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活得最憋屈的皇帝是誰?

潤楊的紅樓筆記


精選回答】來自優質賬號→野史日記

最憋屈的皇帝肯定是秦始皇啊!我這樣的說法可能會有很多朋友不理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始皇帝,咋還能憋屈呢?你先彆著急,讓我繼續給您說道說道!

提起憋屈的皇帝來,那大家可真是如數家珍!

比如順治啊,被多爾袞欺負的沒邊了,最後自己還不願意做皇帝,這輩子除了多爾袞就是孝莊,自己啥主做不了;

還有漢獻帝啊,一輩子被權臣控制,先是董卓,自己很沒面子。好不容易跑了,被曹操接去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又被權臣控制了,好不容易整個衣帶詔還失敗了。身邊的妃子啥的都被曹操給換了,換成曹操的女兒們了,這輩子也夠憋屈了。

再說就是溥儀了,也很憋屈,皇上讓他當的如喪家之犬,讓馮玉祥攆走了,又落入日本手裡,當起了傀儡皇帝,後來又被俄國給收拾了。最可氣的是,小時候被宮女們玩他的小弟弟,長大後給玩的不好使了,這最後一任皇帝,很鬱悶。

他們雖然很憋屈,但是要說這最憋屈的皇帝,還真就不是他們,而是大家熟悉的秦始皇帝。

秦始皇是中國第一位大一統的皇帝,看似威風凜凜,但是他很憋屈。作為一箇中國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沒有前人可以借鑑,也沒有能教他的老師,這位最偉大的始皇帝,他很憋屈呀!

雖然一統了江山,但是咋管理,咋樣才能服眾,咋樣才能讓六國的舊貴族臣服,他都得自己研究,兩眼一抹黑,管理一個省他很在行,管理當時的全國,他很鬧心,不論什麼事情都要去嘗試,好在秦始皇牛,他嘗試十次,至少成功八次,這很偉大,但是難免在這個過程中會讓一些人不滿意,於是大家都說他是暴君,秦始皇憋屈啊,老子啥事都是自己琢磨出來的,而且成功率這麼高,你們憑啥說我是暴君啊。老子是暴君,那六國貴族能活下來啊,我要是有經驗的暴君,早就收拾他們了好吧。

秦始皇很憋屈,他不殺六國的貴族,這不是仁君?居然得了一個罵名,很鬱悶。這還不是最鬱悶的,最鬱悶的是這群貴族好像是白眼狼,總是鬧事,一整就帶頭搞事情,讓秦始皇很難辦,為了轉移國內矛盾,秦始皇開始外戰,征伐百越。

秦始皇也不知道這大一統到底咋回事,反正就知道為了國家好,為了全國做好事就行了,於是他修長城,抵禦外敵。修馳道,讓國內有“高速公路”,可以快速支援邊疆;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和貨幣,推廣已經成熟的管理模式,這一切都是為了建立一個千秋萬代的王朝做基礎。

可是秦始皇他憋屈啊,他沒經驗,儘管乾的很不錯,但是他的身體垮臺了,他還有個50年計劃沒完成呢,這咋辦啊?找一個煉丹的延長一下壽命吧。

找到了方士徐福,這個徐福壞啊,自己沒啥能耐,出海轉悠一圈,回來兩手空空,秦始皇氣壞了,心想你這不是耽誤我的事嘛,我那麼多活沒幹呢。

於是徐福帶了3000童男童女跑了,跑到了日本去,給日本帶來了人口增長、身高增長、智商增長,未來給中國還帶來了不少麻煩,不過這是後話咱們先不提。

這徐福一去不回,秦始皇知道後氣的快吐血了,心裡罵道:“好你個老小子,老子秦始皇你都敢騙,你們這群方式沒好玩意。”

秦始皇一生氣,下令抓方士,抓了400多人,還有一些煉丹的書籍,都燒燬了。秦始皇沒想到啊,這麼個事兒被後世稱為“焚書坑儒”,得了,史筆如鐵,得罪了讀書人還有好嗎?殺方士和煉丹書變成了“焚書坑儒”了,真是憋屈,可惜已經仙去,沒法爭辯,這罪名活活的承受。

秦始皇憋屈,他認命了,行行行,我秦朝啥都不好,我秦始皇啥都不對,我把所有史書和六國舊時的記載都存在了咸陽,你們還說我“焚書坑儒”,好好好,我認命了。

隨後秦朝二世而亡,推翻暴秦的聲音此起彼伏,最後劉邦成功建立了大漢。按理說這麼殘暴的秦始皇建立的王朝,那得老殘暴,老爛了呀!結果劉邦一上臺,第一句話就是,漢朝遵循秦制。

劉邦居然說他最佩服的就是秦始皇,秦始皇就想問,那你推翻我秦朝幹啥啊?秦始皇覺得很憋屈。要不是他,大漢朝估計都不知道怎麼玩,一輩子的鋪墊給了漢朝做了嫁衣了,你說秦始皇能不憋屈嗎?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記,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了解歷史!順手點個贊支持一下唄,謝謝您嘞~


野史日記


我是水煮汗青,我來回答。

歷史上死的最憋屈的皇帝,大家可能會想到掉進廁所淹死的那位——晉景公,其實他還不算憋屈了,還有一位比他更憋屈的,那就是趙武靈王

倆兒子打架,餓死了自己

趙武靈王是一位很厲害的皇帝,他推行“胡服騎射”,把趙國管理的井井有條。但在立儲君問題上,他卻犯糊塗了。

最開始他覺得大兒子趙章不錯,就立為太子;後來受到身邊愛妾的影響,廢了太子章,改立趙何為太子。這樣一廢一立直接導致兄弟不和,但這都還不算離譜,最離譜的是趙武靈王早早將趙國傳給了趙何,自己做了主父。然而,

他做主父沒多久就覺得,自己還有能力繼續做國君!

趙武靈王在立儲和讓位這個問題上搖擺不定,廢立太子已經是感情用事,讓出國君之位也是一時激動,如今還想跟兒子要回江山,如此善變的性格也是造成趙國內部混亂的原因。

趙武靈王希望通過大兒子趙章向小兒子趙何施加壓力,自己趁機奪回失去的權力。但趙何此時已經是趙國的趙惠文王,朝中大部分勢力都在他掌握之中,怎麼肯輕易棄權?

於是他決定除掉趙章來保住自己。

最後,在趙何的策劃下發生了沙丘宮變,趙章被追殺而逃至趙武靈王的行宮躲避,但趙何的手下仍然不肯放過他,衝進宮內把趙章殺了。當時趙武靈王也在行宮內,在場所有人都不願背上弒殺主父的罪名,於是退出行宮。

趙何知道父親想奪回權力,因此對手下包圍沙丘行宮的事不聞不問。

實際上趙何肯定是有下命令的,就是所有士兵把行宮圍了,不允許趙武靈王出來,但又不能傷害他。

就這樣,趙武靈王在行宮內斷水斷糧,什麼吃的都沒有了,餓得到處覓食。在飢餓難耐的情況下,他竟然爬到樹上,把麻雀窩裡的小麻雀都抓下來吃了!具體是生吃還是烤熟了吃就不得而知了,這個在《史記》上也沒說明,但堂堂一代國君落得如此下場也是相當悽慘了。

三個月後,趙武靈王被餓死在沙丘行宮。

趙武靈王為何憋屈?

堂堂國君,為趙國南征北戰,立下無數赫赫戰功,最後被自己的兒子圍困而餓死。關鍵是,在沙丘行宮沒有一個敢對他下手,他為何不提把刀直接走出去?

從當時的情形來看,趙何絕對不敢對自己的父親下手,因為

弒父這個罪名他擔當不起;在場的兵將們也不敢對趙武靈王動手,因為他們是趙何的兵,所有罪名還是會落在趙何身上。

在這樣的情況下,趙武靈王完全可以拿把刀殺出去,沒人敢攔他。但他沒有,他選擇躲在行宮內活活餓死,這樣的結局真是夠憋屈的。

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水煮汗青


秦武王嬴蕩——因爭強好勝舉鼎被砸傷而死 秦武王一次前往周朝的太祖面去觀看九鼎,這是一場舉鼎比賽。由於他身材魁梧,對於這等比賽,自然想與他們一較高低。所以就與他們一同比賽。但是這個鼎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好舉的,然而他卻偏要逞強,所以當場就被這個大鼎給砸暈了。被砸暈的當天晚上,秦武王嬴蕩就離開了人世。所以說,做人還是低調一點的好。



歷史小羊


我個人認為最憋屈的皇帝其實就是南宋高宗趙構。\r建炎三年二月間,金朝宗翰派兵奔襲揚州,攻陷天長,前鋒距離揚州城僅有數十里。一天深夜,高宗正與一位宮女作樂,突然宮外大呼“金兵渡江了”,高宗慌忙帶領少數隨從乘馬出城,急馳至瓜洲渡江逃跑。這次突如其來的驚嚇,使得高宗患上了嚴重的陽萎,並從此失去了生育能力,終其一生,都沒治好。\r\r此時的高宗才22歲,而且此人夠長壽,80歲才死,大好年華面對後宮佳麗,再也無能為力,當皇帝當成這樣,夠憋屈吧




老王講講趣事


最憋屈的絕非北宋的末帝宋欽宗。

有別於漢獻帝、光緒帝,他們都是自己要當皇帝,所以就算被權臣控制也實屬罪有應得。還有說實話獻帝、光緒帝再憋屈,他們在明面上享受的依然是皇帝的待遇,也就是他們至少還是個皇帝。



但是宋欽宗卻是不一樣。首先他根本就不想當皇帝,對,你沒看錯,他就是一個打死都不想當皇帝,卻當上皇帝的主。1125年十月,金滅遼國,而後金分兩路進攻宋朝,隨後因宋軍統帥指揮不力,再加上宋軍戰鬥力實在太弱,金軍在數月內只逼宋都城開封。

此時,驚慌失措的宋徽宗在聽到金兵逼近開封的軍情後,頓時就嚇的臥床不起,而後在拉著領樞密院事蔡攸的手說道“真想不到金軍敢這樣長驅直入!”,緊接著就氣塞昏迷,跌倒在床下。之後在御醫的救助下,徽宗終於醒來。



可醒來後的徽宗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召集大臣商量禦敵之策,而是想著自己不能做亡國之君,宋朝不能毀在自己的手上,於是為了不讓這種事情發生,為了確保自己不是亡國之君,他直接拿起紙筆就寫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

隨後,欽宗被詔見,此時他聽到自己的父皇居然在這危急關頭將皇位傳給自己。他頓時明白他的父皇這是想把他推到火坑上烤啊!這是明擺著坑自己,他早不讓晚不讓,偏偏在金軍逼近首都才讓,這是明擺著想讓自己背上亡國之君的千古罵名啊!



所以想到這裡,欽宗頓時是膽戰心驚,本就懦弱的他最後更是直接嚇的哭了出了。不知道是用力過猛,還是真的是嚇去的,他最後直接哭暈在殿上。但是無論如何,欽宗這個皇帝是當定了,他是逃不了的。

於是,1126年,二十六歲的趙桓受父徽宗趙佶禪讓登基,是為宋欽宗,改年號為靖康。

當然欽宗雖不願當皇帝,但是他更不願當亡國之君,所以登基雖無奈,可登基後的欽宗最開始卻是努力的做出各種選擇,藉此應對金軍的入侵。即位後,他就立刻貶蔡京、童貫等人,然後重用李綱抗金。



1126年正月,金軍渡過黃河,向開封進發。此時那些貪生怕死的大臣紛紛勸阻欽宗的趕緊逃出開封,向襄陽一帶轉移。就在此時,欽宗正猶豫不決之時,太常少卿李綱上諫“道君皇帝把宗社授給陛下,您卻打算棄而去之,這合適嗎?”,欽宗聽後黯然不語。

而後宰相白時中、李邦彥卻反駁道開封已守不住,如果一定要守,恐怕會讓陛下蒙難,所以還不如暫避一時。此時李綱為此反駁“天下的城池哪個能有都城堅固?且宗廟、社稷、百官、萬民都在這裡,怎能輕言放棄!為今之計應當整頓軍馬,團結軍民,堅守都城,等待勤王之師的到來,只有這樣才能擊敗金兵”。



之後李綱直接請命“陛下不嫌我懦弱無能,讓臣負責軍事,我願以死相報”,後欽宗認為李綱言之有理,遂堅定抗敵軍心,並任命李綱為東京留守,負責率領都城所有兵馬,抵抗金軍。此後,欽宗雖曾還有數次想退出開封,逃到襄陽一帶,但都被李綱一一化解。

最後李綱向開封百姓曉諭“聖上主意已定,決心守城,敢有再說離開京師,擾亂人心者,斬!”,如此,在李綱的振奮下,開封百姓軍民一心,發誓誓死保衛開封。而後,在歷經數次的波折下,雖然欽宗曾數次揹著李綱與金國議和,並失去太原、中山、河間三鎮和少量的錢財,但最終李綱成功的保住開封,第一次東京保衛戰,宋勝,金退回黃河,宋暫保無虞。



可是,在金暫時退出開封地界時,宋內部卻爆發內亂,欽宗本人是沒有罷免李綱的意思的,可是由於他生性軟弱,最終抵不過滿朝文武的威逼,李綱被罷免。可李綱罷免不久,八月金軍再次來襲,此時北宋再無能臣干將可幫助欽宗抵禦金軍,北宋都城開封外城最終被金軍擊破。

此時,欽宗後悔不已,為了再次鼓舞士氣,他親自穿甲戴盔,登城巡視,而後他還把御膳房為皇上做的飯食賞給士卒們吃,之後欽宗又乘馬踏著雨水、爛泥,到宣化門慰勞軍隊。可是,欽宗做的這些最終都無濟於事,沒有會打戰的將軍,宋已無力迴天,宋軍更是軍心渙散,三萬最精銳的禁軍逃亡大半。



如此,金軍勝局已定,但金軍的統帥宗翰、宗望為了避免金軍出現更多的傷亡,也為了防止宋軍被逼的“狗急跳牆”,金軍就假意求和,而欽宗也相信了,於是他趕緊讓人前往議和,而後金軍給出的條件就是讓太上皇徽宗出面親自進來面議議和條件。

但是顯然徽宗沒這個勇氣,他拒絕前往。無奈下,被逼上皇位的欽宗又一次被逼的只能自己前往議和,這次欽宗又哭了。



這次議和,金軍本來就有其他的不軌之心。在欽宗來到金營後,他就被金軍逼的簽了降表,然後跪著向金國稱臣。想想看,這是何等的屈辱,一個皇帝要向敵人下跪,欽宗本不用受這等委屈,本來這一切都該徽宗來承受,可是欽宗太孝順,他不想自己的父親受辱,所以他自己來承受這莫大的本該不是他要承受的屈辱。

靖康二年二月六月,被囚禁數月的欽宗終被金國廢為庶人。而後在1128年八月被押往上京,之後金軍命他身穿孝服,拜祭金太祖阿骨打廟,此後曾經貴為一代帝王的他,備受金軍的羞辱,毫無尊嚴可言。1156年六月,在一場馬球比賽中,欽宗被迫以羸弱之軀參加比賽,而後體力不支,跌落馬下,被亂馬鐵蹄踐踏死。



如此一代帝王連死都這麼的悲催,欽宗豈不憋屈呢?想想看,他曾經不想當這個皇帝,可是徽宗卻一定要讓當,他只能上。當上皇帝后,他本有心抵擋金軍,可是生性軟弱的他抵不過百官的威逼,只能罷免了北宋最後一位救星。

再之後,與金軍談判,身為皇帝本不用親自前往,金軍要求的是徽宗,只是徽宗太過怕死,無奈下孝順的欽宗只得親自前往,最後被金國無盡的羞辱,而後更是被俘至上京,受到金國的百般羞辱,最後更是慘死在馬蹄之下。


澳古說歷史


大家說的皇帝都是自己被囚禁而活的憋屈,那有沒有皇帝大權在握而感到憋屈的呢?

還真有!

誰呢?

大清國第九位皇帝咸豐帝愛新覺羅·奕詝(1831年-1861年)。


咸豐帝憋屈在哪些地方呢?

第一、道光帝的遺詔

道光帝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他有兩個還不錯的皇子,四皇子咸豐和六皇子奕訢,也就是後來的“鬼子六”恭親王。

道光帝對這兩皇子都拿不定主意,咸豐是嫡長子,奕訢是能力出眾。

後來咸豐老師杜受田出損招,讓咸豐以孝道勝出,成為大清國皇帝。

然後,關鍵點來了。

道光帝遺詔的確封了咸豐當皇帝,但是道光帝也封了奕訢當親王。按理說沒啥問題啊?

問題大著呢!

道光帝遺詔先封奕訢當親王,然後在說明咸豐繼位。當時咸豐帝的臉色沒人知道,但是想一想,就會覺得不太好,合著道光帝一直惦記著奕訢,自己這個皇帝只是走程序而已。

道光帝也不知道咋想的,直接讓兄弟兩矛盾激化。


第二、太平天國運動

咸豐上任才幾個月,屁股還沒坐熱,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農民起義,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開始了。

這一大口黑鍋直接向咸豐帝砸過來,躲都沒法躲。

然後咸豐帝到死都沒看見太平天國被剿滅的那一天。

第三、英法聯軍侵佔北京

太平天國運動是內部問題,還有外部問題等著咸豐帝。

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清朝首都——北京。

咸豐帝被逼無奈,逃往承德避暑山莊。

還好英國法國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異族入侵,人家只是來威懾清朝的,不是來滅亡清朝的。在圓明園放了一把火就撤了。

但是這對咸豐帝打擊就大了。

大清國有史以來第一次首都被他國佔領,大清國的政治權威徹底被動搖,咸豐帝的威信也基本喪失殆盡。

也由於這件事,咸豐帝受到過度驚嚇,不到一年時間,年僅31歲的咸豐帝就一命嗚呼了。


第四、咸豐帝的遺詔

咸豐帝雖然人沒啥才幹,但是最基本的皇帝素質還是有的,臨終前任命“顧命八大臣”輔佐自己的兒子,以為萬事無憂。

結果僅僅二個月,咸豐帝任命的“顧命八大臣”就被咸豐帝的小老婆慈禧和親弟弟恭親王奕訢給一鍋端了。

咸豐帝地下有知,會不會悔不當初呢?

第五、地方割據的開始

為了剿滅太平天國運動,咸豐帝鼓勵民間地方武裝力量發展,結果太平天國雖然被剿滅了,但是更大的問題出現了,地方武裝力量比如湘軍、淮軍、楚軍等等呈尾大不掉之勢,清朝地方割據的局面已然成形。


第六、咸豐帝媳婦是慈禧

咸豐帝媳婦是慈禧,咸豐帝媳婦是慈禧,咸豐帝媳婦是慈禧。

重要的話說三遍。

慈禧太后掌權四十餘載,沒幹過一件好事,自然而然,慈禧太后名聲臭了,那她的丈夫名聲也一起跟著臭了,慈禧實力“坑夫”。

可見一個好媳婦對自己,對家庭有多麼大的好處。


總結:

咸豐帝雖然貴為天子,大權也在掌握中。。

但是無奈命時運不濟,命途多舛,老爸不愛,媳婦坑夫,能幹的弟弟虎視眈眈。

內有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外有世界歷史上最強帝國——大英帝國和法蘭西帝國,大清國也處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階段,有才幹的皇帝都不一定能承擔的起來,何況資質平平的咸豐帝。

最終咸豐帝在內憂外患中一命嗚呼。

他不是歷史上活的最憋屈的皇帝,但是他一定是有真正的天子權力中最憋屈的皇帝。沒有之一。

橙子帥讀史中為您費心解讀。歡迎點贊、吐槽、評論。圖片如有侵權,立刻刪圖。

陳子帥菌讀文史曰


說實話,漢獻帝其實並不算太憋屈,因為雖然他當了二十多年的傀儡,但是至少曹丕篡位以後對他還不錯,讓他以山陽公的身份安度了生命的最後十四年

相比之下,光緒就比較委屈了,但是請注意一點——無論如何,光緒和慈禧都是血親,畢竟慈禧是他親大姨。因此,對這個外甥兼養子,慈禧的手黑不到哪裡去。

相比之下,其他的傀儡皇帝就有點難受了。

比如漢殤帝,這孩子不足百日的時候就被抱去當了皇帝,還沒年滿週歲的時候就夭折了,他還沒斷奶就做了皇帝,估計也還沒斷奶就徹底退休了。

又比如晉惠帝,身為一個智障兒,被推上帝位是他的不幸。他的皇帝生涯經歷了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在老婆賈南風和各個諸侯王跟前來回當傀儡,最後以一杯毒酒結束了他憋屈的皇帝生涯。

此後的兩晉南北朝,皇帝走馬燈一樣的換,幾乎每朝的末代皇帝都挺慘。而最慘的就是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在他十六年的皇帝生涯裡,先後被高歡、高澄和高洋父子三人玩弄。即使是最後被高洋搞下臺,也沒有被放過,以一杯毒酒結束了生命。

傀儡如此,其實不是傀儡的也差不多。比如唐昭宗李曄和崇禎,兩位皇帝都曾經為了國家殫精竭慮,費盡心思。奈何國運已經衰微,他們的能力又無法迴天,便只有為國家殉葬。崇禎好歹還是自殺,而李曄則是被朱溫派人弄死的。

其實,哪碗飯都不好吃,皇帝都不例外。



青言論史


老衲侃春秋現在來和大家一起“關注歷史,講述歷史,解讀歷史”

如果說一個皇帝,他的一輩子都很不幸,打死人都不相信。可能許多人會說,皇帝如果這麼慘,那老百姓就沒有活路了。

的確,大部分皇帝確實比一般人活的滋潤。但也不是絕對的,也有活得很憋屈的,甚至他們的連普通人都不如,讓世人看了以後直替他們悲嘆。我們套用托爾斯泰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帝王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帝王各有各的不幸。

歷史上憋屈皇帝(國王)也不少,他們各有各的窩囊事,大致盤點如下:春秋時期的晉景公姬獳,因上廁所掉糞坑溺死;晉孝武帝司馬曜,被宮女拿被子捂死;晉惠帝司馬衷,被皇后賈南風當成了玩物; 唐高宗李治,老婆武則天,其當政期間男寵如雲,這個“綠帽子”戴的,翠綠翠綠,千年過去了,至今墳頭上還冒著綠光;北齊武成帝高湛,北齊亡國后皇後胡氏淪落成娼妓,變成了職業“綠帽客”......

以上這些皇帝,是不是都窩囊透頂了?但是,彆著急,還有最後一位大神沒有出場呢。他一出場,肯定秒殺前面這些帝王。此人就是唐中宗李顯。

李顯,武則天的第三子,他出生於公元656年十一月。也不知是命運和他過不去,還是李治寵幸時沒看黃曆,反正他還在孃胎裡時就已經厄運纏身了。

武則天和王皇后、蕭貴妃爭寵,武則天取得了完全的勝利。於是吩咐剁去兩人的手腳,將她們裝在甕中,狠狠地說道:“讓你們這兩個老婦人醉死!”

蕭貴妃死前破口大罵道:“武媚娘這個狐媚東西,這等狠心!我死以後變成貓,你武氏變成老鼠,我要世世代代扼你的喉嚨報仇!”(淑妃罵曰:“阿武妖猾,乃至於此!願他生我為貓,阿武為鼠,生生扼其喉。”《資治通鑑·唐紀十六》)

聽說蕭貴妃的這些咒語後,武則天心中畏懼,下令以後皇宮中不許再養貓。但從那之後,連續做噩夢。請巫師解夢,但還是時常做夢夢見這兩個人。最後沒辦法,乾脆遷往洛陽,終身不回長安。

而這個時候,武則天已有身孕,他就是李顯。他在孃胎裡時受到了損害,出生後具有膽小、庸碌、怕事等性格上的缺陷。

武則天在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的道路上,她要清除一切障礙。在這一思路的引導下,她先後弄死了李弘和李賢,李顯目睹這血淋淋的慘狀,恐懼和驚恐無時不在叩擊著李顯那幼小的心靈。

唐高宗駕崩,李顯繼位,武則天垂簾聽政。由於覺得李顯不太聽話,結果武則天親自出手,藉機廢掉李顯,降為廬陵王。立李旦為帝。

李顯在當廬陵王期間,看到李唐宗室子弟被殺戮者不可勝數,自己一直在心驚膽顫中生活,常常晚上睡下不久,就被噩夢驚醒。這種精神折磨,讓李顯崩潰,他在自己住屋的房樑上繫了一根繩子,每當聽說女皇派人前來,他都以為是來取他性命,隨時準備自殺。

公元705年,武則天病重,宰相張柬之、崔玄瑋與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右臺中垂袁恕己五大臣發動“神龍政變”,李顯重新執政,是為唐中宗。

按理說終於摘掉了頭上的“緊箍咒”,應該舒舒服服的快活一陣子了吧,誰知道前門驅狼,後門進虎,苦難的日子依舊沒有改變。因為此時的政壇上,又同時冒出兩個“鐵娘子。”這一下把李顯的頭都搞大了。他暗自叫苦,我的媽呀,走了一個,來了兩個!這兩個人還不是別人,還是他的至親——他的媳婦韋皇后和寶貝女兒安樂公主。

為了抗衡擁戴他上位的五王,韋氏與上官婉兒、安樂公主、武三思結成了政治集團。在上官婉兒的穿針引線下,武三思進人了宮中,和韋氏勾搭成奸。唐中宗知道他們的隱情,但他不僅熟視無睹,且有時在旁觀看他們賭博,看得樂了哈哈大笑。為徹底控制朝政,在韋氏的支持下,武三思、上官婉兒、安樂公主合夥誣陷張柬之、崔玄瑋、敬暉、桓彥範、袁怒己五王圖謀不軌,將他們全部流放嶺南,而後再將他們一一害死。

安樂公主仗著父親的特別寵愛,大權在手,十分的驕橫跋僱,王侯宰相多聽命於她。她自制詔書,賣官鬻爵,然後遮住文字,要父親簽署。唐中宗只是呵呵地笑,依言而做。歷史上有名的“斜封官”就是出現在此時。

她大造別墅,修了廣達數里的定昆池,其中建起難以計數的亭臺樓閣,華麗得令人膛目結舌。她見父親無能,就貼近母親,成了韋氏集團的核心成員。她有自己的政治目標,其目標大得驚人,要改變皇位傳子不傳女的傳統,代替皇太子而成為皇太女。她反駁大臣的反對意見說:武氏之女尚且能做天子,我是公主,如何不可做皇太女?”

太子李重俊非韋氏所生,所以就成了他們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時常欺凌他、侮辱他,恨不得將他置之死地而後快,最後果然如願。除掉這個攔路虎以後,韋氏為自己製造天命,是想圓她的女皇夢。韋氏的尊號一加再加,從“順天皇后”加到“順天姍聖皇后”,直到“詡聖”。她的黨羽為其大造輿論,說她是順天應人的“國後”,有天命在身。被這兩個女人一“夾”,李顯被架空,成了空頭皇帝,沒有了任何的自由度。

但就是這樣也不滿足了韋氏母女的慾望,因為此刻的韋氏,一心要圓皇帝夢;而安樂公主呢,她則期盼著自己能當皇太女,以後接母親的班,也過一把皇帝癮。

母女倆一拍即合,二人商量之後認為此時的唐中宗己成為她們最大的政治障礙,由此,她們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李顯的食物中下了毒,被矇在鼓裡的唐中宗吃了後一命鳴呼。剛當這個“傀儡”皇帝時間不久,竟被自己最親近的兩個人所毒殺,可憐!可悲!可嘆!李顯這個皇帝,連死都很悲慘。

李顯中毒去世後,其幼子溫王李重茂被立為帝,改元“唐隆”,由韋后臨朝稱制,欲重演武則天的故事。但還沒過三個月,臨淄王李隆基聯合其姑太平公主,發動唐隆之變。韋后惶惑中逃入飛騎營,被斬首;安樂公主正在攬鏡畫眉,聞知亂起,逃至右延明門,追兵趕到,斬其首級,終年二十五。

政變結束後,李隆基擁戴其父相王李旦復位,是為唐睿宗。自此唐朝帝位轉往李旦一系,直至唐亡。雖然還是李家王朝,但不是李顯後人,他這一脈至此而絕。

結語:李顯的皇族背景,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是任何帝王都比不了的。他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母親也是皇帝,兒子當過皇帝,兄弟、侄兒也當過皇帝。這樣的出身,這樣的門楣,羞煞了多少的帝王。但現在反過頭來一看,其實那都是別人的輝煌,落到他頭上,就是倒黴加不幸了。

因為他在孃胎裡時就開始擔驚受怕,成長過程中遭逢厄運,當權以後繼續憋屈,死的很難堪,就是死後都非常悲慘——他死以後,他們這一枝從此斷絕。

像這樣厄運連連的皇帝,誰還能找出第二個來?

《新唐書》宋·歐陽修


老衲侃春秋


西晉北宋末代二帝受盡亡國屈辱,後趙石弘連讓位都不得被篡位權臣滅全家,東晉司馬奕司馬德文被逼得連孩子都不能生,劉準元子攸楊侗不願再生在帝王家,南齊蕭昭文想吃魚權臣不給吃,北魏元子攸元恭等被權臣廢黜囚禁殺死,元曄連親媽都被權臣家族所殺,東魏孝靜帝被權臣手下打三拳,南梁蕭棟被堂姑父侯景上枷鎖關地牢剛逃出來就被叔公派人殺死,唐文宗感慨自己受制於太監,唐昭宗顛沛流離死於非命,吳國楊溥說話要避權臣親信的家諱。

吳國楊隆演不是皇帝故不列。

但我覺得最慘還是唐哀帝。天下傀儡皇帝那麼多,沒有一個像他這樣被迫黑自己的親生母親(或是權臣黑了而他只能默認)。

唐昭宗最初沒有正妻,避難華州期間被節度使韓建挾持,韓建為了輿論請求立太子,於是昭宗立長子德王李裕(示字旁)為太子,李裕生母何淑妃為皇后。

結果韓建差點擁戴太子取代昭宗……沒敢做大死,後來宦官劉季述敢做,死了,但李裕從此復封德王,太子沒了。

宰相崔胤引狼入室導致大軍閥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獨霸朝政後,昭宗任命朱全忠為天下兵馬副都統(副元帥),想認命一個皇子做正元帥,當然這明顯是虛的。昭宗意在長子,但朱全忠厭惡李裕年長俊秀,崔胤為了迎合老朱,力挺何皇后的第二個兒子皇九子(成年第七子)輝王李祚併成功。朱全忠通過崔胤對昭宗提出李裕曾經篡位,應該殺了,昭宗不肯,問朱全忠有此事嗎,朱全忠否認三連。

再後來就是崔胤謀除朱全忠失敗被殺,朱全忠劫持昭宗去洛陽,昭宗還帶著打球等服務人員二百人,朱全忠把他們都殺了換成形貌相似的自己人,宮中的事朱全忠全知道了,唐昭宗和何皇后只能喝悶酒。

其他藩鎮說朱全忠劫駕要勤王,朱全忠想出兵征討,擔心昭宗生變,就派心腹樞密使蔣玄暉等人殺了昭宗和昭宗的兩個妾,何皇后乞求饒命得免。最後官宣的文件說的是昭宗被兩個妾殺了、何皇后遺命輝王李祚為皇太子監國登基改名李柷,就是唐哀帝。

哀帝想按例進封自己的奶媽,無果,可以說是相當的沒權了。何皇后成為何太后以後,尚能幫他拿一些主意。但是他們能做的有限,沒多久蔣玄暉設宴,將李裕等昭宗最年長的兄弟九人全部灌醉縊死拋屍九曲池。

何太后雖然“多智”,知道朱全忠早晚篡位,卻也沒什麼好辦法,病急亂投醫地哭求仇人蔣玄暉。正好蔣玄暉和宰相柳璨、太常卿張廷範認為天下沒統一,朱全忠此時稱帝操之過急,即使稱帝也應該加九錫封大國按基本法,朱全忠不滿;張廷範又太盡責了,唐朝都要完了還在積極籌備新年郊禮,雖然郊禮因為老朱不開心一直推遲沒舉行。

朱全忠的其他手下宣徽使王殷、趙殷衡(朱全忠幹孫子)趁機誣陷蔣玄暉、柳璨、張廷範已經和何太后有密約,是想延緩朱全忠的稱帝步伐,尋機復興唐朝。

何太后和蔣玄暉有接觸是事實,朱全忠也懶得調查,派人把那三位抓了處決,再密令王殷、趙殷衡去太后積善宮,堂堂國母竟被糙漢子活活縊死。

然後哀帝就下詔宣佈蔣玄暉才是殺先帝兇手(沒毛病),皇太后和他私通,有愧母儀,蔣玄暉罪行暴露,皇太后私情也暴露,於是自己駕崩謝罪了。朕雖然哀痛親媽之死,但法不容情,收回皇太后寶冊,追廢皇太后何氏為庶人,派官員告訴宗廟。

然後就是廢棄積善宮,以及以我媽出醜聞了我沒臉見祖宗為由停止郊禮。同時仍然按太后死了廢朝三日,被胡三省指為不倫不類。

中國歷史那麼長,第一次出現皇帝追廢親生母親的。也是最後一次。顯然這不會是哀帝的意思。這樣一來,何太后不再是昭宗的妻子,不能和昭宗合葬了。

再就是朱全忠代唐建梁;遜位後,哀帝被迫遷到曹州(在今山東省內),次年(908年)二月二十一日被朱晃毒死。朱晃上諡號為哀皇帝,以王禮葬於濟陰縣之定陶鄉。

後唐滅梁自稱中興後,明宗李嗣源改哀帝的諡號為昭宣光烈孝皇帝,但哀帝因系篡位奸臣朱全忠所立的傀儡且本人及父母都被朱全忠殺害,被認為不夠稱“宗”,故由橫海軍節度使盧質提議的廟號景宗未被採用,故後世稱李柷為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而殺何太后的趙殷衡改名孔循在後唐官運亨通做到樞密使,女兒還嫁給明宗兒子李從厚(後來做了皇后是明宗計劃外的事)。明宗追封何太后為宣穆皇后,祔太廟,廢朝三日,總算平反了(那兩個妾比較慘,沒人理會)。

哀帝只是一個未成年人,卻承受了父親被殺、兄弟團滅、母親被殺各種不能承受之重,被迫做一個抹黑親媽的大不孝子,無力報仇,生不如死,不如解脫。


代牧益州閻文平


當然是東魏時期的東魏孝靜帝元善見。元善見是北魏孝文帝的曾孫,在北魏末年北魏王朝一分為二,一個是高歡擁立的東魏,一個宇文泰擁立的西魏。而元善見就是權臣高歡控制東魏的最後一個皇帝。高歡死後,高歡的兒子權臣高澄繼續控制東魏,高澄對於元善見更是百般凌辱,我們來看看史料記載的幾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元善見在鄴城的東面打獵,元善見打獵的時候心情輕鬆,縱馬狂奔,這一跑跑快了,高澄不高興,立馬就有權臣高澄的親信監衛都督烏那羅受工伐跑到元善見面前說:“天子不要跑太快了,大將軍已經發怒了。”導致元善見不得不低頭。

第二件事則是元善見和高澄一起吃飯,大家都吃比較開心,高澄估計多喝幾口酒,對元善見喊到:“臣高澄勸陛下多喝兩口酒。”元善見當時就不開心,說到:“天下沒有不亡之國,朕也不想這麼活著。”高澄大怒,喊到:“朕朕朕,狗腳鎮。”直接下令親信崔季舒毆打元善見三拳。然後離席而去。

第三件事,當時的元善見不堪凌辱之後,於是就聯合侍侍講荀濟,乃與華山王大器、元瑾密謀,假裝在皇宮內修假山,內地裡往鄴城的北門挖地道準備逃出鄴城,但是在地道挖到鄴城北門千秋門的時候,把守城門的士兵聽到了地下的響動,發現了元善見挖的地道,高澄大怒,直接帶兵進宮逼問元善見,高澄的原話是:

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負陛下邪!

而且高澄還擺出要殺元善見的後宮妃子的態度,但是高澄的這句話使得元善見對高澄發出了一句感慨:“你自己想要造反,跟我有什麼關係,我自己都保護不了自己,何況是後宮的這些妃子呢。”高澄聽完之後就不好發作了,只好叩頭謝罪。高澄從皇宮出來以後,把元善見幽禁在含章堂,王大器、元瑾等人都被烹殺。

元善見的最終結局也不好,高澄遇刺之後,高洋接位,直接讓元善見退位,最後毒殺元善見。

歷史上的亡國之君如果說悲慘的有一堆,秦朝的子嬰被殺,唐朝的唐昭宗被殺,南明永曆帝被吳三桂用弓鉉勒死。但是傀儡皇帝最低也是有基本待遇,比如漢獻帝,但是像孝靜帝這樣的活著被權臣肆意侮辱,實在是歷史最憋屈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