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书法,不配和康生比?字如其人,有道理吗

其实郭、康二人实在是无须再作介绍,他们离现时代并不远,但却极可能是那个时代里文化领域中最有争议的两个大神。在他们故去数十年之后,其二人各自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千万副模样,在非黑即白的岁月早已成为历史的今天,他们的形象往往仍然是黑白分明的两个人,即便是郭沫若这个作为正面归入正统主流的人物,也在一些人心中存在黑的那一面。

郭沫若书法,不配和康生比?字如其人,有道理吗

郭沫若

今人对前人的评判往往都是基于自己的有限了解建立起的个人印象,任何人也无法对前人的生平有全面的了解,即便是你身边熟悉的人你也不可能完全看到他的所有,因此现在我们来讨论郭康二人的历史评价都属于“一面之词”毫无意义。但比较郭康二人的书法,就可以将那些书法之外的情绪排除就事论事,书法只有优劣之分,却无关品德好坏或者远近亲疏。

郭沫若书法,不配和康生比?字如其人,有道理吗

康生

因此,数十年来对于郭康二人在书法方面的比较一直是个热门“辩论题”。那么,论书法,康生和郭沫若二人谁更厉害一些呢?一提这个,就有人大喊郭沫若之书法不配和康生比,亦或反言之康不配同郭比,这其实还是回到了情绪化的片面认知,是带着偏见作先行裁判。没有谁不配和谁比,都是书法当然就能比,哪怕是一无名宵小写的字也能和名家大腕一较高下,无非是个高下立见的结果,断不存在“配不配”的问题。

郭沫若书法,不配和康生比?字如其人,有道理吗

郭沫若书法

论书法的融会贯通可能康生以真草隶篆四绝要胜上一筹,对其普遍评价是格调高古颇有古风之韵,在当时就已经有了很大的书名在外,这也许多少与其彼时之地位有关,但在其故后恶名彰显的数十年后,其书法却又让收藏者为之痴迷,小小一幅篆书都引得藏家一掷数百万金以求之,可见其书法本身绝对是自带“艺术魅力”的。至于其书法之劣也颇多,诸如小气、诸体不精等都常被人诟病。

郭沫若书法,不配和康生比?字如其人,有道理吗

康生书法

贬叱康生书法的人往往以“字如其人”“书品即人品”来断然否定其字,有了这两个前置概念的存在的人也根本不屑观赏其书,但这两个“古训”实在是种绝对化的论调,古话固然不失经验性的总结,但更多的是为了训诫后人品德先行,而不是让人非理性地去极端否定,因为还有句话叫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可以看到他书法的好,也可以批判其为人之恶。

郭沫若书法,不配和康生比?字如其人,有道理吗

郭沫若书法

郭沫若之书法则早已步入主流评价系统之列,作为一个全面型的学者,他的书法亦和康生般并非其专业,一样是当成精力之外的爱好在写,但他的书法可以说是被书坛主流所承认的,启功晚年对其曾有评价谓之“大手笔”,当时郭已离世多年,启功此语自然也无须再掺杂谄媚,应属诚心推崇之言。

郭沫若书法,不配和康生比?字如其人,有道理吗

康生书画

因此“郭体”绝非时人一味对其献媚的假奉承,其书法气贯笔渗不拘于前人之法,有壮美书风之誉,从他留下诸多重要题字可见当时顶层亦对其字之肯定。但“郭体”亦常被人“痛贬”,这种遭遇大约也还康生书法受到的痛诟类似,皆是因其他恶名而至有“字如其人”的不齿。

郭沫若书法,不配和康生比?字如其人,有道理吗

郭沫若

字如其人固然有理,但评价郭康二人之书法,理应脱离其人品争议、观其优剥其劣,至于谁的书法更厉害,有人说得极好:把谁吹上天或者把谁贬入地,其实都只是胡搅蛮缠而已!这个问题大约除开评价者以个人对书法之喜恶去定夺外,恐怕亦是一可以继续延续争论的无解之题了!但郭康二人的书法能被世人对比讨论至今,就已经说明他们的书法都达到了能让后世为之争议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