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用腹腔鏡技術治療膽囊癌!”

姜小清,海軍軍醫大學附屬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膽道一科主任,海軍軍醫大學膽道腫瘤診治中心主任。

活得久才是硬道理。

腹腔鏡技術經過30多年的發展,單就技術層面來講,現在幾乎已經無所不能。

“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用腹腔鏡技術治療膽囊癌!”

“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用腹腔鏡技術治療膽囊癌!”

我們不反對腹腔鏡肝切除,也不反對腹腔鏡胰十二指腸腸切除,還不反對其它好多耗時很長的腹腔鏡手術,對一些肝癌病人的腹腔鏡手術我們也抱謹慎樂觀的態度。但是,但是我們堅決反對用腹腔鏡技術治療膽囊癌!!!

這個結論是由我們的大量臨床所見得出的。

我們反對腹腔鏡膽囊癌根治手術非技術所不能也,是不該為也。正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

腹腔鏡手術的優勢:讓手術切口“迷你化”

腹腔鏡手術之所以被醫患雙方所普遍接受,肯定是有原因的,或者說,相對於傳統術式,腹腔鏡手術確有它的優勢所在——讓手術切口“迷你化”。

我們知道,所有的腹部手術都必須有一個進入腹腔,到達手術部位的手術切口。而這個切口正好是手術的副產品,可以說是典型的“因治病而致病”,也就是說:這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治病),而導致了另外一個問題(切口)的產生。


腹腔鏡技術就是為了解決手術切口問題而產生的,由於腹腔鏡手術讓手術切口“迷你化”,所以人們常常把腹腔鏡手術也稱為微創手術。

就臨床上最常見的膽囊切除術來說,腹腔鏡膽囊切除比傳統的開腹膽囊切除,切口的微創化非常明顯,可以說讓醫患雙方都獲益良多。

但,微切口,不等於微創傷!

但是,微切口一定就等於微創傷嗎?

“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用腹腔鏡技術治療膽囊癌!”

說到底,一項技術的好壞,最終看的還是療效。療效又可分為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對於膽囊結石患者來說,同樣是膽囊切除術,腹腔鏡膽囊切除相對開腹膽囊切除,短期內具有創傷小,痛苦輕,恢復快的明顯優勢;就遠期來看,腹腔鏡手術的切口併發症少,疤痕小,療效也不差於開腹手術。那我們就可以說,腹腔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具有微創的性質,值得擁有。

但是,關鍵在於但是——對於較大的手術或者很大的手術,在整臺手術當中,切口的創傷相對於整個手術的創傷來說所佔的比重很小,腹腔鏡手術的微創性就會被嚴重的削弱,加之手術時間的延長,對患者來說,能否獲益,很難評價。所以,對於膽囊癌,或術前懷疑為膽囊癌的患者,腹腔鏡手術一定不能稱為微創,甚至可能是巨創,有時還可能要嚴重的影響療效。

根據來我們門診就診,或來我科二次住院手術的膽囊癌患者的資料來看,一個普遍的現象是:術前懷疑膽囊癌,然後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隨後病理證實為膽囊癌,接著再轉開腹手術或過一段時間後再轉別的醫院二次開刀行膽囊癌根治術。


很無奈的是,在第二次手術時,手術醫生還需要切除前一次腹腔鏡手術的穿刺孔,以免穿刺孔由於“煙囪效應”而發生癌細胞種植轉移。

很顯然,本來一次手術可以解決的問題卻變成了兩次手術,還增加了腹腔種植轉移和穿刺孔轉移的可能性,降低了手術獲得根治性的機會。

二次手術,患者遭受二茬罪!

二次手術對穿刺孔的擴大切除,無形中也增加了切口創傷,可以稱為“受二茬罪”。

“我們,旗幟鮮明地反對用腹腔鏡技術治療膽囊癌!”

上圖的這個病例,患者就診於南方某著名教學醫院,一家非常有實力的醫院,該院無論腹腔鏡還是開腹手術,技術都堪稱過硬。

患者在術前高度懷疑為膽囊癌,病人自己也是堅持要做開腹手術。但醫生反覆勸導,最後的手術選擇是:先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快速冰凍證實為膽囊癌後即刻轉開腹行膽囊癌根治切除術,可以說是無縫銜接。

這樣選擇的出發點一定是好的,就是希望在萬一不是膽囊癌的情況下患者能夠得到微創治療,即使是膽囊癌,也可以即刻中轉手術,再行開腹不遲,可以看得出,這是在為患者贏得一次微創的機會。

但這個選擇又確實是值得商榷的——因為術後僅一個月,即發現腹腔鏡手術的2個Trocar【注:腔鏡手術穿刺孔】已經發生了種植性癌轉移!

有人會說,這是患者的運氣不好;但其實,在腹腔鏡治療過的膽囊癌的患者中,這種穿刺孔發生癌轉移的病例屢見不鮮,絕非個例,很難用運氣不好來解釋。

我們認為,這就是選擇的重要性:好的選擇,不一定是對的選擇;對於一個不缺技術的醫生,選擇比技術更為重要。

東肝膽一作為國內最大的膽道腫瘤外科中心之一,每年都有很多的膽囊癌術後的病人來到這裡求治,一次次見到這種本可以儘可能避免發生的事情一再發生,我們有必要再次發出我們的聲音:腹腔鏡手術不適合可以行根治手術的膽囊癌患者。

我們還是要說:選擇比技術重要。對於膽囊癌,其惡性程度極高,預後極差,有根治手術機會的患者本來就不多,為何不好好把握僅有的一次手術機會,給患者以生的希望?

膽囊癌患者的腹腔鏡手術除了切口優勢還有啥優勢?

手術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活的久嗎,難道是為了切口小?

活的久難道不是硬道理?犧牲療效的小切口有何意義?

再說了,圖中這個腫瘤破潰的小切口就一定比癒合完好的大切口好看嗎?想清楚了這幾個問題,就一定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有同行一定會說,我們就是用腹腔鏡做過膽囊癌根治術,效果也很不錯,並沒有發生穿刺孔轉移的情況呀。我們當然相信一定會有這樣的病例。但是,在不增加遠期療效,花比開腹手術長得多的手術時間,冒著穿刺孔和腹腔種植轉移的風險,換取一個相對較小的切口,這樣的賬,到底劃不划算呢?

本文首發於“腹部頻道 ID:gandanshoushu”,經海上柳葉刀(ID:SH-scalpel)編輯,版權歸原作者。

審稿主任:楊小明

稿件意見請聯繫:010-65363351

投訴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