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古時期人的身高有多高?有什麼根據?

萬物生滅


中國出土的古人類,有些身高超過2米4,如今個子為什麼越來越矮?

中國是一個歷史古國,擁有著比較悠久的歷史,從而也經歷過顛沛流離的生活,幾經週轉從落後到昌盛,從昌盛到落敗,即便滿目瘡痍也從未退縮過,逐漸演變成了如今的泱泱大國並躋身於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子孫有著足夠的優越感!隨著社會的轉變,也有很多人覺得中國人的身高並不是很佔優勢,且還有著南北之差,特別是南方的女孩子,一般都以小個子著稱,男孩1米8以上就很不錯了,跟西方國家的那些大高個相比似乎就有了一定的差距,甚至還被其他國家人評判為烈士,那麼中國古人的身高是否也和如今一樣呢?

其實不然,曾在“山海經”裡就對古人的身高有過記載,甚至還稱以前的中國為巨人國,個頭要超過其他國家的人,甚至還說古人有30丈那麼高,大多數人對“丈”這樣的計量單位並不是很熟悉,其實一丈大約在2.1米,而30丈這樣的數量似乎就有些驚人了。這種說法也只不過是一種誇大的描述,主要就是想突出古人的身高,然而事實上中國古人是否個子真的那麼令人震撼呢?或許我們能夠從考古出土的古人類身上尋找到答案!

考古專家在不斷的探索過程當中,曾在賈湖遺址當中發現了一批上古時期人類的遺骨,而通過對於這些遺骨的測量發現個子普遍都比較高,身高平均大概在1米8左右,而最高的已經超過了兩米。當然在這座遺址當中也出土了一些女性遺骨,當時普遍的身高大約在1米65到1米7左右,並且身材魁梧健壯,再加上對頭骨進行測量之後發現和如今的中國人都相吻合,而這座遺址大約距今9000~7500年,這也就意味著當時的賈湖人身材相當的高挑。而這樣的發現已經不是一次兩次,曾在山東泰安市大汶口文化遺址中,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最高的身高在2.32米左右,最矮的也有1米7,在新疆也發現了類似的古墓,經過對屍體的測量發現竟然有2.4米,對於如今的人而言,簡直就是巨人!

提到此處也有人感到好奇,既然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有過很多高個子的人出現,那麼為什麼後來人的個子越來越矮了呢?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有一定的矛盾點,雖然說在中國的遺蹟當中出現了高個子的人存在,但並不是說所有的中國人個子都那麼高,在經過所謂的繁衍生息的過程當中劣汰優勝最終淘汰了一批人,從而也讓人們意識到大個子也並不是完全有優勢的,演變的過程中也總有一些規矩所循,再加上隨著整組家庭的出現,大個子的數量也在進一步的減少演變出如今的模樣!從另外一方面來講到底是個子變高還是變矮,也是值得考究的問題,也需要考古專家繼續研究和探索,最終才能給出答案!不知道對於這個問題你有何見解呢?


奔跑滴大頭菜


古代1尺約合現代23.1釐米。古代身高八尺約合現代184.8釐米.

典籍中明確記載的有:

項羽,身高八尺二寸,就是1.89米。

劉邦,身高七尺八寸,就是1.80米。

韓信,身高八尺五寸,就是1.96米。

此外,有學者研究,最早記載中國人身高的是《靈樞經》。《靈樞經》第十四篇《骨度》中,提到了古人身高:“人長七尺五寸”,並以此身高為標準,給出了古人身體各部分骨骼長度。但在《靈樞經》第十二篇《經水》中,又提到了古人的一個常見身高數據:“八尺之士”,後世小說中常用的“身高八尺”的說法最早即緣於此。

擴展資料

身高八尺的來歷。

《戰國策》裡很有名的一段故事《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

他問老婆,我與城北徐公誰美?老婆說,你美。他又問小妾,小妾也說你美。他又問客人,客人也說你美。後來,他見到了徐公,覺得人家比自己美,想了想,老婆偏愛我,小妾懼怕我,客人有求於我。他就拿這一套去勸誡齊威王,讓其廣納言路。

鄒忌美不美呢?八尺有餘。古代人說五尺之童,六尺之孤,七尺就是成年人了。鄒忌身高八尺,戰國時期,一尺大概是23.1釐米,大約是184CM左右。

如果早生些年,春秋時期一尺才20釐米,身高八尺才160CM。那會兒說一個人身高八尺,放今天就是二等殘廢了(絕無歧視,小編自嘲而已)。

不過我們經常說七尺男兒,七尺到底是多少呢。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謂七尺男兒無非是在1.7米左右,這和現在的人們的平均身高相差無幾。所以說,七尺男兒的身高應該是1.7米左右。當然,武大郎身高五尺到底有多高,大家可以自己算一下。


饕餮貼


中國自古以來指的只是中原河北和河南部分山東地區。嚴格說面積比較少,這一帶也是華夏祖先生活時間較長的地區。大陸澤水草豐厚,富氧環境下,畜生野獸數量之多完全可以滿足人們生存發育和保持很高的戰鬥技能。黃帝時期大本營就是這裡。

隨著歷史的演變和中原勢力的擴張,資源逐步分散流失到各處,古代中國的版圖開始擴大。華夏族人開始融合個族各國。這是不可逆轉的歷史發展。

我們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美人發育迅速,營養豐富,身材高大,說人家吃牛肉我們吃五穀雜糧。可曾仔細想想,近代中國百年來受到壓迫民不聊生,食不果腹的如何提高人口素質。冷兵器時代中國人的身體素質一直是王者般的存在。

如今,2019年的今天,我們的初中生身高破180cm的大有人在。我7歲的兒子長到135cm,作為80後都很驚訝。

我們自己夸人都說:你真白。一白遮三醜。中國人的皮膚嚴格來說屬於白種人。沒錯,你沒看錯,我們的基因是屬於白種人。中國人的基因比白種人更白。白裡透著紅的膚色。

為什麼說我們是黃種人自居?因為我們是炎黃子孫,而黃帝的黃字代表了我們的種族的統稱所以“黃種人”就成了中國人的代名詞。


狼卿


中國上古時期人的身高比現代人要矮,男人平均身高為1.6米左右。

從二里頭文化遺址中,發現了許多男性的墓葬,其年代應為夏朝末期或商朝初期,其他時期的文化遺址發掘,也能證明這一點。


谷老師


中國古代人身高是學術界無法輕易下定論的課題之一,這種縱橫數萬裡、上下幾千年的問題本來就難以回答,只能說目前學術界也正在研究中。

專業問題就要問專業人士,我是個搬運工

文獻1: 理論上講,由於上古時期沒有文字記錄,考古發現的屍骨也是凌亂不堪,並不是想象中一排排人的屍骨完完整整的排列好供測量,發現一根手指可能都是重大考古發現,但僅憑這根手指可很難得到太多的信息。上表是1988年一篇文獻中的表格,文章中沒有詳細說明這些數據是怎麼來的,感覺數據比較大。

文獻2:這篇文章明確說明是用枕骨大孔來推斷古代人類身高,樣本時間跨度從新石器時代一直到宋元時期,結論數據基本在162cm左右波動。但由於資料不足,不知道這些人的性別、種族,數據也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文獻3:這篇文章中對鄭州地區的多處漢唐宋墓葬成年人骨標本進行了測算,並與其他研究成果進行了對比,大致得出結論,漢、唐、宋男性平均身高169.52cm、167.03cm,164.49cm;女性分別是159.11cm、158.39cm和156.17cm,規律是越來越矮,但與現代差距不大。

文獻4:北京西屯墓地發掘墓葬490座,從戰國開始一直到明清都有,某專家從其中74個成年人樣本進行推算,按四種不同的推算方法,結果如下:漢代男性平均身高165.34cm;北朝男性平均身高163.79cm;清代男性平均身高165.31cm;女性分別是漢代159.18cm,北朝162.97cm,清代157.32。男性基本一致,都是165cm左右,女性波動較大,但平均也有差不多160cm。與其他專家在其他地區測算結果進行對比,發現北京西屯出土的人身高反而算是比較低的,當然選擇的樣本也大多是中國北方地區的,總體來說和現代人身高接近。

這樣的文章還有很多,不一一列舉了。

這些研究都存在一定缺陷,結果不令人信服

從這些文獻當中就可以看出,目前對古人身高的研究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方法不確定。現在學術界一般依靠出土人類屍骨進行推算,文字會說謊,但死去的先人不會。但各種推算方法都有一定誤差,多少會和實際情況有一定差別,比如根據屍骨股骨長度來推算,不同的專家推算公式的參數不同,結果也有較大偏差,不同的方法對同一具屍體身高推算的差距可能高達10公分甚至更多。

其次,樣本數量不夠多。以上文獻,往往一個地區、一個時期的古人屍骨樣本不過幾十,有的甚至只是單一樣本。考慮到人類個體的差異性,這很難讓人對研究成果信服。

所以,這個問題最後結論是:學術界對此沒有定論。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