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潛艇好多是萬噸級的,但水上軍艦上萬噸的少?

一線天5458


艦艇噸位確實是衡量技術能力和作戰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情況下噸位越大,能夠搭載的武器裝備數量就會越多、系統配置越完善、對設計建造能力的要求也越高,按照目前各海軍強國主戰艦艇情況而言,滿載排水量能否上“萬噸”也已經成為判斷一型艦艇整體戰鬥力的“潛規則”之一。

從整體上來說,萬噸水面戰艦的種類和數量要不萬噸潛艇多,問題中所說的萬噸級的潛艇好多,個人認為更多的是由於核潛艇的特殊性造成的“深刻印象”造成的

“萬噸級“水面主戰艦艇的代表:排水量24000噸的“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
美國的大型核動力航母排水量達到了10萬噸級
排水量超萬噸的潛艇基本上都是戰略核潛艇或重型巡航導彈核潛艇


全球範圍內各國裝備的各種類型的潛艇數量超過300艘,而排水量達到萬噸級的潛艇數量也只有50艘左右,而且全部為核潛艇,具體型號包括美國水下排水量約18000噸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和10000噸的“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俄羅斯水下排水量約46000噸“颱風級”戰略核潛艇、24000噸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13000噸的“德爾塔III/IV”戰略核潛艇以及24000噸的“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法國15000噸的“凱旋級”戰略核潛艇,英國16000噸的“前衛級”戰略核潛艇以及我國11000左右的094型戰略核潛艇等,除了上述型號以外,其他攻擊型核潛艇的排水量大多在5000-8000噸之間。


俄羅斯24000噸的“北風之神級”(前)和46000噸的“颱風級”戰略核潛艇



13000噸級的“德爾塔級”戰略核潛艇
我國094戰略核潛艇排水量約1.1萬噸

除了核潛艇以外,目前常規潛艇中排水量最大的是我國的032型試驗艇,水下排水量達到了6600噸,其次是日本的“蒼龍級”AIP潛艇,水下排水量超過4000噸,除此以外,其他國家的常規潛艇的水下排水量大多在2000-3000噸之間,沒有一型常規潛艇的排水量能夠達到萬噸級
現役常規潛艇排水量大多在2000-3000噸左右

而對於水面艦艇,排水量在萬噸以上的型號眾多,最典型的要數航母了,目前噸位最大的軍用艦艇是美國“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12000噸,而其裝備的其他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排水量也都在10萬噸左右!除美國外,俄、中、英三國的常規動力航母排水量均在60000噸以上,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排水量約42000噸,即便是全球最小的航母泰國“查克里.納呂貝特號”航母的排水量也有11000噸。不僅航母,其他水面主戰艦艇如美國DDG-1000驅逐艦、日本“愛宕級”、韓國“世宗大王級”驅逐艦,我國的055驅逐艦、俄羅斯的“彼得大帝號”、“光榮級”巡洋艦等水面主戰艦艇的排水量也都超過了萬噸,此外,包括“美國級”、法國“西北風級”,日本“日向級”/“出雲級”、韓國“讀到級”、澳大利亞“堪培拉級”以及我國的071型等在內的兩棲艦艇排水量也基本都在20000噸以上,部分甚至達到了40000噸級,其他包括補給艦、運輸艦等非戰鬥艦的噸位也大都超過萬噸,萬噸級水面艦艇總量可達數百艘。因此,從型號、規模上來說,萬噸級以上的水面艦艇要遠多於萬噸級潛艇
各型航母對比,排水量均在1萬噸以上

日本海自艦艇編隊,前面的“日向級”兩棲艦和後面的“金剛級”、“愛宕級”驅逐艦都在萬噸級以上

美國“美國號”兩棲艦排水量超過4萬噸
072型兩棲船塢登陸艦排水量超2萬噸

萬噸級戰艦的意義肯定不是單純的體型大,能夠設計、建造萬噸級主戰艦艇也體現了一個國家整體軍事科技和工業製造能力。曾經,我們以數百噸小艇與敵方數千噸甚至上萬噸的鉅艦對抗,上世紀末主戰艦艇的噸位還徘徊在3000-4000噸,而如今排水量超過12000噸的055驅逐艦不僅噸位上實現了萬噸級跨越,而且整體技術水平、戰鬥力和設計理念也邁入了世界最先進行列,而這還只是起點,期待後續佳音吧!

上世紀90年代的人民海軍主力艦:2000噸級的053型護衛艦055驅逐艦排水量達到了12500噸
未來的國產大型核動力航母排水量將達到10萬噸級


威吶解析


不得不說問題提的真好,潛艇達到萬噸或者超過萬噸級的很多的,事實就是如此,目前世界上主要大國的核潛艇排水量基本都在一萬噸以上,水面作戰艦艇超過萬噸真的不多,這裡不包含補給艦和航母以及特殊的水面艦艇,潛艇萬噸級別的肯定要超過萬噸的水面戰艦-驅逐艦

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

我們首先看看主要核潛艇大國的主要潛艇排水量:第一名美國,美國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水上排水量約16000噸,水下排水量有18000噸,本級潛艇18艘;海狼級攻擊核潛艇水上排水量在7500噸,水下排水量在12000噸,本級潛艇3艘,美國潛艇全部都是核潛艇,加起來有72艘之多。第二名就是俄羅斯的北風之神級核潛艇,水上排水量17000噸,水下排水量24000噸,本級艦8艘,已知服役3艘,5艘在建,還有俄羅斯的颱風級核潛艇,水上排水量約18500噸,水下排水量有25000噸,在服役1艘,第三名是英國海軍的前衛級導彈核潛艇,水上排水量約14500噸,水下排水量有15900噸,本級艦4艘,第四名是法國的凱旋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水上排水量約12000噸,水下排水量有14000噸本級艦四艘在服役,第五名中國的094戰略核潛艇,水上排水量約9000噸,水下排水量有11000噸,本級艦約6艘,五大國的厲害在核潛艇基本都在萬噸以上,加起來約40艘了。

颱風級核潛艇

其次看是主要水面戰鬥最強的萬噸驅逐艦,也只有中美日韓四國有了。我國有最新一艘055型驅逐艦標準排水量11000噸,滿載排水量12500噸,服役1艘,美國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即是DDG1000科幻戰艦,號稱世界最強驅逐艦,標準排水量13000噸,滿載排水量15000噸,一艘在服役,日本的愛宕級驅逐艦,標準排水量8000噸,滿載排水量10000噸在服役2艘,韓國的世宗大王級驅逐艦,標準排水量8500噸,滿載排水量11000噸在服役3艘,一共加起來才7艘,數量和超過一萬噸的核潛艇比還是差的遠啊

055型驅逐艦

通過對比可發現潛艇萬噸級別數量遠遠超過萬噸級別的水面艦艇(特指驅逐艦),那問題來了,那為什主要大國不大量建造超過萬噸的水面潛艇(特指驅逐艦)而是建造數量眾多的潛艇呢?其實很簡單,核潛艇作為世界主要大國的戰略核打擊力量,在其中的分量遠遠超過萬噸驅逐艦的,他的生存能力遠比水面艦艇要強大的多,不過大型驅逐艦也在不斷改進發展中,數量也是在不斷增多,可能後期將超越潛艇,也將更加有利的配合航母為中心的戰鬥群發揮戰鬥力。

韓國世宗大王級


藍海夢想666


兔哥回答;排水量是表示船舶大小的一個依據,艦船,潛艇都用排水量來表示其大小。潛艇的排水量有兩個,一個是水上排水量,一個是水下排水量。而軍艦隻有一個水上排水量,當然艦船排水量有幾個稱呼,標準、正常、滿載等等,但都是水上排水量。潛艇的排水量顯得比艦船高的原因就在這個排水量上。潛艇的水上排水量並不高,我們舉個例子,以基洛級潛艇為例,它的水下排水量3126噸,而水上排水量則是2325噸,而它的長度只有73米左右,寬度9.9米。而和它水下排水量相差不多的護衛艦的長度都在100米以上,寬度也要比它寬。這主要是艦船是浮在海面上,而潛艇是整個艇體都潛入水裡去了,所以排水量就會大。拿軍艦的水上排水量和潛艇的水下排水量比肯定潛艇的排水量佔優勢了。


軍艦的排水量是它浮在海面上的排水量,這個排水量就是它整個自身的重量,軍艦標準排水量或是正常排水量和滿載排水量也有一定的差距,這個差距就是軍艦的儲備浮力,儲備浮力越大越好。但無論排水量變化多大都需要浮在水面上才能正常作業。我們知道物體排開水的重量等於它身體的重量,這個重量是建立在浮力的基礎上的。軍艦所受到的海水浮力遠大於它是重量,所以軍艦能夠浮在海水上面,並且能夠獲得滿載排水量時不沉。而潛艇是利用吸入大量海水使自身重量大於海水浮力,使潛艇下潛。以下圖為例,就能很直觀的看出吃水深度和艦體的比例,軍艦的吃水即它的排水量,所佔比例小於整個艦體體積。


潛艇的水上排水量或稱浮航排水量是它的本身的重量,這個排水量並不高,我們以萬噸級排水量的潛艇為例。北風之神是俄羅斯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它水上排水量是1.7萬噸,水下排水量則達到了2.4萬噸。而我們所說的潛艇的排水量多是按照水下排水量來來說的,自然潛艇的排水量會遠大於軍艦的排水量。另一個原因,潛艇本身是水下兵器,即便是水上排水量時,吃水深度也遠大於它的體積,這是因為潛艇即便是水上航行,也只有三分之一的艇體露出了水面,甚至是連三分之一都不到,這是因為潛艇的螺旋槳在潛艇的縱軸線的中心位置,必須把大部分艇體沉入了裡才能滿足水面上的航行。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潛艇的設計結構,潛艇都是圓圓滾滾的,並不像軍艦那樣水下面積小,水上面積大,戰略導彈核潛艇的艇體都比較大,需要安裝長度十幾米的戰略導彈,這些導彈貫穿整個艇體,加上需要長時間潛航於水下,因此,必須要有一定的生活工作空間,還需要把所有的設備,都安裝進艇體。這也是戰略核潛艇的體積大的原因,例如,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長度達到了170米,如此大的體形水下排水量2.4萬噸也就不奇怪了。正是由於潛艇的形體結構和吃水的原因,使潛艇的水下排水量和水上排水量都比較大,而軍艦的排水量都是水上排水量,使得軍艦即便體型比潛艇大,但排水量卻不如潛艇高的原因了。


兔哥42928


因為現在的軍艦,對於二戰時期來說噸位普遍要小很多,主要是作戰任務和理念較之前有了較大改變。

二戰時期的軍艦依靠大炮和護甲,大炮想要威力更大打的更遠,尺寸就必須很大。再加上需要安裝裝甲來進行防護。所以噸位自然而然的就上去了。而現代軍艦不再依賴巨炮重甲,隨著導彈的出現,裝甲已經無效,再加上航母成為了現代海軍核心,驅護艦隻要能裝下一定數量的導彈就可以很好的配合航母執行任務。



美國伯克級驅逐艦


所以目前萬噸以上的主戰艦艇很少的,除了航母,兩棲攻擊艦,登陸艦,就是少數的驅逐艦。

超過萬噸級的潛艇的比例上要比超過萬噸級的水上艦艇要多一些,這是因為潛艇和核威懾聯繫起來,噸位自然而然的就上去了。已知的就有颱風,俄亥俄,096等。

這是因為核潛艇和常規潛艇的差距過大,我們舉個例子,日本現在能夠製造的“蒼龍”級潛艇,排水量4200噸,僅從噸位上來說也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常規潛艇了。

但是毫無意義,無論常規潛艇的AIP技術如何先進,鋰電池的性能如何逆天,常規潛艇的前行時間和航行能力也遠不如核潛艇,導致其只能在近海航行,無法遠洋航行,這就直接限制了常規潛艇的用途,一般只能用於近海防禦。

所以相對於有核武器的國家來說,為了達到三位一體的核威懾能力,潛艇必須是核潛艇,只有核潛艇才有足夠的航行時間和距離,而核潛艇的噸位輕輕鬆鬆上w噸。

這是作戰任務決定的,沒有辦法。但潛艇也不是越大越好,前蘇聯製造了一款“颱風”級潛艇,排水量達到4.8萬噸,然而實際效能還不如“俄亥俄“,一味的追求大也沒有用。

所以目前潛艇上萬噸的比較多,水上軍艦比較少。


英雄光


潛艇是海底重器,尤其戰略核潛艇,是大國重器,定海神針。一般的戰略核潛艇均萬噸以上,亦或2萬噸,因為採用核動力和裝載戰略核彈,體積大.數量多,必須有較大排水量,加上艇員多,海上執行任務吋間長,裝載食品.淡水等,加上戰略潛艇水下航速達30節或以上,對核反應堆的耍求甚高。水面艦艇,包含055.052.054.056均進行戰役或海上戰鬥,不配備核彈或戰略導彈,所以排水量要小的多。


列兵人


潛艇(別稱:黑魚)或稱潛水船、潛艦是能夠在水下運行的艦艇。潛艇的種類繁多,形制各異,小到全自動或一兩人操作、作業時間數小時的小型民用潛水探測器,大至可裝載數百人、連續潛航3-6個月的俄羅斯颱風級核潛艇。按體積可分為大型(主要為軍用)、中型或小型(袖珍潛艇、潛水器)和水下自動機械裝置等。

大型潛艇多為圓柱形,船中部通常設立一個垂直結構(艦橋),早期稱為“指揮塔/指揮台”,內有通訊、感應器、潛望鏡和控制設備等。如今的深海潛艇或專業潛艇常已無此設計。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潛艇得到廣泛運用,擔任許多大國海軍的重要位置,其功能包括攻擊敵人軍艦或潛艇、近岸保護、突破封鎖、偵察和掩飾特種部隊行動等。潛艇也被用於非軍事用途,如海洋科學研究、搶救財物、勘探開採、科學偵測、維護設備、搜索援救、海底電纜維修、水下旅遊觀光、學術調查等,超級富豪甚至用為海下移動豪宅。

潛艇是公認的戰略性武器(尤其是在裁軍或擴軍談判中),其研發需要高度和全面的工業能力,目前只有少數國家能夠自行設計和生產。特別是彈道導彈核潛艇更是核三位一體的關鍵一極。潛艇也是較早期就有的匿蹤載具。潛艇的噪音降至90分貝左右就可以“淹沒”在浩瀚的海洋背景噪音中,就不是當代聲納所能偵測的。


用戶88488646824


潛艇的排水量有兩個,一個是水上排水量,一個是水下排水量。而軍艦隻有一個水上排水量,當然艦船排水量有幾個稱呼,標準、正常、滿載等等,但都是水上排水量。潛艇的排水量顯得比艦船高的原因就在這個排水量上。潛艇的水上排水量並不高,我們舉個例子,以基洛級潛艇為例,它的水下排水量3126噸,而水上排水量則是2325噸,而它的長度只有73米左右,寬度9.9米。而和它水下排水量相差不多的護衛艦的長度都在100米以上,寬度也要比它寬。這主要是艦船是浮在海面上,而潛艇是整個艇體都潛入水裡去了,所以排水量就會大。拿軍艦的水上排水量和潛艇的水下排水量比肯定潛艇的排水量佔優勢了。

軍艦的排水量是它浮在海面上的排水量,這個排水量就是它整個自身的重量,軍艦標準排水量或是正常排水量和滿載排水量也有一定的差距,這個差距就是軍艦的儲備浮力,儲備浮力越大越好。但無論排水量變化多大都需要浮在水面上才能正常作業。我們知道物體排開水的重量等於它身體的重量,這個重量是建立在浮力的基礎上的。軍艦所受到的海水浮力遠大於它是重量,所以軍艦能夠浮在海水上面,並且能夠獲得滿載排水量時不沉。而潛艇是利用吸入大量海水使自身重量大於海水浮力,使潛艇下潛。以下圖為例,就能很直觀的看出吃水深度和艦體的比例,軍艦的吃水即它的排水量,所佔比例小於整個艦體體積。

潛艇的水上排水量或稱浮航排水量是它的本身的重量,這個排水量並不高,我們以萬噸級排水量的潛艇為例。北風之神是俄羅斯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它水上排水量是1.7萬噸,水下排水量則達到了2.4萬噸。而我們所說的潛艇的排水量多是按照水下排水量來來說的,自然潛艇的排水量會遠大於軍艦的排水量。另一個原因,潛艇本身是水下兵器,即便是水上排水量時,吃水深度也遠大於它的體積,這是因為潛艇即便是水上航行,也只有三分之一的艇體露出了水面,甚至是連三分之一都不到,這是因為潛艇的螺旋槳在潛艇的縱軸線的中心位置,必須把大部分艇體沉入了裡才能滿足水面上的航行。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潛艇的設計結構,潛艇都是圓圓滾滾的,並不像軍艦那樣水下面積小,水上面積大,戰略導彈核潛艇的艇體都比較大,需要安裝長度十幾米的戰略導彈,這些導彈貫穿整個艇體,加上需要長時間潛航於水下,因此,必須要有一定的生活工作空間,還需要把所有的設備,都安裝進艇體。這也是戰略核潛艇的體積大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