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少年时的玩伴“闰土”晚年因没钱治病逝世,子女后代如何?

柔沢十


闰土本名章运水,是个堕民——也叫“丐户”。也就是宋元以来绍兴地区的一种“二等公民”。他们通常以打零工、做小生意为生,其中俊秀聪明的子弟大多成为戏子——六小龄童章金莱先生也是出身于堕民,而且和闰土同宗。

关于堕民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东周吴越争霸时越国游女的后代,因为是私生子,所以不齿于齐民,自称部落;也有人说是元末明初张士诚、方国珍的部曲,因为人数太多,明太祖杀不干净,遂下令贬为堕民。而据堕民社群口耳相传的故事,则是:靖康之后,金兵大举南侵,宋将焦光瓒率部不战而降。金兵既退,焦部为时人所不齿,被贬为堕民。明太祖定户籍,编其为“丐”,住于里巷。这个说法流传最广,也一度在雍正、乾隆朝为清廷所接受。但是所谓自言曾是“焦光瓒”部下,则是源出宋元民间传说和元杂剧的戏曲人物。据绍兴第一才子徐文长考证,“焦光瓒”与《杨家将》中的“焦赞”应系同出一人,乃元杂剧《谢金吾》一剧角色所定。所以说堕民的起源至今仍旧是个未解之谜 。

至于很多堕民的传说都扯上了明太祖,可谓忘恩负义,因为历史上明太祖是第一个试图“解放”堕民的君王。据 《洪武四年禁止再呼堕民铜碑》记载,明太祖在开国之初便有解放堕民的举动,在这里明太祖又认为“堕民”本是宋朝遗民之后——“昔被元主贬为堕民,辱贱无地,今朕派他军民灶匠四籍当差,一体良民

”,甚至还用了很明太祖的口气:

传旨士庶人知悉,如若再呼'堕民'两字,豁肠碎剐!”

但是,明太祖以及后来历代君王对“解放”堕民的努力基本都宣告失败。根本原因就是到了元末明初,堕民作为一个阶层,已经生活趋于稳定,而且有了自己的“既得利益”。比如垃圾回收、服务业、娱乐业、婚庆、殡葬等行业大多堕民垄断,而且往往强买强卖,欺凌那些比他们社会地位要高一些的“齐民”,也就是普通的帝国公民。在绍兴民谚有“滥眼堕民嫂,看见样样要”,便是讽刺堕民强丐恶化的丑态。

堕民阶层并不贫困,大多数比普通的帝国公民们要富有的多。但是,权力的大门却向他们永远的关闭着。贫苦的农家子弟可以通过拼打而封侯拜相,但富甲一方的堕民却依旧还是堕民。

“雪地捕鸟”是堕民的一项绝活儿,也是普通齐民阶层绝不会干的事。因为按照儒家的教训,捕猎野生禽兽、做无意义的杀生是缺德的事情。


但是闰土的父亲叫章福庆,本业是一位竹匠,每逢农闲时,也去做工。 章福庆为人忠厚老实又勤快,所以和鲁迅家,也就是周家相处的极好。章福庆的妻子,也就是闰土的母亲叫阮太君,是鲁迅的乳娘,也就是鲁迅后来所深深思念的长妈妈。

闰土长鲁迅两岁,两人以兄弟相称,在成年后也没有断过联系——因为闰土也继承了父母的工作,继续给周家帮工。

因为闰土是家中的独子,所以到了他结婚后就不断的生孩子。四十岁时,他就是五个孩子的父亲了。而在四十三岁那年,闰土的长子章启生(也就是《故乡》中的水生)也人父,生下了闰土的长孙章贵。民国二十五年,闰土和鲁迅先后辞世,而此时的“水生”,也就是闰土的长子章启生则先于父亲离开了这个充满了艰辛的人间。

作为闰土长孙的章贵此后就在乡间长大,后来做了研究鲁迅的专家。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又因为自己的特殊的家世而成为了鲁迅文化馆的副馆长。也可以说,闰土一家直到今日还在为周家帮工。

顺便说一句,闰土的后人还有不少,但都彼此之间关系比较淡泊,似乎来往不多。

鲁迅之子周海婴和闰土的长孙章贵在一次鲁迅纪念会上“一见如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