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什么不引进燧发枪,而是一直用火绳枪?

人民是宗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先说一件事:

嘉庆帝时期,天理教攻打紫禁城。

当时还是皇帝的咸丰帝取出打猎的燧发鸟枪,连续打死了2个天理教的教徒。

为此,嘉庆帝对他非常欣赏,认为他勇武果敢,后来将位子传给他。

可见,至少在嘉庆时期,皇族装备用于打猎的燧发枪是寻常事。

其实,在乾隆时期,英国大使马嘎尔尼就有过类似的事情。

当时马嘎尔尼像用先进的西洋礼物,给乾隆来个下马威。于是,马嘎尔尼献上了诸如新式燧发枪在内的各种礼品。

然而,乾隆更是厉害,早就预计到这点,在接待英国人的宫殿房间内放置了大量来自西洋或者仿造西洋的东西。

在监视到乾隆精美的燧发枪后,马嘎尔尼大感惭愧,自认为是井底之蛙,仓皇离开。

其实,乾隆、康熙的私人兵器库里面,不乏精美的燧发枪。

今天大家去故宫博物院里面,就可以看到这些武器。

实际上,早在明末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燧发枪,是西洋人带到中国,大明进行仿制。

因为17世纪燧发枪刚刚在欧洲出现,所以性能上还是有些问题,可靠性较差,大明也没有大量仿制。

不过,满清随后却连续在燧发枪勉强吃了几次苦头。

在第二次雅克萨战役,826名俄军拥有火绳枪100支,先进的燧发枪850支。

满清最终是惨胜,围困到沙俄军人吃人,这才胜利。

如果这是康熙时代的事情,乾隆时期这点就更明显。

在清缅战争中,缅甸军队使用了一些从英法手中购买的燧发枪,对清军不小的伤亡。

缅甸的阴雨连绵,满清的火绳枪受影响很大,经常无法射击。相反,燧发枪由于没有明火,受到影响较小,而且射速、精度也有明显的优势。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到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很多部队有一半人装备火绳枪,那么为什么不装备更先进的燧发枪呢?

原因如下:

第一,土包子心理。

大明本来有诸如大将军炮、破虏炮之内的火炮,性能也算够用。

然而看到更为先进的红衣大炮以后,大明不惜重金购买、仿制、装备。

这是一个军事意识问题。

相反,满清却没有这方面觉悟,总觉得依靠弓马和火绳枪,一样不是打下了天下。

对于乾隆来说,自吹有10大武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那有没有燧发枪又有什么区别!

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哪怕已经吃了亏。

其实,在18世纪比如美国独立战争这种规模宏大的战争,已经有数十万规模的军队使用燧发枪作战。

如果弓箭和火绳枪这么好,洋鬼子为什么不惜代价大量装备燧发枪?难道洋鬼子都是傻蛋?

第二,基础手工业的落后。

燧发枪的加工比火绳枪要复杂,尤其燧石击发机构需要一定的加工技巧。

当然,以满清的国力是能够承受的,只是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火绳枪的加工方法和工艺。

这不但需要花更多的钱,还要训练更有技巧的工匠。

大家看看满清铸造红衣大炮的水平,就知道他们军工能力非常烂,比明朝还有退步。

连明朝传下来的东西都没学好,还去学新东西?

第三,没有民间发展的土壤。

欧洲军队从17世纪后期开始装备燧发枪,立即意识到这种枪支的优势,再也没有退回火绳枪。

有意思的是,在军队没有装备燧发枪之前,欧洲民间已经大量装备。

燧发枪价格虽高,但性能优秀,非常实用民间包括远洋水手在内各种人的自卫。

由于民间燧发枪蓬勃发展期间,也会推动军队的进步。

然而,满清为了阻止汉人老百姓反抗,禁止民间装备火枪。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帝忽颁上谕,明令禁止民间铸造私藏鸟枪、竹铳、铁铳等火器,违者严惩。

虽然一些诸如猎户之内还有私藏的火枪,但民间工匠哪里还敢大规模制造。

由此,民间市场垮了,军队又不思进取,燧发枪有市场才怪。

从燧发枪这种小事,就可以看出满清的腐败和短视,灭亡也是必然。


萨沙


清朝还真有燧发枪,比如说赞巴拉枪当中就有燧发枪。因为赞巴拉枪是一个统称,只要是从中亚、西亚引进的火枪都叫赞巴拉枪。

赞巴拉枪中数额最大的一种,土耳其重型火绳枪

所以说,清军当中装备了燧发枪,但是远没有土耳其重型火绳枪装备的多,因为清军此时装备的燧发枪基本上全靠外来输入。但是为何清军没有大规模装备燧发枪?

原因正如疯狗的轻武所说,清朝金属冶炼工艺不过关,所以无法自行生产,只能进口。至于说清军为何没有进口燧发枪,主要一点是清军的火力远强于当时清军所有的对手。

清军对火力十分重视,不仅仅是枪械,还有火炮,同时清朝的人力资源个国力也表明,清朝随时可以拉出一支装备着大量枪炮得大军远征,毕竟乾隆年间两万西征军除了四千多骑兵依然装备马刀和长矛,步兵人手一杆赞巴拉枪,而且全军装备200门火炮。

所以,当时的东亚大陆上没有任何一支武装在火力上强过清军,因此正面战场清军难遇对手,就连同样装备了燧发枪的缅甸都无法和清军正面硬抗。因为战争打的是国力和军事体系,这就好比1979年惩罚越南黎笋集团,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的我军能大量歼灭装备AK47的越军的原因,也是1982年马岛战争中装备半自动步枪的英军能打败装备自动步枪的阿根廷军队的原因。

清军野战战术就是步兵炮兵居中射击,骑兵两翼迂回。

但是火力上的优势并没有让清朝意识到技术上的差距,因为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思维方式是有就可以,导致燧发枪只能小规模装备清军。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巧了...1793年的时候,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恰好是乾隆年间,而且也恰好遇到“王将军”(《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中提及,但不知道究竟是那个王将军)

马嘎尔尼便问,欧洲那边17世纪就基本普及了燧发枪,但为啥清朝那会还主要装备火绳枪,王将军回:燧发枪虽然快,但容易打不着火,火绳枪虽慢,但却可靠。

另外,清朝前期是有燧发枪的,下边这把便是御用“自来火”,但看他的击发机构是簧轮擦火,这种燧发枪机非常昂贵,远比不上后来的燧石击锤打火来的简单可靠,所以不可能批量装备给兵丁

但你说清朝不知道国外的燧发优于火绳么?肯定知道! 但自打元明开始,冶铁这块的技术还是原地踏步,反观西方经文艺复兴之后已经直接一波进入了科学革命。燧发枪的枪机虽然也不难,但部件远比火绳枪来的复杂,尤其是簧片,紧固螺丝,扳机释放机括这些东西以当时清朝的加工水准不是说造不出来,而是难以廉价量产,所以也就没装备了。


疯狗的轻武


燧发枪的打火装置,对于当时的中国成本太高,而且燧发枪相对于火绳枪的技术优势,在清朝看来还没那么明显,所以不肯花大价钱进行普及装备。


清朝初年对于枪械的最大改进,就是雍正年间从原本的轻型鸟枪,改良为赞巴拉鸟枪。赞巴拉鸟枪,是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中缴获的,源自于中亚,威力比早期鸟枪大得多。早期轻型鸟枪,甚至在较远距离上打不穿清军的棉甲。


赞巴拉鸟枪的价格大约是2.85两白银,而西方燧发枪价格相当于8-9两白银,更先进的来复枪则要25两白银。价格因素,可能是乾隆年间拒绝普及燧发枪的主要原因。



陶式防务评论


中国在明代的1635年就由毕懋康发明了燧发枪。满清不用是典型的掩耳盗铃,其维持统治的办法就是阻止汉人进步,愚化、奴化汉人,自己把汉人过去的东西学会了,自己也不进步,维持现状,百姓不造反就好,对中国之外的事不感兴趣,对别人的进步一无所知,眼里只盯着汉人,把其他人都视为不开化的蛮夷,没有什么值得关心的。


沉140769451


个人认为乾隆是个巨大的傻蛋……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让别人说好,在封闭死板文字狱下营造虚假的盛世,让人民愚昧地效忠,最后变成听话规矩老实但冷漠无知软弱的病夫,为日后的衰败落后奠定了基础。


高长宽4


你觉得反清复明组织如果也有了会怎样,你知道汉族有多少人看他们有多不爽,一个少数民族满族执政,要想活的更久,只能闭关锁国,愚民政策!如果是你估计也会!


手机支架爱好者


厉害的枪械有什么好的,只能祸害人类

我们都是被逼无奈,才使用这些厉害的杀人武器,都是西方惹的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