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抗擊疫情的白衣天使,請不要“硬扛”負面情緒

 大量醫務工作者放棄春節假期,投入到與疫情爭分奪秒的戰鬥中。全國各地醫院的發熱門診24小時開放,篩查、診治疑似感染患者;各地超6000名醫護人員陸續飛抵武漢,支援武漢疫情診治防禦工作;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連續6-8小時工作,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面臨致病性如此高的疾病,連續的超負荷工作,可能會有什麼樣的心身反應呢?

各位抗擊疫情的白衣天使,請不要“硬扛”負面情緒

  1、 出現焦慮、抑鬱情緒

  長期超負荷工作,進食不規律,休息和睡眠不足,不僅會發生體力耗竭,還會導致情緒異常,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焦慮、抑鬱情緒。時刻處在緊張複雜的工作環境中,面對大量的危重患者,對自身感染的恐懼,對家人情況的擔心,情緒低落、失眠、胃口差、沒有動力、無愉悅感、悲傷哭泣、自責、消極絕望。情緒過度緊張、擔心害怕,嚴重的甚至出現驚恐發作,表現為突發性的陣發性心悸、胸悶、呼吸困難、頭暈,可有瀕死感。

  2、 出現應激相關反應

  在繁重的醫療工作中還有可能面臨突發的人際衝突,醫護人員被迫接受來自患者的負面情緒甚至攻擊行為,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極易出現急性應激反應。該應激事件後,可表現為事件發生短時間內出現的情緒麻木、精神恍惚,進而轉變為恐懼、低落、迴避、噩夢、高度警覺等症狀,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好心態,可能造成持久的創傷後應激障礙。

  3、產生職業倦怠感

  過勞工作和危險的工作環境也在燃燒醫務人員的職業壽命。在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當下,許多醫務人員喊出“不計報酬,不問生死”的豪言,這是職業精神的呼喚,是醫者仁心。但是長期超負荷工作帶來疲憊、乏力、低落、麻木、無助、無意義感是普遍的、無法忽視的,尤其是在奉獻自己的同時聽聞各種醫傷、醫鬧新聞,極易產生悲憤情緒,失去對職業的信念和熱愛。

  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中,一線的醫護人員面臨的危險、壓力、疲憊難以想象。一名武漢抗擊疫情一線護士長說:“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在重大疫情面前,醫護人員是勇敢的救援者,也是渺小的平凡人,當面臨不良情緒和心理問題的時候,應該如何調整自我,走出情緒陰霾呢?

  我們建議先從下面3個方面著手:

  1、 勞逸結合,持久抗戰

  重大疫情的防控是一場持久戰,因此醫護人員更應該重視工作的勞逸結合,不能在疫情初期就因體力和精神耗竭而倒下。必須有適當的休息和規律的飲食,給身體和精神一個恢復的時間,以應對接下來的工作。建議在休息的時候不要想工作的事,做些能愉悅自己、放鬆心情的活動,如聽音樂、讀小說、做拉伸運動等。

  2、 及時疏洩不良情緒

  面對不良情緒要及時疏洩,不要獨自硬抗壓力,要知道單位、朋友、家人、社會都是你的後盾。與同事交談工作中的問題,可以共同協助解決;對家人傾訴工作的壓力和煩惱,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撫慰和支持;對心理治療師訴說情緒上的痛苦,可以得到專業的治療建議。每日晚上睡覺前做5-10分鐘冥想,徹底放鬆身心,清除一天的心理垃圾,第2日又是新的一天。如果焦慮、抑鬱情緒已經較為嚴重,影響到日常工作和生活,建議暫停手頭的工作,到精神科診治情緒問題,萬萬不能忽視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同濟醫院精神醫學科已開通心理治療熱線,為全體醫務人員提供心理諮詢和治療。

  3、 妥善處理醫患矛盾

  大量患者湧向醫院,醫療資源短缺,溝通不足等原因造成一系列醫患矛盾,對醫務人員造成心理和身體的傷害。當出現醫患矛盾時首先注意保護人身安全,面對有衝動行為風險的患者,不要單獨處理,可以找同事和醫院醫務處共同處理,第三方溝通也有助於平復患者和家屬情緒。在繁忙的醫療工作中也要注意人文關懷,學會換位思考,有時候多一句解釋,聲音多一分柔和,就能給焦急、恐懼的患者們多一點安慰,減少不必要的衝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