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傳奇縣令--田良輔

中牟縣地處黃淮平原,土地肥沃,加之民風淳樸,一直都是朝廷中上等的縣。東漢時中牟縣出了一個叫魯恭的縣令,讓中牟縣之名傳遍華夏大地。元朝時,中牟縣還有一個縣令,他的事蹟極具傳奇色彩,他的名字叫田良輔。

據乾隆年間《中牟縣誌》記載:“田良輔,字君佐,覃懷武陟人。”既今焦作武陟縣。他從小就天資聰穎,成年後精通經史,應召為國子監祭酒,出任河北道提刑按察司書吏;後又與李希顏、張養浩等名人一起抄錄元節祖忽必烈事蹟。此時朝廷才知道他有大才。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封從仕郎任中牟縣尹、兼管諸軍、奧魯、勸農事。這些職位都是元朝獨有,蒙古人到地方主政,叫“達魯花赤”,同時還委派一名漢人共同理政,叫“縣尹”;如果單是縣尹,則只有行政權,加“兼管諸軍”才有軍權;“奧魯”是管理軍戶與地方事務的官職,類似於現在的武裝部;蒙古是遊牧民族,為了顯示其重視農業特設“勸農事”一職。四個職位集於一身,才算一個完整的縣令。田良輔上任當天就把全縣所有官吏召集起來,告誡他們:“國家開設衙門任用官吏,目的是讓我們為百姓服務,同時也希望官與民融洽相處、相安無事。你們不準欺壓百姓,更不能侵佔百姓田產、收受百姓財物,有違反者將依法嚴厲懲處!”

在古代,稅賦和差役是很麻煩的工作,因為項目繁多,讓官吏忙得顧此失彼,深感頭痛,大家都不願意接辦。田良輔就把所有項目羅列出來,按輕重程度、先後順序劃分為三個等級,每個等級又分出兩個等級,做成一個工作薄,讓辦差人員按此做事,效率大為提高。此類似於現在的統籌工作法。縣裡有很多荒田,一些有權有勢的人就打起這些荒田的主意,因為耕種荒田不用交賦稅和出差役,收穫全部是自己的。時間一長,荒田被侵佔嚴重,百姓敢怒不敢言,田良輔瞭解到這一情況後,先是發公告命令退還,拒不退還者就嚴厲打擊。從此豪強再也不敢染指荒田。退還的土地就以官府的名義分給流民耕種,百姓紛紛拍手稱快,大家從此安心耕種。

中牟傳奇縣令--田良輔

道光年《武陟縣誌》截圖

每年把農戶家的公糧收齊後,縣裡都要送至淇門倉。該倉位於今浚縣城西南三十公里處,因此處位於淇河入衛河之口得名,當時為重要的官方渡口,各州縣交來的公糧由此走水運到元大都(今北京)。每年費時費力跑三百多里送去,他們每二斛要加徵一定量的“鼠耗”,顧名思義就是老鼠造成的損耗,這是封建社會加收徵糧的名目之一,雖說倉庫是針對縣裡徵收的,但最終還是分攤在百姓身上,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百姓的負擔。據《元典章·戶部七·倉庫》:“切恐侵破正糧,擬合每石帶收鼠耗分例五升。”《清會典事例·戶部·積貯》:“ 廣西 額徵米石,每石加一收耗,以為鼠耗、運腳、修倉等費。”田良輔得知此事情後,親自到淇門倉找治粟官(主管接收公糧的官員),要求他們不再加收“鼠耗”,經過據理力爭、多方交涉,治粟官終於答應不再對中牟縣徵收“鼠耗”。僅此一項,中牟百姓就減負三、四成。老百姓稱田良輔是救命恩人。有一年春上大旱,三個月沒有下雨。田良輔認為是自己沒有盡職盡責,連累全縣的百姓受災,他沐浴焚香,在郊外求雨。次日便天降大雨,旱情消除。他還在縣城新開闢一座糧倉--積義倉,可以存糧二千石,豐收之年讓大家足額交公糧,等到災年時,把這些多交的糧食拿出來賑濟災民,此舉重極大調動了富人交公糧的積極性,所有人都按規定交足。田良做事輔做一向秉公辦事,只要有打官司的,要求被告必須到場,先是派衙役去請,如果對方拒絕,就出傳票拘壓到縣衙。然後雙方當面講述事情經過,如果有異議,各自陳述理由。這樣一來,理虧的一方很快就理屈詞窮,真相就大白了。上級也知道田良輔才能卓著,對他很是欣賞,別的地方有棘手的政事,常常指派他去幫著處理。有一個郡的官員貪贓枉法現象非常嚴重,上級指派田良輔去查處。他到那以後明察暗訪,掌握了大量證據,把所有涉案官員全部逮捕,並依法從重懲處。該郡政風得到徹底扭轉。這件事讓田良輔名聲大振。

很快田良輔屆滿,按當時的制度,官員屆滿要由朝廷吏部官員按年度對其進行考核,政績優良者可以高升。但田良輔做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他向朝廷遞交了辭呈,要回家種田。大家用民各種方式挽留,無耐田良輔去意已決。在他離開中牟的那天,老百姓夾道相送,很多人都哭出聲來,喊叫著不讓他走。田良輔看了許久,向父老們深鞠一躬,然後揚長而去。查閱《武陟縣誌》,裡面對他的記載僅有七十二字,見附圖。不由得讓人想起一名唐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中牟傳奇縣令--田良輔

道光年《武陟縣誌》截圖

田良輔行政的風格像魯恭,歸隱的決心像陶淵明,愛民如子、嫉惡如仇。中牟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在縣城東邊立遺愛碑,翰林兼國史院編修王順撰寫《汴梁路中牟尹田君遺愛之碑》文兩千餘言。在中牟縣歷史上,百姓自覺為官員立遺愛碑者屈指可數。

碑文之銘曰:

夫君孤潔如冰霜

夫君善政皆循良

眷言召伯之甘棠

何異朱邑之桐鄉

三年遞興人歌揚

父老請置生祠堂

出宰百里瞻星郎

絃歌盈耳聲洋洋

春臺風景樂時康

忠君愛國常遑遑

諒非至誠孰能當

遺愛在民民何忘

一辭萬古志原償

刻諸琬琰留銘章

邈千百世傳餘芳


中牟傳奇縣令--田良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