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女人是美还是丑?与匈奴和亲,汉朝皇帝为何不愿娶匈奴老婆?

谈文论史


匈奴女子的长相不好一概而论,在匈奴当中有丑陋的女子,当然也有美丽的女子,匈奴是清一色的美女或者是匈奴没有美女这两种认知都是非常错误的。


首先,匈奴毫无疑问是有美丽的女子,但汉人一般无法欣赏她们的美丽。汉人未出嫁的女孩往往是深藏闺中,所以皮肤非常的嫩滑,而匈奴女子过着和男子一样的生活,每天都需要骑马打猎,所以他们的皮肤是非常粗糙了。匈奴女子有种阳光和健康的美,但因为时代的局限,所以汉人没有办法欣赏这种美丽。不过,在当今这个时代,这种美女挺受欢迎了。

汉人喜欢温婉的女子,而匈奴女人则是充满了野性,这会被汉人认为是举止不够得体,而且这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天性,很难改变。

此外,有些汉人女子可能颜值略有不足,但是精通琴棋书画,她们仍然会被定义为美女。而匈奴女子没有机会接触书本,所以她们会给人一种非常粗鲁的感觉,即便匈奴皇室的子女,都带着几分野性,别说是琴棋书画了,就连做到谈吐文雅都非常的困难。文化的差异摆在这里,注定汉人无法认同和欣赏匈奴的女子。


可能不只是汉人,就连匈奴人都对匈奴的女子都有几分嫌弃,匈奴的男性以娶到汉人女子为荣,如果他们娶到了汉人女子,会大肆炫耀,这是因为中原女子往往身材娇小,性格温柔,这符合绝大多数男性的审美。

说完了第一个问题,咱们再来聊聊为何汉朝皇帝与匈奴和亲,却不愿意娶匈奴老婆。

有关皇帝为何不愿意娶匈奴的老婆,咱们前面已经说了,匈奴的美女是不符合汉朝皇帝审美的,即便是个别匈奴女子能入得了皇帝法眼,皇帝也不会娶她,除了要维护血脉的高贵,还因为在汉人的眼中匈奴的女子是非常低贱的。在当时那个时代,匈奴女子是没有什么人权的,她们大多是被当成传宗接代的工具,非常的可怜。


至于与匈奴和亲,汉朝皇帝同样是不愿意的,汉朝皇帝不娶匈奴的老婆,是因为皇帝有选择权。而不拒绝与匈奴的和亲,则是因为他们不敢拒绝。形势比人强,汉朝只能选择通过和亲的方式讨好匈奴,以此来维系两方所谓的友谊。

汉朝的臣民对将公主嫁入匈奴是颇有微词的,而皇帝显然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去匈奴受苦,但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他们无论内心多么抵触和拒绝,最后都需要派公主去和亲,如果汉朝皇帝拒绝和亲,那么等待他的就是匈奴的大举入侵,虽然和亲听起来像是双方友好交流,但这对于汉朝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屈辱。不过一般因为舍不得,去的都是有公主代号的宫女罢了。


夏目历史君


匈奴人属于游牧民族,整日生活在草原之上,少不了风吹日晒,是马背上的民族,匈奴女人也是如此,因此,相对于汉族女子,匈奴女子多了些豪迈与强壮,而由于文化原因,汉族男子喜欢柔弱迁细一点的女子

,所以在审美方面还是本族女子更讨喜欢。审美归审美,和亲是国之大事,关乎两个民族之间的兴衰,自然不会单以审美为考量,而之所以很少听说汉族皇帝不娶匈奴女子,原因也是多方多面的,下面为您详细解答一下。

匈奴女人是丑是美

这个问题不太有讨论的价值,每个民族的审美都是不一样的,现在也是如此,就像是白人大多喜欢白人,以白为美,黑人也大都喜欢黑人,以黑为美,而我们黄种人也是如此,喜欢黄种人的这个身材与皮肤。古时也是如此,匈奴人自然喜欢,强壮健康一些的女子,认为此才是美的,而汉族则喜欢汉族女子柔弱纤细的。所以,匈奴女人谈不上美丑,因为其美不美在不同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



汉族皇帝为什么不愿意娶匈女子呢?

汉族皇帝不愿意娶匈奴女子原因众多,上面说的有关审美的问题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点,而除了审美主要还有三点原因。

一、攻守关系

汉族人居住的中原向来是富足的区域,而我们汉族人又是小农经济的属于农耕文明,因此我们不具有侵略性,所以我们常听到保家卫国而很少听到入侵他国的消息。匈奴人则不同,是游牧民族,具有狼性文化,因此侵略性强。所以就造成了这样的一个局面,匈奴人常常骚扰汉族边境,抢夺财物。



在匈奴和汉族之间的关系,匈奴属于功,汉族属于守。而在匈奴强势的时候,汉族人自然要讨好匈奴人,安抚匈奴人,不骚扰自己,于是便开始送钱送女人,一般的女人地位又不够用,起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便送公主,进行所谓的和亲,而这场和亲主要是汉族人为了使匈奴人安定,自然是送人,而不能要人了,总不能说,你把你女儿嫁给我,然后你别打我了吧。

二、匈奴女人地位相对较低

上一点是匈奴强而汉族弱的情况下,而在汉族强匈奴弱的时候也喜欢采用嫁公主的方式进行和亲,而不愿意娶匈奴女人,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两方的想法不同,在匈奴,匈奴单于都以能够娶到汉族公主为荣,并且很多单于都是很爱自己的汉族媳妇的。而汉族则不同,因为审美的原因,都不喜欢匈奴女子,更重要的是在匈奴女子地位是很低下的,汉族皇帝贵为天子,自然不会找一个地位低下的匈奴女子为妃了。所以即便是强势的时候,也只需嫁公主过去安抚匈奴人就够了,自然不会去娶匈奴女子了。


汉族皇帝不愿意娶匈奴女子很正常,皇帝后宫佳丽三千,都是美之至极的女人,琴棋书画,歌唱舞蹈,样样精通,有这么多女子供自己享用,又何必找一个自己不喜欢的那种类型的粗狂的匈奴女子呢,除非想体验体验异国风情。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匈奴女子有美丽的,也有丑陋的,她们原本就是夏朝遗民跟草原其他游牧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因此匈奴女子美丽的居多。汉人认为真正的美女标准有三个:其一、容颜美丽;其二、能歌善舞;其三、举止得仪。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女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保持皇室血统,二是匈奴女子在“举止得仪”方面十分欠缺,也调教不过来。汉朝皇帝没有娶匈奴女子是他的遗憾,比如苏武、李陵都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且夫妻恩爱相处过程很愉快。

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越国人也是夏朝的移民,只不过匈奴进入了草原,而越国居于江浙,越国生产美女,故匈奴女子也不会长得丑。西施有沉鱼之容,痛心之美,千百年来已经成了美女的代名词,姿色颇好的女子都可以冠以西施之号。郑旦跟西施是闺蜜,她也是一位绝代佳人,曾经迷住了越国大夫范蠡,更是将吴王夫差迷得甘心伏于其石榴裙之下。战国时代的楚国攻灭了越国,越国郑氏一族成为楚国昭氏的领土,郑族盛产美女,昭氏上层都到郑族选美。楚怀王的王后郑袖就是昭阳从郑族选出的第一美女,经过精心调教后献给楚怀王的。

匈奴人生活在草原之上,以牛羊肉为食,长年风沙侵蚀,容颜或不及中原丽人,身材亦非细腰,但是匈奴上层的女眷必然生得十分美丽。冒顿单于的第一任阏氏就生得十分美丽,东胡国王听闻阏氏是草原第一美人,就下国书向匈奴冒顿单于索要阏氏,冒顿以江山为重将第一任阏氏送给了东胡国王。后来冒顿单于又得一佳人,生得貌美无比,被确立为新的阏氏。汉朝人陈平秘密偷窥新阏氏,也被她的容颜惊呆了:冒顿单于跟新阏氏经常一起骑马出出进进,浅笑低语,情深意笃、形影不离。由此可内见,匈奴女子还是美丽的,只是地位较低,可以任意送人。


大秦铁鹰剑士


古代所谓和亲,就是一国的公主出嫁到另一个国家,而匈奴人是经常取了汉人公主的。然而在古代汉人的思维里面,取匈奴的女子是万万不可的,这又是为何?

蛮夷之国

中国一直以地大物博、礼仪之邦而居,对周边国家均视之为蛮夷,作为天朝上国,去接受蛮夷国家的公主,这是万万不可以的。

这样不但会污染了汉朝皇室的正统血脉,也会让天下士子唾骂,皇室这张脸丢不起。而作为草原的国家,其文化还未达到汉人那样“自傲”的程度,所以他们从没把汉人的血统当回事。

相反的,匈奴人觉得汉人提出和亲,是一种示弱的行为,而能够取到汉人的公主做妻子也是非常的荣耀。相比草原风吹日晒的、皮肤黝黑的、身上带着牛羊骚味的匈奴女子,汉人公主细腻白嫩的皮肤,温柔婉约的性格,让匈奴单于爱不释手。

辈分问题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汉人的公主嫁给匈奴皇帝,那么汉人的皇帝就等于是单于的老丈人,这在礼仪道德上占了便宜。

相反,如果汉人皇帝取了匈奴的公主,那么皇帝就得叫他们单于岳父大人,这对于泱泱大国的汉王朝是绝对不能忍的。

历史上有个典型的例子:

突厥时期的佗钵可汗非常的强大,以至于当时的北周和北齐争相与他和亲,然后缴纳岁贡。为了拉近两国王朝的关系,佗钵可汗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周武帝宇文邕,其结果就导致了佗钵可汗直接叫北周的皇帝叫儿子。

一个国家的皇帝被另一个国家的皇帝叫儿子,这种行为让整个国家的百姓都抬不起头,这是赤裸裸的羞辱。

后宫争斗

我们假设一个情节,如果皇帝取了匈奴的公主,那么就必然得给她名分,但这里有个问题:

  • 假如匈奴的公主只当皇妃,那么匈奴那边就很没面子,人家这么强大的帝国公主远嫁过来只能当个侧房,未免太丢面了;
  • 但如果把她立为皇后,那么汉人皇室被毁载入史册让人骂几千年,我们大汉帝国也很强大的,国家汉人女子众多,倾国之色比比皆是,让匈奴女子当皇后,这怎么都说不过去。

即便人家当不了皇后,这里又出现问题了,匈奴公主所剩下来的孩子该怎么算?

她的儿子也是皇子,也有资格参与皇位争夺,并且他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有匈奴整个国家做后盾。如果争夺皇位输了,那么两国关系会恶化,和亲也将结束;如果顺利上位,那汉帝国就算完了,整个国家迟早还是匈奴人的。

并且,这个有着汉人和匈奴血统的皇帝还得叫匈奴单于叫一声外公,匈奴也会趁机进入汉朝最高权力中枢,干涉内政,然后汉朝和匈奴统一。

历史上,太子没做成皇位的比比皆是,比如李建成、李承乾等,而安禄山取得唐玄宗信任后直接发起叛变,这些人还只是小部分势力在支持着。可想而知,如果汉皇帝与匈奴女子生了个儿子的话,后面有整个匈奴帝国在支持他,太子、皇帝分分钟就被搞下台,王朝灭亡只在朝夕。

因此,汉皇帝不管是从皇家利益还是政治因素,以及两国和睦等各方面原因,都不会取外族女子为妻。因为,这会造成各种可见与不可见的危险因素。

然而,事实上古代的和亲并非我们想的那么糟糕。

匈奴人的脑子比较简单,他们更喜欢用武力来征服,而汉人文化博大精深,各个都是政治老手。

所谓和亲,都是找一些血缘关系已经疏的不能再疏的远房亲戚嫁过去,更甚着认一些干女儿,给他们的父母高官厚禄或金银财宝,她们也愿意。

这些女子对皇族没感情,自身没地位,到匈奴那边还能做个单于的妃子,想想也不错,这样匈奴人有面子、嫁过去的“公主”有了地位、汉王朝也没半点损失,何乐而不为?


大国布衣




古代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样有美女,美丽动人的美女。看看现在的新疆维吾尔族美女,多美啊。关之琳就是满族人,美不美?美。匈奴人是古代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是两汉时期。

但是,哪个时代的匈奴人,居无定所,住在帐篷里,常年洗澡困难,女人的化妆技术约等于零,脸上的高原红少不了,所以,哪个时代的匈奴人,外表看上去肯定是不行的。加上长期吃羊肉,身上的羊肉味估计很重,汉族皇帝一听说这个情况,头早就大了,还是算了吧,没有那个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其实要是挑一挑五官端正的,接到皇宫养一段时间,保证效果出奇。皮肤养好了,能歌善舞,多享受啊,可惜当时汉家皇帝不懂。

这是汉族皇帝不娶匈奴女人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更重要,就是大汉族主义,南蛮北狄,都是野人,没有开化的人,我汉族的皇帝娶了匈奴人,后世的血统不就不纯了?华夷有别,这是万万不可的。这个原因是根本原因。


坐看东南了


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常就有与匈奴和亲的历史,我们非常熟悉的就有唐代的文成公主嫁到边疆,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牺牲自己的历史。唐朝如此强盛,都免不了要用公主和亲来维持边疆的稳定,那么其他朝代也更不可避免。

除了唐代之外,中国最为强盛的朝代当属西汉,当时西汉已经一统中原,国家强大,人民富裕,是世界上最为伟大的国家之一,但是这样仍不可避免其他国家经常骚扰西汉的边境,其中来自匈奴的骚扰最为频繁。

匈奴位处西汉的西北地区,大致位置处在如今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匈奴地处严寒之地,土壤贫瘠,以游牧为生,所以一到寒冷的冬天匈奴人无法维持生计,就不断的骚扰西汉的边境地区,抢劫那里的老百姓,这让周边的老百姓饱受欺辱,驻守那里的西汉官员也无可奈何,只能上报给朝廷。

但是匈奴这个国家让西汉的皇帝也非常头疼,他们想一举歼灭匈奴,但是又忌惮匈奴人的实力。匈奴人身材强悍,体格强壮,特别擅长骑马作战。如果就这样轻易的带兵前去,恐怕会中了他们的圈套,即使最后仗打赢了,也会让西汉遭受巨大的损失,更何况在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作战,谁胜谁负很难把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些朝中大臣就给皇帝进言,可以采取和亲的方式向他们示好以此来换取边境的稳定和百姓们的安康。经过再三的权衡,西汉的皇帝们最终决定和亲,所以在西汉的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公主都嫁到了匈奴。

但是奇怪的是,这么多年里却没有一个匈奴的女子嫁到西汉,难道是西汉的皇帝不愿意娶她们吗?真相太扎心!

其实在西汉时期,匈奴与中原地区根本没法相比,那时候的中原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地方,中原地区的百姓们既懂农业又懂工业,有文字有书籍。但是匈奴就像一个野蛮之地一样,不仅环境恶劣而且百姓也都非常的蛮荒,他们什么也不懂,只知道打猎狩猎,行为也非常粗鲁,就像原始社会一样。

而当时的中原地区已经进入封建社会,在各方面都比匈奴要高了一大截,所以不仅是汉朝的皇帝们看不起它,连汉朝的老百姓都看不起匈奴。所以匈奴非常喜欢娶汉朝的女子为妻,向她们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而汉朝因为视匈奴为低下的民族,就更不会娶匈奴的女子为妻了。

但是其实在汉朝早期,并不是汉朝看不起匈奴,而是匈奴看不起汉朝,因为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初,汉朝的国力还没有强盛到如此地步,而匈奴却十分擅长作战,汉朝在于他们的对抗中经常屡战屡败,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汉朝的皇帝只能用和亲的方式来求和。

那个时候汉朝处于弱势,匈奴自然不会将他们的女子送到汉朝去和亲,但是匈奴的女子并不是不漂亮,相反,她们有的真的是人间极品,长得极美。因为她们大多生活在中亚地带,所以有很多混血儿,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区。

很多的匈奴女子长得非常漂亮,她们身材很好,皮肤细腻,虽然肤色并不像中原地区的女人那样的白皙,但是却别有一番韵味。在汉朝的时期,朝廷内还非常盛行胡乐,演奏这些美妙乐曲的匈奴美女就被称为胡姬。很多汉朝的大臣都对胡乐和胡姬非常喜爱,它丰富了当时汉朝的文化。

虽然汉朝有将公主嫁到匈奴和亲的历史,但是在历史文献中,我们却从来没有查到匈奴人将他们那里的美女送到西汉和亲。这其中的原因非常的复杂,西汉早期是匈奴强而西汉弱,到西汉强盛的时候又看不起匈奴,如此解释,西汉皇帝为什么不娶匈奴女人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


猫眼观史


问这个问题,显然是还并没有弄清楚古代和亲的真正含义,这里就给大家做个详细解释:首先,匈奴和汉王朝和亲,绝不是简简单单的想要汉朝公主这个人,虽然说汉朝公主一般姿色都不会差,但北方草原也不缺美女,匈奴单于实在没必要特意找汉王朝要美女。

而且,匈奴也绝不会因为汉王朝送过来一个美女,就停止侵犯和掠夺大汉边境,因为这实在太不划算。要知道,匈奴每次侵略,都会掠走大量的财富和人口,换做任何人处在匈奴首领的位置上,在自己处于强势的时候,会仅仅因为一个美女就放弃这么好的生意么?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事实上,所谓的和亲政策,其实就是割地赔款的遮羞布,只不过割地赔款实在有损大汉帝国的名声和尊严,所以只好用和亲来替代。因为,汉王朝一旦和匈奴和亲和,比如刘邦和冒顿和亲后,冒顿以后就得管刘邦叫岳父。



在这种背景下,刘邦既然是嫁女儿,自然要给女儿准备许多嫁妆送过去,这样一来,虽然本质还是刘邦给冒顿送钱,但这起码不叫赔款,而是岳父心疼女儿女婿,给他们小两口准备的嫁妆和红包。

同时,刘邦割让一些地盘给冒顿,也不再叫做割地,因为大家是翁婿关系,都是一家人,女婿占了岳父几间平常不用的房子,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叫做资助女婿。

虽然说,和亲之后,匈奴没事还会派兵侵犯汉王朝边境。但是,因为有和亲政策的约束,他们这种行为,毕竟不敢太放肆。因为,匈奴也害怕和亲政策会破坏,因为,一旦和亲政策破坏,就意味着匈奴会丧失一笔,可以固定收到的保护费。

而对于汉王朝来说,虽然和亲相对而言也比较屈辱,但总的来说,也比割地赔款要好,至少汉王朝在面子上还是过得去。



事实上,很多游牧民族在与中原王朝博弈时,通常都是这样玩的。一般情况下,他们如果直接让中原王朝割地赔款,通常很难有结果。但是,如果他们说想给中原皇帝当女婿,通常就会有结果。

因为,除非中原王朝在实力上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否则,只要游牧民族在边境上发动几轮进攻,无论输赢,只要他表现出一副死缠滥打到底的架式,中原王朝就会屈服。

因为中原王朝把几十万大军调集到边境与游牧民族打旷日持久的游击战,这种花费实在太大,所付出的成本也太大,还不如拿出点钱出来安抚游牧民族,这样算下来可能还划算一些,当然中原王朝的面子也需要顾忌,于是这才有了和亲政策。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中国历史上的和亲政策,都是不好的。因为,你没有强大的实力,就算你想和亲,人家也未必甩你。比如宋朝,它就是想和辽国或金国和亲,让人家叫它爹,人家都不肯,人家只想让宋朝皇帝当弟弟、当臣子。再比如清政府晚年,它就是想和西方列强和亲,人家连甩都不甩。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汉王朝与匈奴的和亲,本质就是匈奴单于管大汉皇帝叫爹,大汉皇帝固定给匈奴单于一笔嫁妆(保护费)。既然如此,大汉皇帝自然不会没事娶匈奴老婆,而且匈奴也不会把自己的公主嫁给汉王朝,因为它又不需要向汉王朝交纳保护费,这与匈奴的女人是美是丑没有任何关系。


我是赵帅锅


在汉朝时期,虽然一统天下,国力强盛,但它也时常遭受来自西北的匈奴的滋扰,匈奴处于北方的苦寒之地,生产力低下,经常没有吃的,不得不到中原来抢劫一些粮食等财物,使得边境地区鸡犬不宁,让皇帝非常头疼,如果倾其国家的财力物力未必就不能剿灭匈奴,但杀人一千自损八百,自己也将承受巨大的损失,未免得不偿失,如果采取和亲的方式向他们示好,用自己的女儿换取一方平安,免动干戈,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因此汉朝时期以示弱的方式向匈奴送去了十多个公主,却说来也巧,没有一个匈奴女子嫁入汉室,是汉朝皇帝不愿意娶她们吗?


匈奴的游牧民族,在生产方面十分落后,她们不懂农业生产,不种粮食,没有文字,没有书籍,而且匈奴的居住地大多处于奴隶社会阶段,有些地方甚至还是原始社会,而当时的中原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在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各方面都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程度,因此汉人对匈奴难免会产生轻视、瞧不起。像苏武在匈奴近20年,他就娶了一个匈奴女子为妻,但在正史里,对苏武的这个匈奴妻子却只字未提,就是持有一种排斥、不屑的心态。

所以匈奴为了学习汉朝的先进文化和技术,都非常喜欢娶汉人女子为妻,并且将匈奴女子嫁给处在困境之中的苏武、李陵等人,就是希望通过妻子跟家庭来将他们拴住,让他们留在匈奴,替匈奴出力。


此外匈奴还有一个土得掉渣的习俗,就是继婚制,所谓的继婚制就是父亲去世后,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财产,还有父亲的一些小老婆们,这就叫子承父业,父亲所有的东西,包括女人都一并笑纳;兄弟之间也是如此,哥哥去世了,弟弟可以继承哥哥的财产和老婆。

中原是比较讲究伦理道德,长幼有序,与这种丑陋的习俗格格不入,这如此大反差的习俗也让许多汉朝男子望而却步,无法接受。


匈奴女子以牛羊肉为食,又很少洗澡,身上难免有一种异味,再过匈奴人是马背民族,匈奴女子也经常骑马,身体彪悍,经常日晒风吹,因此皮肤粗糙,肤色偏黑,又没有文化,不像汉人女子那样贤淑,知书达理,所以匈奴女子是不为汉人男子所动心的。
而汉朝的皇帝更是无法接受匈奴女子,如果他们接受了匈奴女子的话,势必是对中原礼仪的颠覆,那么此举将会激起巨大的民愤,这种滔天愤怒很有可能会威胁到皇权,这根本不是匈奴女人美与丑的问题,所以汉朝皇帝在皇权与美女作出了理性的抉择,他们选择让自己的女儿嫁过去,打悲情牌,让民众化悲愤为力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遗产君


我们知道,匈奴的可汗经常会向汉朝求娶公主。在整个汉朝期间,有十多位公主嫁给了匈奴的可汗(或者是王爷)。但是,汉朝皇帝从来没有向匈奴求娶过匈奴女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匈奴女子长得丑吗?

(匈奴和亲)

“长得丑”显然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美有丑。如果是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的话,找个美貌女子,那是轻而易举的。就算不在全国范围内选,而是只在匈奴的王公贵族中选,选美貌公主也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匈奴王公贵族所娶的女子,都是美貌的。基因决定了,她们生的后代,模样绝不会太差。

可能又有人会说,这是因为匈奴女子长期吃牛羊肉,又不洗澡,身上很脏,汉朝皇帝嫌弃。

这个说法,也没有道理。草原上确实比较缺水,但不洗澡的只能是一般的贫穷老百姓。对于贵族女孩子来说,她们是非常重视个人卫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于吃牛羊肉,身体会产生不好闻的气味,也并不存在。如果是那些很少洗澡洗衣的女子,身上沾染了生熟牛羊肉的油迹,久而久之,产生了难闻的气味,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匈奴贵族女子衣服肯定是经常洗的。若当她要嫁给汉朝皇帝的时候,怎么还会穿有油迹的衣服呢?再说了,古代贵族女子,都会大量使用香料熏染衣服,同时她们使用的胭脂花粉也有着浓郁的香味。因此不会有难闻的气味。

(影视中的匈奴女子)

还有人说,气味不是衣服上的,是从毛孔里透出来的。这种说法,显然是不科学的。人的毛孔里,怎么会透出牛羊肉的味道!至于胃和口腔里传出的气味,只要胃好,口腔保持清洁,这种气味也是不会存在的。

还有一个说法是,匈奴人的婚姻状况很混乱,有“弟娶嫂”“子娶母”这样的现象。不过,就算是有这种情况,也与汉朝天子娶匈奴公主没有关系。因为汉朝天子要娶的是公主,公主肯定是不存在这种现象的。

那么,汉朝天子不娶匈奴公主。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古代皇帝的婚丧嫁娶,虽然与皇帝直接相关,但也不能完全凭皇帝的喜怒嗜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皇帝是一个政治人物,他的一切活动都是政治活动。他娶哪个妃子,在哪里娶,也是政治活动。就算皇帝的房事,也都是政治活动,明清时期设置了敬事房,这可不是无聊的机构,而是关涉到整个皇室家族江山稳固和延续的重大问题。

明宣宗的时候,因为胡氏只生了两个女儿,没有生儿子,因此,明宣宗就废黜了她的皇后之位,把皇后之位给了孙氏。也就是因为在明宣宗看来,这是重大政治问题,必须严肃对待。

所以说,汉朝皇帝娶不娶匈奴女子,所考虑的,主要是政治问题。

(话剧中的司马迁)

那么,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女子,考虑什么政治问题呢?

最重要的问题是“和亲”。要知道,汉人对“和亲”的理解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对“和亲”的认识,是用女人换和平。但汉人不这么认为。汉人觉得,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是对匈奴的一种“施恩”。因为汉朝天子居于中原地区,是上邦大国。匈奴居于边陲地区,是蛮荒下国,所以说把公主嫁过去是“施恩”。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把匈奴当作“列传”来写。我们知道,“列传”都是写给那些“侯国”的。如果是“王国”,至少也得是“世家”。司马迁的这个安排,也可以看作是汉人普遍的思维认识。

既然汉朝皇帝把公主嫁给匈奴,是一种“施恩”,那么,把匈奴女子嫁给汉朝皇帝,那叫什么呢?那可就是对这个女子极大的抬举。问题是,汉朝皇帝有必要抬举匈奴吗?汉朝对匈奴一贯是“打抚”结合,抬举了匈奴,对汉朝并没有什么好处。

除了考虑“和亲”外,还有就是“德行”的考虑。古代皇帝娶嫔妃,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德行”。“德行”是一种礼仪问题。匈奴女子出生了蛮荒地区,从小很少接受“德行”的教育,因此,把这种没有经过教化的女子娶到中原来,进宫当皇帝的妃子,显然是不恰当的。

当然了,礼仪问题,其实也是政治问题。因为中国古代是礼治国家,礼仪是政治生活的核心问题。

也因此,汉朝皇帝不会考虑娶匈奴女子。

(参考资料:《史记》《汉书》《汉朝的和亲政策》)


张生全精彩历史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匈奴有很多漂亮女人,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贵族娶匈奴女子为妻或者纳为小妾了。

司马迁说,匈奴是夏之后裔,但是在冒顿单于之前1000多年匈奴人的谱系记载是非常混乱的,直到冒顿单于之后记载才开始正规起来,估计这是因为此时匈奴和汉朝联系频繁,所以有汉朝人给他们记载的原因。

匈奴人最早只是北方草原上的一个普通的部落,在冒顿单于之前由于北方草原没有统一,所以匈奴部落和其他部落互相之间没有统属关系。

在中原进入到春秋时期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还分成无数部落各自为政。例如,在北方和晋国、燕国接壤的地方生活着娄烦、林胡、东胡、山戎等100多个民族,他们居住在溪谷中都有自己的君长,就像中原的诸侯国一样没有统属关系。

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中原走向统一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在走向统一。等到战国后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剩下了三个,他们分别是东胡、匈奴和月氏。其中,东胡和匈奴经常和中原国家发生冲突。

燕国的主要对手是东胡,赵国的主要对手是匈奴,东胡人在燕国将领秦开的打击下后退上千里,失去了辽东。匈奴在赵国将领李牧的打击下损失了10万骑兵,从此让匈奴人不敢南下。为了防备东胡和匈奴的袭扰,燕国和赵国都在北方修建了长城,并且派出军队进行驻守。

到了冒顿单于时期, 月氏被赶到了西域,东胡被兼并,匈奴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游牧帝国。

这个时候,北方游牧民族就统一称为匈奴了。

所以,匈奴并不是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而是北方无数草原民族经历了上千年的兼并之后形成的游牧帝国。

这个帝国的成员,曾经分别叫做山戎、东胡、娄烦等名字。

所以,这就为我们判断匈奴女人好看不好看提供了线索。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很多春秋时期的贵族都有过北方少数民族女人,甚至周天子也娶过少数民族女子为后,这个人就是生活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的周襄王。

当初,周襄王想要讨伐郑国,于是想要借助戎狄的力量,所以他就娶了一位戎狄的女子为后。

还有晋献公,一次晋献公攻打骊戎,得到了骊姬和她的妹妹,非常宠爱,骊姬和他妹妹应该挺漂亮的。

而匈奴人也经常以嫁女子给汉朝将领作为条件让其投降,在东汉时期,耿恭镇守疏勒城的时候,匈奴人就曾经许给耿恭匈奴女子希望他投降。

还有李凌,他在投降后娶了匈奴女子,并在一个雅利安人部落当酋长,该部落的女子应该有很多人有波斯人的长相。

以上可以推断,匈奴中还是有很多漂亮女人的。

那么,为什么汉朝皇帝不愿意娶匈奴人做老婆呢?

首先,汉朝虽然在一开始面对匈奴人的时候采取的是被动防御,但是经过春秋战国几百年的夷夏之争,中原人对北方游牧民族有着很强的心理优势。所以,不仅皇帝不愿意娶匈奴女子,就连朝中的官员也没谁娶匈奴女子为妻,只有那些已经投降匈奴的汉朝降将才会娶匈奴女子为妻。

其次,如果汉朝皇帝娶了匈奴女子为妻,在未来很难避免她里应外合引来匈奴人大军。

周襄王的例子就很典型,为了对付郑国,周襄王娶了戎狄的女子为后。

后来,周襄王又把狄后废黜,结果遭来狄后的怨恨。当时周襄王的后妈惠后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天子,所以找到狄后,希望能够借助戎狄的军队推翻周襄王的统治。

狄后和惠后一拍即合引来戎狄大军,她们再里应外合打开了城门。戎狄大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到了城内,打败了周军赶走了周襄王,并且支持惠后的儿子子带为天子。

有这个前车之签,汉朝皇帝不得不考虑娶匈奴女子为后很可能会在国内政局发生变化的时候引发国际争端,这对国家安全来说也是很不划算的。

所以,汉朝只对外和亲,利用外嫁女子在当地的影响力左右所在国的归属。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