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榴彈在人身旁快爆炸時,趴下真的有用嗎?

啊累累0409


如果沒用的話,那為什麼要趴下?

我們看電影電視劇的時候,總會看到士兵們遇到爆炸的時候會臥倒,士兵訓練的時候,也會針對這個臥倒去進行針對性訓練。那麼,這個臥倒的意義在哪?能保證多大安全?

手榴彈爆炸,主要是靠衝擊波或者碎片鋼珠一類的東西對人體進行殺傷,殺傷的效果就是看這些對於人體有殺傷性的因素對人體的衝擊有多大,以及受傷害的部位有多少。不光爆炸的時候臥倒,就連射擊的時候臥倒也是一樣,目的都是減少可能被打擊的範圍。

手榴彈爆炸的時候,是以手榴彈為中心,向四周擴散殺傷的。如果是站立狀態下,暴露的身體部位較多,那麼受到的傷害也是最多的時候。但是趴下了,衝擊波碎片什麼的,就會大部分打擊在沒人的地方,減少了受傷的概率。

當然,臥倒並非是最有效的辦法,能夠找一個減少彈片衝擊波什麼的覆蓋的掩體是最有效的。大多數情況下,一個掩體、一堵牆是完全可以阻擋手榴彈的傷害的。但是受限比較大,就是沒有咋辦。

歸根結底,臥倒是最迅速的一個方式,臥倒的同時,還要保護住自己的重要部位,當然有個坑是最好的,不過前提是手榴彈沒掉坑裡去。


軍武文齋


我當連長時,團組織投彈,當時有個四川籍第二年兵,投彈時緊張,手榴彈掉在地上,我準備把踢進坑裡,一看來不及了,我把戰士壓在我身下躺在地上,手榴彈離我腳一米多爆炸,我們兩毫髮沒損,當時參謀長在後面觀看,直呼壞了,壞了…。當我們站起來時,後面戰友們長長呼口氣!


彭龍軍保定


70年代末,我在連隊當文書。一次實彈投擲,我和連長在掩體裡,我負責記錄投彈成績,連長指導投彈。一個新兵由於投彈姿勢不對,把手榴彈甩在了掩體裡,距離我們大約5-6米的地方。只聽連長大喊一聲臥倒,縱身把新兵按到在地上。我也順勢臥倒。片刻後,手榴彈爆炸了。只覺得胸下一震,暴起一片煙塵。我們3人均毫髮無損。


五片葉子的樹


這個問題,我是有親身體會,也最有發言權!那是在陣地上,一揮手一顆手榴彈,掛在戰壕邊的通訊電線上,掉到了腳下,慌亂中想往開跑,但戰壕裡遍地泥水,腳下一滑,就摔爬下了,爆炸聲過後,除了一身的汙泥,僅然,安然無恙,看看尺餘大的彈坑,離我我腳後跟僅然不到一米,鬼門關一回,親歷,[我想靜靜][我想靜靜]沒有時間害怕,感嘆。(繼續戰鬥)!!!!


半天雲60


手榴彈爆炸不同於炮彈,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

炮彈在落地時會有部分或全部侵入地下,爆炸時地面反彈會產生一定的彈片飛散死角,也就是安全角。這樣周圍人員臥倒就會減少彈片對人的傷害。

而手榴彈投擲過來,通常平置在地面。如果是平地,破片飛散從彈體切面上看不僅在地面沒有死角,相反沿地面飛散的密度反而更大。大家畫個圖就能看出來,向斜下的破片連同炸起來的和地面附近的土石塊會一起沿地表飛散出去,使貼近地面的區域危險性更大。而如果人成站立姿態,受彈面增大,同樣也很危險。為此有人開玩笑說 : 最好的避彈姿勢是腳朝炸點方向平著躍離地面,這個難度就太大了。

我在部隊那些年,每年實彈投擲前都要在投彈場進行“手榴彈實彈效應實驗”演示,讓手榴彈以平擺,豎立,低空懸掛和坑內等樣式放置,四周不同距離上擺滿靶板,纖維板,木板,鐵皮,棉被,破揹包等物品。拉繩引爆前後都讓大家看看境況,對手榴彈爆炸效果能有一個準確的認識。所以我上面的說法是有根據的。

實驗表明,彈體(包括炮彈、炸彈、手榴彈)爆炸時,彈片不是全方位均勻散佈的,而是沿著彈體軸向的垂直方向,也就是主要沿著彈長的四周呈輪形散佈。直射火器的炮彈爆炸後,彈片向下的會侵人土中坑內,一部分向兩側和上空垂直飛散,會將兩側貼近地面的植物齊齊地削出兩道溝來,向上的彈片落下後還會對人員造成相當傷害,這就顯出了鋼盔的重要作用。而迫擊炮彈因為幾乎是垂直落下,彈片會主要沿地表360度飛散,所以對地面人員傷害最大。手榴彈爆炸時的狀態完全不能確定,完全隨機,碰哪算哪。如果爆炸前靜止了下來,彈片同樣主要沿彈體軸向的垂直方向呈扇面飛散,其它方向很少,其中木柄彈的彈柄方向主要是彈柄碎屑。

手榴彈爆炸時,如果將一個揹包靠緊彈體,揹包會被炸爛並飛出去挺遠。而如果將揹包離彈體十來公分以上放在地面,隔空打物失去傳導,手榴彈爆炸後背包基本上沒有多少移動(不會出現手榴彈將人炸飛的情況)。爆炸後彈片鑽進揹包內部,大多數不會穿透,揹包後的靶板幾乎沒有損傷。同樣的距離放置木箱,通常彈片能擊穿近處的一層,第二層箱板就不容易擊穿了。所以不管在室內還是其它狹窄空間,手榴彈爆炸前隨意拿一個物體擋在你和彈體之間,與彈體離開一點,儘量蜷縮身體,縮小體積,張嘴閉眼,雙臂護頭,你就可以避免致命傷害。


山右1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真的有用。

當過兵的人都知道,對付扔到面前的手榴彈,一般都是迅速臥倒。

為啥?

如果你去撿起手榴彈扔回去,十有八九會在你手裡爆炸。

我們看一個例子:

一名新兵投擲手榴彈揮臂過猛,彈體碰撞到塹壕的後沿,手榴彈落在不到一米外的監護員腳下。該部隊參謀長蘇寧看到已經拉開拉火環的手榴彈冒著白煙,在手榴彈即將爆炸的危急時刻,大喊一聲“快臥倒!”並衝過去推開監護員,俯身抓起手榴彈,想把手榴彈扔出塹壕,但手榴彈還未出手就爆炸了。兩名戰友得救了,蘇寧卻身負重傷,經搶救無效犧牲,年僅38歲。

雖然蘇寧烈士很英勇,但他的處理方式是欠妥的。

正確的方法是推開監護員,然而自己迅速臥倒,儘量遠離爆炸點,而不是撿起手榴彈。

現在手榴彈起爆時間不過3到5秒,新兵投擲失誤到手榴彈落地,一般至少有2秒以上時間。剩下只有1到3秒,這麼短的時間即便伸手再敏捷,也難以推倒監護員以後再去撿起手榴彈扔出很遠。

如果蘇寧烈士及時臥倒,並且通過翻滾儘量遠離爆炸點,他就很有可能倖存下來。

為什麼呢?

手榴彈主要靠衝擊波和彈片傷人,彈片是主要殺傷部分。

中越戰爭期間,我軍一個17歲戰士的崗哨被越軍偷襲。

越軍連續扔進3個手榴彈,小戰士不幸被炸犧牲。事後火化,竟然從遺體內檢出70多枚彈片。

但是,手榴彈爆炸以後,衝擊波只要距離起爆點超過4.5米,就會將彈片向上吹。

如果你距離起爆點超過4.5米,迅速臥倒,彈片就有很大概率根本傷不到你。

然而,如果你不臥倒,而是站著或者蹲著,傷亡率就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今天士兵普遍穿防彈衣、帶鋼盔的情況下,臥倒後的傷亡率更是會大大降低。


薩沙


有用,不趴下是死,趴下是殘。自己選。

對於手榴彈來說普遍裝藥量並不大,因此主要是破片殺傷。

例如我軍的82-2手榴彈,不僅僅外殼有預製破片,而且還帶有大量鋼珠。這些崩出來的破片和鋼珠在最遠35米的距離上依舊有殺傷力。

如果看一枚落到地面上的手榴彈爆炸就不難發現其破片是呈現出一個球體形狀路線開始散開的。

在這種狀態下 在爆炸的球體上投影面積越小那麼捱上的破片就越少。

所以就趴下吧。

尤其是這樣的騷操作是會害死人的。

當然了,現在手榴彈的設計也在不斷進步。

德國的AB HGr手雷就是一個以後的發展方向。

這個型號的手雷邊上有一圈彈簧帶子。

在手雷要爆炸的時候彈簧帶子打開。確保手雷是立在地面上的。

這時拋射藥將手雷拋射到2米高度爆炸。

這樣,除非是能在瞬間找到一個掩體,否則也就沒必要趴下了。


軍武數據庫


我是軍事妹子,面對一顆冒煙手榴彈,聰明人知道趴下,一般人會嚇呆,傻子會學著電影裡情節想撿起來扔回去……

對任何爆炸物來說,趴下總是沒壞處的,問題是電影電視劇裡表現得太誇張了,無論是手榴彈還是炮彈,彷彿趴下等爆炸過後跳起來就行了,這就不對了。新兵投彈失誤,老兵迅速臥倒

首先,手榴彈爆炸後的碎片雖然是對步兵的主要輸出,但相應帶來的衝擊力也不可忽視。在反恐戰場上,由於步兵經常穿著有防彈衣和防彈頭盔,其實手榴彈碎片帶來的效果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嚴重。從美海軍陸戰隊邁克蒙蘇爾,再到凱爾·卡彭特,真正殺傷或者致死的往往都是趴下也會受到影響的衝擊波。

除了面部,其餘地方未被彈片殺傷

而且,隨著手榴彈的發展,其殺傷模式早已不是人們所瞭解的以落點為中心的半圓型。事實上,大多數手榴彈在簡單調解引信後都可以在空中爆炸,並利用數百枚鋼珠殺傷360度範圍內的人。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趴下,就是防彈衣和防彈頭盔也救不了殺傷範圍內的士兵(畢竟遮不住臉)。



圖為可擴展進攻型手榴彈

以美國可擴展進攻型手榴彈和瑞士“珍珠”手雷為代表的新一代反步兵武器可以說很好的解決了常規手榴彈僅僅通過臥倒就可以在一定距離上生存下來的弊端。前者擁有巨大的爆炸威力,被戲稱為單兵爆破桶。後者是號稱無死角的範圍殺傷性武器,500枚鋼珠形成的“彈魚”令人恐懼。 圖為鋼珠手榴彈

除此之外,爆炸後猶如天女散花的白磷手榴彈,燃燒彈也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對趴在地上的那些士兵進行殺傷。面對爆炸時趴下在以往的二戰,越戰可能是個好的選擇。但是面對各種用來專門針對死角和通過沖擊波進行殺傷的新式手榴彈,趴下只會進一步的增加受彈面積。可以說,面對這類手榴彈在人身邊爆炸時,趴下的心裡慰籍更大於其實際意義。


馬尾辮班長


這裡有個問題,你不知道手榴彈什麼時候會爆炸,所以選擇是趴下還是跑還是踢飛手榴彈,完全取決於你的勇氣和反應速度,以及最重要的運氣。



現代一顆手雷只有3.5秒到5秒的引信時間(還有碰炸的),投彈距離如果相對較遠的話,手榴彈空爆都是正常的。近距離腳邊如果滾來一顆手雷,你的標準動作應該是護住頭部,向遠離爆炸物的方向臥倒,如果身邊有個坑那更好,躲進坑裡避開爆炸的機會更大。



這種臥倒方式就是我們俗稱的“趴下”,它是一種戰術動作,在近距離遭遇手雷時,這是目前最有效的生還和減傷方法;所以,趴下對付手雷是可以的,但不代表你一定能生還或毫髮無傷。



躲避手雷最好的方法其實還是掩體,進攻手雷的破片侵徹力有限,雖然威力十足但畢竟質量過小,很容易被車身、鐵板、木板、水泥牆、泥土等障礙物擋住,即便沙發、木桌、薄鐵板等會被破片擊穿,你受到的傷勢也比裸接彈片輕70%以上,所以,如果你能迅速找到掩體,那麼比趴下更有用。



只是說歸說,紙上談兵而已,大多數情況下你根本沒有時間對手雷進行反應,新人能否執行反向臥倒的戰術動作都成問題。



其實還有種趴法絕對有用,那就是往手雷上趴。人的身體能很好的隔絕爆炸能量,吸收爆炸破片。捨身趴手雷,犧牲一個人,拯救一個班的英勇事蹟很多軍隊都有,不管他所處的部隊如何,這是一種軍人才能理解的最可貴精神。



2012年3月28日的俄羅斯阿穆爾州軍事教學訓練場發生教學事故,火力培訓實踐課時一名士兵的手榴彈脫落,營長謝爾蓋.索爾涅奇尼克推開士兵,用自己的身軀壓住了手榴彈。



掩體內的幾十名士兵因此保住了生命,經過醫院的救治並無大礙,但營長卻犧牲了,他當時身上連件防彈衣都沒有。



美軍也有同樣的事,2006年9月29日,海豹突擊隊3隊D排隊員Michael A. Monsoor與隊友在伊拉克執行任務時遭遇窗口投彈,情急之中Monsoor飛撲在手雷上,拯救了其餘三名隊員的生命。他死後被追授了國會榮譽勳章。



當然,無論你選擇原理手雷趴下還是一把趴在手雷上,前者無從指責,後者也不值得一定效仿,這是一種集體覺悟和道德品質,甚至可能趴雷者當時都不一定有什麼思考。



總而言之,戰士在戰鬥中每時每刻都相當於把頭拴在褲腰帶上。遇到手雷,經過前人總結的戰術動作能最大限度的挽救你的生命,你也同樣可以採用自我犧牲的方式挽救他人生命。小小一顆手雷的趴法,道盡了戰爭的殘酷。

戰爭,可不是吃雞遊戲。


王司徒軍武百科


手榴彈在人們身邊快爆炸時趴下真的有用嗎?

說不管用大夥兒還都趴下,沒一個人站原地挺著地,這就是人的防禦本能,下意識地必須要趴下才安全。比如有人在你眼前用手一劃拉你就會不自覺地閉眼睛躲一下,這就是人體有自動安全調解的功能。

說手榴彈爆炸,手榴彈內的火藥在爆炸的一瞬間彈殼內會產生大量的氣壓才能把最外層的鐵殼炸開使其產生殺傷作用。一切爆炸物品在爆炸時都會有個角度因為氣流是向上升發的,手榴彈也如此,在爆炸時會和地面形成四十度的放射角,所以趴下能躲過這個放射角的範圍使人安全。

你要不信站原地試一下證明趴下不管用也行,指定沒人攔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