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人上人,孔子說的這4種錯誤,儘量避免

《孟子》裡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說,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

生活裡,想要的東西多了,人就變得糾結、迷茫。

所以,古聖人孔子先生認為,一個人要想提高自身的修養,關鍵是需要學會化解自我執念,放下我執。

簡單來說,要想成人上人,記得避免這4種錯誤,儘量避免!


要想成人上人,孔子說的這4種錯誤,儘量避免


01 不先入為主


王安石在《臨川文集》裡寫到,“不以不善而廢其善”。意思是說不要用一個人不好的行為,來否定他好的行為。

生活裡,經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工作裡因為做錯一件事,就被人指著鼻子嘲笑、謾罵,卻不提之前所做的事情;生活裡本來是一對好閨蜜,因為說錯一句話,就可能讓兩個人反目成仇。

孔子卻認為,做人要儘量少用或不用自己的主觀感受,來評判另一個人的行為。

《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二年》唐太宗問魏徵:“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魏徵回答:“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要想正確又客觀的明辨事情的是非,需要多方面的聽取意見。如果只是從單一的方面,來評判事情的對錯,那人很容易就犯錯。

所以,切記意見要多角度聽取,勿先入為主,才能避免錯誤。


要想成人上人,孔子說的這4種錯誤,儘量避免


02 不絕對肯定


《論語》裡,孔子和學生宰予有這樣一段對話。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孔子的學生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糞土壘的牆壁無法粉刷。對於宰予這個人,責備還有什麼用呢?”

孔子又說:“起初我對於人,是聽了他說的話便相信了他的行為;現在我對於人,聽了他講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在宰予這裡我改變了觀察人的方法。”

表面上看孔子是在批評宰予白天睡覺,其實這裡孔子提出:如何準確判斷一個人?正確方法就是,“聽其言而觀其行”。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全盤肯定或否定一件事,每次與人產生爭執,總覺得自己說的做的都是全對的,其實這是犯了錯誤的思想方法路線。

孔子說“吾欲於世,而世為吾之慾。”不管做人還是做事,追求務實的態度,儘自己的所能。


要想成人上人,孔子說的這4種錯誤,儘量避免


03 不固執己見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一天向老師孔子請教。

​學生子貢說:“我不願別人強加於我的事,我也不願強加在別人身上。”孔子說:“賜呀,這就不是你所能做到的了。”

孔子在《論語》中,也曾提到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強加給別人。做人,也是如此。

有時候,常常能遇到這樣一類人,十分固執、愛鑽牛角尖,總覺得自己做的就是對的,所以常拿自己的觀點來評判他人的行為、做事方法。

這樣的人,往往容易遭到周圍人的誤解,因為有時候對她們自己來說,是做了一件好事、提了一個好建議,但是卻並不一定真得適合對方。

所以孔子提出“學則不固”,告訴大家不管做人還時做事,都不要固執己見,而要學會靈活變通,只有突破自己的思維侷限,才能思考出更多的智慧。


要想成人上人,孔子說的這4種錯誤,儘量避免


04 不自以為是


曾經有一個人說,“冉雍這個人有仁德但不善辯。”

老師孔子就說了,“何必要能言善辯呢?靠伶牙利齒和人辯論,常常招致別人的討厭,這樣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辯呢?”

孔子認為,作為一個有仁德的人,是不需要能言善辯的,真正的有仁德的人,不拿嘴巴讓人服氣,而是以德服人。

儒家學派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維繫,尤其孔子曾把“恕”當做為人處世的關鍵竅門,有句話叫“如心為恕”,意思是說做人要學會將心比心,能夠時時為人著想。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面對他人的言論要十分謹慎,避免錯誤否定別人。

要想成人上人,孔子說的這4種錯誤,儘量避免!


要想成人上人,孔子說的這4種錯誤,儘量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