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書法人的生存狀態面面觀


當下書法人的生存狀態面面觀


當下書法人一旦聚到一起,總免不了要互相打聽一番,問對方字賣得如何,收入怎樣,日子過得是否舒心等等。這是市場經濟社會背景下人與人之間的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就像在以前那種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一樣,人與人見面,劈頭第一句話就是:“你吃了麼?”甚至有時候還鬧出笑話,說是當年一個老實人上廁所,迎面遇到自己單位的領導,不知道說什麼好,便脫口而出地問候領導:“您吃了麼?”搞得領導滿臉通紅,萬分尷尬,不知如何回答。其實這個下屬本無惡意,無非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習慣問候,但在那樣的特殊場合,這樣的問候就有失體統了。


如今書法人之間的這種相互打聽,倒不至於使對方有多尷尬,卻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映出當下書法人對個人收入的看重。就像農民要問地裡收入幾何打工收入幾何,工人要問工資收入多少是否得了獎金一樣,其實這都是市場經濟社會的特有現象。


當下書法人的生存狀態面面觀


其實,君子不恥談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畢竟金錢收入是每個人的基本物質生活保障,本無可厚非。更何況對於大多數生活於社會底層而專門靠書法養家餬口的書法人而言,其收入是比較微薄的,不似當下那些名家大腕,要風得風,要雨有雨,左右逢源,八方來財,春風得意,富甲一方。


其實,專門靠書法生存,對於大部分弱勢人群而言,是比較困難的,相比之下,那些有身份、有地位、有單位和有一定事業基礎者則活得比較滋潤,甚至可以說,這些人並不主要靠書法收入養活自己。


當下書法人的生存狀態面面觀


經過長期的觀察分析認為,當下書法人的生活狀態大體不外乎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官員書法家。官員無論大小,都有非常穩定的工資收入,而且他們掌握各種社會資源,即便除去那些灰色收入,也大可以衣食無憂。官員從事書法,不外乎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己真的喜歡書法、熱愛書法,公務之餘,練習書法,修身養性,提高自身文化修養,這屬於非常正當的個人愛好。現在書法已經不是對官員的硬性要求,但擅長書法者,並不乏其人。有的傳統功夫了得,得到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和認可。這類人往往並不怎麼賣字,僅是自娛自樂而已。一種是投機分子,即本身並無什麼傳統功夫可言,或信筆塗鴉,或頂多只有普通票友的水平,但看到書法可以給自己帶來名利雙收的好處,於是利用自身資源,經過一番特殊運作,堂而皇之地出任書法協會的主要職位,從此開列潤格,大肆兜售自己的劣質作品,竟然賺得缽滿盆溢。這種類型說白了,不過是權力尋租的結果,絕非是其作品本身價值幾何。


當下書法人的生存狀態面面觀


二是高校的專家教授。這類人搞書法,大多是出於自身的工作需要,大多是美術學院或藝術系的教師,其中也不乏其他專業人員。這些人有身份有地位,也有自身獨特的優勢,不僅有穩定的工資收入,還能優先享受學院提供的各項優惠政策。他們出書辦展覽,出售自己的作品,舉辦自己的培訓班,不僅可以為自身增加許多光環,而且可以帶來非常豐厚的經濟收入。因此,他們的生活狀態也並不遜色於那些官員書家。


三是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這類人當中也有領導幹部,也有各方面的專家,大部分是普通職員。這些人從事書法,也沒有多少後顧之憂,不僅有相對穩定可觀的經濟收入,而且通過書法方面的特長,或者得到單位領導的賞識提拔,或者得到單位同事的讚賞青睞,有一定社會影響的還可以出售自己的作品,增加家庭收入。


當下書法人的生存狀態面面觀


四是普通中小學教師。這類人從事書法,大多也是出於工作的需要,或者為了教好學生,或者為了自身愛好,一開始都是出於一種很樸素的想法。隨著功力的加深,名氣的增大,也偶爾辦辦展覽,出個作品集,出售一些自己的作品。有的還舉辦自己的書法培訓班。自己的工資收入再加上書法上的收入,小日子也差不到哪裡去。


五是個體經營戶。這類人雖然沒有公家單位,但大多有自己不同規模的商業經營。或者開辦公司,效益豐厚。或者從事其他小規模商業經營(如開辦小型超市、畫廊、餐飲店之類),也有一定的經濟收入。這類人從事書法,一方面能夠給自己帶來一定社會榮譽和人脈資源,搞得好的,還可以據此增加更多收入。但幹個體戶者,都會承擔相應的社會風險。善於經營的,會越來越好,不善於經營的,有時就會非常困難,有的甚至閉門關張,負債累累。所以這一類人,比之前四種人,經濟收入和人生起伏會比較大,或者成為社會寵兒,從此躊躇滿志,或者被淘汰出局,感嘆造化弄人。


當下書法人的生存狀態面面觀


六是自由職業者。所謂自由職業者,說白了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本身就在體制之外者,一種是失去工作的下崗職工和普通農民。他們沒有正式工作,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他們從事書法,大多純粹出於自身愛好。對書法尤其痴迷者,甚至除了會書法之外,別無所長。如果家庭經濟雄厚者,還可以吃一陣父母的老本;如果家庭比較困難者,則雪上加霜,四顧無門。萬般無奈之下,只好“鋌而走險”,拿自己的書法特長去“賭”自己的一生。自身功夫好,又勤奮刻苦且社會交際能力較強者,通過一番艱苦打拼,也能魚躍龍門,鹹魚翻身。他們或者舉辦書法培訓班,或者開辦字畫店,將自己的作品和知識轉化為經濟收入。這類人當中,並不乏佼佼者。搞得好的,也能過上非常美滿的幸福生活。有的有一定名氣和社會活動能力者,既不辦班,也不開畫廊,但通過走南闖北,在社會上闖蕩,也能達到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但相對而言,這種情況比較少見。更多的只有書法特長的自由職業者,生活狀態都不是很好,有的還十分困難。


當下書法人的生存狀態面面觀


其實,書法原本作為一種文化修為,並不普遍作為人們賴以生存的必要手段,而且就古代來講,沒有所謂職業書家。古代的書家,大多都是朝廷官員,享受朝廷俸祿,賣不賣字都無所謂。即便是當代有穩定經濟收入的人士,也是同理。但在今天這樣一個特殊的市場經濟社會背景下,在出現了所謂的職業書法家的情況下,書法便越來越成為一種賺錢的手段。這甚至都不是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而是成為了一種發展趨勢和必然現象。一句話,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當下能夠有數量龐大的書法作品在社會上流通,這充分說明,人們在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以後,有了文化消費需求,這無疑是好的。


我覺得,除了那些腐敗官員以書法的名義搞權力尋租以外,其他正常的出售作品的行為都無可厚非。


所謂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在市場經濟社會背景下的當代書法界也同樣存在著“馬太效應”現象。即越是佔據高端位置的書法界人士,就越有機會獲得和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相反,越是社會地位低下者,就越是很難得到社會的認可和眷顧。底層弱勢群體書法人士,依靠書法本身改變自身命運並非毫無可能,但相比之下要付出更多,所擔的風險更大。所以,我一般不提倡家庭生活不好的新一代年輕人把自己的人生“賭注”完全押在書法上,因為這種情況下成功的幾率微乎其微,一旦造化弄人,就會一敗塗地,無依無靠。數十年艱辛努力,換來的很可能就是一生孤苦淒涼。


當下書法人的生存狀態面面觀


即便非常愛好書法,也要力求使自己具備其他賴以謀生的技能,不至於使自己的一生無著無落。更何況,從哲學的角度來講,越是天天想著依靠書法賺錢的人,往往偏偏賺不到錢,而且也搞不好書法。越是隻把書法當作業餘愛好,當作提升自身文化修養的途徑,越能心無旁騖地搞好書法,待功力名氣達到一定程度,則反而該有的就都有了。


當代書壇之所以出不了大家,在很大程度上與人們直接把書法與金錢緊密掛鉤有關。天天想賺錢,一下筆來,就想著一平尺能值幾何,如此名韁利鎖,銅臭味十足,試問,怎麼能夠搞好書法?


近年來,黨和國家開始加大對新文藝群體(即自由職業者)藝術家的關懷和扶持力度,這充分表明政府對體制外藝術人才的重視,這是值得欣慰的。


但無論如何,作為書法人自己,始終都要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正確面對現實,正確面對書法。生活條件困難者,要調整心態,多方設法,為自己謀求出路,以便更好地去實現自己的書法之夢。生活條件優越者,更要儘量看淡名利,將主要精力用在錘鍊藝術上。惟其如此,書法也好,生活也罷,才能逐步進入良性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