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与王希孟


一、宋徽宗赵佶

赵佶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著名的书画家。这是一位被“做皇帝”耽误了的"艺术家"。

宋徽宗与王希孟

宋徽宗赵佶

他独创了“瘦金体,也就是如今我们使用的宋体字雏形。他开创了院体画,利用皇权推动绘画发展,这样的天才画家。另外业余时间还兼职担任大宋皇帝。

宋徽宗与王希孟

宋徽宗瑞鹤图


宋徽宗与王希孟

宋徽宗听琴图

不得不承认他是个天才。画画、写字、写诗、搞收藏、养宠物、甚至是做木工。不仅拿手,还都出类拔萃。唯独兼职“做皇帝”这个工作,他干的是一塌糊涂。“靖康之耻”后,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被金人掳去。为了侮辱父子俩,金帝封宋徽宗为“昏德公”,封宋钦宗为“重昏侯”。皇帝做的实在太失败了,后人也只能用“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来形容他了。

宋徽宗与王希孟

宋徽宗溪山秋色图

由此也可以看出,宋徽宗除了皇帝做的不咋样,其余都很拿手。尤其在艺术上,他利用皇权,开办了高等学府皇家画院。因为本人艺术造诣极高,人送雅号“赵院长”。而不久后,一位18岁的翩翩少年考进了赵院长的画院。

宋徽宗与王希孟

瘦金体


宋徽宗与王希孟

宋徽宗独创“瘦金体”

二、天才徒弟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王希孟本是文书库的小吏,不过他自幼酷爱绘画,因此在宋徽宗设立了画院后,便积极参考,并如愿以偿地考进了书画院。

王希孟的画作,很快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识。他意识到,王希孟是个难能可贵的天才少年,于是将他收为弟子,亲自传授绘画的技法、用色等。

在宋徽宗的调教下,王希孟的画技进展神速。仅用了半年时间,便向宋徽宗敬献了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

由于在画中不光描绘出了江山多娇的壮美景观,还穿插点缀了浓烈的生活气息,既显出江山恒久的寓意,又展示了宋王朝统治下的太平盛世,因此宋徽宗龙颜大悦。王希孟也因此一画成名,并得到了提拔。

《千里江山图》,好在哪里?

这画史上的浓重一笔,好在哪里?著名画家陈丹青的评价非常到位:“通常成年的老熟的大师,喜欢做减法,也就是所谓取舍和概括,可十八岁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着做加法。人在十八岁年纪,才会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一点不乱。不枝蔓,不繁杂,通篇贵气,清秀逼人。”

宋徽宗与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为巨幅作品,全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这一幅《千里江山图》,全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比《清明上河图》还要大上许多。最最神奇的是,无论你将它切割成多少个局部,都可以是一副自成格局的顶级画作。

宋徽宗与王希孟

画卷上色的石青、石绿是用上等青金石,绿松石研磨而成,山脚用赭色衬托,山体厚涂青绿。矿物带来的璀璨华光,纵使千年亦然。

后人赞叹道: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宋徽宗与王希孟


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画面千山万壑争雄兢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在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此图无作者款印。清初梁清标签题为王希孟作。

卷后有宋代蔡京、元代溥光和尚二跋,钤「缉熙殿宝」、「乾隆御览之宝」等印二十八方。经宋代蔡京、内府,元代溥光,清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等著录。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王希孟做此画年仅18岁,可惜年寿不永,20岁便去世,是一位天才而又不幸早亡的优秀青年画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