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过年,还有年味吗?

辉煌归于平淡


现在过年和以前比较年味淡了许多,多方面原因吧。拿我身边的事情来说吧,有几个朋友过年回去就四五天,每次都聚不齐,有的回去你都见不到他,不是通过聊天的话,还以为没回去呢。相比较以前年味淡主要体现在以下就几个原因吧



1:和以前相比的话,以前都是在家种地,机械也不发达都靠人,所以邻里之间免不了相互帮忙,感情深,现在大多都出来打工,一年见不见几次,所以感情淡了,见面也只是礼节性的打招呼而已



2:物质生活提高了,以前不到过年很少有肉吃,现在哪天几乎想吃都能吃,没了小时候到处串门吃好吃的了那种感觉:交通工具的改善,以前人们走亲戚都是走路,好点的骑自行车,一天走一家,现在都是机动车,礼品也能带很多,留了礼品就走了。



3:压力大,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人为了生活不得不缩短回家的时间,回家一周左右,但事情很多,走亲串友,买年货,陪孩子等,所以不得不压缩很多时间,匆匆忙忙的给人感觉年味淡了


乡野小李


我是湖北宜昌的,我觉得我们这边年味还是非常浓厚的,一到腊月,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腊货,有腊鸡,腊鱼,腊肠等等,每当我看见这种场景的时候,我就知道年要来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挂上红灯笼,外地的亲人都回到自己的家乡,亲戚朋友相互窜门,聚餐。还有舞狮子的,玩彩莲船的,非常热闹


曦兰姐


现在过年,就是一个日子而已,个人感觉已经没有原来浓浓的年味,小时候,日子虽然都不富裕,但每逢过年,家里会蒸馍馍,准备菜,穿新衣服,放鞭炮,忙忙碌碌,喜喜庆庆的。走亲访友也是过年的一庄大事

现在,日子好了,人情淡了,亲朋好友平时忙忙碌碌,很少走动联系,吃穿住行也都不像以往那样新鲜,每天好吃的好穿的,已不再期盼过年,打心里把过年当成一种负担了。


小城阿琴


就是以前我也有同样的感受,现在过年没有以前有年味儿。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只要有人,有情,有开心,也是一种过年的一种方式。其实也不用老去纠结现在的过年,就真正的就像10年前那样的过年方式,以前过年都是在家乡里面玩,现在过年都喜欢在家长以外的地方去玩。我们要适应新时代,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年味儿。现在我已经想通了。虽然烟花爆竹象征着年味儿。但是同样的人,同样的情,不同的玩法也是可以的。今年过年一定要开心。


奋斗青年阿超


我们慢慢长大,慢慢的经历越来越多,但却觉得年味越来越淡,其实年味还是有的,只是我们感觉越来越淡,这体现在好多方面。

1.现在的生活水平渐渐提高,我们吃的,穿的,用的,越来越好,以前过年的时候,临近过年,我们总是要购置年货,最开心的莫过于买了一身新衣服,除夕夜一块一家人吃好吃的。但现在呢?好多人过年不买衣服,即使买了,也没有以前的欣喜感了,因为这些都成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们没有太多的感觉,就会觉得年味越来越淡。

2.从思想方面,随着小孩子年轻人的渐渐长大,好多九零后零零后的年轻人每天慵懒,每天再聊天软件上发表自己如何如何精神空虚寂寞,每天玩着网游,日复一日。这样的生活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每当过年,甚至都想方设法的尽快度过,这样从自己的心理方面当然觉得没有了年味。


叫我小白吖


现在过年,比着以前确实缺少点年味,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的多,小时候过年只要一进入腊月,都有年味了,可现在不到过年那几天基本家里没人,人们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不得不努力奋斗,以前过年都提前买很多东西,现在也都买几天的都可以了,都有超市,每天都开着门呢,反正现在过年是越来越没意思了


大康的生活


现在过年还是有年味的,从两方面出发考虑问题

一方面:从二十世纪50年代到二十世纪80年代,那时候过年有年味的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那时候,最渴望在过年能吃饱饭就过好年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济有所好转,过年时能吃到大米白面,有鱼有肉就很不错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大转变,经济水平提高了。到了腊月,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家家户户都张罗着辞旧迎新,忙活着过年了。丰盛的年饭,团团圆圆其乐融融,这个年代最有年味的,人情味也非常浓的。

另一方面:二十世纪90年代到二十一世纪,过年也有年味的“升级的年味”

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末期进入了小康的时代,大多部分年饭都挪到酒店去了,人人都有智能手机,家家几乎都有轿车,平时吃的和年饭都差不多,这说明生活太美好了、太安逸了!但是怎么年味淡了呢?其实正处于信息大时代,改变了人的思想,改变了看法和观点,看淡了所有,心中无我状态,升级的表现,所以现代的年味就有所不同。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不管那个年代都代表着年味的意义


小朝天椒


有是有的,不过也要年龄,现在不比以前了,过年家家人都在齐,你去我家搓一顿我去你字搓一顿,吃饭好了打打扑克牌,白天去看运动会,晚上4点左右开饭。老火玩扑克麻将,小孩穿新衣服,放炮竹,领押岁钱,我们那时领的也不多过过年下来200块左右吧,95年的时候,想想现在没法比的,在一个就是现在的人没以前的热情了,像我们农村现在过年都上城去玩了。过年之前亲戚朋友们都会问什么时候回家过年,过完年又问什么时候回去,唉,最怕的话题,还有一个就是过年借钱,借也不好,不借也不好。问一两遍得不到就不好意思了,唉说着说着走题了,大人怕过年,小孩爱过年,岁月不饶人啊,想想以前过很热闹的,现在长大了,各种压力和负担奔腾而来,再看看身边一样年龄的,人家事业多么成功,想想只能以泪洗目。好吧不多说了,祝所有人们2020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春春之人生笔记


看你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农村的年味比较浓重,而城市的年味更趋向于商业化。当然我出生在农村,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一年到头来就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自己才会有新衣服穿,压岁钱可拿……小时候天真烂漫,从未懂得过年的真正意义,而当自己为人父母时,才发现过年原来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殷切希望,更是一种责任。在农村,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每天的寓意都不一样,如吃芝麻糖、蒸馒头、扫房子没、庙里祈福等,走到哪里都充满了年味儿,过年我们都会走访亲朋好友,互相磕头拜年,一年到头来相聚的次数很少,大家聚在一起会回顾一年的得失成败和对新的一年的盼望,更多的是陪伴自己的家人……


儒梵


我是来自秦岭大山里的霞姐,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1、我觉得现在过年,肯定还是有年味的,只是现在的年味和我们小时候的年味不一样而已。就像今天的小朋友,她现在过年的年味就是她记忆里现在的年味,等她长大后发现和小时候很大不一样。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发展很快,无论是软硬件设施,还是人们的思维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民的风俗习惯也随之改变,这也是正常的。

2、对于70,80,以及部分90后而言,年味就是全家团聚,会有很多好吃的,会有漂亮的新衣服,会有长辈的压岁钱,会有大红灯笼,还有最能代表年味的鞭炮,这些都是他们记忆中的对于年味最深刻的记忆。也许有人会有点失落,但是无论怎样,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我们也得与时俱进,那些儿时的记忆会永远保留在我们内心深处。

3、另一方面,我们之所以很怀念儿时的年味,是因为我们儿时大多数家庭还比较穷,我们对于年味的记忆很大程度是对过年的期待,因为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平时很多我们都是享受不到的,只有过年时才能享受到那种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更大的满足,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社会进步了,过年时我们吃的比儿时还好,穿的比儿时更漂亮,但是我们心里的满足感远远不如儿时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