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还能增肌吗?

用户8172401935002


完全可以、只要遵循:科学规范的健身计划、高蛋白低碳水的饮食结构、再加上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锻炼。增肌效果就会显而易见的!我就是50岁开始锻炼的、今年54岁。




null238373


肯定可以,我今年63岁了,健身虽说有十几年了,但正常锻炼确是退休后(60岁)我觉得这两年,力量和肌肉都还在长



62岁健身大叔


人体肌肉内的肌纤维数量是天生的,红白肌纤维,也就是快慢肌纤维比例也是天生的,都不能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肌肉的体积,也就是增肌。不同的人,受制于基因、营养、疾病等各种因素,增肌效果各不相同。增肌严格的说并没有年龄限制,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各种激素水平,尤其是雄性激素水平逐步下降,在相同情况下增肌效果越来越差,而且年纪越大,胃口越差,不太可能严格按照每公斤体重1.5-2克,超过40岁1.5-2.5克的要求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年纪越大,身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也越来越差,即使吃的足够,身体也未必能吸收那么多蛋白质,而且增肌还需要足够的碳水,也就是热量。按照这个要求摄入蛋白质和碳水,换算成食物量,很多人根本吃不了这么多。但是,既然想增肌,那就得尽量吃,能吃多少就吃多少。

45岁正是人生承上启下的阶段,上有老下有小,必须要有一个健康、强壮的好身体才能承担起家庭和工作等各方面的责任。

人要想增肌,得从营养和锻炼两方面入手,其次是睡眠。

营养上,每公斤体重每天需要1.5-2.5克蛋白质,加入提问者体重60公斤,需要90-150克蛋白质,还需要6克碳水,换算一下,假如动物性蛋白质占80%,就是120克,200毫升牛奶大约含6克蛋白质,两袋12克,一个鸡蛋50克,大约7克蛋白质,每天2个鸡蛋大约14克蛋白质,剩下94克从肉类中获取,按照20%的含量估算,大约需要470克肉,20%的含量是较高的,鸡肉、鱼虾等白肉中含量稍低,如果吃白肉,实际吃的量还要增加一点,可以按照500克估算蛋白质。植物蛋白质含量较低,除了豆类和豆制品含量稍高之外,主食中的蛋白质含量几乎可以忽略,或者用一个较低的数值来估算,主食主要计算热量。计算所有食物的总热量,只要高于消耗量就行。用这个标准计算出来的实物量是蛮惊人的,有一部分人甚至不能按照最低要求涉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碳水,如果还想增肌,往往需要喝蛋白粉。

锻炼方面,锻炼需要有计划,不能盲目锻炼,不能攀比重量,也不能着急,要循序渐进,而且要长期坚持,不是一两年,至少需要两三年,这不是我打击谁,网上那些宣称一年练成肌肉男的,我认为都不具备普遍性。

现在网上有很多健身的APP可供大家参考,器械锻炼的健身宝典,综合性的运动APP包括keep、hi运动、fit等,还有很多专门的APP,比如锻炼腹肌的腹愁者,减脂的燃脂君等各种APP,这些APP非常适合刚开始健身的人,可以说是入门级必备APP,等锻炼一阶段,有一定知识和经验积累之后再逐步摆脱这些APP,也可应根据自己身体特点灵活安排各种锻炼。

做器械锻炼的前两三个月以适应性锻炼为主,主要掌握动作细节和肌肉发力感,不要盲目上重量,打好基础非常重要。两三个月以后,甚至半年以后再逐步增加重量。

锻炼时一定要注意先热身,再动态拉伸肌肉和活动关节,器械热身后再做器械锻炼,锻炼45-60分钟,之后静态拉伸肌肉、活动关节,做10-20分钟,最多25分钟有氧运动。增肌期过后再减脂,之后再增肌,反复循环,一直练到增肌满意为止。

提问者年纪稍大,要确定好增肌的大目标,比如体重增加到多少,臂围、胸围、臀腿围,小腿围等指标,再制定阶段性目标。增肌要全身增肌,避免出现明显的短板,不能只练增加喜欢练的部位,不练臀腿等锻炼时感觉特别辛苦的部位。

如果有圆肩、驼背、膝肘超伸、骨盆前倾后倾等体态问题,最好在锻炼的同时纠正体态,如果肩、膝、肘等关节有问题,锻炼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关节。

除了增肌,还要注意身体柔韧性、平衡性和耐力,周末休息的时候可以练瑜伽或跑步、骑车。

王德顺是在50岁是开始健身,提问者比他还年轻,只要努力,只要坚持,为什么不行呢?

最后希望提问者坚持锻炼,早日练出自己需要的好身材,加油。


行远健身


可以的。

但是一定要注意几点。

一是安全,不要盲目上重量。

二是保证动作的标准,特别是卧推、深蹲、硬拉、杠铃划船、哑铃卧推等自由重量动作,容易让关节受伤,特别注意腰椎问题。

三就是注意训练质量、容量和时间了,一般而言60-90分钟足矣,胸、背、腿、肩一次训练总组数二十组以上二十五组以内,动作4-7个。

四入门优先安排固定器材训练,安全有效进步快。

五就是饮食休息了。





健人之路


45岁还能增肌。

生物体的生命现象至少有五方面的基本活动表现,即新陈代谢、兴奋性、应激性、适应性及生殖与生长发育。45岁的人对于当下的社会还算年青地,一般人现在活七八十才正常。

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称之为适应性。例如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远远超过平原地区的居民。这种适应性反应对高原居民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血中红细胞数量的增多大大提高了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克服了高原缺氧给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创造了适应客观环境而生存的条件。再如,运动员经过长期的力量训练可使肌肉的力量和体积增加;长期经过耐力训练的运动员肌肉耐力、心肺功能得到改善等,这些都是人体对环境变化产生适应的结果。


福州禅武


这个必然是可以的,无论什么年龄,都很提倡适度锻炼,增强体质的,只是在锻炼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去制定锻炼方案,不是盲目追求,那样可能会适得其反。

一、如何选择锻炼方式

1、着重增强心肺功能的锻炼项目:中医认为,人到中年,心肺之气渐虚,选择增强心肺功能的锻炼方式,可有效对抗自然衰老,可供选择的锻炼方式包括慢跑、游泳、骑行等。

2、增强肌肉力量的锻炼项目:此类项目能使中年人保持一定的肌肉含量,有助于保护骨骼及减少钙流失,可供选择的锻炼方式包括俯卧撑、仰卧起坐、原地向上跳等。

3、娱乐性较浓的锻炼项目:此类项目既能锻炼体能又能有效对抗可能出现的智力衰退,适合中年人群的体力状况,可供选择的锻炼方式包括钓鱼、划船、跳舞等,旅游也不失为一项可取的项目,在旅途中欣赏风景又可以学习摄影等技能。

二、如何选择锻炼时间

中年人在锻炼时间上可视个人情况合理安排。中医认为,近暮阳气收敛,宜静不宜动,在夜晚时间可选择散步等柔和的锻炼方式,早晨是阳气升发的时间,可安排运动量稍大的项目,比如晨跑、游泳、骑行等,且早晨的空气质量在一天当中相对较好,不失为一个好的户外活动时间。

三、如何选择锻炼强度

中年人各器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不及年轻人,锻炼要适量,要慢慢加大活动量,切忌操之过急。锻炼时注意身体反应及自我感觉,量力而行。如早晨锻炼半个小时,先慢跑10分钟,做5-10分钟肌肉力量练习,再步行或慢跑5-10分钟。上下班时间容许的话,可选择步行上班或提前1-2站下车后步行至目的地。中年人最好少参加一些剧烈运动,比如对抗性的比赛项目,如篮球、足球等。

四、注意事项

进行健身运动贵在坚持,养成每天都锻炼的好习惯,哪怕是下雨刮风也要坚持在室内进行适当活动,可以上下跑楼梯、跳绳、高抬腿跑等。中年人要想有效地改善健康状况,主要在于培养运动的好习惯,贵在坚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