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看中國的“吃”文化


從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看中國的“吃”文化


中國餐飲,源遠流長,色香味形俱佳,舉世聞名,但她發展到今天,也是經歷了從一個從無知,到了解,進而講究,以至精美,到自成一套體系的過程。但能說沒有缺憾,已經盡善盡美了嗎?顯然不行,祖輩們的口味也是在不斷變化著,並且還會與時代相適應地不斷髮展下去。這裡我們不說其他,單說它的健康標準。

君不見,我們中國餐飲,常常是,數人團團圍坐,涼菜熱菜依次上齊,涼菜也是蘸汁共用,數雙筷子在盤中翻來攪去,結果致使唾液殘留菜中,你我碗筷之中都會沾染他人唾液。

我們中國人還講究“無酒不成席”,凡席就要划拳斗酒,幾杯下肚,高聲吆喝,唾沫亂飛,無人不受其害。最後一桌宴席動輒就要浪費一半以上,彷彿不如此不足以顯示主人的氣派,再拮据的人這時都會出手闊綽,否則就會顯得小家子氣,遭人鄙視。


從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看中國的“吃”文化

(蝙蝠)

(一)拓展食材的窮兇極惡

更可怕的是,許多年輕人已不滿足既有的菜餚和口味,卻別出心裁,貪婪窮極地四處搜尋拓展各類食材,從泥鰍、黃鱔、蛇、螺螄、蚌殼等腐爛淤泥裡的生物,到穿山甲、老鼠、蜈蚣、蜘蛛、蛤蟆、蟬、蠍子、蜥蜴、竹節蟲、孔雀、狐狸、豪豬、土撥鼠、豹貓、果子狸等,甚至還將有“移動的病毒庫”之稱的蝙蝠當成盤中之物,簡直到了天怒人怨、觸及底線的地步。

豈不知這些都一直是中國人過去堅決抵制成為食物的物種,就算有個別地方少數人偷偷偶爾食之,但絕不允許出現在宴席之上。售食野生動物最大的危害就是:自帶病毒的野生動物逃避了衛生檢疫而直接進入食者餐桌。更不用說會加劇了部分珍稀保護動物的滅絕,或是使野生動物所攜帶的病毒感染人類,甚至導致在人際間傳播。


從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看中國的“吃”文化


可怕的是,在一些地方,這些野生動物卻一直被一些無知、無底線的人,大快朵頤,視為美味,並大力推崇,熱衷於此。彷彿發現了“新大陸”,豈不知,這完全是一種無知無德的表現。

今天人類食用的大眾食材是經過數千年的培育、優化、檢驗、選擇,最後才發展成為最適合人類吸收,最具營養,也最安全的食物,那是一個長期選擇的結果。

而那些被淘汰或放棄的物種,都是不適合或有害有危險的,這個道理難道都要被懷疑、被否定,那才是最大的無知和愚蠢!


從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看中國的“吃”文化

(果子狸)

(二)寧傷身體的重口味

近些年,天南地北大興的火鍋地邊攤,把葷素生熟一鍋煮,麻辣燙熱方顯熱鬧夠味,但食者眾多,熟菜尚未吃完,生菜又下了鍋,攪上一攪就吃,說是才夠脆嫩,至於湯未沸,菌未死,在追求口欲目的下,就顧不上那麼許多了。

最多也就是喝幾杯白酒,自慰是“殺菌消毒”,不是說“寧傷身體,不傷感情”嗎?而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現如今四面八方、大人小孩都在追求“無辣不歡”、“重口味”,強調的是感官的刺激,還樂滋滋地自詡為“吃貨”。

許多中小學生不願在家裡好好吃飯,而熱衷甚至成癮地貪吃校園門口,背街小巷裡的“烤串”、“麻辣粉”,並以此為主食,以致許多孩子小小年紀就胃病纏身,那還談得上什麼健康,真是讓人心疼。

如果聚餐就是中餐的傳統,那麼這習慣為什麼不可以改一改呢?否則,若遇傳染源,遭殃者必將無數,甚至會影響國民健康乃至經濟建設多年之成果!

更可怕的是這種現象與忽略飲食衛生的風氣,大有愈演愈烈之勢,難道真的要為了追求自身的口欲,尋求獵奇,而捨棄健康嗎?


從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看中國的“吃”文化


(三)調整飲食迫在眉睫

要改革,其實不難,首先是建立正確健康的飲食觀,其次是從法律上禁止杜絕一切售食野生動物的行為,違者必罰,嚴懲不貸。

如果說“分餐制”破壞了中國菜的傳統造型特點的話,那麼,為了健康,不妨重新提倡“中餐西吃”,就是在餐桌上每人的餐具中多加上一雙可鏟可夾的金屬特製公筷,勤換面前小蝶,每人多點衛生意識,少斗酒禁喧譁即可。

這樣既不影響中國菜的“色香味形”,又衛生健康,實在是一種科學可行之法,初時麻煩,習慣就好,重要的是利好大家,都能接受。

如此符合衛生標準,利國利民之法,尤其在我們遭受了“非典”、“武漢肺炎”施虐的今天,是時候應該大力倡導,推而廣之的了,那怕是政府主導,法律保障,強行推之。也算是一場飲食衛生的革命,非常必要!


從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看中國的“吃”文化


【作者簡介】屈明,中學高級教師,喜愛寫作攝影,有多篇文章發表於國內網絡報刊雜誌。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