欢历史,热衷码字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探讨!


青梅煮史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刘备统一天下,那么功高震主的关羽和张飞是否会像汉初三杰之韩信一样,落得一个兔死狗烹的下场?个人觉得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但必须有一定的先决条件,而最危险的也并非关张二人。



功臣安排

刘备如果得取天下,那么最棘手的问题当然是开国功臣的分封。蜀汉以汉制立国,异姓诸侯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高祖刘邦时期,异姓诸侯王的分封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虽然九江王英布是忌惮其他诸侯王的悲惨下场不得不反,但这里暴露了一个问题,就是诸侯王的兵权,因此刘邦平叛以后,异姓诸侯王就消失在大汉的历史中。



但开国之臣的分封实在麻烦,刘秀当年对于彭宠是否给予封王的事情也头疼的不行,到了刘备这里也一样,如果不封王,那么三公之位仅有三席,关羽任太尉是必定了,丞相并非诸葛亮莫属,还有就是御史大夫给谁?后边排着队的法正、张飞、刘巴、庞统、许靖、糜竺、孙乾、简雍、伊籍、秦宓、魏延、马超、黄忠、黄权、李严、霍峻等等名臣,九卿之位也只有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这九席。朝内的职位就这么多,如果没有分封诸侯,恐真难安抚这些开国功臣,如果留任地方长官,那么问题就更大。



那么刘备只有两条路,一条就是破坏祖制,分封异姓王,但控制募兵数量;要么就架空功勋,给以虚职爵位,并形成派别制衡。两条不同的道路,也许功勋的命运也就不同,以诸侯王立于外的功勋或成为日后打压的目标,或成为日后造反成功的新一代君王。也许架空了的功勋反而会安全的渡过余生。这里也不排除聪明人功成隐退的结局,如诸葛亮,本身就是躬耕陇亩的隐士,辞官回乡也许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因为在帝王眼里,有时候文人要比武人更可怕。

臣强子弱



刘备之子刘禅是出了名的懦弱,众功臣的生死命运也与这位太子有着密切联系,如果刘备活的时间较长,这些文武功臣在其生前相继离世,那么就不用畏惧太多,但若当是刘备走在关张等人前边,刘备就有可能为了刘禅而诛杀功臣。


在这个方面,关羽的情况要好于张飞,因为张飞与刘备是儿女亲家,这种关系看起来是君臣和谐,但当皇位传承之际,这种关系就变成了负担,外戚专权是在汉初的吕氏和窦氏身上展现出很大力量的,到东汉末年桓灵时期,外戚专权与宦官问题更是东汉衰落的重要原因。因此,刘备是不会容忍儿子懦弱的情况下,功勋卓著的亲家公把持朝政,倘若刘禅即位,张飞就是国舅,权倾朝政是很简单的事情,加上军中的威望,兵变的威胁也不是没有。

而关羽没有张飞这样的复杂关系网,稍微单纯一些,但关羽最致命的是荆州地方势力,刘备集团最精锐的荆州兵是关羽的嫡系部队,不得不佩服关羽的治军水平,但在皇位传承时期,这个军中的威望和成就就成了关羽的致命伤,此时的关羽如果留在京师架空还好,如果留任地方为一方刺史,那么召回关羽并杀掉的可能性很大。

君臣博弈

在天下初定的时候,功臣对于君主的态度也是其命数的关键所在,汉初张良的激流勇退就是明哲保身之举,后世的刘伯温也是在朱元璋大摆庆功宴时选择辞官回乡才留得性命。汉初的陈平也是一等一的高情商,刘邦给什么就要什么,给的不满意了主动问刘邦要,但所要之物就是钱财和美女,这使得君主心里认定陈平没有野心,反而更加信任陈平。

“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三国志》

从关张二人的性格特点来看,关羽的孤傲和不恋俗物在天下大定的时候就显得不入流了。关羽的孤傲当然不是针对刘备,但其看不起士大夫的态度会让他在政治斗争中吃净苦头,官场的人缘问题会是关羽被进谗言的导火索,而其不喜钱财美女的做法就会成为他“野心博博”的证据,其功高震主和军中背景就会成为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张飞在这一点上胜过关羽,与关羽相反的是张飞敬仰文人,这种敬仰是其在政治斗争中的关键资源,也许刘备会因为张飞的外戚身份欲加谋害,文官集团的青睐也可能会加重刘备的这一动机,但也可能会成为张飞的救命稻草。想当年刘邦下令抓樊哙时,若非陈平的机智,也可能樊哙活不到刘邦离世。

历史没有假如,刘备以仁义立本,也说不准会善待功勋臣下,但权谋的斗争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国君主的决策往往更倾向于维护政权的稳定,飞鸟尽良弓藏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也许就是君主身不由己的地方。


棍哥观史


一个政权从无到有,从建立到统一天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刘备真的统一天下之后,刘备政权的外部矛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内部如何管理的矛盾,是政权如何千秋百代的延续下去的矛盾。

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是过河拆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做法,只有当皇帝觉得功臣真正威胁到政权稳定、权力待续,才会实行残酷的政治手段。



有的皇帝大肆杀戮功臣,比如朱元璋,有的皇帝和平解除权力,比如赵匡胤,还有的皇帝被迫对功臣下手,比如刘邦,更有皇帝压根就不担心功臣,比如秦始皇与李世民。

换句话说,当一个人从低层最终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成为一国之君后,如何对待功臣,是由皇帝本人的意图决定的,而且这纯粹是从政治的角度出发想问题,不以个人感情为转移,那么要知道关羽、张飞的下场如何,就得研究刘备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一般来说,从社会低层起家的皇帝,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更加残酷,比如刘邦和朱元璋,因为自已就是靠武力夺取的天下,也担心功臣们用同样的方式夺取自已的天下,因此在取得天下之后,采取残酷的手段对待功臣。

而刘备的出身与刘邦与朱元璋非常类似,尤其是刘邦,而且刘备的很多的性格跟他的祖宗刘邦非常的想像,比如说刘备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儒生,刘邦也是,比如说刘备善于用人,非常能忍耐,刘邦也是,再比如说刘备对危险非常敏感,一察觉到危险立即逃命,连老婆孩子经常丢,刘邦也是一样。



如果刘备统一天下,他的做法多半会和刘邦类似,况且刘备起兵就是打着汉复汉室的旗号,刘备统一天下后的国号仍然是“汉”,史称“后后汉”。

对于功臣的封赏问题,刘备肯定会效仿刘邦,将诸葛亮定为第一功臣,是功人,其他人比如关羽、张飞、庞统、法正、马超、黄忠、赵云等人都是功狗,对于关羽和张飞,刘备不会封异姓王,但刘备会封同姓王,会将除刘禅之外的其它儿子封为同姓王,比如刘封、刘永、刘理。



对于关羽和张飞,刘备会如何安排?

很可能会封万户侯。但是绝对不会封王

对于关羽和张飞在朝中官职,关羽肯定是大将军,张飞则是骠骑将军,只让他们担任军事职务,而没有政治职务。当然也不可能掌握天下所有军队,只是部分。

因为关羽和张飞的忠心是不用怀疑的,而且一直是作为刘备最忠心的嫡系存在,是值得信任的,而且关羽和张飞都有性格缺陷,不是那种能团结大多数人来实现自己野心的人。



刘备这个时候的情况和西汉建立初年的情况非常类似,刚建立政权,朝中的主要势力就是功臣集团,刘备由于是在东汉末年夺取的天下,一定会吸取东汉的经验,宦官和外戚绝对不能干涉政事,外戚可以封侯,但是不能封官,可以享受食邑,但是没有权力

为了维持政治平衡,刘备采取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相互制衡,丞相是诸葛亮,御史大夫是赵云,太尉是庞统,同时刘备设置内朝官,以法正为尚书令,赵云为侍中,内外朝相互制衡,保证政权稳定。



刘备为了保证政权延续,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刘邦类似,刘备会利用自已皇帝的名号发布一些命令,试探一些权臣的心理,对于有所怀疑的功臣,刘备会设法逼反对方,如果对方老老实实的,刘备就会放过。

如果你要问刘备是否会杀关羽和张飞?

那我告诉你,以刘备的性格,只要关羽和张飞老老实实的做官,刘备不会有什么动作,也不会杀关羽和张飞,只要不触及刘备的底线,刘备就不会杀关羽和张飞



什么是刘备是底线呢?一是谋反,二是危害政权稳定,包括对刘备的继承人。

而一旦关羽和张飞有所异心,或者有小人揣摩上意,不断的有人向刘备上告关羽和张飞有谋反的迹向,那么刘备就会像刘邦一样,毫不客气的除掉关羽和张飞。



千万不要觉得刘备狠心,这不是狠心,就连母亲护子急了也会杀人,何况刘备这么一个政治人物呢?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刘备一统天下,对于关羽,张飞这两个兄弟,个人认为厚待之。

刘备靠什么打下江山,是手下有人,当然这个人很多,更重要的是有关羽,张飞这样一心为自己的,终身都跟随的兄弟,更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诸葛亮。尤其是对于关羽,张飞这两个人,刘备是真心待之。

刘备一统江山,关羽能做到什么位置,我想大司马非他莫属了,张飞也至少是三公之列;对于这样的安排,刘备至少感觉放心,因为关张是过命之兄弟,不信他们还真难找到其他人。赵云也算是信得过的人。

刘备如果杀了关羽,张飞必定寒心,如果杀了张飞,关羽必定很难再相信刘备,那后果就很严重,如果二人都被刘备杀了,天下人寒心,刘备不会如此做,心都不会那么如想,所以关羽,张飞都会得到大哥刘备的恩惠。享受高官厚禄,惠及子孙。

刘备如此待关羽,张飞,其因有三;

第一,刘备从起兵以来,只有关羽,张飞一直在身边,就算经历了很多失败,关羽,张飞都还是要回到刘备身边,这一点很多人做不到,尤其是关羽受到曹操那么大的厚待,都没留住关羽,可想他们三兄弟真的是同生死共命运。

第二,刘备在建立蜀国后,关羽为五虎上将之首,张飞次之,这一点就说明了,刘备待关羽张飞不一样,其中有关羽张飞的功绩,也有刘备对兄弟的情分。

第三,刘备的江山要有人守,谁最让他放心,无非就是关羽,张飞此二人最能得到他的信任。后面江山一统了,当然会有更多的忠心之人,但都不及此二人,因为他们是患难的兄弟,是为数不多的为刘备打江山,守江山之人。再者刘备不像其他君王那样,打江山时有一大帮人,而且功成之机,大都争权夺利。而关羽张飞至少不会相互如此,其他人没有资格来说关羽张飞。如果刘备先走,关羽张飞更加会守护好江山,这是对大哥的感恩,也是他们必须尽忠的事,刘备只有一个儿子,没有皇位争夺的事发生,也不会有谁站队的事。

刘备乃仁义之君,断不会做出让天下人耻笑之事来,关羽忠义之士,决做不出有违刘备之事,张飞乃大气好爽之人,忠心可见,三人都互相珍惜,何来刘备杀此二人之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