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玉米地裡,有很多玉米長出了瘤子一樣的東西,是什麼?該如何處理?

高老慢


玉米上這個類似瘤子一樣的東西,看起來有點害怕,在我們當地被叫做“灰包”,因為它是灰色的。其實這是黑粉菌,屬於真菌的一種,一旦玉米植株感染上黑粉菌,那麼這一棵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子就會被破壞,所以很多農民朋友特別討厭它。以前如果在玉米地裡發現它,就會把它掰下來扔掉,後來才知道,應該把它連同整株玉米焚燒滅菌處理,否則如果這種黑粉菌處理不徹底,第二年還會出現病菌。

玉米地裡如果出現幾棵這樣的情況,那麼問題不算嚴重,但是如果是大面積出現,這時候就要注意了,先要查清楚病菌的根源出自哪裡,是種子帶有病菌,還是土壤裡帶有病菌,找出問題然後對症下藥。不然玉米就會大面積減產。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這種黑粉菌的深入瞭解及認識,它的營養價值也被發現,如果玉米發生黑粉菌,人們不像過去那樣把它掰下來扔掉,而是帶回家做菜吃,美味獨特還有營養。需要注意的是,剛摘下來新鮮的黑粉菌可以食用,一旦幹成粉末狀了就不能吃了。





天佑大漢


還記得在2000年的時候,那時候自己剛開始種玉米,等到九月份收成的時候,發現有十幾株玉米都是長出了像瘤子一樣的東西,這些瘤子黑黑的,看起來有點反感。當時的心情也是一落千丈,不知如何是好。畢竟這片玉米是自己辛苦勞作得來的,沒想到攤上這種瘤子。後面村裡的老王跟我說這是一個好東西,本地話叫“灰包”,心裡才踏實下來。下面由我來說說當時的處理情況。

為何出現“瘤子”?

玉米長出的瘤子,其實是一種真菌,我們都叫它是“灰包”,也有人叫它是“黑粉菌”,出現這種瘤子的原因,通常有四種情況:

  • 玉米品種

我們在購買玉米品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選擇高質量的玉米品種,在購買前要先問一下是否可以抗病,這個才是控制玉米瘤子的源頭。

  • 生長過程細節不注意

在玉米生長過程中,通過適當的補水與施肥,大部分玉米都能健康生長,而有時候對主莖,葉片,雌雄穗不細心照顧,容易使病菌侵入發生感染而導致瘤子的出現。

  • 病蟲害感染

最常見的就是玉米螟,這類蟲害嚴重影響到玉米的生長,如果對玉米螟防治不佳,玉米就會出現傷口而被感染,發生瘤子的機率就變大。

  • 土壤問題

原有土壤曾感染過玉米瘤子,由於消滅不徹底,導致來年的玉米在播種後就會感染,所以被感染的機率就會比較高。

如何防治玉米瘤子?

首先:我們要通過正規渠道去購買高質量,高產量及抗病強的品種;

其次:在播種前先對土壤進行深翻並進行農作物的輪作種植;

再者:加強對玉米生長過程的看護,減少病菌的侵入;

最後:對於蟲害進行防治,這樣才有助於降低玉米發生瘤子的機率。

在玉米生長的各個階段進行合理補水與施肥,保證玉米所需的養分。

玉米瘤子的效用

雖然玉米瘤子看起來黑黑的,喚不起我的食慾,但它的價值卻比玉米的價值還高,可以用來炒菜或者煲湯,味道非常鮮美,同時它還可以作為藥用,作用可謂非常廣泛。近年來出現這類瘤子相對來說比較少,所以就夠不到讓收購方來批量收購,只能自己食用或者另作其他處理。

預防玉米瘤子,要從根源本質來防治。雖然它可以食用,但對於我們玉米種植戶來說是不願看到出現玉米瘤子的現象,目前都還比較喜歡玉米能得到一個大豐收。


我是老趙談三農,一名樸實的農民。歡迎關注我,有幸與您一起探討種植相關經驗,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記得點贊並轉發讓更人共同學習探討哦!


老趙談三農


農村玉米地裡,有很多玉米長出了瘤子一樣的東西是什麼?


這種東西我們長江中下游還真不多,很少看見,我們這的春玉米,秋玉米都都難得見到,而中熟甜玉米我是怎麼也沒見過。這東西原來不注意,前幾年一同姓老中醫他問我鄉下有這玉米瘤子賣不?說最近失眠,自己什麼都試過,效果不行,聽說這玉米瘤子很安神,問我知道否,你是搞食(藥)用菌的呀?

當時就蒙圈了,因為這是一種黑粉病真菌,發展的菌絲團形成的瘤狀,的確在田中很難發現,因為對菌學有些瞭解,查了一下資料,這瘤子形成原因,要有比較適應的乾溼度和高溫,在我們這裡種植的要麼早熟品種,最易形成瘤的營養體是玉米的穗和沒成熟漿狀玉米粒,這時早熟玉米正於高溼,也不是三十五度以上高溫,待這個玉米兩最易形成瘤的條件不合,多數就是形成黑粉而無瘤狀體結成。秋種晚熟品種成熟期早過了高溫期同樣也不成瘤,同樣被感染也就一攤黑粉,一動散了。甜玉米倒是這立秋邊乾旱高溫期成漿,讓他自己到附近田裡尋找一下,他說老農種過三,四年從沒見過這玩意!



他託我問問鄉下有沒有,就問問鄉下住高山的同學家裡有沒有,終於打聽到一家在那挖過的油茶山上,覺得可惜了功夫,就在挖過的土中點播了許多玉米,那高山向陽面特別乾旱,沒有什麼好成熟玉米,反而我問的玉米瘤子不知多少,終於託人搭一大蛇皮袋給那老中醫。我電話告知,那油茶太乾旱了,今年發了這麼多真菌病,明年乾脆不要種了,那大片山裡用藥是防不了的。

該如何治理?

發了這瘤病,多數在原來就有真菌孢子密集存在的,當然這病形成有一定條件就是較幹,在較干時又是高溫,一旦乾旱蟲子發生就厲害,蟲口傷害被這黑粉菌孢子或菌絲侵染,在最營養又好吸收的穗和玉米嫩漿上形成菌絲團,這就是王米瘤子。這個就北方又幹燥揍上玉米剛上漿,所以發生普遍嚴重。

主要是減少病源,選用抗病品種。

化學防治,在玉米種子時用粉鏽寧拌種,減少氮肥用量,防止害蟲危害,一旦發病初期,用殺菌劑多菌靈減少發展程度。


老艾葉


大家好, 我是天義,專注於三農領域,像題主所說的玉米地裡長出瘤子一樣的東西,我在老家也見過,其實就是玉米受到黑粉病的影響,出現了病變,產生出來的灰包現象,對於正常生長的玉米好處不大,需要我們及時的處理才好。

有的人形容這樣的玉米屬於變形,的確一眼看上去好像沒有食慾的樣子,但在小時候記得玉米灰包是可以做成美食的,畢竟以前生活水平不好,農村裡的野生果蔬自然成為了飯桌上的一道菜。現在還是建議大家少吃吧,類似蘑菇這樣中毒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大家現在生活水平富裕了,還是吃一些健康的食物才好。

那麼,碰到這樣的情況怎麼處理呢?

第一是要掰下來,不要讓真菌感染到其他的健康玉米,如果一棵玉米上出現的情況比較多,可以考慮把整棵玉米秸稈都拔掉,以絕後患。


第二是及時的噴灑農藥,進行預防治理,儘量選擇天氣晴朗的時候作業,要不然碰上雨天會讓藥效有所降低。

第三是在玉米田地間進行除草鬆土,為玉米的生長創造比較良好的環境,有必要的話可以追肥,增強玉米植株的生長免疫力。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的關注,讓我們一起學習交流更多的三農知識。

天義說


我是鄉村達人小劉,家中從事種植行業,並且本人有多年累積的專業知識,致力於傳播三農知識,若有三農方面的任何疑問,請關注我留言,有問必答!

這種玉米上的瘤子我小的時候吃過,當時到地裡看到長了瘤子的玉米,還給朋友說這玉米壞掉了,後來才知道這個瘤子是可以吃的,不過現在一般很少能見到了。這種瘤子一般是黑粉菌造成的,我們這邊一般都叫黴包,那麼這種瘤子是怎麼形成的呢?

瘤子形成原因

第一:高溫乾旱

若是玉米在早期遭遇乾旱氣候,後期又迎來高溫的話,就會很容易形成這種瘤子了,因為前期的乾旱讓玉米的抗病性變低,然後高溫又會促使這種病菌的產生,所以就很容易在玉米上出現瘤子。

第二:雨水少

土壤中的這些病菌在雨水較多的時候發病比較輕,因為下雨多會導致土地較潮溼,這樣會讓病菌種子發芽還有可能受到分解作用而導致死亡,出現瘤子的機率小,所以我國南方這種瘤子長的也少。

第三:種植地點

若是常年種植玉米,而且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長過這種瘤子了,那麼土壤裡就會累積很多黑粉菌,而且種植的品種長期不更換,也會使這個種子的抗性越來越差,這樣遇到病菌適宜的環境,它們就會大面積的蔓延開來,危害玉米並在玉米上長瘤子。

第四:品種問題

長出這種瘤子可能是選玉米種子的時候沒有挑選有抗性的種子,還有就是有的種子可能已經帶有這種病菌了。並且在產生了瘤子的時候沒有及時發現,及時清除掉瘤子。

該如何防治

第一:加強田間管理

在收完棒子後要抓緊除去土壤裡的病菌,多翻土耕地,種植密度要合理,平常防止出現乾旱的現象。玉米已經長了瘤子,需要在玉米瘤子還沒長起來的時候就拔下來,然後徹底清除掉,這個需要經常去田間觀察玉米的狀態,長期堅持。施肥要注意不要單一施肥,要氮磷鉀均衡配比,並且可以給玉米補充一些微量元素,加強玉米的抗性。

第二:藥物防治

若是帶有瘤子病菌的種子,需要給種子消毒,可以使用福美雙可溼性粉劑和水混合成粘稠狀溶液,再將玉米種子加入攪拌即可。

玉米地裡的這些瘤子雖然有人說吃著好吃,還把它當個寶,但是小劉認為這種東西還是比較影響玉米的產量的,所以說能避免就儘量避免。


鄉村達人小劉


農村玉米地裡,有很多玉米長出了瘤子一樣的東西,是什麼?這個是玉米灰包,一種有益菌,可以炒來吃,或者做灰包粑粑吃都可以,食後對人身體有好處。小時候我媽媽經常炒玉米灰包給我們姐弟仨吃,吃完後滿嘴黑呼呼的,但我們很愛吃它,現在地裡已很少看見灰包了,想找它來吃都難。

造成灰包的原因

灰包又稱黑粉病、黑瘤子,從玉米苗期到抽穗期都可發病,一般拔節期和揚花期發病較嚴重。主要是因為氣候溫差變化過大、重茬種植等原因造成。

灰包對玉米的危害

患了灰包的玉米,植株和莖葉扭曲畸形,有的矮化、萎縮;有的植株各節的基部發生病變,節點處會長灰包;有的植株頂部會發生變異,頂部長灰包。長了灰包的植株不能結玉米棒子,並且灰包逐漸腫大分裂,生成菌癭,產生更多的冬孢子,將進一步對其他沒產生病瘤的植株進行危害。

防治灰包方法

  1. 種植時選用抗病害優良品種。一塊土地儘量選擇品種輪換種植,就是今年種這個牌子的玉米品種,明年改種其他牌子的王米品種種植。
  2. 玉米苗期多觀察,及時發現病變植株,及時將它鏟鋤,並將植株帶離土地,並把剷除的地方灑上鮮石灰殺毒滅菌處理。
  3. 及時防止蟲害,特別是貪夜蛾、玉米螟等蟲害對王米植株造成的傷害,及其他機械作業對植株的傷害,免得留下損傷增加患病率。
  4. 合理施肥。要農家肥和化學肥料相互搭配使用,促使植株粗壯、挺拔,增加抵抗抗病能力。
  5. 如果頭年的土地有感染過灰包,今年種植時需把土地進行封閉滅菌處理。
  6. 在種植玉米前可以選擇給玉米拌種、或者浸種的方式種植,增加玉米的抗病能力。

以上就是玉米地裡,玉米長了瘤子的原因和防治方法。雖然灰包可以吃,但它必竟影響玉米產量,早預防早根除為好。

關注【留守傅姐】與你分享當下農村種莊稼、種菜的日常生活。

留守傅姐


農村玉米地裡,有很多玉米長出了像瘤子一樣的東西,是什麼呢?應該如何處理?

記得小時候,每當玉米到了快收穫的時候,都會發現好多像題主說的情況一樣的玉米,好像是長了蘑菇一樣的,灰色的,黑色的,同株玉米生長就受到了影響,好像營養都被它們吸收了一樣。 當時對於這種情況也不瞭解,就單純認為是玉米生病了,會覺得特別可惜,畢竟,這樣長瘤的玉米也沒有辦法再要了,影響了產量。現在才知道,原來玉米上長的這種瘤子,不僅能夠食用,而且營養價值還特別高,太不可思議了。我從來沒吃過。

玉米上長的這種瘤子,其實是玉米黑粉病。因為玉米感染了黑粉病菌,破壞了玉米生長表現出來的形態。一旦玉米感染了這種病菌,害了玉米黑粉病,那麼這棵玉米生長就會受到危害,如果這種病菌大面積爆發,勢必會影響產量,所以,種植戶對於這種病菌是深惡痛絕的。

這種黑粉病病菌傳播速度特別快,所以,當我們發現它的時候,一定要及時進行處理。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整棵患病的玉米植株一塊進行焚燒滅菌處理,如果處理的不乾淨,徹底的話,明年同塊地還會發生同樣的病害。

現了玉米黑粉病,我們應該查找發生病害的源頭,到底是種子帶來的病菌,還是土壤本身帶來的病菌,找清原因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玉米黑粉病的預防辦法:

1•選擇抗病害的包衣種子。

2•玉米種植前,對種子應該進行藥物拌種,預防黑粉病

綜上所述,玉米發生黑粉病以後,不必驚慌,應當及時的查找病因,找到根源,解決問題


擊關注小城雲朵兒,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分享更多三農話題!圖片來自網絡。

雲朵在鄉村


大家好,我是秦農視野。玉米上長出像瘤子一樣的是什麼東西?該怎樣處理?作為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玉米上這個類似瘤子一樣的東西,看起來有點害怕,在我們當地被叫做“灰包”,因為它是灰色的。其實這是黑粉菌,屬於真菌的一種,一旦玉米植株感染上黑粉菌,那麼這一棵玉米植株上的玉米棒子就會被破壞,所以很多農民朋友特別討厭它。以前如果在玉米地裡發現它,就會把它掰下來扔掉,後來才知道,應該把它連同整株玉米焚燒滅菌處理,否則如果這種黑粉菌處理不徹底,第二年還會出現病菌。

玉米地裡如果出現幾棵這樣的情況,那麼問題不算嚴重,但是如果是大面積出現,這時候就要注意了,先要查清楚病菌的根源出自哪裡,是種子帶有病菌,還是土壤裡帶有病菌,找出問題然後對症下藥。不然玉米就會大面積減產。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這種黑粉菌的深入瞭解及認識,它的營養價值也被發現,如果玉米發生黑粉菌,人們不像過去那樣把它掰下來扔掉,而是帶回家做菜吃,美味獨特還有營養。需要注意的是,剛摘下來新鮮的黑粉菌可以食用,一旦幹成粉末狀了就不能吃了。

大家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點贊哦,謝謝支持。


秦農視野


農村玉米地裡,有很多玉米長出了瘤子一樣的東西,這是什麼,該如何處理?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這是一種真菌叫黑粉菌,有的地方也叫黑粉病。它可是真真正正的好東西,不僅煲湯美味,而且營養價值高。以前玉米地裡比較多,不過現在缺很少出現。



原來我們小時候沒錢買零食吃,經常去找野果之類的來吃。玉米地裡的黑粉菌,吃起來有一點微甜。

不過那時沒考慮其營養價值,所以很多種植玉米的人,也比較痛苦玉米得這種疾病,因為傳播速度比較快。

現在的玉米都是改良種,抗病能力比較強,所以很少再有黑粉菌的玉米出現。

同時還有一個可笑的邏輯產生,那就是有黑粉菌的玉米,經濟價值比玉米高很多。如果比較多,你可以聯繫收購商收購。如果比較少,那麼你可以自己採集來煲湯或者丟棄。



黑粉病的防治辦法

  • 種子選擇:現在黑粉病比較少的主要原因,就是現在的玉米,很多都具有抗黑粉病的基因。在選購玉米種子的時候,問清楚出售種子的商家就可以。
  • 種子消毒殺菌:在播種前,使用50%多菌靈可溼粉劑攪拌,進行殺毒滅菌,從種子根源防止黑粉病的產生。
  • 控制傳播途徑:黑粉病是以孢子形態,在土壤中或者去年的殘枝上過冬,我們只要在當年收割的時候,將玉米殘枝清理乾淨。或者和其它農作物進行輪作種植,能最大限度的防止黑粉病的發生。
  • 如果玉米地已經發生了黑粉病,可以將其燒掉,或者丟棄在遠離玉米地的地方。同時及時要防治玉米地的蟲害,因為蟲害會讓玉米產生傷口,在有黑粉病的玉米地,更容易大面積傳播。



防治黑粉病的方法,主要是從根源防治。如選擇具有抗病能力強的種子,對種植地進行輪作種植等。


田園軒月


農村玉米地裡,長出來的“瘤子”一樣的東西到底是什麼?相信我們種植玉米的農民都見過這個“瘤子”,奇形怪狀像個“怪胎”一樣。

其實這不是怪胎,也不是毒瘤,更不是玉米發黴了,這只是一種真菌,叫黑粉菌。玉米黑粉菌雖然屬於局部侵染性病害,因病原菌的刺激而形成腫大成瘤,病瘤未成時,外披白色或淡紅色、具光澤的薄膜,後轉呈灰白色或灰黑色,病瘤成時外膜破裂,散出黑粉,此即為病原菌的厚垣孢子(冬孢子)。

這樣綠色的腫瘤是可以吃的,而且味道特別的不錯。



如果玉米變成這樣,就得趕緊處理掉,一不小心整塊地裡的玉米都會染上腫瘤。因為病瘤成熟後黑粉擴散,很容易傳播病害。實踐證明,摘除銷燬病瘤是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的最好措施之一。病株要深埋、燒燬,不要在玉米地裡隨意丟放。

這個東西雖然很美味,但它對玉米的危害特別大,所以一旦發現就要立即清除,並且不能掉在地裡,不然來年還會長出來。

首先應將發病部位的病源菌除掉,不要用來餵食家畜,應進行集中深埋或焚燒,不可亂扔、亂倒,以免來年再受侵害。

小夥伴們,你們見過這種長在玉米上的“瘤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