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娘在時,每到過年要買禮品去辭年,現在只有哥嫂還要去嗎?

大別山裡媽媽


是我的話會去,因為哥哥也是親人,父母在時走動不僅僅是因為她們是父母,而是親人,哥嫂過的好心裡看見也歡喜,哥嫂過的不好,有條件能幫就幫,除非哥嫂把自己當外人,但我很幸運,我的兄弟姐妹關係都很好,我們還有屬於自己的群,沒事就嘮嗑發紅包,有事就在群裡大家一起商量著來,過年過節有條件的都一起吃飯,出去工作要回家都選一個大家空的日子回去就為了聚一聚,四兄妹,三個都已成家有孩子了,很幸運[害羞]



朱衣


我認為應該去,父母不在了,長兄就是你們大家庭的代表,也是家的符號,是你們親情的延續。

我的父母也已過世,父母在的時候,我們每年都會回家過年,自從父母先後離世後,我們把每年的拜年聚會都安排在了哥哥家,慢慢的已經形成了過年的新習慣。

很多人講,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間的感情就淡了。我父親生病的時候也這樣說過,他擔心我們三個姊妹在他去世後也會淡了感情。其實相反,在父母離世之後,我們更加感受到了彼此的重要性,更加珍視這份姊妹情感,我們的來往更加密切,互動更加頻繁。姊妹情是融入在血液裡的親情,它是不可再生的,失去的就永遠失去了,所以一定要備加珍惜。

既然父母都不在了,我建議您該走動還是得走動,應該主動到哥哥嫂子家裡看望一下,不要讓哥哥感到娘不在了,你們之間聯繫的線斷了,情淡了,父母不在了,不等於姊妹情也帶走了。相反,父母走了,餘生最珍貴的就是姊妹情了。如果你去看一看哥嫂,估計他們也會很高興很欣慰的。所以,不要有什麼疑問了,該去就去吧,從血緣關係講,父母遠去,哥哥就是你最親近的人了。


元芳有看法


去,必須去,兄弟情手足情,十指連著心,打斷骨頭連著筋。

如果是父母先逝的早,哥嫂幫你成家立業,那就更應該去了,長兄如父,長嫂如母。

分享一下我家的經歷吧,文革期父親早逝,大哥十七歲,忍著悲痛幫助母親把我們幾個小兄弟都撫養成家立業。可大哥卻把大好青春耽誤了,無奈和一個成份不好的婦女結婚,我們弟兄幾個對大哥大嫂非常尊敬,每逢過節都必須看望大哥,有時空閒時也去問候大哥。今年大哥去世我們弟兄幾個比父親去世還傷心。兄弟情誼深似海。

再返觀我一個乾親親家,現在不來望了,此君為人狡詐陰謀,處處萛計人,貪圖便宜,明偷暗搶,就連親哥哥兄弟都不放過,把哥哥兄弟害的非常慘,現在弟兄幾個是老死不往來了。

所以我認為,手足情連著筋,對父兄的尊敬是親人的美德,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親情是永遠割不斷的。當然如果碰上絕情絕義,待親人如惡人的這樣兄弟,我認為沒有必要去看望,可以敬而遠之吧。

我是農民我在農村,我關心我們農民的美好生活。





王銀令


老話說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女人八十不能賣孃家,這是中華傳統,逢年過節應該多走走,走走情更親;但是話又說回有些人就能走。

我媽是長女,外公外婆去世後媽也經常回孃家走走,但是舅媽經常對人家說,以前父母在回家沒人說,現在父母去世了還回來幹嗎,難得做飯。


湘邵工仔


我覺得肯定要去,父母不在了,兄弟家就是你永遠的孃家,如果孃家都不認了,那你就真的六親不認了,也太無情了。

就拿我孃家來說,我奶奶去世三十八年了,爺爺也去世二十三年了,我的四個姑媽還是一如既往地逢年過節都會回孃家過節,我媽待她們也是沒得說的,比對我們這幾個子女還好,有時姑媽們之間鬧意見,都會向我媽傾訴,我媽都會兩邊相勸,然後到了過節聚在一起,心結自然就解開了,在一起又有說有笑了,哎,這輩子能成為兄弟姐妹那是幾百年修來的福份,珍惜吧!


醜娃qvq


應該要去的。哥是和你同宗同源的人,是爸媽營造這個“家”的主心骨。爸媽不在了,要去看望哥嫂,延續親情😊

我媽就是這樣做的。我姥姥活著的時候,一直和我大舅生活在一起。我媽每次去看我姥姥,都會給我大舅家買些東西。前幾年姥姥去世了,我媽仍隔三差五去大舅家,買些東西帶上。過年過節那更是必須去的!而且一直延續著初二回孃家的習俗,初二會去我大舅家拜年。大舅舅媽和我媽感情也非常好,每次去都熱情招待。

我將來也要和媽媽一樣,和哥嫂保持親密關係。我哥雖然和我同歲,但是,他是一個合格的哥哥。我家有點什麼事,他都會不辭餘力的幫忙。親情在彼此的相互關心幫助中,越來越親密!所以哥嫂家一定要去的,無論爸媽在不在。。



sunny雨過天晴


以前父母在時,不管家好家壞這是一個家,只要有父母在這個家就存在?若是父母不在了,這個家大多數就散了,別看父母在時兒女們都奔著這個家。其實,兒女們早有分啟只不過父母在都是奔著父母沒有過多的表現出來。若是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們相處感情不錯的還能聚在一起,對那種如勢仇人的兄弟姐妹們還不如一般的同事關係。

說了這麼多!其實,這就是各種家庭的現象,父母在時有父母掌握著兒女們相互聯繫的舵。父母不在了,這個舵手也就失去了。如果,子女在父母在世時沒有矛盾還好說!特別是在遣產上的分配上讓兄弟姐妹沒有爭論。這樣的兄弟姐妹情永運散不了。

前面輔墊這麼多,我主要說的就是一個意思!娘不在了那就要看你們兄弟姐妹的情散還是沒有散。如果,兄弟姐妹的情沒有散還是一奶同跑,你們的長兄或是長姐就是你們的孃家!

不過,如果長久的讓哥嫂及姐,姐夫們的忙祿及破費!對於親兄弟姐妹還好說,最其嗎還有個外姓人,他們的付出會有很多的不願意。像這種情況不是沒有,還有相當的不少。

在我們這裡就有很多這種情況,父母不在了,弟弟妹妹們去投弄,奔大哥還是大姐。一般就是為了團聚不想給他人造成經濟上的負擔,都是共同擔負相聚的費用。

如,在飯店AA制的方法共同分擔相聚的費用,這樣誰也沒有爭議還能長久。在說,各方都沒有意見。

總之,父母不在,長兄長姐就是弟妹的孃家,為了考慮嫂子及姐夫的內心想法,不讓哥姐為難最好是共癱式在飯店聚餐及相聚。


聲聲不止


以前娘在時,每到過年你購重禮去辭年,現娘不在了,還去哥嫂家嗎?這個你應該去,你的家鄉,你的親人,雖娘不在了,三百六十天就這個年,去時拿禮多少都無所畏,關鍵咱還有親人在,相互看望,相互照應!咱臨死還要吃孃家三碗飯哩!想事想開點,做事長遠點!一親了不得!不親了不得,人逢佳節都思親,都盼親人健康,都盼親人發財!


知足常樂36996336933


娘在家在,娘不在哥嫂家也是孃家。

第一,做人總要給自己一條退路,最起碼也要一個“老家”的歸屬感。親情總是要繼續,否則自己有一天需求親情的存在而沒有人支撐也會是一種悲哀。所以做人、做事看長遠,哥哥嫂子不一定能想父母做的那麼多,但也是你永遠的親情的後援團。

第二,你也為人母,孩子也會有兄弟姐妹。你希望以後子女之間,如何建設她們之間的感情呢?作為父母一定希望子女和睦互相幫助,所以也是你逝去父母的遺願。處理好和哥哥嫂子的關係,也為子女做好表率。這樣也可以提前為孩子,做好家族親情的傳承!也許正確的做法,可以影響幾代人!

總結:處理好親情關係,不僅僅為自己的鋪墊了親情歸屬,也為子女做好表率。一個家族的親情傳承,不僅僅影響幾代人,也決定了一個家族的長遠發展!望你能夠和哥哥嫂子達成這樣的共識,母親不在家也會溫暖!


首席婚戀諮詢師


兄弟姐妹們都已經成家立業了,都是各人有自己的家了。父母在,家就在,是做為子女們過年回家看看父母,做盡孝道,這句話是真的。父母不在了,兄弟(妯娌關係)姐妹(姐夫妹夫關係)們的關係相對來說能夠比較和睦的還是可以聚一聚,拜個年的。如關係不是那麼和睦的,也就沒必要去走動了,走動走動反而還會激化矛盾的加深。個人觀點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