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體檢報告的正確打開模式

話說二胎政策放開後,那可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很多家庭從3.0升級到了4.0,父母膝下兒女成雙,子女也有了玩伴不再孤單。可是還有一部分家庭,缺少命運的眷顧,“功課”沒少做,可是苦苦不結果。對於這部分夫婦,別心急,也別亂投醫,丈夫需要主動點,積極地給“小蝌蚪”做個詳細體檢,精液常規分析是反映男性生育能力最基本的檢查項目,目前很多醫院或診所都在做,可是做得五花八門,報告準確可信的不多。



如何正確打開一份“小蝌蚪”的體檢報告呢?

拿到一份“小蝌蚪”的體檢報告,很多人關心的熱點在於“小蝌蚪的數目怎麼樣”、“活動力怎麼樣”。重要的事情說3遍,此處劃重點:不要急於看結果,不要急於看結果,不要急於看結果,因為現在各個醫院或診所的精液檢測報告五花八門,打開報告,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辨明真偽,看這份報告是否可信,這是所有檢測數據的基礎。

“小蝌蚪”體檢報告的正確打開模式

被報告嚇壞的體檢者

如何辨明真偽呢,有如下方法:

1.報告的第一部分是的一般特徵:包括量、色、氣味、PH值、粘稠度、液化時間、白細胞、禁慾時間、取精方式、稀釋比等等。如果報告中缺項或漏項,檢查不嚴謹,可信度將大打折扣。

2.禁慾時間需2~7天,取精方式首選SY。檢查前的禁慾時間一定要符合要求,千萬別誤讀“養精蓄銳”,如果您認為養精的時間越久,精越牛掰,那就錯了。另外,用套套收集“小蝌蚪”的方法做檢查也是錯誤的,因為那可是避yun套,有殺精藥的啊,親。如果連禁慾時間和採精方式都不嚴格執行,這樣的報告不可信。

3.精液報告的第二部分是精子的重要數據,包括小蝌蚪的濃度、總數、被檢測小蝌蚪的總數、活動小蝌蚪的總數、前向運動小蝌蚪的百分率、非前向運動小蝌蚪的百分率、不動小蝌蚪的百分率、平均直線運動速度、曲線運動速度、平均側擺幅度、平均鞭打頻率等等。

“小蝌蚪”體檢報告的正確打開模式

(1)檢測的數目一定要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0年出版的最新版男性不育實驗室指南,被檢測的小蝌蚪總數需200個以上,所得數據才有意義,如果一份報告中,被檢測的小蝌蚪總數遠小於200,不具參考價值。

(2)對於小蝌蚪濃度較高的(一般80百萬/毫升),需稀釋處理,數據見“稀釋比”。如果濃度20百萬/毫升左右卻稀釋處理了,報告不採信。

(3)小蝌蚪的活動力的分級標準很多,此處敲黑板,請認準最新的是PR(前向運動率)、NP(非前向運動率)、IM(不動率),而以前的A、B、C、D級、甚至更老的Ⅰ、Ⅱ、Ⅲ、Ⅳ級已經被淘汰了,不能將以前的分級簡單的加減來換算成新的分級,因為檢測的標準完全不一樣了。

(4)畸形率。很多報告會有畸形率這個項目,而常規分析中的這個項目是不可信的,因為要準確分析小蝌蚪的形態,需將小蝌蚪行改良巴氏法染色,這個指標在常規分析裡不具參考意義。根據2010年版世界衛生組織制訂的標準,精子形態正常率4.0%以上即為正常。因為檢查標準嚴格,所以所得結果普遍很低,不用擔心。而且,精子畸形與胚胎畸形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精子畸形只能粗略地判斷精子受精能力,與胚胎是否畸形沒有直接聯繫。

(5)最簡單粗暴的判斷標準就是,給小蝌蚪做體檢的實驗室是否是具有國家或省衛生行政部門許可的輔助生殖技術(人工授精、試管嬰兒)資質,具備資質的實驗室人員一定是經過專業培訓的,且上述國家或省衛生監管部門每2年會派專家組審查,如果檢測技術不達標,會被取消資質。

“小蝌蚪”體檢報告的正確打開模式

可疑的報告

以下圖為例:1.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小蝌蚪分析報告需計數至少200個小蝌蚪,此報告計數85個,樣本數不合格;2.此標本小蝌蚪濃度21.96百萬/毫升,稀釋比1:1處理,不符合規範;3.小蝌蚪的形態學檢查沒有對小蝌蚪進行改良巴氏法染色,結果不可信。如果不假思索採信這樣的報告,是不是浪費人力財力,誤導患者呢!只有在報告可信了,我們才需要進一步去分析液化時間是否延長,什麼是少精症,什麼是弱精症?什麼情況下做人工授精,什麼情況下做試管嬰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