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現為全國第10大姓

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周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於姬姓,臺灣土著族、瑤族、東鄉族、彝族、布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壯族、羌族、朝鮮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


當代周姓的人口已達2400多萬,為全國第10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2.02%。在全國的分佈湖南、四川、江蘇、湖北四省,大約佔周姓總人口的34%。湖南居住了周姓總人口的10%,為周姓第一大省。

姓氏|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現為全國第10大姓

姓氏源流


1.源於周昌:周姓的最早出現,可追溯到遠古的黃帝時期。


2.源於姬姓:出自姬姓,其始祖為周文王姬昌。


3.源於少數民族:①南北朝時,北魏獻帝的第二個哥哥,原姓普,後改姓周。②唐朝上元年間,少數民族有暨佐時(音譯)三字姓的,改為周氏。③代北(今山西省東北部)的複姓賀魯氏,改為周氏,賀魯氏是由夷(少數民族)變為周姓。


4.源於其他姓氏:一是唐朝先天、開元年間,姬姓改為周姓。二是五代後梁,成油的子孫改姓周。三是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蘇姓改姓周。四是清朝初年,明朝長沙藩王吉王的子孫改姓周。


得姓始祖


周姓是一個歷史悠久,姓源複雜的姓氏,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黃帝時代。周姓源於姬姓,是黃帝的後裔。但是具體一點說,周姓的主要起源是在春秋戰國。周朝的王族並不姓周,而是姓姬。西周建立之後,周文王的四子周公姬旦的後人世襲周公爵位,到春秋時,周公黑肩因謀反被殺,周公世系爵位被廢,黑肩的後人以周為姓。秦朝統一中國,滅亡周朝,周朝王室後人以周為姓。所以,周姓可以以周文王或者周公為得姓始祖。


姓氏|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現為全國第10大姓


郡望堂號


周姓的郡望有19個之多,汝南、廬江、潯陽、臨川、陳留、沛國、泰山、河南、淮南、永安、河間、臨汝、華陰、河東、清河、江陵、長安、昭州、武功。周姓的堂號也很多,除了與郡望同名外,還有愛蓮、細柳、篤祜等堂號,普遍使用的堂號為細柳堂。


郡望


汝南郡:漢時置郡。此支周氏為周平王少子烈的後代,其開基始祖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孫周跋扈邕。


沛郡:漢時置郡。此支周氏,其開基始祖為漢代汾陰侯周昌。


陳留郡:西漢時置郡。此支周氏為漢代周仁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晉代的周震。


長安郡:治所在長安(今陝西西安)。


武功郡:治所在今陝西眉縣以東。


華陰郡:治所在鄭縣(今陝西華縣)。


臨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南城。


廬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廬江西南。


泰山郡:治所在今山東泰安東南。周氏尋根淮南郡 治所在壽春縣(今安徽壽縣)。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縣(今河南光山西)。


河間郡:治所在樂成縣(今河北獻縣東南)。


臨汝郡:治所在梁縣(今河南臨汝)。


河東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


清河郡:治所在清陽(今河北清河)。


江陵郡:治所在江陵縣(今屬湖北)。


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陽東北。


昭州郡:治所在今廣西平樂西。


堂號


汝南郡: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設置。相當於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西南)。


愛蓮堂:北宋哲學家周敦頤在《愛蓮說》一文中揭示:予獨愛蓮之出於淤泥而不染;香遠溢清,亭亭淨植;蓮, 花之 君子者也。據此,周姓人起用堂號愛蓮堂。


其他堂號


自立堂號:世德、亦政、誦芬、清白、繼述、紹濂、世善、大本、承志、景濂、雍睦、惇敘、忠厚、敬愛、集賢、永思、承思、濂溪、敦稼、孝思、敘倫、篤佑、篤親堂等。


姓氏|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現為全國第10大姓


宗祠楹聯


岐陽啟姓,絳邑封侯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周族領袖古公亶父率族人東遷岐陽。下聯典指漢·周勃,輔佐劉邦建立西漢,後封絳侯。


奮身除害,決策破曹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晉周處與周蛟、周虎合稱三害,後毅然改過,斬蛟射虎,卒為善士。下聯典指三國吳·周瑜獨排眾議,勸吳主孫權決策破曹。


素貞守節,太妊思齊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出鮑琨琳之妻周素貞以節孝聞名於時,矢志撫養孤兒成才。《詩·大雅·思齊》篇,歌頌周文王之母太妊之德行。


功高細柳,澤普愛蓮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西漢·周亞夫,屯兵細柳營,軍紀嚴明,文帝稱其為真將軍。下聯典出北宋·周敦頤,著《愛蓮說》。


軍容推細柳,理學尚濂溪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西漢周亞夫,下聯典出北宋·周敦頤,著《愛蓮說》。


望崦嵫而勿迫,恐鵜鶘之先鳴

——魯迅撰周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用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周樹人)集屈原《離騷》詩句。


白練江帆潯陽景,桃溪芳草玉樓春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周德清。下聯典指宋·周邦彥。


雪裡寒梅香不冷,春初早韭味常甘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南朝齊國周顒,生活清貧淡泊,長年吃菜蔬而不喜肉食,文惠帝太子曾問他什麼味道最美,他答道: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大白菜)。


宗傳姬旦家聲遠,學紹濂溪道脈長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周姓系出姬氏。下聯典指宋·周敦頤。


旌賜素絲,諫議名高瑣闥;風高細柳,將軍聲繼藍田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前句典指東漢·周舉,後句典指西漢·周昌。下聯前句典指西漢·周亞夫,後句典指三國吳·周魴。


緯武經文,細柳營中令肅;風光霽月,愛蓮池上名香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西漢名將周亞夫,曾駐軍細柳。下聯典出宋·周敦頤,有《愛蓮說》。


溪水長流,萬派千支歸一本;榜山高掛,雲龍鳳虎兆鰲頭

——劉鳳誥撰周姓宗祠通用聯

本聯採用江西省萍鄉縣上慄區周代宗祠聯。聯中雲龍、鳳虎均為當地山名。


武贈王公裔,裔固始分支淡水;功頌傅保終,終卓淵源移蘆山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聯

典用臺灣省臺北市周氏大宗祠聯。全聯典指本支周代的遷徙。上聯固始,為今河南固始縣;談水,為舊縣名,因談水河得名,日本佔據時改為臺北。下聯蘆山,一在今山東省,一在今四川省。


顧曲有閒情,不礙破曹真事業;飲醇原雅量,偏嫌生亮並英雄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自三國吳·周瑜。


興周八百年曆代國祚,最長允稱西伯;賜姓億萬載千秋理學,創作首重敦頤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新道拉什街南洋周家祠聯。


嘔心瀝血幹革命,殊勳蓋世間,無法磨滅;鞠躬盡瘁為人民,英名滿天下,有口皆碑

——佚名撰周姓宗祠通用聯,典用讚頌周恩來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