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少年時的玩伴“閏土”晚年因沒錢治病逝世,子女後代如何?

柔沢十


閏土本名章運水,是個墮民——也叫“丐戶”。也就是宋元以來紹興地區的一種“二等公民”。他們通常以打零工、做小生意為生,其中俊秀聰明的子弟大多成為戲子——六小齡童章金萊先生也是出身於墮民,而且和閏土同宗。

關於墮民的起源一直眾說紛紜。有的說是東周吳越爭霸時越國遊女的後代,因為是私生子,所以不齒於齊民,自稱部落;也有人說是元末明初張士誠、方國珍的部曲,因為人數太多,明太祖殺不乾淨,遂下令貶為墮民。而據墮民社群口耳相傳的故事,則是:靖康之後,金兵大舉南侵,宋將焦光瓚率部不戰而降。金兵既退,焦部為時人所不齒,被貶為墮民。明太祖定戶籍,編其為“丐”,住於里巷。這個說法流傳最廣,也一度在雍正、乾隆朝為清廷所接受。但是所謂自言曾是“焦光瓚”部下,則是源出宋元民間傳說和元雜劇的戲曲人物。據紹興第一才子徐文長考證,“焦光瓚”與《楊家將》中的“焦贊”應系同出一人,乃元雜劇《謝金吾》一劇角色所定。所以說墮民的起源至今仍舊是個未解之謎 。

至於很多墮民的傳說都扯上了明太祖,可謂忘恩負義,因為歷史上明太祖是第一個試圖“解放”墮民的君王。據 《洪武四年禁止再呼墮民銅碑》記載,明太祖在開國之初便有解放墮民的舉動,在這裡明太祖又認為“墮民”本是宋朝遺民之後——“昔被元主貶為墮民,辱賤無地,今朕派他軍民灶匠四籍當差,一體良民

”,甚至還用了很明太祖的口氣:

傳旨士庶人知悉,如若再呼'墮民'兩字,豁腸碎剮!”

但是,明太祖以及後來歷代君王對“解放”墮民的努力基本都宣告失敗。根本原因就是到了元末明初,墮民作為一個階層,已經生活趨於穩定,而且有了自己的“既得利益”。比如垃圾回收、服務業、娛樂業、婚慶、殯葬等行業大多墮民壟斷,而且往往強買強賣,欺凌那些比他們社會地位要高一些的“齊民”,也就是普通的帝國公民。在紹興民諺有“濫眼墮民嫂,看見樣樣要”,便是諷刺墮民強丐惡化的醜態。

墮民階層並不貧困,大多數比普通的帝國公民們要富有的多。但是,權力的大門卻向他們永遠的關閉著。貧苦的農家子弟可以通過拼打而封侯拜相,但富甲一方的墮民卻依舊還是墮民。

“雪地捕鳥”是墮民的一項絕活兒,也是普通齊民階層絕不會幹的事。因為按照儒家的教訓,捕獵野生禽獸、做無意義的殺生是缺德的事情。


但是閏土的父親叫章福慶,本業是一位竹匠,每逢農閒時,也去做工。 章福慶為人忠厚老實又勤快,所以和魯迅家,也就是周家相處的極好。章福慶的妻子,也就是閏土的母親叫阮太君,是魯迅的乳孃,也就是魯迅後來所深深思念的長媽媽。

閏土長魯迅兩歲,兩人以兄弟相稱,在成年後也沒有斷過聯繫——因為閏土也繼承了父母的工作,繼續給周家幫工。

因為閏土是家中的獨子,所以到了他結婚後就不斷的生孩子。四十歲時,他就是五個孩子的父親了。而在四十三歲那年,閏土的長子章啟生(也就是《故鄉》中的水生)也人父,生下了閏土的長孫章貴。民國二十五年,閏土和魯迅先後辭世,而此時的“水生”,也就是閏土的長子章啟生則先於父親離開了這個充滿了艱辛的人間。

作為閏土長孫的章貴此後就在鄉間長大,後來做了研究魯迅的專家。到了改革開放之後又因為自己的特殊的家世而成為了魯迅文化館的副館長。也可以說,閏土一家直到今日還在為周家幫工。

順便說一句,閏土的後人還有不少,但都彼此之間關係比較淡泊,似乎來往不多。

魯迅之子周海嬰和閏土的長孫章貴在一次魯迅紀念會上“一見如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