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的特點

自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相繼出現多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隨著疫情的蔓延,我國其他地區及境外也相繼發現了此類病例。近幾天來,感染人數更是呈現爆發式增長,瞭解該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及臨床特點對於疾病防控有著重要作用。

一、病原學特點

2019新型冠狀病毒,縮寫為2019-nCoV,屬於β屬的新型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常為多形性,直徑60-140nm,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C30分鐘、乙醚、75% 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二、流行病學特點

(一) 傳染源

目前認為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於野生動物,當前主要通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進行傳播。

(二) 傳播途徑

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亦可通過接觸傳播。

(三)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者感染後病情較重,兒童嬰幼兒也有發病。

三、臨床特點

(一) 臨床表現

基於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潛伏期一般為 3-7 天,最長不超過 14 天。

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症狀。重型病例多在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

部分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多在 1 周後恢復。

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兒童病例症狀相對較輕,少數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見於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

(二) 實驗室檢查

發病早期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肝酶、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多數患者 C 反應蛋白 (CRP) 和血沉升高,降鈣素原正常。嚴重者 D-二聚體升高、外周血淋巴細胞進行性減少。

在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等標本中可檢測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

(三) 胸部影像學

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新型冠狀病毒的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