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上课少讲,让学生多练,多思考,你怎么看?

柳絮飘飘风淡淡


传统教学一直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讲,属于"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是学习的主体。传统教学模式的效度也是很低的,原因是老师讲的太多,无论讲得有多好,并不意味着学生学到很多,学得很好,毕竟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现代教学主张把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精讲精练,诱导学生思考,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和乐趣,在合作探究中应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

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教育方法相比,现代理念当然更完美,更科学,更接近教育的人本和人文思想,更能体现教育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必须走出传统教育模式,接受现代教育理念才能很好促进现代教学的有效推进。如果只是狭隘,片面理解为现在老师讲的少,让学生自己多练多思考,显得老师无用武之地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实质上现代教育理念对老师的专业素养和组织驾驭课堂能力,管理学生的能力,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的教学艺术都有更高要求。比起传统的照本宣科,现代教育对老师的挑战巨大。作为现在的老师既不能丢掉传统经典,又要做好一个引导者,引路人,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真的需要动脑筋,需要不断学习,思考。





李丽935


我儿子的初中数学老师就是这样做的。他是我们区的优秀教师。他曾带过一届初中,当时全区前四名中,三个是他的学生,其中一名是他的孩子。紧跟着他接手下一届,我儿子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初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要养成每天坚持课前预习,不懂的第二天认真听老师讲,课后先复习再做作业。因为中学不应该像小学时专等老师喂知识,要学会自主学习,不然高中会更吃力。他还要求,平时写作业时要像对待考试一样认真仔细,考试时要像平时做作业时一样抱着一颗平常心。三年下来,孩子适应的很好,中考全区12名。果真进入高中,课程更快,而且自主学习的时候更多,如果不提早准备,到了高中就更吃力了。相信老师,因为他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如果你相信老师,就放心的把孩子交给老师,除非你有更好的经验。


宝钢超人


老师上课少讲,学生多练多思考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更符合人脑科学。美国一家实验室做过一个关于学习方式的实验,用不同的方式学习,24小时后知识留存率,完善不同。

用传统的讲授,留存率是5%,用演示的方法教学留存率是10%。视听结合的留存率是30%。用小组讨论的方法留存率为50%。动手实践留存率为70%。将给他人听留存率为90%以上。


从上面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我们经常用的教师讲授的方法,却是留存率最低的,换个说法,也就是学习效率最低的方法,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尽量少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能够学会的也不讲,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自行解决的问题还不讲。

教师尽量少讲,尽量让学生多练,多思考,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讲解。我们说,教师尽量少讲,但有些问题还是必须要讲,学生怎么也并不会的题目要当讲则讲。但是我们提倡的讲与传统的讲还有区别。要少讲授多颠簸,由讲知识转为多讲方法,真正教会学生学习。


高效学习刘老师


一、我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我在上学时,大约从中学时期起,不知什么原因,上课的时候总是爱走神儿。刚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一会,然后不知什么时候脑子里面就游离了。脑海里可能是在回味老师讲话时的语音语调,可能是看到老师写的板书好看而在分解她的字体结构,也可能是在想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总之虽然眼睛可能一直在看着老师、看着黑板,但思路并没有跟着老师走。在我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我一直努力地想要控制自己不要走神,但是无济于事。

这种情况,对于文科学科还好,大不了课下找别人笔记补一下;但是对于理科学科,就会造成知识断点,导致我在课堂上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这就要求我在课后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自学。我会一字一句的重新复习课本上当天学到的知识,无论是上课时我听懂的还是没有听懂的。这种课下自学、查漏补缺的学习效果还不错,至少比较扎实,因为有的同学觉得在课堂上听懂了,课后的练习和复习会相应的少一些,而我会全面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梳理。

因此,这种学习方式也算歪打正着,成了我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阶段,并且因此受益匪浅,直到现在。

二、至于能不能让老师上课时少讲,让学生多练习多思考这个问题,我认为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分对待。

我把老师讲课分为两种类型的课程:一类是新知识讲解,另一类是考前复习的题目或试卷讲解。

1.在学习新知识时,大部分老师基本上是把课本上的内容精简提炼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其实这个照本宣科的过程是比较枯燥的,有点自学能力的同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学完成,并且更加省时省力。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说,其实老师在讲授这部分课程时,完全可以只讲精华和重点,把多数时间留给同学自学、练习和思考。

2.在考试前的复习和试卷讲解过程中,当然还是老师讲课比较重要。毕竟每个同学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一样,易错的题目也不一样。通过老师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搞懂自己不会做的题目,也会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梳理,查漏补缺。

三、结语

因此,让老师上课少讲,而学生多练习多思考的学习方式,比较适合自学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而对于没有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比较弱的同学,以及备考前老师讲解题目或试卷的复习阶段,或许老师的讲解比学生的自学更高效。


海叔教育堂


按照我个人的经验,我觉得这样的方法出发点是很好的,可是实际操作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而且需要做好引导。


老师上课少讲,可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前提需要学生积极做好课前预习。

老师上课少讲,出发点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多去思考,但是学生真的能做到吗?我觉得这个一定要提前做好安排和让学生充分预习。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很多学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自觉。如果老师没有提前规划我提前设计好预习的提纲,很多孩子都是正式上课才会去看书。不仅仅浪费了时间,而且这一堂讲课就会是冷场。只会有几个成绩比较好的孩子会在课堂上非常活跃,其他的基本上都是放飞自我。课后,老师不仅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弥补。一定要提前告知孩子并做好预习的规划,使得课堂能顺利进行。


老师少讲,但要讲到课堂重点。

我个人认为,老师可以少讲,但是必须捉住课堂的重点,引导孩子学透重点,其他的方面就可以让孩子多去思考和发言,而不是让孩子信马由缰,脱离了课堂的学习内容。课堂上老师少讲,以数学为例。我个人觉得重点就要说解题思路,讲基本的切题入点。讲完了这些,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挥,去练习。这个是很好的。可是难道就一直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吗?当然不是,老师更加不要忘记最后一步 就是把同学孩子们拉回至课堂的中心知识点。老师做最后的总结分析,理顺思路,理顺方法。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地起到作用。既能老师少讲,又能使得孩子高度参与到课堂中。我个人觉得才能收放自如,达到预期效果


老师少讲,让孩子多讲,多练,多思,出发点是很好。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提前计划,事中把控方向,课程末端要及时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达到效果。


正壹富华老师


我完全赞同这种观点。

现代教学,应坚持少讲多练,精讲多练的原则,反对陈旧的满堂灌,填压式的教学方法。上课满堂灌,尽管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眉飞色舞,头头是道,但学生不爱听,甚至个别同学打瞌睡,搞小动作。教师埋怨学生不认真听讲,上课捣乱。学生埋怨老师满堂灌”炒剩饭”,收效甚微。

少讲多练,不等于不讲。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教师将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交给学生,先让学生将课文通读几遍,找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解决。再逐段分析,找出本段的意思,再找找本课的写作意图,最后老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作总结。课后还可以让学生找出一些优美的句子和段落阅读欣赏。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较好地掌握所学内容,较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比满堂的教法好多了。

老师上课少讲,让学生,老师多方互动,多思考,多练习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值得推荐。


程世儒


"少讲多做,精讲多练”,这个说法是有的,但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来谈谈个人观点。

一,多讲。每当遇到新知识,新概念,老师从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习新知识理解新概念。老师讲的肯定多一些。

二,少讲。学生学习了新知识点,接触新概念,必须有一定量的思考练习来巩固和提高,这时候老师可以少讲或不讲,让学生提出疑问再讲。

三,多讲与少讲。多讲不是重复啰嗦,是老师根据教材重难点进行讲解和强调。少讲不是不讲,是教师进行适当的点化和提示。

总之,备课时老师依据教材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该多讲?该少讲?老师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





PMY0808


你好!作为从教多年的我,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老师每上一堂课,都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每一堂成功的优质课,不在于老师讲的多少的问题,也不是在于学生多想多练的问题,而是在于老师精心设计这堂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在教学时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很快的能成功的学会老师讲的内容,并且达到会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才能算是达到老师预期的目标,什么样的情况下让老师少说,什么情况下让学生多思考多练,老师都有自己的精心设计,你们的要求是在不理解老师的教学性质下所说的,因此,希望你们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和教学,他们是有计划有步骤和有目标设计教学的,不是乱教的。


十里春风再无你A


而教师通过垄断和出卖知识来赚钱。应该坚持教育为学生服务而不是为教师服务的原则。如果教材让专家特级教师写得质量很高,通俗易懂且解答非常细致,让学生能看懂,同时可以录制特级教师的上课视频资料在DVD平板电脑手机里播放收看,让全国学生获得整齐划一的高水平教育水准,将经典习题集给出具体详尽的解题过程,习题不求数量多而求质量高,举一反三,以一比十,做一道题可以达到十道题的效果,小学三年级以前,有父母在家辅导功课,因为今天的父母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比教师素质高完全可以辅导孩子,小学三年级以后学生具备了自己看书学习的能力,就不用去学校听老师讲课,在家通过自学就可以完成学业,最终通过高考考研的检测实现毕业升学。你认为在学生时代学习成绩中下游的学生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吗?今天教师的素质是三流教师教一流学生。老师除了会折腾摧残折磨学生导致优等生自杀还会干嘛?很多老师学习成绩远远不如学生,老师经常向学生请教。实现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无人化,使得教育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教育遵循自然规律。考上名校研究生的都是普通地方院校的本科生,名牌大学的本科生却考不上自己母校的研究生了。这说明由于高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即班主任打击摧残迫害折磨那些最优秀的学生导致这些优等生在高中成绩下滑只考上了普通大学的本科生,让二流学生考上了名校本科生,真正优秀的学生只上了二本。然后这些优等生在高中失败后,经过大学四年卧薪尝胆,在考研中再次发力把属于自己的名校尊严又夺了回来。类似日本在近代通过多次发动战争多次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比如甲午战争打碎了清末洋务运动的希望,七七事变打碎了民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崛起的可能。


红星照耀神州


首先,肯定一下这个结论!

按照现在教育观提倡“以人为本”,确立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地位,是没有错的。

教师作为引导,必要时点拨关键核心,采用启发式教育,方便发挥学生主动性。

这种方式的内在逻辑是把学生做为独立个体看待:一方面是学生自己具有独立意志;一方面是学生具有独特性。

每个学生是不同的。即使同样的问题,他们看待的方式、角度、思考方向都会有差别。这样的练习可以很好的锻炼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方式任何时候、任何场景都适合吗?

方法虽好,可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意识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孩子之间发展水平不同。

以下给出具体应用场景:

学生年龄

任何年龄段的学生都需要这种自主、启发的教学方式。

不过从儿童成长发展规律来看,人的专注度、自觉性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不考虑年龄而盲目使用这种方法并不合理。据心理学研究发现,从幼儿园到小学,其注意力情况大致如下:

3岁为8-9分钟;

4岁是9-10分钟;

5―6岁时,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15分钟;

7-10岁时,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5-20分钟;

10-12岁时,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25-30分钟;

12岁以上能超过30分钟。

所以一定要按年龄合理分配给学生供他们自由思考、练习的时间。过短没效果、过长没精力,反而导致课堂纪律变乱。

人数

此方式尤其对于较低年龄的学生适合于小班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固然好,如果能有另一种方法辅助就事半功倍了,那就是学生之间可以展开讨论。先独立思考,再展开讨论,交流意见,最后老师点拨,完美!

只不过不适合大班教学,人数多,纪律容易涣散。而且在点拨阶段不能雨露均沾,不能让很多学生自己阐述观点,这一步骤是加强学生自觉性的重要一环,因为每个人知道自己很有可能要当众发言,所以都会积极参与思考;人数一多,大概率也不被提问,没有站起来分析叙述的压力,学生容易混时间、不思考。

使用频率

使用频率不易高,尤其对于低龄学生,对于初中、高中生可以适当放宽。

书本内容繁杂,教学任务也较重,学生需要很多时间先去理解。所以自主思考的时间应占少数。

教学阶段

初学阶段少用,学生刚刚接触新的知识、概念,需要时间理解,和新内容建立关联。根要打牢,不然舍本逐末、信马由缰的思考不是思考,而是幻想。在教学的后期阶段,学生在之前建立的知识地基上有根有据的练习和思考岂不是更有效率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