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之亂是南北朝歷史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南朝立國120多年,與北朝對抗不落下風,侯景之亂後,南朝徹底衰落,從此淪為任人欺負的弱雞國家。侯景是何許人,為啥有這麼大能量?
一、北朝往事:侯景與高歡
如果沒有高歡這個不世出的奇才,侯景或許早就稱孤道寡了。
侯景(503-552年),羯族人。早年在北魏六鎮之懷朔鎮當鎮兵。
不得不說,北魏六鎮確實是北朝最神奇的名將培養基,不僅孕育了開創隋唐帝國的君臣將相,也培養出一大批世之名將。如侯景者,正此謂也。
六鎮起義爆發後,侯景隨波逐流,被各股義軍裹挾流離,後來百川入海,與高歡、宇文泰、賀拔嶽等一同歸入契胡首領爾朱榮帳下。爾朱榮被魏莊帝刺殺後,爾朱榮的侄子爾朱兆接掌爾朱氏大權。侯景遇到人生第一個機遇。
為什麼說是機遇?
爾朱氏以兇猛強橫的部落兵力控制北魏大權,但其內部結構非常脆弱,契胡族人固然戰鬥力爆表,軍事理念和組織形態卻非常落後。爾朱榮在世時,憑藉天才的軍事能力和絕頂聰明的頭腦,才使得契胡人百戰不殆。但爾朱榮死後,族中找不出和能和他比擬的首領。爾朱兆只不過一個猛將,當不了部落首領,更駕馭不了複雜的北魏政局。爾朱榮在世時,就憂心忡忡地說爾朱兆是庸才。
爾朱榮一死,分散在各地的爾朱氏勢力馬上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在關西統軍征伐起義軍的爾朱顯壽,立即被賀拔嶽反手幹掉。高歡也在晉州公開與爾朱氏為敵,並接連擊敗爾朱兆派去的討伐軍。
四面楚歌之中,侯景如果斷然出手,奪取爾朱氏兵權,就有可能借而控制北魏朝廷,與賀拔嶽、高歡三分北朝。
只可惜這個機遇侯景沒有抓住。高歡消滅爾朱兆,率兵打進洛陽。侯景早年與高歡在懷朔鎮素有舊交,而且大勢已去,他遂部眾投降了高歡。高歡對侯景之才也心知度明,立即任命他為丞相府長史,倚之為腹心之臣。
高歡扶持元善見建立東魏,將國都從洛陽遷往鄴城,高歡自己開府於晉陽,國家的重心移向北面。河南一帶處於與西魏對峙的前線,常年發生戰事,高歡為穩定局面,任命侯景為河南道大行臺,專一負責河南方向的軍政大權。這個職務,侯景一干就是14年。
史書關於侯景的八卦很多。
其一是侯景跟名將慕容紹宗學兵法,結果學了沒多久,侯景就出了師,甚至比慕容紹宗還明,弄得老師反過頭來向學生請教。
其二是沙苑大戰後,高歡忿於戰敗,侯景請求率精銳騎兵數千,直入關中擒斬宇文泰,以雪此奇恥大辱。高歡起初要同意,回家和夫人婁昭君提起此事,婁昭君說,以侯景之能,幹掉宇文泰後他肯定不會回來。一語驚醒高歡,當即停止了這個動議。
這種細節小段子看起來特別招人眼,很多人對之深信不疑。其實北朝史事失於荒疏,北朝武人又不像南朝文士高官,時常作些家傳以記錄家事,所以越是寫的有鼻子有眼的,就越不可信。
雖然不知真偽,但也反映出侯景在東魏的地位確實很高,才能也確實一不般。後來被高歡倚之為制衡侯景的慕容紹宗,實戰中並不能拿侯景怎麼樣。
二、造反河南:侯景同時挑戰三個國家
侯景在河南14年,一直兢兢業業為高歡鎮守著南部邊陲,從未有過異心。
但547年高歡一死,侯景內心深處掩藏了半生的野心,突然之間蓬勃地爆發出來。
野心源於十幾年間對東魏將相群體的觀察。
高歡部下大將,以高嶽、高昂、竇泰、彭樂、斛律金等人為主。除了高嶽,其餘大都是勇猛多於智略的莽將,侯景常常譏笑他們是有勇無謀、像野豬一樣只知道猛衝猛打的蠢貨。
即令高歡本人,在與西魏五次大戰中也暴露出長於政略、短於將略,銳於決鬥、短於大局的缺點。事實上東魏第一次在野戰中擊敗宇文泰的河橋之戰,正是侯景的傑作。
高歡唯一令他膽寒的,是他在識人用人方面的高深智慧。侯景在這方面自嘆弗如,他與老上司你我心照不宣。你活著,我甘心供你驅使;你不在,天下任我所向。
高歡臨終前,乾脆放棄了繼續爭取侯景的希望,直接向世子高澄挑明,侯景必反,但是兒子你別擔心,我雪藏了慕容紹宗,你一上臺馬上提拔他,他是侯景的剋星。
這邊廂高歡剛死,那邊廂侯景探知消息,毫不猶豫地在豫州造反。
智者善於造勢,就連造反也反得別具一格。
若換作一般人,造反就為了過稱孤道寡的癮,立即會自立為某王某帝。侯景不是衝動的人,他從來不是以力硬剛的選手。反出東魏的同時,他派人向南朝梁武帝上了一道降書,聲稱願以河南之地降梁。光向梁朝投降還不夠,侯景還遣使向西魏宇文泰請降,聲稱願意擱雙方血戰十四年的深仇大恨,共同對付高澄這個黃口小兒。
兩個國家垂涎河南十四州之地,都第一時間接受了侯景的請求。昏憒老邁的梁武帝(時年84歲)迫不及待地把侯景當成了階級兄弟,遙授侯景為河南王。西魏宇文泰深知侯景是條抓不住的老狐狸,但他也知道形勢非常誘人,河南十四州處在東魏、西魏、南梁三國交界之地,侯景以一己之力勢難獨存,如果冒險一搏,未嘗沒有趁亂得子的可能。
西魏、梁朝在互相不知道對方已經接納侯景之降的情況下,同時派兵策應侯景。
一人造反,三國同時開動,處於風暴之眼的侯景,著實是位造勢大師。
高澄相繼派韓軌、劉豐、高嶽等大將率兵進攻豫州,侯景從滎陽南撤至長社,與東魏軍對峙。西魏援軍東出弘農,在東魏軍側後製造威脅。梁軍也北上奪佔汝南一帶,並以一部主力北出淮水,進攻東線重鎮彭城。
高澄三面受敵,一時間被侯景作弄的狼狽不堪。
如果這樣持續下去,北方極有可能打破二強並立的局面,恢復當年五胡亂華時諸國並立的局面。這正是侯景最終極的打算,所謂投降西魏、南梁都只不過是個幌子。
但人算不如天算,他計劃中重要的一環,南梁,首先崩盤了。
梁軍在東線發起的攻勢本來最具威脅力,吸引了東魏軍大量主力。但數十年未經大戰的梁軍腐敗不堪,在坐擁優勢兵力的情況下,被東魏名將慕容紹宗擊敗。被高歡、高澄父子寄予厚望的慕容紹宗掉頭進入河南,集中火力進攻侯景。
慕容紹宗一反諸將火急火燎的狀態,對侯景實施對耗戰略,憑藉東魏強大的國力後盾,一點一點消耗侯景的實力。
西魏援軍到達河南與侯景進行了有限接觸,驚恐地發現其與南朝勾結。侯景打算繼續誘騙西魏諸軍來援,西魏人發現上當,在邊境積極地集結軍隊,準備進攻這個無恥的騙子。
梁朝在彭城大敗後有了心理陰影,豫南方向的援軍遲遲不敢北上。
諸方援軍斷絕,侯景陷入孤軍作戰之困境,偏偏慕容紹宗又掐準了他的死穴,侯景連戰失利,最終在渦陽被慕容紹打垮,手中四五萬人大部被殲。
侯景率800殘兵南渡淮河,逃入梁朝壽陽郡。
梁朝眾臣本欲收拾掉這個危險的瘸子(侯景一條腿短,走路跛行),但梁武帝又想留著他制衡北朝,政策來回變動。後來侯景獲知東魏、梁朝意欲講和,還想把他當戰利品送還東魏。走投無路之下,侯景斷然據壽陽造反,目標直指南梁的政治心臟——建康。
三、8000人滅掉南朝
侯景在北朝作戰多年,是與高歡、宇文泰齊名的統帥之才,雖然晚節不保,最後淪為東魏眾將練兵的肉靶子,但功力還在,拿到南朝對比,幾乎無人可敵。
所以他敢只以8000人馬起兵——即使是這8000人,也是他在壽陽城閉城大抓壯丁拼湊起來的。這份勇氣,實在大的嚇人。
梁武帝起初並沒當回事。他調集四路大軍,由皇六子邵陵王蕭綸持節,都督各路兵馬十餘萬人圍剿侯景。
侯景何等人也,他在北方見慣了各種形式的戰爭。梁軍雖然勢大,但諸部之間相隔數百里,包圍圈根本銜接不起來。侯景敏銳地率軍脫離壽陽,一頭扎進東南腹地,從歷陽渡江,晝夜兼程殺奔建康附近。
梁軍當時是內輕外重的格局,諸方鎮擁有強兵,京師直接指揮的兵力卻僅有一兩萬人。侯景渡江後幾乎是如入無人之境,為了擴充實力,他把沿路搶掠的子女玉帛全都賞賜給部下士卒,又不斷收編梁朝潰兵,隊伍居然漸漸龐大起來,殺至建康臺城時,居然也有了數萬之眾。
梁武帝在位四十餘年,執政晚期政治非常腐敗,內有奸佞用事,外有諸子爭位,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北伐戰敗、十餘萬人打不死侯景,都是比較極端的表現。之所以沒有立即崩潰,全靠梁武帝積累數十年的超高威望在維繫。
侯景直取建康的策略,無情地擊中了梁朝的死穴。如果他一直困守壽陽,雖然不至於被梁軍擊敗,但梁朝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以一城與一國相抗,絕無勝算。此時直擊建康,切斷與梁武帝與外界的聯繫,中樞一亂,梁朝立時就會陷入混亂。
事實也正是朝著侯景預判的方向發展。侯景亂軍圍攻臺城,雖然百般進攻無法得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梁朝中央的權威一點點喪失,國內矛盾逐步激化。
以荊州刺史蕭繹(第七皇子)、益州刺史(第八皇子)為首的外鎮勢力,都坐觀建康被圍而不出兵勤王,內心不過是希望叛軍幹掉梁武帝,他們好起而爭取皇位。其餘各鎮勤王軍見皇子都不願救親爹,也都消積不戰。
可憐建康城堅守五個月,終因外援斷絕,糧盡力竭,被侯景攻入城中。梁武帝父子被生擒,梁朝第一次被滅亡。
堪嘆侯景以敗亡之餘數百殘兵,居然入人之國、奪人之地、陷人之都、執人之君,南北朝二百餘年曆史,從未有這樣輝煌而怪誕的勝利。
侯景結髮從戎,從來都不靠蠻力與人爭鬥。善於造勢、善於批亢搗虛,是其軍事思想中最突出的特點。
然而月滿則虧,日中則昃。這樣的行事特點,能令侯景在南北朝三國對峙的亂局中造勢取利,卻無法在取得勝利後保持狀態。攻取臺城是他一生功業的頂點,然而當他以並不強大的力量,面對梁朝真正的實力派的圍毆時,他終將露出那強大面具背後的虛弱。
閱讀更多 歷史工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