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活得最憋屈的皇帝是谁?

润杨的红楼笔记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

最憋屈的皇帝肯定是秦始皇啊!我这样的说法可能会有很多朋友不理解,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始皇帝,咋还能憋屈呢?你先别着急,让我继续给您说道说道!

提起憋屈的皇帝来,那大家可真是如数家珍!

比如顺治啊,被多尔衮欺负的没边了,最后自己还不愿意做皇帝,这辈子除了多尔衮就是孝庄,自己啥主做不了;

还有汉献帝啊,一辈子被权臣控制,先是董卓,自己很没面子。好不容易跑了,被曹操接去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又被权臣控制了,好不容易整个衣带诏还失败了。身边的妃子啥的都被曹操给换了,换成曹操的女儿们了,这辈子也够憋屈了。

再说就是溥仪了,也很憋屈,皇上让他当的如丧家之犬,让冯玉祥撵走了,又落入日本手里,当起了傀儡皇帝,后来又被俄国给收拾了。最可气的是,小时候被宫女们玩他的小弟弟,长大后给玩的不好使了,这最后一任皇帝,很郁闷。

他们虽然很憋屈,但是要说这最憋屈的皇帝,还真就不是他们,而是大家熟悉的秦始皇帝。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大一统的皇帝,看似威风凛凛,但是他很憋屈。作为一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没有前人可以借鉴,也没有能教他的老师,这位最伟大的始皇帝,他很憋屈呀!

虽然一统了江山,但是咋管理,咋样才能服众,咋样才能让六国的旧贵族臣服,他都得自己研究,两眼一抹黑,管理一个省他很在行,管理当时的全国,他很闹心,不论什么事情都要去尝试,好在秦始皇牛,他尝试十次,至少成功八次,这很伟大,但是难免在这个过程中会让一些人不满意,于是大家都说他是暴君,秦始皇憋屈啊,老子啥事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而且成功率这么高,你们凭啥说我是暴君啊。老子是暴君,那六国贵族能活下来啊,我要是有经验的暴君,早就收拾他们了好吧。

秦始皇很憋屈,他不杀六国的贵族,这不是仁君?居然得了一个骂名,很郁闷。这还不是最郁闷的,最郁闷的是这群贵族好像是白眼狼,总是闹事,一整就带头搞事情,让秦始皇很难办,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秦始皇开始外战,征伐百越。

秦始皇也不知道这大一统到底咋回事,反正就知道为了国家好,为了全国做好事就行了,于是他修长城,抵御外敌。修驰道,让国内有“高速公路”,可以快速支援边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推广已经成熟的管理模式,这一切都是为了建立一个千秋万代的王朝做基础。

可是秦始皇他憋屈啊,他没经验,尽管干的很不错,但是他的身体垮台了,他还有个50年计划没完成呢,这咋办啊?找一个炼丹的延长一下寿命吧。

找到了方士徐福,这个徐福坏啊,自己没啥能耐,出海转悠一圈,回来两手空空,秦始皇气坏了,心想你这不是耽误我的事嘛,我那么多活没干呢。

于是徐福带了3000童男童女跑了,跑到了日本去,给日本带来了人口增长、身高增长、智商增长,未来给中国还带来了不少麻烦,不过这是后话咱们先不提。

这徐福一去不回,秦始皇知道后气的快吐血了,心里骂道:“好你个老小子,老子秦始皇你都敢骗,你们这群方式没好玩意。”

秦始皇一生气,下令抓方士,抓了400多人,还有一些炼丹的书籍,都烧毁了。秦始皇没想到啊,这么个事儿被后世称为“焚书坑儒”,得了,史笔如铁,得罪了读书人还有好吗?杀方士和炼丹书变成了“焚书坑儒”了,真是憋屈,可惜已经仙去,没法争辩,这罪名活活的承受。

秦始皇憋屈,他认命了,行行行,我秦朝啥都不好,我秦始皇啥都不对,我把所有史书和六国旧时的记载都存在了咸阳,你们还说我“焚书坑儒”,好好好,我认命了。

随后秦朝二世而亡,推翻暴秦的声音此起彼伏,最后刘邦成功建立了大汉。按理说这么残暴的秦始皇建立的王朝,那得老残暴,老烂了呀!结果刘邦一上台,第一句话就是,汉朝遵循秦制。

刘邦居然说他最佩服的就是秦始皇,秦始皇就想问,那你推翻我秦朝干啥啊?秦始皇觉得很憋屈。要不是他,大汉朝估计都不知道怎么玩,一辈子的铺垫给了汉朝做了嫁衣了,你说秦始皇能不憋屈吗?


大家好,我是野史日记,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了解历史!顺手点个赞支持一下呗,谢谢您嘞~


野史日记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历史上死的最憋屈的皇帝,大家可能会想到掉进厕所淹死的那位——晋景公,其实他还不算憋屈了,还有一位比他更憋屈的,那就是赵武灵王

俩儿子打架,饿死了自己

赵武灵王是一位很厉害的皇帝,他推行“胡服骑射”,把赵国管理的井井有条。但在立储君问题上,他却犯糊涂了。

最开始他觉得大儿子赵章不错,就立为太子;后来受到身边爱妾的影响,废了太子章,改立赵何为太子。这样一废一立直接导致兄弟不和,但这都还不算离谱,最离谱的是赵武灵王早早将赵国传给了赵何,自己做了主父。然而,

他做主父没多久就觉得,自己还有能力继续做国君!

赵武灵王在立储和让位这个问题上摇摆不定,废立太子已经是感情用事,让出国君之位也是一时激动,如今还想跟儿子要回江山,如此善变的性格也是造成赵国内部混乱的原因。

赵武灵王希望通过大儿子赵章向小儿子赵何施加压力,自己趁机夺回失去的权力。但赵何此时已经是赵国的赵惠文王,朝中大部分势力都在他掌握之中,怎么肯轻易弃权?

于是他决定除掉赵章来保住自己。

最后,在赵何的策划下发生了沙丘宫变,赵章被追杀而逃至赵武灵王的行宫躲避,但赵何的手下仍然不肯放过他,冲进宫内把赵章杀了。当时赵武灵王也在行宫内,在场所有人都不愿背上弑杀主父的罪名,于是退出行宫。

赵何知道父亲想夺回权力,因此对手下包围沙丘行宫的事不闻不问。

实际上赵何肯定是有下命令的,就是所有士兵把行宫围了,不允许赵武灵王出来,但又不能伤害他。

就这样,赵武灵王在行宫内断水断粮,什么吃的都没有了,饿得到处觅食。在饥饿难耐的情况下,他竟然爬到树上,把麻雀窝里的小麻雀都抓下来吃了!具体是生吃还是烤熟了吃就不得而知了,这个在《史记》上也没说明,但堂堂一代国君落得如此下场也是相当凄惨了。

三个月后,赵武灵王被饿死在沙丘行宫。

赵武灵王为何憋屈?

堂堂国君,为赵国南征北战,立下无数赫赫战功,最后被自己的儿子围困而饿死。关键是,在沙丘行宫没有一个敢对他下手,他为何不提把刀直接走出去?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赵何绝对不敢对自己的父亲下手,因为

弑父这个罪名他担当不起;在场的兵将们也不敢对赵武灵王动手,因为他们是赵何的兵,所有罪名还是会落在赵何身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武灵王完全可以拿把刀杀出去,没人敢拦他。但他没有,他选择躲在行宫内活活饿死,这样的结局真是够憋屈的。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水煮汗青


秦武王嬴荡——因争强好胜举鼎被砸伤而死 秦武王一次前往周朝的太祖面去观看九鼎,这是一场举鼎比赛。由于他身材魁梧,对于这等比赛,自然想与他们一较高低。所以就与他们一同比赛。但是这个鼎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好举的,然而他却偏要逞强,所以当场就被这个大鼎给砸晕了。被砸晕的当天晚上,秦武王嬴荡就离开了人世。所以说,做人还是低调一点的好。



历史小羊


我个人认为最憋屈的皇帝其实就是南宋高宗赵构。\r建炎三年二月间,金朝宗翰派兵奔袭扬州,攻陷天长,前锋距离扬州城仅有数十里。一天深夜,高宗正与一位宫女作乐,突然宫外大呼“金兵渡江了”,高宗慌忙带领少数随从乘马出城,急驰至瓜洲渡江逃跑。这次突如其来的惊吓,使得高宗患上了严重的阳萎,并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终其一生,都没治好。\r\r此时的高宗才22岁,而且此人够长寿,80岁才死,大好年华面对后宫佳丽,再也无能为力,当皇帝当成这样,够憋屈吧




老王讲讲趣事


最憋屈的绝非北宋的末帝宋钦宗。

有别于汉献帝、光绪帝,他们都是自己要当皇帝,所以就算被权臣控制也实属罪有应得。还有说实话献帝、光绪帝再憋屈,他们在明面上享受的依然是皇帝的待遇,也就是他们至少还是个皇帝。



但是宋钦宗却是不一样。首先他根本就不想当皇帝,对,你没看错,他就是一个打死都不想当皇帝,却当上皇帝的主。1125年十月,金灭辽国,而后金分两路进攻宋朝,随后因宋军统帅指挥不力,再加上宋军战斗力实在太弱,金军在数月内只逼宋都城开封。

此时,惊慌失措的宋徽宗在听到金兵逼近开封的军情后,顿时就吓的卧床不起,而后在拉着领枢密院事蔡攸的手说道“真想不到金军敢这样长驱直入!”,紧接着就气塞昏迷,跌倒在床下。之后在御医的救助下,徽宗终于醒来。



可醒来后的徽宗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召集大臣商量御敌之策,而是想着自己不能做亡国之君,宋朝不能毁在自己的手上,于是为了不让这种事情发生,为了确保自己不是亡国之君,他直接拿起纸笔就写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

随后,钦宗被诏见,此时他听到自己的父皇居然在这危急关头将皇位传给自己。他顿时明白他的父皇这是想把他推到火坑上烤啊!这是明摆着坑自己,他早不让晚不让,偏偏在金军逼近首都才让,这是明摆着想让自己背上亡国之君的千古骂名啊!



所以想到这里,钦宗顿时是胆战心惊,本就懦弱的他最后更是直接吓的哭了出了。不知道是用力过猛,还是真的是吓去的,他最后直接哭晕在殿上。但是无论如何,钦宗这个皇帝是当定了,他是逃不了的。

于是,1126年,二十六岁的赵桓受父徽宗赵佶禅让登基,是为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

当然钦宗虽不愿当皇帝,但是他更不愿当亡国之君,所以登基虽无奈,可登基后的钦宗最开始却是努力的做出各种选择,借此应对金军的入侵。即位后,他就立刻贬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



1126年正月,金军渡过黄河,向开封进发。此时那些贪生怕死的大臣纷纷劝阻钦宗的赶紧逃出开封,向襄阳一带转移。就在此时,钦宗正犹豫不决之时,太常少卿李纲上谏“道君皇帝把宗社授给陛下,您却打算弃而去之,这合适吗?”,钦宗听后黯然不语。

而后宰相白时中、李邦彦却反驳道开封已守不住,如果一定要守,恐怕会让陛下蒙难,所以还不如暂避一时。此时李纲为此反驳“天下的城池哪个能有都城坚固?且宗庙、社稷、百官、万民都在这里,怎能轻言放弃!为今之计应当整顿军马,团结军民,坚守都城,等待勤王之师的到来,只有这样才能击败金兵”。



之后李纲直接请命“陛下不嫌我懦弱无能,让臣负责军事,我愿以死相报”,后钦宗认为李纲言之有理,遂坚定抗敌军心,并任命李纲为东京留守,负责率领都城所有兵马,抵抗金军。此后,钦宗虽曾还有数次想退出开封,逃到襄阳一带,但都被李纲一一化解。

最后李纲向开封百姓晓谕“圣上主意已定,决心守城,敢有再说离开京师,扰乱人心者,斩!”,如此,在李纲的振奋下,开封百姓军民一心,发誓誓死保卫开封。而后,在历经数次的波折下,虽然钦宗曾数次背着李纲与金国议和,并失去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和少量的钱财,但最终李纲成功的保住开封,第一次东京保卫战,宋胜,金退回黄河,宋暂保无虞。



可是,在金暂时退出开封地界时,宋内部却爆发内乱,钦宗本人是没有罢免李纲的意思的,可是由于他生性软弱,最终抵不过满朝文武的威逼,李纲被罢免。可李纲罢免不久,八月金军再次来袭,此时北宋再无能臣干将可帮助钦宗抵御金军,北宋都城开封外城最终被金军击破。

此时,钦宗后悔不已,为了再次鼓舞士气,他亲自穿甲戴盔,登城巡视,而后他还把御膳房为皇上做的饭食赏给士卒们吃,之后钦宗又乘马踏着雨水、烂泥,到宣化门慰劳军队。可是,钦宗做的这些最终都无济于事,没有会打战的将军,宋已无力回天,宋军更是军心涣散,三万最精锐的禁军逃亡大半。



如此,金军胜局已定,但金军的统帅宗翰、宗望为了避免金军出现更多的伤亡,也为了防止宋军被逼的“狗急跳墙”,金军就假意求和,而钦宗也相信了,于是他赶紧让人前往议和,而后金军给出的条件就是让太上皇徽宗出面亲自进来面议议和条件。

但是显然徽宗没这个勇气,他拒绝前往。无奈下,被逼上皇位的钦宗又一次被逼的只能自己前往议和,这次钦宗又哭了。



这次议和,金军本来就有其他的不轨之心。在钦宗来到金营后,他就被金军逼的签了降表,然后跪着向金国称臣。想想看,这是何等的屈辱,一个皇帝要向敌人下跪,钦宗本不用受这等委屈,本来这一切都该徽宗来承受,可是钦宗太孝顺,他不想自己的父亲受辱,所以他自己来承受这莫大的本该不是他要承受的屈辱。

靖康二年二月六月,被囚禁数月的钦宗终被金国废为庶人。而后在1128年八月被押往上京,之后金军命他身穿孝服,拜祭金太祖阿骨打庙,此后曾经贵为一代帝王的他,备受金军的羞辱,毫无尊严可言。1156年六月,在一场马球比赛中,钦宗被迫以羸弱之躯参加比赛,而后体力不支,跌落马下,被乱马铁蹄践踏死。



如此一代帝王连死都这么的悲催,钦宗岂不憋屈呢?想想看,他曾经不想当这个皇帝,可是徽宗却一定要让当,他只能上。当上皇帝后,他本有心抵挡金军,可是生性软弱的他抵不过百官的威逼,只能罢免了北宋最后一位救星。

再之后,与金军谈判,身为皇帝本不用亲自前往,金军要求的是徽宗,只是徽宗太过怕死,无奈下孝顺的钦宗只得亲自前往,最后被金国无尽的羞辱,而后更是被俘至上京,受到金国的百般羞辱,最后更是惨死在马蹄之下。


澳古说历史


大家说的皇帝都是自己被囚禁而活的憋屈,那有没有皇帝大权在握而感到憋屈的呢?

还真有!

谁呢?

大清国第九位皇帝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1861年)。


咸丰帝憋屈在哪些地方呢?

第一、道光帝的遗诏

道光帝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他有两个还不错的皇子,四皇子咸丰和六皇子奕訢,也就是后来的“鬼子六”恭亲王。

道光帝对这两皇子都拿不定主意,咸丰是嫡长子,奕訢是能力出众。

后来咸丰老师杜受田出损招,让咸丰以孝道胜出,成为大清国皇帝。

然后,关键点来了。

道光帝遗诏的确封了咸丰当皇帝,但是道光帝也封了奕訢当亲王。按理说没啥问题啊?

问题大着呢!

道光帝遗诏先封奕訢当亲王,然后在说明咸丰继位。当时咸丰帝的脸色没人知道,但是想一想,就会觉得不太好,合着道光帝一直惦记着奕訢,自己这个皇帝只是走程序而已。

道光帝也不知道咋想的,直接让兄弟两矛盾激化。


第二、太平天国运动

咸丰上任才几个月,屁股还没坐热,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农民起义,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了。

这一大口黑锅直接向咸丰帝砸过来,躲都没法躲。

然后咸丰帝到死都没看见太平天国被剿灭的那一天。

第三、英法联军侵占北京

太平天国运动是内部问题,还有外部问题等着咸丰帝。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清朝首都——北京。

咸丰帝被逼无奈,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还好英国法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异族入侵,人家只是来威慑清朝的,不是来灭亡清朝的。在圆明园放了一把火就撤了。

但是这对咸丰帝打击就大了。

大清国有史以来第一次首都被他国占领,大清国的政治权威彻底被动摇,咸丰帝的威信也基本丧失殆尽。

也由于这件事,咸丰帝受到过度惊吓,不到一年时间,年仅31岁的咸丰帝就一命呜呼了。


第四、咸丰帝的遗诏

咸丰帝虽然人没啥才干,但是最基本的皇帝素质还是有的,临终前任命“顾命八大臣”辅佐自己的儿子,以为万事无忧。

结果仅仅二个月,咸丰帝任命的“顾命八大臣”就被咸丰帝的小老婆慈禧和亲弟弟恭亲王奕訢给一锅端了。

咸丰帝地下有知,会不会悔不当初呢?

第五、地方割据的开始

为了剿灭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帝鼓励民间地方武装力量发展,结果太平天国虽然被剿灭了,但是更大的问题出现了,地方武装力量比如湘军、淮军、楚军等等呈尾大不掉之势,清朝地方割据的局面已然成形。


第六、咸丰帝媳妇是慈禧

咸丰帝媳妇是慈禧,咸丰帝媳妇是慈禧,咸丰帝媳妇是慈禧。

重要的话说三遍。

慈禧太后掌权四十余载,没干过一件好事,自然而然,慈禧太后名声臭了,那她的丈夫名声也一起跟着臭了,慈禧实力“坑夫”。

可见一个好媳妇对自己,对家庭有多么大的好处。


总结:

咸丰帝虽然贵为天子,大权也在掌握中。。

但是无奈命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老爸不爱,媳妇坑夫,能干的弟弟虎视眈眈。

内有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外有世界历史上最强帝国——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大清国也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阶段,有才干的皇帝都不一定能承担的起来,何况资质平平的咸丰帝。

最终咸丰帝在内忧外患中一命呜呼。

他不是历史上活的最憋屈的皇帝,但是他一定是有真正的天子权力中最憋屈的皇帝。没有之一。

橙子帅读史中为您费心解读。欢迎点赞、吐槽、评论。图片如有侵权,立刻删图。

陈子帅菌读文史曰


说实话,汉献帝其实并不算太憋屈,因为虽然他当了二十多年的傀儡,但是至少曹丕篡位以后对他还不错,让他以山阳公的身份安度了生命的最后十四年

相比之下,光绪就比较委屈了,但是请注意一点——无论如何,光绪和慈禧都是血亲,毕竟慈禧是他亲大姨。因此,对这个外甥兼养子,慈禧的手黑不到哪里去。

相比之下,其他的傀儡皇帝就有点难受了。

比如汉殇帝,这孩子不足百日的时候就被抱去当了皇帝,还没年满周岁的时候就夭折了,他还没断奶就做了皇帝,估计也还没断奶就彻底退休了。

又比如晋惠帝,身为一个智障儿,被推上帝位是他的不幸。他的皇帝生涯经历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在老婆贾南风和各个诸侯王跟前来回当傀儡,最后以一杯毒酒结束了他憋屈的皇帝生涯。

此后的两晋南北朝,皇帝走马灯一样的换,几乎每朝的末代皇帝都挺惨。而最惨的就是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在他十六年的皇帝生涯里,先后被高欢、高澄和高洋父子三人玩弄。即使是最后被高洋搞下台,也没有被放过,以一杯毒酒结束了生命。

傀儡如此,其实不是傀儡的也差不多。比如唐昭宗李晔和崇祯,两位皇帝都曾经为了国家殚精竭虑,费尽心思。奈何国运已经衰微,他们的能力又无法回天,便只有为国家殉葬。崇祯好歹还是自杀,而李晔则是被朱温派人弄死的。

其实,哪碗饭都不好吃,皇帝都不例外。



青言论史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如果说一个皇帝,他的一辈子都很不幸,打死人都不相信。可能许多人会说,皇帝如果这么惨,那老百姓就没有活路了。

的确,大部分皇帝确实比一般人活的滋润。但也不是绝对的,也有活得很憋屈的,甚至他们的连普通人都不如,让世人看了以后直替他们悲叹。我们套用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帝王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帝王各有各的不幸。

历史上憋屈皇帝(国王)也不少,他们各有各的窝囊事,大致盘点如下:春秋时期的晋景公姬獳,因上厕所掉粪坑溺死;晋孝武帝司马曜,被宫女拿被子捂死;晋惠帝司马衷,被皇后贾南风当成了玩物; 唐高宗李治,老婆武则天,其当政期间男宠如云,这个“绿帽子”戴的,翠绿翠绿,千年过去了,至今坟头上还冒着绿光;北齐武成帝高湛,北齐亡国后皇后胡氏沦落成娼妓,变成了职业“绿帽客”......

以上这些皇帝,是不是都窝囊透顶了?但是,别着急,还有最后一位大神没有出场呢。他一出场,肯定秒杀前面这些帝王。此人就是唐中宗李显。

李显,武则天的第三子,他出生于公元656年十一月。也不知是命运和他过不去,还是李治宠幸时没看黄历,反正他还在娘胎里时就已经厄运缠身了。

武则天和王皇后、萧贵妃争宠,武则天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于是吩咐剁去两人的手脚,将她们装在瓮中,狠狠地说道:“让你们这两个老妇人醉死!”

萧贵妃死前破口大骂道:“武媚娘这个狐媚东西,这等狠心!我死以后变成猫,你武氏变成老鼠,我要世世代代扼你的喉咙报仇!”(淑妃骂曰:“阿武妖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资治通鉴·唐纪十六》)

听说萧贵妃的这些咒语后,武则天心中畏惧,下令以后皇宫中不许再养猫。但从那之后,连续做噩梦。请巫师解梦,但还是时常做梦梦见这两个人。最后没办法,干脆迁往洛阳,终身不回长安。

而这个时候,武则天已有身孕,他就是李显。他在娘胎里时受到了损害,出生后具有胆小、庸碌、怕事等性格上的缺陷。

武则天在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的道路上,她要清除一切障碍。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她先后弄死了李弘和李贤,李显目睹这血淋淋的惨状,恐惧和惊恐无时不在叩击着李显那幼小的心灵。

唐高宗驾崩,李显继位,武则天垂帘听政。由于觉得李显不太听话,结果武则天亲自出手,借机废掉李显,降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

李显在当庐陵王期间,看到李唐宗室子弟被杀戮者不可胜数,自己一直在心惊胆颤中生活,常常晚上睡下不久,就被噩梦惊醒。这种精神折磨,让李显崩溃,他在自己住屋的房梁上系了一根绳子,每当听说女皇派人前来,他都以为是来取他性命,随时准备自杀。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崔玄玮与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右台中垂袁恕己五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李显重新执政,是为唐中宗。

按理说终于摘掉了头上的“紧箍咒”,应该舒舒服服的快活一阵子了吧,谁知道前门驱狼,后门进虎,苦难的日子依旧没有改变。因为此时的政坛上,又同时冒出两个“铁娘子。”这一下把李显的头都搞大了。他暗自叫苦,我的妈呀,走了一个,来了两个!这两个人还不是别人,还是他的至亲——他的媳妇韦皇后和宝贝女儿安乐公主。

为了抗衡拥戴他上位的五王,韦氏与上官婉儿、安乐公主、武三思结成了政治集团。在上官婉儿的穿针引线下,武三思进人了宫中,和韦氏勾搭成奸。唐中宗知道他们的隐情,但他不仅熟视无睹,且有时在旁观看他们赌博,看得乐了哈哈大笑。为彻底控制朝政,在韦氏的支持下,武三思、上官婉儿、安乐公主合伙诬陷张柬之、崔玄玮、敬晖、桓彦范、袁怒己五王图谋不轨,将他们全部流放岭南,而后再将他们一一害死。

安乐公主仗着父亲的特别宠爱,大权在手,十分的骄横跋雇,王侯宰相多听命于她。她自制诏书,卖官鬻爵,然后遮住文字,要父亲签署。唐中宗只是呵呵地笑,依言而做。历史上有名的“斜封官”就是出现在此时。

她大造别墅,修了广达数里的定昆池,其中建起难以计数的亭台楼阁,华丽得令人膛目结舌。她见父亲无能,就贴近母亲,成了韦氏集团的核心成员。她有自己的政治目标,其目标大得惊人,要改变皇位传子不传女的传统,代替皇太子而成为皇太女。她反驳大臣的反对意见说:武氏之女尚且能做天子,我是公主,如何不可做皇太女?”

太子李重俊非韦氏所生,所以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时常欺凌他、侮辱他,恨不得将他置之死地而后快,最后果然如愿。除掉这个拦路虎以后,韦氏为自己制造天命,是想圆她的女皇梦。韦氏的尊号一加再加,从“顺天皇后”加到“顺天姗圣皇后”,直到“诩圣”。她的党羽为其大造舆论,说她是顺天应人的“国后”,有天命在身。被这两个女人一“夹”,李显被架空,成了空头皇帝,没有了任何的自由度。

但就是这样也不满足了韦氏母女的欲望,因为此刻的韦氏,一心要圆皇帝梦;而安乐公主呢,她则期盼着自己能当皇太女,以后接母亲的班,也过一把皇帝瘾。

母女俩一拍即合,二人商量之后认为此时的唐中宗己成为她们最大的政治障碍,由此,她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在李显的食物中下了毒,被蒙在鼓里的唐中宗吃了后一命鸣呼。刚当这个“傀儡”皇帝时间不久,竟被自己最亲近的两个人所毒杀,可怜!可悲!可叹!李显这个皇帝,连死都很悲惨。

李显中毒去世后,其幼子温王李重茂被立为帝,改元“唐隆”,由韦后临朝称制,欲重演武则天的故事。但还没过三个月,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其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之变。韦后惶惑中逃入飞骑营,被斩首;安乐公主正在揽镜画眉,闻知乱起,逃至右延明门,追兵赶到,斩其首级,终年二十五。

政变结束后,李隆基拥戴其父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自此唐朝帝位转往李旦一系,直至唐亡。虽然还是李家王朝,但不是李显后人,他这一脉至此而绝。

结语:李显的皇族背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是任何帝王都比不了的。他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母亲也是皇帝,儿子当过皇帝,兄弟、侄儿也当过皇帝。这样的出身,这样的门楣,羞煞了多少的帝王。但现在反过头来一看,其实那都是别人的辉煌,落到他头上,就是倒霉加不幸了。

因为他在娘胎里时就开始担惊受怕,成长过程中遭逢厄运,当权以后继续憋屈,死的很难堪,就是死后都非常悲惨——他死以后,他们这一枝从此断绝。

像这样厄运连连的皇帝,谁还能找出第二个来?

《新唐书》宋·欧阳修


老衲侃春秋


西晋北宋末代二帝受尽亡国屈辱,后赵石弘连让位都不得被篡位权臣灭全家,东晋司马奕司马德文被逼得连孩子都不能生,刘準元子攸杨侗不愿再生在帝王家,南齐萧昭文想吃鱼权臣不给吃,北魏元子攸元恭等被权臣废黜囚禁杀死,元晔连亲妈都被权臣家族所杀,东魏孝静帝被权臣手下打三拳,南梁萧栋被堂姑父侯景上枷锁关地牢刚逃出来就被叔公派人杀死,唐文宗感慨自己受制于太监,唐昭宗颠沛流离死于非命,吴国杨溥说话要避权臣亲信的家讳。

吴国杨隆演不是皇帝故不列。

但我觉得最惨还是唐哀帝。天下傀儡皇帝那么多,没有一个像他这样被迫黑自己的亲生母亲(或是权臣黑了而他只能默认)。

唐昭宗最初没有正妻,避难华州期间被节度使韩建挟持,韩建为了舆论请求立太子,于是昭宗立长子德王李裕(示字旁)为太子,李裕生母何淑妃为皇后。

结果韩建差点拥戴太子取代昭宗……没敢做大死,后来宦官刘季述敢做,死了,但李裕从此复封德王,太子没了。

宰相崔胤引狼入室导致大军阀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独霸朝政后,昭宗任命朱全忠为天下兵马副都统(副元帅),想认命一个皇子做正元帅,当然这明显是虚的。昭宗意在长子,但朱全忠厌恶李裕年长俊秀,崔胤为了迎合老朱,力挺何皇后的第二个儿子皇九子(成年第七子)辉王李祚并成功。朱全忠通过崔胤对昭宗提出李裕曾经篡位,应该杀了,昭宗不肯,问朱全忠有此事吗,朱全忠否认三连。

再后来就是崔胤谋除朱全忠失败被杀,朱全忠劫持昭宗去洛阳,昭宗还带着打球等服务人员二百人,朱全忠把他们都杀了换成形貌相似的自己人,宫中的事朱全忠全知道了,唐昭宗和何皇后只能喝闷酒。

其他藩镇说朱全忠劫驾要勤王,朱全忠想出兵征讨,担心昭宗生变,就派心腹枢密使蒋玄晖等人杀了昭宗和昭宗的两个妾,何皇后乞求饶命得免。最后官宣的文件说的是昭宗被两个妾杀了、何皇后遗命辉王李祚为皇太子监国登基改名李柷,就是唐哀帝。

哀帝想按例进封自己的奶妈,无果,可以说是相当的没权了。何皇后成为何太后以后,尚能帮他拿一些主意。但是他们能做的有限,没多久蒋玄晖设宴,将李裕等昭宗最年长的兄弟九人全部灌醉缢死抛尸九曲池。

何太后虽然“多智”,知道朱全忠早晚篡位,却也没什么好办法,病急乱投医地哭求仇人蒋玄晖。正好蒋玄晖和宰相柳璨、太常卿张廷范认为天下没统一,朱全忠此时称帝操之过急,即使称帝也应该加九锡封大国按基本法,朱全忠不满;张廷范又太尽责了,唐朝都要完了还在积极筹备新年郊礼,虽然郊礼因为老朱不开心一直推迟没举行。

朱全忠的其他手下宣徽使王殷、赵殷衡(朱全忠干孙子)趁机诬陷蒋玄晖、柳璨、张廷范已经和何太后有密约,是想延缓朱全忠的称帝步伐,寻机复兴唐朝。

何太后和蒋玄晖有接触是事实,朱全忠也懒得调查,派人把那三位抓了处决,再密令王殷、赵殷衡去太后积善宫,堂堂国母竟被糙汉子活活缢死。

然后哀帝就下诏宣布蒋玄晖才是杀先帝凶手(没毛病),皇太后和他私通,有愧母仪,蒋玄晖罪行暴露,皇太后私情也暴露,于是自己驾崩谢罪了。朕虽然哀痛亲妈之死,但法不容情,收回皇太后宝册,追废皇太后何氏为庶人,派官员告诉宗庙。

然后就是废弃积善宫,以及以我妈出丑闻了我没脸见祖宗为由停止郊礼。同时仍然按太后死了废朝三日,被胡三省指为不伦不类。

中国历史那么长,第一次出现皇帝追废亲生母亲的。也是最后一次。显然这不会是哀帝的意思。这样一来,何太后不再是昭宗的妻子,不能和昭宗合葬了。

再就是朱全忠代唐建梁;逊位后,哀帝被迫迁到曹州(在今山东省内),次年(908年)二月二十一日被朱晃毒死。朱晃上谥号为哀皇帝,以王礼葬于济阴县之定陶乡。

后唐灭梁自称中兴后,明宗李嗣源改哀帝的谥号为昭宣光烈孝皇帝,但哀帝因系篡位奸臣朱全忠所立的傀儡且本人及父母都被朱全忠杀害,被认为不够称“宗”,故由横海军节度使卢质提议的庙号景宗未被采用,故后世称李柷为唐哀帝或唐昭宣帝。

而杀何太后的赵殷衡改名孔循在后唐官运亨通做到枢密使,女儿还嫁给明宗儿子李从厚(后来做了皇后是明宗计划外的事)。明宗追封何太后为宣穆皇后,祔太庙,废朝三日,总算平反了(那两个妾比较惨,没人理会)。

哀帝只是一个未成年人,却承受了父亲被杀、兄弟团灭、母亲被杀各种不能承受之重,被迫做一个抹黑亲妈的大不孝子,无力报仇,生不如死,不如解脱。


代牧益州阎文平


当然是东魏时期的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元善见是北魏孝文帝的曾孙,在北魏末年北魏王朝一分为二,一个是高欢拥立的东魏,一个宇文泰拥立的西魏。而元善见就是权臣高欢控制东魏的最后一个皇帝。高欢死后,高欢的儿子权臣高澄继续控制东魏,高澄对于元善见更是百般凌辱,我们来看看史料记载的几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元善见在邺城的东面打猎,元善见打猎的时候心情轻松,纵马狂奔,这一跑跑快了,高澄不高兴,立马就有权臣高澄的亲信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跑到元善见面前说:“天子不要跑太快了,大将军已经发怒了。”导致元善见不得不低头。

第二件事则是元善见和高澄一起吃饭,大家都吃比较开心,高澄估计多喝几口酒,对元善见喊到:“臣高澄劝陛下多喝两口酒。”元善见当时就不开心,说到:“天下没有不亡之国,朕也不想这么活着。”高澄大怒,喊到:“朕朕朕,狗脚镇。”直接下令亲信崔季舒殴打元善见三拳。然后离席而去。

第三件事,当时的元善见不堪凌辱之后,于是就联合侍侍讲荀济,乃与华山王大器、元瑾密谋,假装在皇宫内修假山,内地里往邺城的北门挖地道准备逃出邺城,但是在地道挖到邺城北门千秋门的时候,把守城门的士兵听到了地下的响动,发现了元善见挖的地道,高澄大怒,直接带兵进宫逼问元善见,高澄的原话是:

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负陛下邪!

而且高澄还摆出要杀元善见的后宫妃子的态度,但是高澄的这句话使得元善见对高澄发出了一句感慨:“你自己想要造反,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自己都保护不了自己,何况是后宫的这些妃子呢。”高澄听完之后就不好发作了,只好叩头谢罪。高澄从皇宫出来以后,把元善见幽禁在含章堂,王大器、元瑾等人都被烹杀。

元善见的最终结局也不好,高澄遇刺之后,高洋接位,直接让元善见退位,最后毒杀元善见。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如果说悲惨的有一堆,秦朝的子婴被杀,唐朝的唐昭宗被杀,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铉勒死。但是傀儡皇帝最低也是有基本待遇,比如汉献帝,但是像孝静帝这样的活着被权臣肆意侮辱,实在是历史最憋屈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