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和南宋王朝相比,谁的形式更好,谁的翻盘几率大一点呢?

沧海若为水


大家好,我是鱼尾。

东晋和南宋都是偏安一隅的割据王朝。两个王朝都进行过数次北伐。论翻盘几率,我认为东晋翻盘几率显然更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东晋武将门阀掌权,南宋皇权独大

第一个原因,就是东晋和南宋权力体系不一样。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皇权旁落力量小。东晋有句著名的“王马工天下”,就是说王家与皇族司马氏共同治理天下。东晋的武将有更多自主权,可以主导发动对外军事行动。如东晋有名的祖逖北伐、桓温北伐、刘裕北伐,都是在这些武将掌握绝对军事权力的情况下进行的北伐。

在这当中,东晋军事门阀形成了著名的北府军。北府军集团由著名门阀陈郡谢氏的谢玄为应对北方前秦军事压力而创立。这支军队掌握了东晋后期的军政大权,参与废立了多个东晋皇帝。这个军事集团涌现出了刘裕、刘牢之、刘穆之等名将。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有了这支北府军,东晋的门阀士族便可以出将入相,把持朝政。

而南宋与东晋不同。历经宋初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有宋一代皇权大大加强,特别是军事大权。宋朝武将地位大幅下降,一个将领在一支军队里呆一段时间就要换到下一支部队里去。这样打破了将军与士兵的依附关系,造成“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军队不再是武将们的私兵,将兵之间缺乏了解和默契。即使如岳家军、韩家军这种,也不是岳飞韩世忠的私人军队,赵构只要一纸调令,军队就要换帅。说到底,他们终究属于皇帝直管的军队。

因此,东晋如北府军打起仗来,武将往往能指挥自如,作战勇猛。而南宋军队打起仗来,就各种缺乏配合,军队战斗力发挥不好。而且南宋皇帝经常越级指挥一线战斗,武将不敢擅自做主张,因而往往造成战机延误。

东晋武将靠军功立威,南宋皇帝怕武将做大

第二个原因是,东晋门阀要靠军功立威,争夺朝政大权,而南宋皇帝则害怕武将做大威胁皇权。

既然东晋的军队属于武将们、属于士族门阀们,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东晋朝廷上不止一个门阀,有王氏、谢氏、桓氏、刘氏,军队到底属于哪一家呢?

因此,门阀之间往往需要互相竞争。竞争就要取得军队的支持,取得军队的支持就要在军中立威。因此,那些门阀为了取得军队支持,往往要通过北伐战争树立威信、排斥政敌。

故而,东晋的门阀将领们往往更热衷于北伐。但只要北伐拿够了政治分,门阀们的北伐大业也就终止了。或者说后院朝堂被别的门阀威胁了,北伐也中途停止了。因此直到刘裕一家独大,东晋此前数次北伐均已半途而废告终。

南宋皇帝作为赵官家,有着残唐五代节度使牙兵任意废立皇帝的恐怖记忆,对武将是防之又防。他们生怕武将功劳做大,重演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

因此对于军队的倚重和信任度,也影响了各自军队战斗力和北伐胜率成功率。

东晋皇帝热衷北伐,南宋皇帝对北伐不感兴趣

第三个原因,就是东晋皇帝对北伐更有热情、更有责任道义压力,而南宋皇帝则没这么多压力。

东晋是中原王朝第一次丢失北方。因此,整个统治集团在心理上不能接受,总想着打回北方回到古都长安洛阳。

这里有一个故事,话说东晋晋元帝有一天抱着年幼的太子在宫中玩耍,突然接到消息,有人从长安异族爪牙下逃回来。晋元帝大喜,正好艳阳当空,便逗乐般问太子:“是长安远还是太阳远?”太子回答:“当然是太阳远。”晋元帝认为太子小小年纪就很聪明,便考问他原因。太子说:“听说过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过有人从太阳上来。”晋元帝乐开了花。第二天带着太子到朝臣中显摆,问了一遍相同的问题。结果太子和昨日的回答正好相反:长安比太阳更远。晋元帝大惊,问太子何故。小太子说:“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满朝文武听后,无不为之动容,晋元帝也默然无语。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东晋上下对于失去中原,还是耿耿于怀的。有机会的话,他们一定会设法打回去。

南宋就不同了。因为赵构是在开封被围、父兄被金人抓去的情况下继承的皇位,因而法统不足。他终其一生无法绕过这个坎,不能面对迎回父兄的情况。他怕到时候这皇位不属于他了。因此,赵构虽然初期支持岳飞韩世忠等人北伐,但发现北伐已过淮河,自己这个朝廷已无安全威胁后,他便自然而然放弃北伐。

可以说,对于北伐收复中原的热衷程度,也是影响他们能不能翻盘的一大主观因素。

东晋士人出将入相,南宋科举文人排斥武将

这一点也比较好理解。

东晋是门阀士族掌权。朝廷官员的来源全是门阀士族,文武不分途。此时的国家政治结构,还保持着春秋战国秦汉的贵族政治特点,要求贵族能文能武、六艺精通。此时的上层,大都还能保持一颗热血进取之心,在外领兵则是将,在内为政则是相。贵族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和体能训练,都具备一种勇武进取的人生态度。

南宋时,科举制度已实行几百年。随着唐末五代世家大族彻底没落,科举制度和文官制度日趋成熟,大量底层人士被科举拔擢进入朝堂,为皇帝所控制。皇权愈发下移,把过去大多由贵族世家掌控的基层人口变成皇帝基本可以控制的户口。这些底层人士从小大多贫穷没啥产业,无法进行骑马射箭等军事技术训练,只有死读书考科举一条翻身之途。进入朝廷后,为了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富贵权力,于是便联合起来不断打压武将。北宋狄青、南宋岳飞的悲惨命运都和这一因素有关。

故而,东晋南宋官员不同出身来源,也影响了他们对北伐的热情。

东晋面对分裂的北方,南宋面对统一的金国

东晋时期,北方除了前秦短暂统一过以外,其它时候都处于大分裂时期。所谓“五胡十六国”或“五胡十九国”嘛。北方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即便当时北方总体开发程度和经济实力还是强于南方,但架不住南方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和相对团结的统治阶级。

南宋时期,北方的金国已然统一,而且还是融合了塞北辽东燕赵关中河洛齐鲁等精华地区的强大统一封建化国家。即使此时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实力已经超过北方,但北方金国这样的体量,还是让其实力不输甚至强于南宋。面对一个体量相当甚至略强的国家,南宋在两国内部没有什么实质性突破或巨变的情况下只能维持均势。

因此,面对的是分裂还是统一的北方,也影响了东晋南宋的翻盘几率。

说完了以上五点原因,总之,我们可以看出,东晋翻盘形式还是强于南宋的。虽然南宋的开发程度、经济实力、科技力量强于东晋,但在前面四点主观因素和最后一点客观原因支配下,南宋想翻盘的机会和东晋比起来,简直太少了。除了客观实力因素外,统治阶层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他们能否取得成功,还是相当重要的。

欢迎点赞转发关注三连。我是鱼尾,历史永不眠。


鱼尾煮酒


东晋翻盘的几率更大,事实上东晋在极盛时期的面积是与北宋相当的。

1,东晋面对的是四分五裂的北方

与南宋面对的是新兴的统一北方的金国不同,东晋面对的是混乱的五胡十六国。


公元316年西晋亡至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123年的时间,北方从未真正统一过,而这是东晋北伐最有利的条件,也是南宋不曾有过的有利局势。金国也好、蒙古人也罢,军事能力均强于南宋。

2,东晋有强大的北府兵和一流的军事统帅

淝水之战,固然有前秦内部不稳的因素在,但谢玄强大的北府兵无疑是东晋取胜的基石。

东晋军力最强之时是在刘裕时期,刘裕北伐西灭后秦,收复长安洛阳;东灭南燕,将山东纳入版图,使东晋的疆域臻于极盛,这一年是公元417年,是东晋最接近北伐成功的一年。

这一年,东晋的面积大约是280万平方公里,与北宋基本相当。

而南宋更注重守,自始至终也没有实力击败金国,更不要说后来的蒙古人了。

3,但东晋毕竟还是没能成功,为什么?

成也门阀,败也门阀。

东晋的建立,源于琅琊王氏的鼎力支持,从此王氏、庾氏、谢氏、桓氏等依次掌控朝政。

东晋强大的军力由门阀世家所建,但同时门阀士族更关心的也只是自身难保利益,东晋北伐不少,但北伐不是目的,提高声望、之后把控朝政才是最终目标。

出身低等士族的刘裕同样如此,他在占领长安后所做的是晋升宋王、加九锡,之后便是篡位。

东晋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等待,等到的是北方于统一北魏。而当北方一统、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人口均不如北方的南朝便再无机会。


心向青山


都没有什么机会,如果硬是要对比恐怕是东晋机会大点。

1、东晋在末期淝水之战后,地域以近淮河,包含山东地区,且北方大乱,东晋有机会复盘中原,但是东晋王朝属于江南士族建立起来的国家,皇权分落(从司马睿开始都没有什么实权),士族内部矛盾达不到统一。晚期东晋将领刘裕出现,刘裕若不是想改朝换代,拿下长安取下关中几乎已成定局。后南朝宋继承了东晋的基本盘,国力最强可与当时北方大统一王朝北魏一争天下。

2、南宋,宋朝自建立开始起其面临北方强大军事压力,全面落于下风,其政权一直都属于被动防守状态、宋高宗时期岳飞可能(仅可能)有光复河山的机会,但孤军深入,整体来看其可能仍然不大。后期君主有心无将,数次北伐均告失败且元气大伤。在金朝末期被蒙古打的节节败退时其落井下石的南宋也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可见南宋王朝基本无翻盘机会。南宋王朝自始至终都没接近到开封一带。


rome429


我认为南宋初期面临的形势比东晋初期的形势要好,但是东晋的翻盘机会更大。


南宋在公元1127年的靖康之变后,迅速就建立了起来,当时的南宋虽然经历了接连不断的惨败,但是基本盘还是很稳的。当时的南宋还占有黄河以南的河南,陕西基本都在南宋的手中,南方的广大地区是南宋朝廷最大的资本。

虽然金国的攻势虽然是十分猛烈的,但是其后劲是不足的,抗住一波就能过反推,南宋军队在之后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就是这么一张好牌,由于宋高宗的软弱和无能,南宋的优势全部丧失殆尽。不用说金国人有多强,只能说南宋实在是太烂了。

东晋在建立的时候局势远比南宋要凶险很多,想必大家都知道西晋的八王之乱,在经历了八王之乱后,整个西晋已经算是被打烂了。



东晋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当时的中国北方已经是乱成一锅粥了,地方势力都各自为政,不太服从东晋的领导。而且东晋的基本盘南方地区也是十分的不稳定,南方不仅经济水平低下,地方豪强大族也不服东晋的统治,其中川蜀地区还有个成汉政权。东晋王朝一建立,就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局面。唯一比南宋好的是,当时北方的形势也是一片混乱,北方游牧民族势力,在短时间内不会集种力量迅速南下。

东晋和南宋的北伐对比

不管是东晋还是南宋要想翻盘,都是要进行北伐的,军队战斗的能力是翻盘的决定性因素。

在东晋的历史上,大大小小发动过的北伐战争无法具体统计清楚,比较大的有五次北伐战争,分别是:祖逖北伐、庾亮北伐、桓温北伐、谢安北伐和刘裕北伐。在这些北伐战争中,东晋最终虽然都没有成功,但是战绩都还有可以看的,基本上都是一开始很顺利,最后出现问题遗憾收场。

但是南宋的北伐就和开玩笑一样了,除了南宋初年有一定的战绩外,以后的几次北伐都是打一次败一次。南宋的北伐也是很频繁的,

宋孝宗时期的隆兴北伐、宋宁宗时期开禧北伐、宋理宗时期的端平入洛,这些北伐战争无一例外都失败了,甚至连战斗几乎都没有赢过几次。

因此东晋北伐是离成功已经距离不远了,输了即便损失了也能够承受,而南宋北伐是一开局就已经输了,基本上都是在送人头。南宋东晋,谁能够翻盘是明摆着的答案。

东晋北伐是出了高地,偷了对面几座塔,结果自己人挂机了,不得不回来;而南宋北伐是一出高地就送了人头,结果是出一次高地,高地塔爆一个,最后只剩一个水晶了。


浮沉的历史


东晋和南宋都是汉人政权败走南迁之后形成的偏安政权,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也有很大不同,具体到北伐形势,窃以为东晋较之南宋,有很大优势。

一、东晋时北方十六国混战,南宋时北方有强敌

首先,在周边形势方面,东晋时期占据中原的是十六国政权,你方唱罢我登场,诸多政权互相厮杀,乱成一锅粥,而东晋政权则相对较为稳定,没有出现大的分裂,完全有机会借北方混战收复中原。

而南宋时期的形势则要严峻许多,北方政权相对统一,原来不可一世的辽已经在1125年被金宋联合灭亡,北方仅有一个强大的金朝,再后来是更加强大的蒙古。

二、军事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程度不同

东晋时冶铁、军械锻造技术发展较之南宋时期还不成熟,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第一次入主中原,军事科技落后于南方的东晋政权,而且彼时东西方的地理隔阂尚未打开,东西方还没有军事技术的交流,东晋在军事科技发展方面都要领先北方。

而南宋时期,金朝通过汉化和学习,已经掌握了大量冶铁、军械锻造技术,像金朝的铁浮屠,让南宋吃尽了苦头。

而蒙古在西征过程中得到了回回炮技术,这一攻城利器对其后来攻破襄阳之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南宋在军事科技方面对北方政权已经没有优势,在某些方面甚至处于劣势。

三、东晋和南宋对待武将的政策

众所周知,宋朝开国以后一直奉行“重文抑武”的国策,武将的才干得不到完全施展,还发生了岳飞“莫须有”的冤案,而东晋时期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像攻灭成汉政权的桓温,在东晋有些超乎寻常的声望,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掌控了南方的政治,这在南宋是不可想象的。

至于为什么东晋最终没能实现统一,主要是朝廷内部没有形成共识,除了桓温为代表的军事集团,皇帝和文官都不想北伐,也没人支持北伐,主要原因是文官集团害怕北伐成功后桓温夺取帝位。虽然桓温还是以自己的权势力排众议先后三次北伐,但终因内部掣肘导致失败。


波妞霸霸


个人认为,东晋形势更好,更容易统一,原因如下:

1.东晋时期,北方除了前秦短暂统一,大部分时间都是四分五裂的,不仅分裂,而且相互间杀得还很厉害,东晋实际上可以各个击破或者联合一两部分,灭了其他的割据政权。而南宋要面对的是统一了整个北方的金国,后期是比金国更强的蒙古,从这个方面来说,南宋统一的难度就比东晋大多了。

2.南北方百姓的态度,东晋时期,北方是五胡占领,除开鲜卑尊崇汉文化稍微文明点外,其余几个民族都是很野蛮的,把汉人当猪羊看待,而南方很多汉人也是北方迁来的,所以南北两方的百姓都希望北伐,回归汉人统治。而南宋时期北方百姓有人抗金,也有人甘心接受金国的统治,甚至在南宋军队北伐时,帮着金国人打南宋军队,而南方百姓因为北方的生产已经被破坏,而南方富庶,所以南方百姓很多都不想北伐。

3.两个朝代都有名将名臣北伐过,东晋祖荻,南宋岳飞张俊韩侂胄,但基本上都是刚开始没多久就失败了,张俊韩侂胄是军事上的失败,而祖荻岳飞是受到了统治者的猜疑,相比较东晋,南宋防止武将坐大,防得更厉害。

所以,从北方整体形势,从百姓的态度,从统治者的态度,都可以看出,东晋更有可能统一全国。


云淡风轻8485


这两王朝都不咋地,硬要拔个将军,南宋的形势好些,没有门阀和寒门的矛盾,所以多苟了50多年。


(东晋与南宋的约束比较——东晋比南宋多 )


相同点:

  • 军事上,南宋、东晋的都不如当时北方:一个有靖康之耻,一个有永嘉之乱,到了南方都继续龟缩防守;

  • 经济上,都大力开发南方,顺应了大趋势:东晋禁止大族占山护泽,实行施度田收租,使南方人口税收大幅增长;而南宋更继续“不抑兼并”、“不抑商业”的措施,当时南方GPD超过北方,即占到全国50%以上。


(东晋疆域)


不同点,政治上南宋强于东晋:

  • 东晋,由南渡司马氏和当地士族共同建立,还是门阀士族政治,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王庾桓谢”大族长期活跃在中枢舞台,皇权不强。这导致了东晋内部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中下层读书人、百姓对“上品无寒门”的现实非常不满,最后东晋勉强维持103年,被寒门势力的代表刘裕取代,建立刘宋。
  • 南宋继承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并加以扩大,稳定了读书人;即便有王朝内部的矛盾,也可以在地主+寒门读书人联合下镇压;即便出了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这样的奸相、权相,他们也无法与东晋的“王庾桓谢”大族相比。


(南宋疆域)


所以,结果南宋存在了152年,东晋存在了103年。


其实更难比较是南宋和南朝,那是另一番故事。毕竟南朝出了刘裕、陈霸先、萧道成这样的军事皇帝,尤其刘裕时期,皇帝冲锋在前,这是南宋所没有的。



涛说乱世史


东晋的形势相对来说好一点,因为东西面临的敌手比较分散。五胡乱华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纷纷在中原建立了不同的国家。直到前秦把北方统一(很快又分裂),后来北魏鲜卑人再次把北方统一,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属于混战局面。东晋北伐无论从道义士气还是军事力量都不输于北方游牧民族,事实上几次北伐开始都是成功的,功亏一篑基本都是因为不团结。南宋的形势不太有利,女真人建立的金国一统北方,金兵作战实力相当强大。他也不是没得玩,绍兴初年的中兴四大将还是有机会能够北伐的,主要是皇帝的猜忌,所以导致整个行动最后失败。


晴波泡泡


东晋比南宋形式更好

东晋皇帝其实有意北伐夺取失地的,而南宋皇帝一心偏安一隅

西晋自八王之乱后北方被异族占领,残存宗室人员南逃建立东晋,东晋统治者是一心想要北伐的,但是东晋自南逃后皇权已经丧失,皇权旁落,权利掌握在士族门阀手里,同时军权也被他们掌控,可以说东晋皇帝是想北伐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南宋皇帝,靖康之耻后北宋皇族被一锅端,康王赵构是唯一生还者,但金兵试图将皇室赶尽杀绝

开封城破后赵构就一路南逃,进军一紧追不舍,赵构无奈只好逃亡海上,进军驻扎在浙江沿海一带,逼得赵构在海上漂泊了一年多,赵构不喜欢海上生活,命秦桧不惜一切代价让进军退军,而当时北宋已经亡国,国内军事实力也完全不敌金军,只有求和了,于是赵构给予进人大量财宝,并向金国称臣金人才放过他

赵构从海上逃回来后也是不敢出兵抵抗金人,只想一心跟金人求和,过上安稳的日子,国内有岳飞一心想要收复失地,多次打推金人进攻,之后金人多次突袭健康,赵构下破了胆,于是为了求和,毅然杀了一心主站的岳飞,为自己换来了后半生的太平日子

东晋皇帝虽然有心收复中原但是无奈大全落榜,权利都集中在士族门阀手中,皇帝如同傀儡皇帝,后期皇权完全被架空,空有一腔热血难以施展抱负

但是南宋皇帝至始至终都牢牢掌控着权利,这源于宋朝基本国策,限制武将发展,因此军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但是宋朝皇帝基本没多少有作为,南宋皇帝除了赵构能整合资源在南方建立政权,其余皇帝均是没多少作为,因为害怕武将威胁自身统治,是宁愿偏安一隅也不支持武将北伐,最终南宋也亡于游牧民族之手


朝夕闻道


南宋如果能做到上下一体群臣同心的话,收复中原是完全没问题的,其形式要好于东晋很多。

东晋和南宋作为中原统一政权的延续,二者在面对外族入侵时都曾做殊死的抵抗,所以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民族的角度看,东晋和南宋都对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地作用。

那么,南宋和东晋相比,为什么南宋翻盘的机会要大于东晋哪?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别对比下!

一、二者面对的北方局势不同

东晋政权与北方的十六国政权对峙存在,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大的一次分裂时期。晋朝在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后使得整体元气大伤,偏安的东晋政权则完全掌握在士族门阀手中,使得皇权旁落,各种势力竞相争夺,在这种情况下,东晋能做到偏安自保尚可,若要北伐中原,没有出现一个强有力的统一中央政府是很难完成的。

南宋和东晋不同,南宋经过“靖康之变”后涌现出了大批英勇爱国的名将,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岳飞,而此时与其对峙的金朝在经过内部皇位更迭之后早有求和的打算,可惜的是由于宋高宗的胆小谨慎,导致错过了第一次的收复中原的机会。而后继任的宋孝宗拥有北伐之志,可惜的是身为大孝子的孝宗皇帝被太上皇高宗牢牢地牵制住,使得孝宗北伐始终无法动用大军前行,而且南宋初期的名将也在高宗朝被残害的所剩无几,无将可用也是孝宗北伐不能成功地一个原因。

二、二者内部矛盾不同

前文提到,东晋政权被门阀士族掌握着,皇帝此时更像是一个甩手掌柜的,虽然皇帝想借门阀相互牵制来实现皇权独大,但事情总是不会向着理想的方向所发展。门阀政治的出现严重扰乱了东晋社会的发展,由于士族们在政治上搞垄断,在经济上大肆圈占土地,在文化上则崇尚清谈,导致东晋时期的政权掌握在以司马氏皇权和以王、庾、桓、谢诸姓大族手中,这种皇权和门阀势力并立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东晋的灭亡,这就导致了皇权和士族权力以及士族内部权力争夺的多重矛盾中,如此则严重影响着东晋的社会发展以及北伐大业。

南宋则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宋高宗宋孝宗为首的两代皇帝,将皇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此时南宋军民上下唯一要面对的就是不断南侵的金国大军,如果统治者能够下定决心大举北伐,此时的南宋胜算是很大的。南宋后期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导致南宋相继出现了多个权相,并且其势力一度凌驾于皇权至上,但是此时南宋依然面对着北方金军和蒙古两大军事强权的压迫,所以南宋时期整个社会的矛盾自始至终都是民族矛盾,可惜由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以及错误的对外决策,才最终导致自身的灭亡。

三、二者的经济军事实力不同

首先说经济方面,东晋和南宋都属于偏安政权,都带动了南方的经济和人口的发展。但是由于东晋门阀士族们的贪腐以及土地侵占,导致东晋时期南方的经济主要都掌握在大士族的手中,普通百姓只能依附士族成为佃农。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整个南方经济已经属于一种均富的状态,据记载当时南宋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的60%,所以如此的经济形势,即便是用钱砸也能砸回中原。

其次说军事方面,东晋时期中央虽然拥有强大的北府军,但是地方军队则掌握在门阀手中,导致统军将领有割据一方之势,虽然东晋多次通过对外战争保住了偏安之局,可是各地军“独霸一方”的局面非但没有北伐的想法,还一度出现了篡位的野心,灭东晋自立的刘裕就是统兵一方的权臣。

南宋时期的军队虽然主要以步兵为主,在面对强大的草原骑兵时有些吃亏,但是南宋在军事科技领域却拥有了超前的成果,南宋时期军队就已经拥有了最早的火枪火炮等热兵器,金兵和蒙古骑兵再强也难抵挡枪炮的反击。加上南宋时期造船技术的进步,所以南宋的水军在当时也是胜过以草原骑兵为主的金和蒙古。通过军事科技的成果,使得南宋军民抵御外族入侵长达百年之久。


到公元420年东晋权臣刘裕废晋恭帝建立南朝宋政权,立国103年的东晋政权走向灭亡。到公元1279年南宋近十万军民在崖山同蒙古军队进行殊死抵抗,最终因实力悬殊导致这十万军民壮烈跳海殉国,立国152年的南宋政权正式走向灭亡。

通过东晋和南宋的建立以及灭亡来看,二者之所以偏安都是因为遭受到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导致中原大地沦陷,不得已只好“衣冠南渡”苟且存活。但是二者的灭亡却大不一样,东晋可以说是“成也门阀,亡也门阀”;而南宋和北宋一样都是亡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而且灭亡的原因都是“帮强凌弱”最终导致引火烧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