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焦有火“吃不下”,下焦有火“拉不出”


二、上火部位不同用藥也需有異


1、上焦有火——心肺:“吃不下”


症狀有口乾、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唇裂、目赤、頭暈、耳鳴及微咳等。上焦有火:突出表示為“吃不下”這是火在心肺。


甘草、胖大海各6克,用藥指導:可選用上清丸、牛黃上清丸(片)、黃連上清丸(片)、牛黃解毒丸(片)、三黃片等。也可用菊花、金銀花、薄荷、板藍根、桔梗各10克。用沸水泡茶飲用,一日一劑。小兒可選服珠黃散等。


2、中焦有火——脾胃:“受不了”


症狀為時而胃火亢盛,中焦有火:突出表示為“受不了”這是火在脾胃。食不知飽,時而呃氣上逆,脘腹脹滿,不思飲食。


也可採用三黃湯加白芍煎湯服。小兒宜服七珍丹等。用藥指導:宜選用梔子金花丸、牛黃清胃丸、清胃黃連丸、清胃散。


3、下焦有火——肝腎、膀胱大小腸:“拉不出”

症狀為大便乾結、小便短少、尿色黃赤、渾濁有味、尿痛、尿道灼熱、小腹脹滿、小便有利;婦女陰部時癢、白帶增多,下焦有火:突出表示為“拉不出”這是火在肝、腎、膀胱、大小腸等部位。甚至帶黃。


用藥指導:常用中藥可選三黃片、當歸龍薈丸、梔子金花丸、龍膽瀉肝軟膠囊等;也可選用八正散、三金片、複方石葦片等。

三、上火臟器不同用藥需有差別


1、肝有火主要表現在眼乾、眼癢、結膜炎、眼屎分泌;脾氣溫和易衝動,肝火:肝開竅於目。感覺壓不住火,總想發脾氣,有時甚至有胸肋刺痛感。


用藥指導:可選黃連羊肝丸、龍膽瀉肝丸。


2、肺火——鼻、咽喉


肺有火主要表示為鼻及鼻腔乾燥、生瘡;乾咳、痰粘黃、咽喉疼痛、肺部不爽、感覺憋悶等。


用藥指導:可選羚羊清肺丸、清肺抑火丸、梔子金花丸、板藍根顆粒、雙黃連口服液等。


3、心火——舌尖紅、小便黃


患者舌邊尖發紅、心煩意亂、多夢或睡不著覺、小便黃甚至有熱辣刺痛感;口渴,心火:心有火主要表現在舌。想大量飲水等。


用藥指導:可選用牛黃清心丸、安宮牛黃丸等。


4、胃火——口舌、牙齦


患者舌苔黃膩、口苦口乾、口唇生瘡、想大量飲水。胃有火主要表現在牙,脾胃火:脾有火主要表現在口舌。患者牙齦痛、牙齦紅腫、牙根發炎、口臭、大便乾燥。


用藥指導:可選牛黃清胃丸、牛黃上清丸、三黃片、新清寧片等。

四、上火人群不同用藥亦有不同


一般“火”大的孩子平素性情急躁、煩躁易怒、大便幹、手足心熱、喜食冷飲,小兒:小兒易發肺火。且食慾一般都比較差,睡覺時蓋不住被子,喜歡俯臥而睡,口唇發紅、舌質紅、舌苔少、脈細而快。


用藥指導:肺熱鬱閉可服用通宣理肺丸、麻杏石甘湯;陰虛肺熱可服用養陰清肺口服液或金果飲等。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END——

⊙運營編號:YNZY00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