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大清国的妃子们去哪了?

阅读汇


“妃子”这一特殊的群体作为封建社会的特权产物,时至今日都是很多人关注的历史焦点,那么大家知道清朝灭亡之后,清朝廷最后一批妃子究竟何去何从呢?

首先,咱们先看看清朝末年最后还剩下多少妃子?

在我国民间一直流传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坊间传闻,而真实的历史中与这一数字其实也相差不多,历史上皇帝们的妃子也鲜有人突破100这个数量值,很多时候后宫的女子即便和皇帝发生关系,也并不一定能提格上升为妃子层面。

而清朝走到末年的时候,宫里面残存的妃子早就已经不多了,咱们就从慈禧太后去世之后开始盘点,当时同治皇帝的妃子在世的也不过三人,而光绪皇帝的妃子在世的仅有两人,溥仪因为尚且年幼所以还没有妃子,所以即使到了清王朝灭亡之际,清宫残存的妃子也不过寥寥数人。

清王朝灭亡之际,妃子们的生活待遇仍有新政府保障

清朝在刚刚灭亡的时候,很多妃子还生活在深宫之中,当时的民国政府和清政府签署了《清室优待条件》,每年甚至还有几百万两的公款供他们消遣,所以此时她们的日子过得还是比较不错的。

但好景不长,冯玉祥主政北平期间废除了清王朝的优待条件,连同溥仪都被从皇宫驱赶出来,而这些妃子也自此流落民间。

流落民间的妃子生活清贫,但有了更自由的社会抉择

和历朝历代的妃子相比,晚清末年的妃子们生活的最为艰苦,她们没有人侍奉伺候,很多人只能自己找工作,而且还面临着社会各界的压力,但是随着民国时代自由民主思想的普及,这些妃子中的部分人一直在积极寻求自己的主权,最终也有个例拜托了封建枷锁的限制找到了尘世的幸福,换而言之这在从前的王朝社会中是绝无可能的。

远离皇室钳制的后宫粉黛们可以说即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受害儿,也是幸运儿。

部分妃子回到故土,重演进宫前的人生命运

很多妃子被遣散出宫后迫于无奈只能回乡投奔自己的父母,而返乡的这部分妃子绝大多数重演了自己进宫前的命运,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找个男子嫁出去。

因为在皇室生活的特殊命运,这些女子在社会上非常抢手,很多名流都争先迎娶这些妃子,以宣扬自己的社会地位。

部分妃子步入历代皇妃的后路,出家成为尼姑

大家都知道,在封建社会中皇帝丧生后,皇妃们除了陪葬更多的还是出家为尼,而京城周边有很多的尼姑庵都有着这样的传统,因此在清王朝覆灭之后,也有部分妃子最终削发为尼,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司马长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活的都很好。

当时溥仪只有一妻一妾,妃子文绣大家都知道,同溥仪打了离婚官司,最后拿到5.5万块大洋的巨款走了。

自然后来文绣在抗战时期就没钱了,靠做小工为生:先是在家里以糊纸盒挣钱度日,一度还去到瓦工队里当苦力工,因经不起重体力的劳累,最后在街头巷尾里,以叫卖香烟为生。

但这能怪谁?

大家知道5.5万大洋是什么概念?

当时北平一个工人辛苦干一个月,也只有10多块大洋。

文绣明明有这么多钱,才14年时间就挥霍和被骗一空,你说怪谁呢?

至于太妃们,过的也不错。

溥仪上面有四大太妃,

同治皇帝之遗孀—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
同治皇帝之遗孀—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
同治皇帝之遗孀—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

光绪皇帝之遗孀—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

其中珣皇太妃和端康皇太妃都死在紫禁城里。前者死于1921年,享年65岁;后者死于1924年,享年52岁。

因为他们没有离开紫禁城,即便满清没了,他们也保证很高的地位,生活上同退位前差不多。

至于敬懿皇太妃,77岁死于1932年,78岁的荣惠皇太妃死于1933年。

看看他们的年龄就知道,他们晚年生活是很不错的。

甚至,他们的葬礼都是很牛的。

1932年2月5日敬懿皇太妃因病寿终,葬礼场面空前隆重。在北京街头的这场豪华葬礼,大有万人空巷之势。一时车马塞途,路边摊贩一律停业,公安局,保安队,宪兵及卫戍部队都来参与维持秩序。


萨沙


清朝灭亡后,按照中华民国给予逊清皇室的《清室优待条件》规定:除故宫三大殿划归民国政府外,其余宫室殿宇仍有清朝皇族居住。隆裕太后和溥仪等人继续居住在宫内。1924年,北京政变爆发,冯玉祥率军占领北京,随即废除了《清室优待条件》,将溥仪等人逐出紫禁城,溥仪及其一后一妃暂居醇王府邸,同治帝两位遗妃搬到了大公主附居住。

宣统帝退位后,逊清皇室仍然居住在紫禁城之内,1913年,隆裕太后病逝,后宫除了溥仪外,则还有四位太妃,这四位太妃分别是同治帝遗孀:敬懿皇贵太妃、荣惠皇贵太妃、庄和皇贵太妃以及光绪帝遗孀端康皇贵太妃。这四位太妃中以端康太妃为尊。四大太妃共同居住于紫禁城的日子随着1921年庄和太妃的去世而打破,在庄和太妃去世后的第三年,端康太妃也因病去世了,此时宫内除了溥仪和皇后婉容以及淑妃文绣以外,就仅剩同治帝的两位遗孀:敬懿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随即废除了民国政府的《清室优待条件》,

溥仪被废除皇帝尊号并携后妃立即出宫。由于考虑到同治帝两位遗孀已经年近七旬,行动不便,所以,两位太妃可以暂缓出宫。而十多天后,两位老太妃在一干人等的簇拥之下,乘坐马车离开了自己居住了半个多世纪的紫禁城。两位老太妃出宫时卷走了宫内很多奇珍异宝,其中就包括光绪皇帝的龙袍。

两位太妃由于是前朝皇帝遗孀,又是女眷,不便居住在作为外藩的醇亲王府邸,于是两位老太妃就搬到了荣寿固伦公主的府邸居住。

很遗憾的是,我翻遍史料,却没有找到任何关于两位太妃出宫后的生活的记载。这两位阅尽沧桑、身经四朝的老太太的应该是在公主里过着安然自得的生活。关于她们的最后记载是在民国二十一年,两位老太妃一前一后去世,被葬于清东陵同治帝惠陵的妃园寝。据说这场展现在北京人面前的最后一场皇家葬礼让北京城里万人空巷,警察宪兵队和巡逻队都不得不出来维持秩序。

与两位太妃的安然离世不同的是,溥仪一后一妃出宫后的生活则显得非常坎坷,淑妃文绣因不堪溥仪的冷落和虐待最终于溥仪离婚,皇后婉容则一直追随溥仪到东北,在饱受溥仪折磨之后最终在抗战胜利前夕被溥仪抛弃,死时仅用一草席裹着尸体就草草掩埋了。

历来王朝末世的皇帝嫔妃们不幸似乎是注定的,清朝也不例外,相较于以前很多朝代中国灭身死的妃子们,清朝的这些嫔妃似乎是好命的。


历史课课代表


清朝灭亡后,大清国皇帝的妃子们去哪了?这里告诉你答案


有人问, 清朝灭亡后,大清国皇帝的妃子们去哪了?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清朝灭亡之后,清朝的这些妃子去哪儿了?起码首先得知道他们还剩多少人吧。还剩几个妃子?一句后宫佳丽三千人让多少人想入非非,其实真的去看看历史就知道,能有超过一百个妃子的都算多的一类了,很多时候都只是一夜的“感情”而已。清朝灭亡的时候,宫里面也没有剩几个妃子了。下面来列数一下。


清朝灭亡之时,慈禧那辈的几乎都挂了。从她儿子同治的后妃开始算起,清灭亡时,同治的妃子还有三个活着,光绪的妃子还有两个活着,当时的溥仪才几岁没后宫。所以就清朝灭亡的时候,差不多还剩5个左右的妃子。清朝灭亡之后,清政府和当时的民国政府签了一个协议名曰《清室优待条件》,里面答应了连溥仪的皇帝尊号也不废除,每年还给四百万两养着溥仪等人。至于皇室的私产一律都没有充公,但是公产归民国政府所有,所以溥仪等人一直都活在“小朝廷”里面,像是溥仪偶尔偷偷自家的文物。


而那些后妃们,像是隆裕太后等人就是在宫中,其他妃子估计也在宫中。这个协议直到1924年被冯玉祥废除了,同时也把溥仪等人赶出了紫禁城,所以她们没死的也被赶了出去,到了天津。清朝灭亡之后,其皇室还能有这么好的待遇,他们还真是得感谢袁世凯,不过这也是古代的惯例之一。所以这些留存的后妃们才短时间内不用受他们家人自己折腾出来的苦难社会,像是这些妃子,基本上最后也入了清朝的皇家陵寝。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此乃殿前都点检


清朝自乾隆之后就开始慢慢的没落,到溥仪这一代清朝就已经灭亡了,那后宫里身为溥仪的的妃子们都去了那里,难道都和溥仪一起跑了吗?

1.妃子不同于宫女,宫女出去了可以嫁人,无非就是年龄大了一些,不然就是孤独终老。而妃子是皇帝的女人,是有主的,宫女是无主的,就算清朝灭亡了到了民国,有不少人心里还会有点介意。别人都是后宫佳丽三千,可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只有五个,在溥仪的上一辈皇帝的妃子早就出家的出家,不然就已经去逝。



现在我就说说溥仪的的五个妃子的去处吧,第一个肯定是溥仪的皇后婉容,婉容是一个美丽端庄并有才华到女子,她的一生比溥仪还有悲惨,开始还是皇后的她还是一个大方识体,温柔善良的女子 ,后来清朝灭亡,她们和溥仪搬去了静园,那个时候哪里还有什么皇帝皇后,都要靠自己,虽然溥仪待她不错,后面因为溥仪生理上的问题,让皇妃文绣受不了就与溥仪离婚了,溥仪把怒气都发泄在婉容身上,觉得是婉容把文绣逼走的,也是她把自己性无能的事情说了出去,之后溥仪就一直折磨着婉容。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婉容开始吸上了鸦片,还与宫廷侍卫私通并生下了一个孩子,当那个孩子被溥仪丢进火堆里后她就真的疯了。在这几年里,她到底经历了什么,我不知道,我觉得她一定很想回到过去,不要再入宫不要嫁给溥仪了,婉容是在四十岁的去逝的,她死后也只是随便找了一个地方埋了,到了现在也没有坟墓。



2.文绣,溥仪的淑妃,她没有婉容漂亮,但她很是文静,一身温和的气质,她在绘画方面上很有天赋,溥仪一开始想选的皇后就是她,因为一些原因她被封为了淑妃,因为她比较内向,不如婉容一样活泼,溥仪对她不是很喜爱,因此她和溥仪从来没有同房过。原本她和婉容是一对好姐妹,后来搬去静园后,婉容和溥仪慢慢冷落了她,婉容一直霸占着溥仪,婉容还经常讽刺她,溥仪也是多为指责她,出门也不给她出门了,文绣不想在忍受冷落和寂寞曾自杀过,后因为妹妹文珊的话让她看见了希望,就偷偷跑了出去就找人拟了一封律师函,是的她要与溥仪离婚,如何溥仪不愿意就要答应她每个月有几天要来她房里行夫妻之事,可是溥仪他性无能啊,只能答应了文绣离婚,并废除了她淑妃的称号。



文绣也回归了平民的身份,生活虽贫困但也很自由,人到中年的时候她嫁给了刘振东,很是幸福,她去世的时候44岁,刘振东一直陪着她身边。

3.祥贵人,她17岁进宫后与溥仪关系很好,那时候婉容被溥仪打进了冷宫,她本就聪明伶俐,使得三十二岁溥仪很是宠爱她,但这样的过了五年,祥贵人不知道什么原因就死了。


福贵人,她十五岁进的宫,后来被溥仪废除了离了婚,离婚后的一年就再次改嫁了,73岁的时候因病去逝。

李淑贤,溥仪的最后一个妻子,她37岁的时候与溥仪认识,她是一个护士,曾结过两次婚。那时候溥仪很想在找一个人过,身边都没有人与他陪伴,刚巧李淑贤的出现,两人就结婚了。婚后的的两人很是恩爱,互相爱护,尊重对方,72岁的时候李淑贤因病去逝,做为溥仪真正的妻子,虽说是第二任,但她并不想与溥仪葬在皇陵里。




奈斯萘君


清朝灭亡之后,民国给清朝签订了《清室优待条约》,溥仪及其妃子都继续居住在紫禁城中,每年发放数百万大洋,但随着冯玉祥占领北京,废止条约,溥仪等人也被赶出了紫禁城,开始了“漂泊”

很多人都以为后宫佳丽三千,但走到了皇朝末期的还有多少“妃子”呢?

清朝对于皇妃的选拔制度也是独一无二的,必须要从八旗中选出妃子,其他的人根本连门槛都达不到。

这就代表了这些妃子背后也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甚至在溥仪需要变卖古玩换钱的时候,这些妃子还经常接受家里的接济,日子比溥仪都舒服。

不过世道变迁,即使是前朝遗妃也只能被时代推着向前走。

溥仪等人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之后,溥仪及其一后一妃暂居醇王府邸,同治帝两位遗妃搬到了大公主附居住。

而同治皇帝的两个遗孀因为年事已高,已经将近七旬,所以那两个太妃可以暂缓出宫,但在这两个太妃出宫的时候,也卷走了宫内很多的珍宝。

在清朝灭亡的时候,和慈禧一个年代的几乎都不在了,从同治皇帝的后妃开始算起,同治皇帝还有三个妃子,光绪还有两个妃子。

而溥仪当时才几岁,还没有开始选后宫,所以当时大约还有五个妃子,被赶去了天津。

不过天津是谁的地盘?是袁世凯的地盘。

袁世凯对于这些前朝遗老也是没话说,基本上都不用他们去经历他们自己折腾出来的苦难,这些妃子最后也基本都入了清朝的皇家陵园。

妃子的结局好了,那些宫女的结局就比较悲惨了,有一技之长的还可以去卖弄琴棋书画,闺阁举止,但也有相当的一部分被伪满洲国带走,甚至将其作为赏赐给了在战场上立功的士兵!


三书青史


一提起妃子,很多人首先想到就是后宫佳丽三千人。古时候当妃子遭遇亡国的时候不外乎有这样几种结局。清朝灭亡后,大清的妃子又去了哪里呢?随着清朝的灭亡,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也不复在,溥仪退位的时候仅有位嫔妃。她们又都去了哪里呢?

一、跟随皇帝一起殉葬。古时候亡国去世的皇帝,自己的国家都已经灭亡了,那自己的妃子也只能为他去殉葬了。要么被活埋,要么自杀。二、成为下一任皇帝的玩物,比如我们熟知的萧皇后,一生辗转了五个皇帝之手。

三、守灵,这个制度也是早在西汉时期就有,面对的就是先帝的皇陵,在这里默默等死。四、碰到好的帝王,打发他们自己回家,过普通百姓的生活。这样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皇后:婉容。为清朝的末代皇后。婉容不仅相貌清秀,气质高贵,而且家世也好。父亲荣源为内务府大臣,期初她与溥仪夫妻关系挺好的,后天津时期文绣出走后,溥仪迁怒婉容,婉容开始遭到溥仪冷落。后来染上鸦片烟瘾。满洲国时期婉容被被日本关东军强行带去,常年的精神压迫最终导致发疯。1946年死于吉林省延吉的监狱里。2006年10月23日,招魂与溥仪合葬于河北省清西陵外的清献陵,谥号孝恪愍皇后。

淑妃:文绣本是蒙古人,而且家庭环境也是比较好的,从小也是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13岁的时候就被选入宫中,进入了皇宫当了妃子。清朝亡国后,跟着溥仪流离失所。后因理念不同,(日本人本想扶植溥仪出任伪满洲国的皇上,那个时候的溥仪只想要复国于是就答应了当时日本人的这个建议。但文绣心里也十分明白,那个时候的日本人其实是没有什么好心的,所以他劝阻自己的丈夫不要做损害国家和百姓的事情,但是当时的溥仪根本就听不进)而选择了与溥仪离婚。离婚了之后文绣便获得了重生,她教书育人,后又嫁给了国民党刘振东少校,安稳生活了一辈子。

祥贵人:谭玉龄。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以后,改姓谭。溥仪对婉容不满并打入冷宫,由亲属介绍当时正在北京中学读书的谭玉龄来到长春与溥仪结婚,住在缉熙楼楼下西侧。溥仪封她为祥贵人。两人很是恩爱,1942年8月13日,谭玉玲患病,经过治疗没有好转,反而猝然去世。有说“伤寒”者、有说“膀胱炎”者、有说“感冒”者,还有说是消极治疗所致、有说是错用药毒死的。种种说法朴素迷离,成为历史悬案。而溥仪始终认为其为日本人所害。

福贵人:李玉琴。李玉琴生于长春市一户普通人家,民国三十一年考入伪满新京南岭女子优级学校。第二年,年仅15岁的李玉琴,就被选入满洲国的"皇宫"中,被封为"福贵人"。后两人因身份问题离婚,1958年5月,李玉琴与一位吉林省广播电台黄姓的工程师结婚,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高培枫


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宣布延续两百多年的大清国从此结束,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皇帝的妃嫔多少实际上是与国力相对应的,国家兴盛,皇帝的妃嫔自然就多,如乾隆妃嫔共有42位,而到光绪时期,他就三个,一个皇后,两个贵妃。

如题目所说,清朝灭亡后,大清国的妃子们都去哪了呢?这个问题要分两个部分来回答。

第一层次是光绪的妃嫔。光绪帝的三个妃嫔均过世于皇宫之中。光绪帝的妃嫔们,因溥仪颁布退位后,民国政府签订了一个优待清室的《清室优待条约》,里面有一条是允许溥仪及清皇室继续住在皇宫中。



到溥仪1924年11月5日被赶出皇宫的时候,裕隆皇后已于1913年2月12日去世,也就是她过世在皇宫中。



瑾妃于1924年9月24日过世于永和宫。



珍妃早就于慈禧1900年第一次西逃的时候被慈禧推入井中淹死。

第二层次是溥仪的妃嫔。溥仪于1922年大婚,娶一后一妃,皇后就是婉容,妃子就是文秀。婉容,两人一直跟随溥仪,后跟随溥仪到长春伪满洲国,婉容当了伪满洲国的皇后,文秀为伪满洲国妃子。



婉容因为溥仪对她很冷淡,吸食鸦片,与护卫
通奸,后被游击队俘获,于1946年死在监狱之中。



文秀看透了所谓的伪满洲国和溥仪,大胆请律师与溥仪离婚,当时震惊全国,成为第一个与皇帝离婚的女人,后成为一名普通民众,后老于北京。



准确的说,清朝灭亡是在溥仪下台后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那么堂堂大清国,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她们都去了哪里了?以下是我的几种推测。

回到自己的故乡

出宫以后有一些宫女就回了自己的家乡,和一般尚未出嫁的姑娘们相同,找个男子出嫁了。

尤其是从前名义上的皇帝的妃子,更是变成当地上谷贵胄争相购买的目标,娶回家可以做老婆也可以做小妾,而且也有了炫耀的资本,就处处宣扬自个睡了皇帝的女人。

青楼卖艺

有些家境贫寒的或已经无家可归的嫔妃们,老北京著名的八大胡同变成她们仅有的去向。由于在那个年代,作为一介女流,除了青楼,她们没有别的一技之长去工作。

在青楼,她们也特别受欢迎,老鸨们也会拿她们曾经的身份大肆宣传,以此作为吸引客人的噱头,乃至打出皇宫某位皇帝的妃子的旗帜招揽客人。

做侍女或者家教

在皇宫里,她们的工作其实即是伺候皇帝,在宫外伺候有钱人,不过伺候的人相对显贵罢了。出了宫,一些嫔妃也会被有钱人家聘去当侍女或家教。

因为这些嫔妃在皇宫有书可读,有礼法可循,大部分受过当时的私塾教育,或者是精通一些琴棋书画,四书五经之类的,要不然也没有特点去讨当时皇帝的欢心啊,这些人拿嫔妃当侍女,自己也隐隐觉得有点做皇帝的感觉。


皇帝享受到的,自己也能享受到,借此满足一些人的做皇帝的心理。聘来做家教的,则大多是为了培养家里女儿的闺阁举止和琴棋书画等技能,因为这些从宫里出来的嫔妃们大多数能歌善舞,精通琴棋书画乐,故而培养自己的后代的各种天赋。

出家当尼姑

皇宫里的嫔妃出宫做尼姑是上千年的传统了,这在唐朝武则天的时代就可以了解,这跟她们在早在宫里就因失去皇帝的宠爱或常年见不到皇帝而苦楚孤寂,倾心向佛有关。


其时北京城周边有许多的尼姑庵(如今北京只要通教寺一个尼姑庵了),并不拘于她们的来历,知道她们是嫔妃,还会更期待一些,因为一般宫里出来的嫔妃素质都特别高,很容易交流,因此很受欢迎。

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尼姑庵里,不用工作,每日吃斋念佛,食用香油钱即可,所以出家做尼姑也成了嫔妃们的一个广泛的选择。

仍然留在紫禁城

清朝灭亡后,是为国民政府执政,当时民国有清朝皇室优待条例,让一些嫔妃包括一些格格和宫女,可以继续生存在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也有一些嫔妃们被当时的伪满洲国带走,继续干他们的老本行。


甚至有一些可恶的日本人将嫔妃们作为奖赏赐予在战场上立功的日本人,认为这样做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士兵的战斗本能,那些宫女妃子们的结局就是最为悲惨的。


小小嬴政


“朕的大清完了!”清朝的雍正皇帝穿越到了现代,在得知清朝已亡时,脱口而出了这句现在非常流行的名言。此时的雍正,是多么的凄凉与无奈。

清帝退位,清朝灭亡

1912年,末代太后隆裕代替年仅6岁的末代皇帝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正式宣告了大清朝统治的结束。

根据同时颁布的《清室优待条件》,大清皇帝退位后,可以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因此,清朝灭亡时,末帝溥仪,和同治、光绪二帝尚且在世的数位后妃,一起都还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内。而咸丰的遗孀,在清帝退位之前,已经全部离世了。

到了1924年,冯玉祥发动了“首都革命”,颁布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永远废除了皇帝尊号,并将溥仪等人,全部驱赶出了紫禁城。

此时,除了溥仪的婉容和文秀之外,前朝妃子也仅剩下了同治的两位妃子还在世。

溥仪后妃结局

溥仪共有一后一妃,两位后宫。

溥仪离开紫禁城后,先去了其父的醇王府居住,后逃往天津,居住于日租界内的张园和静园。

1931年,溥仪的淑妃文秀与溥仪离婚。1947年,文秀与一名国军少校结婚。1953年,文秀突发心脏病,逝世于大陆的家中。

溥仪的皇后婉容,一直跟随溥仪。到天津后,婉容和溥仪的关系逐渐冷淡。文秀出走后,溥仪更是迁怒婉容。孤独中的婉容逐渐变得忧郁痛苦,开始大量吸食鸦片度日。满洲国期间,她又和溥仪的两名侍卫私通,并产下一女(夭折)。1945年,苏军占领满洲,婉容被俘。1946年,婉容病逝于吉林延吉狱中,尸骨不知所踪。

光绪后妃结局

光绪是最悲惨的清朝皇帝,他是既无权力,也非慈禧亲生,只能在忧郁中度过了一生。

光绪共有一后两妃,均在宫中去世。

其中珍妃在1900年,就被慈禧投井处死了。

隆裕皇后在宣布清帝退位的第二年,即1913年,在宫中去世。

珍妃的姐姐瑾妃,即后来的端康皇贵妃,于1924年病逝于宫中。她去世之后一个月,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

同治后妃结局

同治还算好,毕竟是慈禧的亲生儿子,虽然早逝,但他一共有一后四妃。

其中,孝哲毅皇后、淑慎皇贵妃以及庄和皇贵妃三人均在宫中去世。

敬懿皇贵妃和荣惠(追谥敦惠)皇贵妃,两人在同治去世后,互相依靠照顾,感情较好。在溥仪被赶出紫禁城之时,她们两人哭天喊地的尽显女子本能,就是赖着不肯出宫。负责清理皇宫的鹿钟麟无奈,只得让两人暂留。

两位皇贵妃优哉游哉的在宫中收拾了足够的名帖、字画,以及金银细软等宝贝之后,于半个月后主动离开了皇宫。

两人出宫后,在皇宫东北角不远处的麒麟碑胡同置买了府邸居住。1932年,敬懿皇贵妃去世,终年77岁。第二年,荣惠皇贵妃也跟随而去,终年78岁。

两位贵妃虽为女流,却能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扮演好自己应该出演的角色,终得安享天年,实在是让人敬佩呀。在现代社会的浮华之中,也许我们就需要这样的气魄、胆识和胸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