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衰落,有說是儒學思想所致,可儒粉卻說是統治階層不理解儒學精髓,你怎麼看?

用戶3486437905


第一,中國衰落始作俑者是宋朝,宋朝大量篡改華夏典籍,以佛教教義替換華夏核心文化。

第二,建程朱理學,實為儒皮佛骨,“存天理滅人慾”,即為佛教戒色、食素之戒律,其後果是導致南方漢人身體素質急劇下降,遇外敵體力不敵,思想上被佛教戒律“以德報怨”鉗制從而逆來順受。以天竺穢法替換儒學傳世,亡華夏文明之根基。

第三,地方建立宗法制,實為種姓制之翻版,徹底破壞自秦建立起的文官體制,導致中國社會一盤散沙,遇外敵潰而無守,引頸待斃。

第四,自宋全面佛教化之後,中國業已成為今日之印度,遇強敵必敗。

第五,空想盛行,天朝上國之迷夢始於宋而終於清。後雖有王陽明等人強調知行合一,恢復華夏法統,但積重難返,於事無補。

第六,天竺穢法推行千年,至清終成大錯,大威以懲自是輸的體無完膚。華夏之敗落宋為首惡,萬毒之源。


羽圖騰


我贊成第一種觀點。

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是為了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封建階級的統治的,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

儒家思想倡導社會成員之間要講道德、講禮儀、講誠信、講和諧、講團結。講男尊女卑,上智下愚。講等級、講服從而不逾矩,講中庸而不偏不倚。形成了一個沒有戰爭,沒有燒殺搶掠,沒有反抗精神的比較穩定的社會。這是儒家思想積極的正面的作用。

但儒家思想也有其階級侷限性,為了統治者的利益,講等級,遵守禮制,因循守舊,愚弄人民群眾,萌滅了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和鬥爭精神,不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守著古代四大發明而沾沾自喜,吃著祖宗飯,不思子孫衣。致使中國由強大變為弱小,由先進變為落後,最後竟然抵擋不住一個小小國家的侵略而屈辱投降,割地賠款。


夕陽紅155908541


這純粹是睜著眼說瞎話。

孔二秕理解"儒學精髓"不?

難道這位巫儒魔頭不是統治階級的重要一員嗎?

他可是當過魯國司寇攝相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官啊!

相位,正是治國理政的中樞喲!

可就這位巫儒″聖人"攝相之後,除了殺人曝屍,貪汙受賄,窮奢極欲 裝腔作勢,巧言令色(這點連他的馬仔都看不慣),岐視女性等惡行之外,沒見他幹過一件人事,更甭說使魯國富強了!

由於不靠譜,結果他幹了幾個月就被人踹下臺,灰溜溜地亡命逃到齊國給高召子當太監去了。

他的儒術不是法力無邊,神通廣大,放之四海而皆準嗎?怎麼連他自己的相位也保不住啊?

附:

巫儒邪術禍國殃民的十大罪錯:

1,仇視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敵視勞力大眾;

2,禍害中國教育;

孔二發明的教育私有化,摧毀了中國以官為師的官辦教育體制。以盈利為目的私塾教育把廣大人民群眾擋在學校門口之外,使中國的文盲率長期保持在90%以上。

3,摧毀了中國科技;

中華文明中的二十大科技體系全部被孔二餘孽們摧毀,到了明未,中國人連天文曆法都不會編了,自明末到中華民國三百年,作為國家機樞的天文曆法一直操控在外國人手裡,更悲摧的是連易學基礎一一黃曆也全由外國人編制!

4,炮製極端專制的”鐵幕政治"體制,使中華文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生動局面一去不復返。

5,極端岐視女性,以駭人聽聞的殘暴手段對待女性。


6,以君權神授的天命觀固化階級差別,導致中國社會缺少正常的階級流動,缺乏進步的活力和生機;

7,儒從巫出,巫術就是帝王偏術,權術。孔二秕言傳身教的官迷教育,導致中國社會對權力的極端崇拜,使中國讀書人全都成了不務正業的,專營屠龍之術一一″修齊治平"的廢物;

8,把巫術世俗化,流氓化,政治化,使之成為盲目結社的江湖文化,圈子文化,窩裡鬥文化;

9,篡改,杜撰,偽造,損毀中國歷史,使中國歷史變得面目全非;

10,泛道德,泛倫理的說教本質上就是反人性的騙術,這種騙術必然會導致騙子橫行。中國長期成為″騙子的天堂",與巫儒之術肆虐有全周延的因果關係。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自跳大神的神棍董仲舒提出禁絕百家,獨尊孔二秕的壞招被敗家子劉徹接受以來,中華文明就失去了日新月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勃勃生機和活力,進入一天不如一天的衰期。以孔為聖,以儒為道的封建統治體系,搞了兩千多年,把大中華搞成了愚昧落後,一窮二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造成了幾乎亡國滅種慘局!

一種說教搞了兩千多年還不能成功,只能說明它是垃圾!

附二:答讀者

謝謝你用心批評。

我只回答你一個問題:教育問題。《禮記.學記》中講:“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孟子也講:“設為庫序以教民,庫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滕文公上》)。

我們都熟悉子產不毀鄉校的故事,子產比孔子約長三十歲,是同一時期人,可見孔子時代“鄉校”是很普及的。“鄉”的規模,有解釋為一萬二千五百家,有解釋為三千六百家。

這裡的家塾不是私塾,而是"二十戶為一家,一家必有塾",孔二之前,″以官為師的″公辦教育的普及程度,是超乎現代人想象的。

春秋戰國能夠″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連百里奚這樣的奴奴都能相國,與紮實的基礎教育普及是分不開的。

可孔二興私學之後,舊中國的文盲率長期保持在90%以上,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以盈利(束脩)為目的教育私有化,是國家義務教育的天敵,今天,凡私學發達的地區,公辦學校都受到衝擊,有的地方根本就辦不下去了。以致於教育部最近下文:嚴格禁止以國學班的名義衝擊義務教育!

可以肯定,如果盈利性私學橫行,中國義務教育制度必遭毀滅性打擊!

至於科技,孔二以六藝教學,中國自神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就絕了六藝之外的全部學問的教學和研究,在此政策下,天下讀書人都在制藝,請問:怎麼發展自然科學?

再說,你覺得夫子一個,童子六七人的私塾教模,能進行自然科學教育嗎?

至於你的其它問題,我已回答多次,恕不贅述。

再次謝謝!


文刀沐子


儒家害人!想一想中國社會歷史上都是說假話的有市場,講真話反而是怪胎!整個社會就是假大空,封建王朝歷朝歷代都是願意聽假話鬼話,大家都不講真話。究其原因就是儒家的所謂所謂聖人思想,所謂的君子,鼓勵人都想把自己裝成君子,其實都是偽君子,一肚子男盜女娼,滿嘴的仁義道德,大概是儒家思想培養下中國人的真是寫照!

西方人真實,直接,社會風氣和工作作風就業是能夠直面問題和矛盾。儒家要你克己,要你忍讓,其實就是讓你不要表現真實的自己,讓你為了所謂的面子,說假話,願意聽假話。不能真實的反應和包容人性的弱點,只是讓你克已,自省,實質是違背了人性的規律,只能是讓人裝,讓人假!而裝和假就有可能得到社會的認可,這是儒家最大的危害!

今晨思考,儒家害人,深惡痛絕!


被耽誤的廚子


看到這個問題我又想起了,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當時就提出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的批林批孔,回顧起來這些運動都和兩千年前的孔老夫子有什麼關係?孔夫子成了替罪羊,誰想出壞就拿孔子說事,真是天理難容,可曾記得,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雲中子595


中國近代衰落就是儒學造成的,這不容質疑。儒學在中國文明史上的歷史作用是反動力—推動力—反動力。東周末年諸侯割據、戰亂不斷,奴隸主王朝勢衰運竭。孔子周遊列國,奔走呼號,理想是重振周制周禮,維護和延續奴隸主階級的統治。他的《禮記•禮運篇》就是其理想的真實寫照:“天下為公”指的是奴隸主階級的統治,絕非現代人意識中的天下蒼生、黎明百姓;講信修睦”、“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是要奴隸主貴族們“克己復禮”,放下私慾私念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共同利益;“矝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絕對不包括完全沒有自由身份,只是具有人形的活工具-奴隸。言為心聲,有感而發,我們不能脫離時代背景去望文生義地盲目拔高孔子及其思想。幸甚的是儒學在當時諸子百家中影響有限,終未能阻滯中華文明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發展的步伐,此時它於歷史長河中的作用是反動力。秦亡漢立,棄秦時“厲刑典苛”實施黃老“無為”思想,修養生息,經“文景之治”,內平吳、楚七國之亂,外御匈奴之侵。武帝劉徹即位,在國力恢復和發展、地主階級力量強大的基礎上,"無為"思想已不再適應急需加強中央專制集權的政治要求。董仲舒趁機向劉徹推出了揉合有法、道、五行陰陽思想的儒學(公元前134年),說儒家經典《春秋》大一統是“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宜”;強推“三綱五常”,發揮說“君人者,國之元也”,大一統要統一到君王身上,君之威至高無上,君與臣民之間是干與技、本與末之關係,絕不允許顛倒;說皇帝是應天之運,君權天授。君意代表天,至高至尊不容違逆,神化統治者。進而建議劉徹“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說百家之言讓思想不一致,“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必須統一思想。如此等等完全迎合了劉徹加強君主集權專制政體的需求,遂下令“罷黜百家,表章六經”。此後凡想入仕者必須學儒學,是做官必須的敲門磚。儒學在今後的二千多年中成為了中華文化的正統和主流思想,與經濟、政治緊密結合,三位一體構建和完善了封建專制制度,讓中國的封建文明在世界上居於遠遠領先的地位。此時它於歷史長河中所表現出來的是推動力。有種說法:讀懂半部《論語》就可治天下,而歷史事實反覆證明這是謬論。君不見在中國二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更迭了多少王朝,如果它是治世治國的金科玉律,為啥再久的也不過三百餘年?統治者內部父子、兄弟相戮頻繁發生,可見“綱”、“常”也並非處理人倫秩序的靈丹妙藥。後世儒生再怎麼發展儒學,在“三綱五常”的基礎上又推出了“五倫”、“四維”、“八德”、“十義”及“三達德”等都不過是細化它,在其湯碗中並沒有加有新料。物及必反,時過境遷,單一的思想模式讓專制、人治思想深入到社會活動各個方面,固化了社會的發展、進步。當西方國家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而自詡為天朝上國的封建專制統治者卻仍在原地打轉,甚至洋槍、洋炮、火燒都沒能讓其醒悟,對出現的新思想仍然殘忍扼殺,比如維新變法。此時,儒學在歷史長河中的作用是反動力。辛亥革命至今已百餘年,中國歷史經歷了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及現在的改革開放,但以儒學思想為指導的封建專制制度帶來嚴重後果仍很嚴重。儘管我們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奮起直追,但經濟、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處於落後地位。因此,對於巳經完成歷史使命的儒學我們絕不能抱著不放,更不能讓其還魂,必須予以批判,堅決摒棄其中的垃圾。


一個了老無用之人


把近代衰敗落後全推給儒家思想,太武斷也太無知了,衰敗原因是很多的。

儒家文化的兼容幷包性可以吸收一切先進的文明成果,進行自我調整。

西方有長期的宗教戰爭,而儒家文化的兼容幷包性卻允許佛儒道伊斯蘭等不同文化可以並行不悖,中華文明具有兼容性不具有排他性,這是我們的驕傲,不應妄自菲薄。

如果說儒家思想是一無是處的話,那中國領先世界一千多年的時候大多又在採用儒家思想。

從歷史上看,漢唐時期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但漢唐的強大是毋庸置疑的,唐代貞觀時期尤其是中國歷史的高峰,那個時候儒家文化開始向外輻射,影響力輻射到東亞。

那個時代,我們是自信的,包容的,儒家文化並未阻止我們民族的強大。

兩千多年前孔孟創立的儒家哲學思想,是人類歷史上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明進步之一。

儒家思想主要是關乎修身、立德和做人的學說,對於任何時代的人來說都是具有無可替代的意義的。

儒學概括了人性(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民族性(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以及階級性(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這三種人類最重要的性質,也給我們中國人乃至整個人類提出了一套在這三種人類最重要的性質的基礎上可以操作的修身治國的方法也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八條。

但明朝的程朱理學以後,中華文明開始走向自閉和頑固。

我認為,程朱理學起阻礙了中華文明進一發展的思想原因。中國人把自己不能理解的東西歸結於天,而程朱理學把這一觀念發揮到了極致,把人性和創造力壓抑到了臨界,並壓制了中華文明的蛻變和涅槃。

而程朱理學(四書五經)的推廣是明清統制階級,用力推廣的,除了經學,自然科學就沒有去發掘,沒有向西方學習(入仕科舉用不上),才是造成近代衰敗的原因,西方的工業革命是自然科學近一百年的厚積薄發,這應該和制度有直接關係。

但程朱理學只是儒家學說理解的分支,不等同儒家,對儒家思想進行解釋理解的門派很多的!

而孔子明明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溫故知新,可以為師矣”是很鼓勵學習,創新,思考的。

兩千多年前的學說不可能每一條在今天都有積極的作用。

但孔子說得好:苟日新、日日新、做新人。我們只有堅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就相當不錯了!


蓉兒是妹紙


讓那些孔乙己滾回古代去,別坐汽車看電視拿著手機躺在孔老二的墓地上,歌功頌德。

共產黨員應該堅持黨的領導,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與時俱進,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

中國今天的繁榮發展絕對於儒學沒有一毛錢關係,反而恰恰是否定儒學而取得的。中國近代史,從西學東漸,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都是在突破儒學封建思想的束縛,建立新中國實現民族獨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中國繁榮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改革開放的四十年艱苦奮鬥出來的!

現在,有些人不思進取,迷戀封建專制主義思想,讀了幾本四書五經,仁義禮智信,搖頭晃腦,就沉渣泛起,企圖用封建思想偷樑換柱,否定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進而對封建思想借屍還魂,走回頭路,其心可誅。孔乙己,阿Q悲劇重演,呀太可怕了!

中國近代歷史,就是一次次的思想解放,一層層衝破封建主義的思想牢籠,血與火的抗爭,共產黨人終於找到了救國救民的正確道路!🇨🇳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教育!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改革開放!


榆樹錢11


毛澤東主席對孔子有所批評,也有所繼承,文革開始就批孔,到1976年,毛澤東還把朱元璋、曹操、孔子、秦始皇並列,重新評價孔子的貢獻,如果孔子這麼壞,還與朱元璋他們並列個毛,孔子思想豈是後世思想,宋之前,喪偶婦女,可以再嫁,宋朝後期,寡婦不能再嫁,孔孟原義教,提倡有仇必報,你看看現在,什麼中日友好、中俄友好、中美友好,好了傷疤忘了疼。

儒家思想是怎麼來的,很多人搞不明,他是來自於周公,批孔子批得厲害,即把周公忘了,整個儒家思想不代表是孔子思想,孔子個人思想,也不代表是整個儒家思想,孔子是繼承周公之後,發展禮的代表人物,儒家思想是歷代歷朝的儒生藉助周公、孔子本人思想發展而來,儒家有很多學說,都不是孔子個人的,儒分為八,源自於《韓非子·顯學》,其文曰:“自孔子死後,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梁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 漆雕開、子淵、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游、子夏、孟子、荀子這些儒家的人,哪一個人的思想是奴役老百姓的。

孔子的兒子死了,兒媳改嫁了,留了個孫子給孔子,也沒見孔子要他兒媳,為他兒子守寡啊!孔子一向主張復古尊禮,可是沒有攔著兒媳改嫁,可見孔子的復禮,不是古板的,現在人改嫁,春秋戰國時,孔子也支持寡婦改嫁,或離婚改嫁,孔子的孫子就是離婚,之後孫媳婦改嫁,按當時儒家思想,改嫁的婦女死後,兒子是有權不去祭拜她的。

早期儒家甚至還提出過類似於現代“試婚”的觀點。《禮記·曾 子問》中記載,新婚妻子三個月後才到男子家廟去拜見祖先,如果三個月之內雙方不和諧,這婚姻仍可取消,這種對待婚姻豁達而自然的態度,是宋明儒學所不敢想象的。

孔子是崇文尚武之人,在春秋時期,孔子敢當齊景公的面,歌頌秦穆公稱王,這在當年是大孽不道的, 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孔子又評價秦穆公:“其國雖小,其志大;處雖僻,而其政中。其舉也果,其謀也和,法無私而令不愉,首拔五羖,爵之大夫,與語三日而授之以政。此取之,雖王可,其霸少矣。” 秦穆公有君的樣子,百里奚有臣的樣子,秦國有這樣的君臣,不應稱霸,應該稱王。 《論語》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魯君不待孔子好,孔子離開魯國。君若能與國的利益、民的利益一致,哪麼就應是“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如果不一致,寧願離開也不幫國君作事。

到了西漢,董仲舒把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進行了重新解讀,提出了“三綱”的思想,“綱”就是支配的意思。具體地說,君、父、夫體現了天的“陽”面,臣、子、妻體現了天的“陰”面;“陽”永遠處於主宰、尊貴的地位,“陰”永遠處於服從、卑賤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確立了君權、父權、夫權的統治地位,把封建等級制度、政治秩序神聖化為宇宙的根本法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體現出高貴與低賤之分。 受宋明理學的影響,明清時期又出現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說法,這句話最早出現在明代小說中,而在清代小說與戲曲中更為常見。小說作者提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時,前面通常還冠以“常言道”“古語云”“自古道”“俗話說”之類的前綴,表明它可能是明清時期流行於民間的一句俗語。至於到底什麼時候開始有了這句俗語,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此語的流行,應該跟明清兩代皇權專制的高漲、愚忠思想的滲透有關, 現在被歪曲了。

孔子本人思想,有一部分是受教老子而得出的思想,司馬如相、班超、周瑜、陳慶之、王翰,這些哪一個不是儒生,《論語》中說過:“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因此,“射”不但是殺敵衛國的技術,更是一種修身養性的體育活動。《史記·太史公自序》:“夫儒者以六藝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故曰‘博而寡要,勞而少功。’”

某些人不斷把孔孟原義歪曲,把自己的思想當孔孟思想,來奴役老百姓,孔孟創派的儒家“原教旨”,具有強烈的實踐傾向、批判精神,是活潑潑、雄赳赳、氣揚揚的,充滿感性、真性、彈性、血性、積極性,充滿生氣、俠氣、陽 剛之氣、浩然之氣。儒家亞聖孟子曾被宋儒批評“有英氣”,指的就是孟子那種以個體人格為中心的倨傲風範,那種“說大人,則藐之”的狂狷人格,那種“聖人與 我同類,萬物皆備於我”的主體意識的樂觀向上心態,那種“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的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那種民重君輕的人民性和頂天立 地的大丈夫精神。 孟子?萬章》。在引述《尚書?康誥》之語時曰:“吾今而後知殺人親之重也,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

這些英氣勃發之言,豈是後世腐儒、陋儒、酸儒、犬儒、小人儒所能發? 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如《論語》以直報怨的主張;如子夏在問孔子如何對待父母之仇時,孔子答曰:“寢苫,枕幹,不 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等等。所以袁枚說過:“恩怨二字,聖人不諱。故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是怨未嘗不報也”。 直者,公平正直也。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八個字,已是俠氣縱橫了,難怪有儒俠同源之說。士在貴族制的三代為低級之貴族,春秋以降,禮崩樂壞,士失其職其所,遊士日增,文者為儒,武者為俠。所以韓非曰: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以儒與俠皆不利於君主專制也。 原儒的這種血性,儒學不是一個乾枯的理論體系或抽象的學術傳承,更不是後世尤其是宋明以後逐步內斂化、虛偽化、殭屍化、奴性化的奴才哲學、太監哲學、 幫閒幫忙學,它有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一面,也有大復仇的壯烈傳統、大雪恥的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的歷史豪情!現在是被嚴重歪曲了,比如以德報怨,後面的 何以報德 他就不給你寫出來,還以為說要對壞人好。


嶽神通


我受你的邀請已經有點膩了,話說你到底受的什麼教養,把你訓練成現在這種問問題都只能擺兩個選項做選擇的思維模式?

你是在增益學問還是在操縱話題、誘導與論方向?

你要批判儒家理論,請針鋒相對、明正典刑,別這個怎麼說那個怎麼說,人家說沒說誰知道啊。

再者說,你設置這兩選項是啥意思?是隻能選一個?是不是如果不選“儒粉……”這選項,就得選“中國近代衰敗就是因為儒家”以及你含沙射影的“摒棄儒家全身心皈依“西方文化””就能“重歸光明”了?

話說你這立論可太便宜了吧,你連證據、邏輯、論證都不用,直接就把結論樹起來了?你不覺得你需要稍微論證一下你的立論麼?就是論證一下:中國近代的衰敗,到底是儒家哪些理論的必然結果?對了,如果你順帶腳論證一下沒儒家的地方到底為啥“被西方蹂躪”的就更好了。如果再能分析一下為啥西方文化蹂躪那麼多“文明”,唯有華夏還能涅槃重生就更更好了。

最後,你的敵人不是“儒粉”,而是事實與邏輯,就是那個物之本末事之終始的邏輯。

不過,看你這個設問套路,事實與邏輯與你天淵相隔。

當然,看你這套路,還是頗有看點的。“有的人”,沒有明確標定,“儒粉”卻是已經帶了偏頗立場的意涵,“可”字用的更是立現對偏頗“儒粉”對已然事實的絕望抗爭。你這些套路,真正的有無中生有、乾坤倒置之能的“生花妙筆”啊。歎服歎服。



——此人無陳詞濫調,無不知所云,無酸腐雞湯,無繽紛喧囂,唯有一點赤誠真意,一點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輕落玉指點贊,高抬貴手轉發;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見,請評論中不吝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