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程吃之合肥 李鴻章大雜燴

大家好,這裡是一城一程吃,今天我們去安徽的合肥。合肥古稱廬州,

所以合肥菜也稱之為廬州菜。(說實話合肥算是改名比較失敗的吧,廬州這個地方在古代確實出鏡很高,因為這裡出了一個包拯嘛,而且前些年許嵩還有首《廬州月》,使得這個地方似乎突然就多了一些文藝色彩。我也相信廬州還是作為民間對合肥的一個雅稱比較好,當地人對這個名稱,還是保留了很強的文化心理認同。)廬合肥地處中部,民情風貌都有一種南北融合、兼容幷包之感。街頭巷尾的小吃,無論是北方的麵食、南方的粥類,還是合肥本地的風味美食,都如珍珠一般散落在廬州大地上,熠熠生輝。它們口味迥異又和諧共生,各成風格又互相影響,長期以來形成了獨特的合肥味道,既不像北方那樣帶有“衝”勁,也不像南方那樣偏甜,而是甜鹹適中,講究鮮香。州菜富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在安徽烹飪技藝的寶庫中佔有相當的地位。

一城一程吃之合肥 李鴻章大雜燴


今天我們就說一道廬州菜的美食——李鴻章大雜燴!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李鴻章訪問美國時,在使館宴請賓客。因中國菜可口,連吃幾個小時,賓客仍未下席。此時,主菜已用完,廚師只得將做菜剩下的邊角料,混在一起煮熟,湊成一道菜。賓客嘗後連聲叫好,並問菜名,李鴻章答:“好吃多吃!”豈料“好吃多吃”與英語雜燴發音相近,後來此菜便被命名為“李鴻章雜燴”。其實,李鴻章雜燴這道菜很有講究,事先要做“前期工作”。如以雞雜、肚片、火腿、麵筋、香菇、山筍、海參等墊底,用麻油酥燒,然後裝入陶盆,點以白酒、醬油等佐料,放在炭基上用文火慢燒,直至油清菜熟方原盆上桌。經過一百多年的改良,李鴻章雜燴的材料日益豐富,做法也比原來複雜。廚師們在傳統的“大雜燴”製作工藝上加以改進,用水發魚翅、水發海參、水發魷魚、油發魚肚和乾貝、熟白雞肉、熟豬肚、熟火腿、淨魚肉、鮮香菇、嫩筍、水腐竹、鴿蛋,加蔥段、薑片、紹酒、精鹽、味精、雞精粉、白胡椒粉、白糖、蛋清、溼生粉、熟豬肉、雞湯、熟雞油為原料,所做的新式“大雜燴”,鹹鮮可口,醇香不膩。

一城一程吃之合肥 李鴻章大雜燴


混合精華是李鴻章雜燴這道菜的亮點。李鴻章雜燴用到的食材包括雞肉、海參、火腿、魚肚、魷魚、魚翅、腐竹、豬肚、乾貝等。“一般飯店如果使用普通食材的話,價格要三四百。如果用的是魚翅、海參、乾貝等上好材料的話,上千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材料中還使用了幹鮑的話價格就更貴了,當然一分錢一分貨啦,口感絕對不一般。

一城一程吃之合肥 李鴻章大雜燴


一城一程吃之合肥 李鴻章大雜燴,我不想錯過,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