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被判腰斩的死刑犯知道自己一定要死,为何他们还要笑着贿赂刽子手?

疯癫冬瓜


看电视剧《步步惊心》的时候,与若曦称为好姐妹的玉檀,在四爷上台之后,因犯下大错而被当众蒸了……这个刑罚不仅让观者不适,更让现代人畏惧古代,甚至直呼:军阀时期的老虎凳、辣椒水等相比古刑也绝对是小巫见大巫。确实如此,古代有太多刑罚恐怕是你只听一听就会汗毛直立的,比如腰斩。

腰斩之刑的起源

腰斩,这是一种什么刑罚?见字生意,就是将犯人拦腰截断。这说起来是极方便快捷的,但真正施刑起来,那可能就是生不如死了。

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呢?这就要追述到相对久远一些的时代,比如殷、商、周等朝代,那时最为利害的兵器通常来自于青铜制造。限于原材料密度不大的问题,做出来的兵器是并不锋利,拦腰砍人的过程可谓漫长,被砍者几乎就是求生不能,欲生不得。

这时就有人奇怪了,既然没有好利器,干嘛要发明腰斩之酷刑呢?问的好,就是让你好受!事实上也可以理解古人的苦衷,人家这已经是升级版本的刑罚了好吗?因为在腰斩还没有出现之前,最极致的刑罚更可怖,比如醢、脯、炮、镬烹等。

这是些什么刑罚不知道吧?简言之:剁肉泥,做肉干,活人烤熟,放进锅内蒸熟!这感觉怎么那么像对待动物呢?还真就是这样,古人当时科技不高,让他们的想象力受到限制,烹煮蒸烤就都上阵了。

一直到了周代时期,这些动不动将活人烤熟的刑罚开始被“升华”起来了。应运而生的就是斩刑、车裂、杀头刑罚,其中车裂大家都知道,最著名的案例当数商鞅。而杀头则是直接将头砍下来,斩刑便是腰斩之刑了。

不过,这等刑罚被称为极刑,不是普通一个人犯错就施以如此之重刑的。其中卖国的、背叛的、谋逆的等往往会被判这样的大刑。另外它多数不会针对普通百姓,反而更是那些高官厚禄之人,出了错常会是大错,这些重刑就会用在他们身上了。

腰斩者多选择行贿

通常,被施以腰斩之刑的犯人,自己心里是有数的,所以多半会选择给刽子手送点礼,为的就是速战速决,痛快一点送他们归西。

说起来腰斩也不过是处死,只要刽子手手法够熟练,一刀下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但这个前提是取决于刽子手的心态。假如有人吝啬,想一毛不拔,这就会惹恼刽子手:死都要死了,还留着钱干什么!于是,他们左一刀右一刀,反正就是砍不死你,让你慢慢疼死。

说到这里,野史记载过一个受腰斩之刑最惨烈的案例。这个人叫方孝孺,原本是明朝忠臣一枚,号称天下第一大儒。

可惜朱允炆被朱棣给灭了,朱棣便让方孝孺写一道召告天下的降文,说他自愿降伏,效忠朱棣 。谁知道方孝孺当朝大骂朱棣,说他篡位。这下惹恼了朱棣,让人割裂方孝孺的嘴,且拍着桌子大叫:我要诛你九族!

满嘴流血的方孝孺真是文心硬骨,回嘴说:诛十族又怎么样?你就是燕贼篡位!这下朱棣忍不下去了,真的诛了方孝孺十族,且判其腰斩之刑。

方孝孺事件严重,别说他来不及行贿,估计真的送礼刽子手也不敢收。结果就是被斩完了却没死,他竟然撑着上半身,用自己的鲜血写下十二个半的“篡”字。然后连疼带血尽,才在愤怒中死去。

当然,这只是野史,没有证据,不足以为信。但从中却可以看出一个事实:腰斩之刑不到位,后面简直让人活受呀。为了死个痛快,还是快送点钱吧,花钱买个好死。

腰斩酷刑的废除

虽然说送礼可以死的快点,也是为了自己感受上的利索干净,但想来怎么都让人不爽吧?天下还有为着快点死去而花钱买死的事吗?

这就不得不说古人的行业之操守问题了,杀人这件事其实并不是刽子手们很情愿的,如果有饭吃,能挣钱,谁没事会去杀人呢?毕竟杀多了晚上睡觉时也有点心虚。

但身在其位就不自由了,为了活着,只好“杀”死别人。既然就是为了活,当然他们就要开发在杀人这一行业上的“发家”潜力,或者说是规矩:送礼的人死的就轻巧多了,一刀下去身断两截,瞬间毙命;不送礼,绝对不介意多施点恶意,让你死的更难受一些。

这也就说明一个事实:至兵器到了铁时代时,主刑让人难过的就不再是死亡本身了,而是手握利刃却让你欲死不能的刽子手。

有资料显示,面对不送礼的犯人,刽子手往往在身体下半段动手剁下去,在伤不到脏腑的情况下,人是不那么容易死去的,就是疼。有的甚至还会将已经剁掉了下半身的犯人放置于桐油板上,这样犯人不会出大血,从而在疼痛中慢慢煎熬至死。

据说在清朝雍正时期,有一个高官叫俞鸿图,因为营私舞弊,收受贿赂,被雍正判了腰斩,立即执行。这下刽子手没办法收礼了,只好让这个贪官慢慢的活受。

于是,俞鸿图被斩断下半身之后,一直不能咽气,自己在地上用血写下了七个“惨”字,然后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这件事传到了雍正的耳朵里,雍正很不是滋味,《正说清朝三百年》中记载:雍正帝亦恻然不忍,遂宣布废除腰斩刑。

虽然说这段记载并没有在正史中出现过,但从清朝的记录来说,这之后是没有腰斩的人犯了。而俞鸿图也算为以后的犯人带来了福利,让自己成为了最后一个受腰斩之刑的人。

就古代刑罚而言,腰斩这样的酷刑到底有没有威慑力呢?想来是让胆小的人真心害怕的。但若是针对那些常常置于死地而后生的人来讲,却又真的没什么用途。毕竟刑罚再残酷,犯罪的事从来没有间断过不是吗?


汗青正浩


如果不贿赂刽子手,就会落得个不得好死的下场。

腰斩酷刑

腰斩,从腰部把身体截成两断的酷刑。身体的主要器官都集中在上半身,当执行腰斩的时候,死刑犯并没有立即死亡。据说这种酷刑执行完后,将上半身移到铜油板上进行止血,由于不会大量出血,会延续2-3个小时才断气。这个段时间是面临着不得好死的惨痛过程,死刑犯清醒的遭受这种折磨。

杀猪徒弟

刽子手都有一套绝活,有的能一刀毙命,让死刑犯来个痛快。举个例子自己看过的例子。有一次村里的屠夫杀猪带了个徒弟,老师傅就琢磨的让徒弟练练手,让徒弟来杀。徒弟拿起杀猪刀,手不停的发抖,一刀下去,结果没有杀死,猪的那惨叫声,整个村子的人都可以听到。连续来了好几下,都没把猪杀死,那些按猪的人破口大骂。这时候老师傅拿起那把杀猪刀,一刀进去,总算了事。其实想想死刑犯就像帖板上的那头猪,如果没有贿赂下刽子手,不晓得这死的过程得多受多少罪,想想都可怕。

来个痛快

贿赂后,刽子手稍微往上偏一偏,这死刑犯就可以死得痛快一些,不需要忍受死亡时候的那种黑暗。在临近鬼门关的时候,还得使劲痛苦的挣扎,久久咽不过去,在这段时间简直是活受罪。虽然知道要死,但是还是希望痛痛快快的死。

历史过程

腰斩应该从周朝就开始有了,起初使用的铜制的斧钺,由于铜比较软,会做成比较厚,这个一斧下去才能一刀两断。从执行的力道、角度、姿势,就像苞丁解牛一样,能找到置命的关键部位,让死刑犯尽快死去。要不就像杀猪徒弟一样,好几刀都死不了,想想都可怕。到铁器逐渐的普及后,开始用刀了;再后面发展成铡刀,更便于操作。

所以说,虽然知道要死,打点下可以让自己死得痛快一些。


闲玩间


古代的刑罚可以说十分的残忍,各个都让人很害怕,对于腰斩的酷刑,很多犯人会选择去贿赂刽子手,主要一方面还是为了减轻自己本身的痛苦,如果不去贿赂刽子手,那么被腰斩的人,很有可能会被刽子手用钝刀施行,那么犯人的痛苦就会加倍。



被实行腰斩的人,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不会死去,他们会忍受上下肢分离的痛苦,如果刽子手再使用钝刀,无疑是加重了犯人的痛苦,所以犯人的家属或者是犯人本人,都会选择笑着贿赂刽子手,以此来减少行刑的痛苦,被腰斩的人最后会因为流血过多而死。


在古代追求的是全尸,所以贿赂刽子手,让犯人的上下肢可以不完全断开,可以获得一个全尸,全尸是古代死刑犯的追求,也是他们的唯一要求。

腰斩这一刑罚,直到雍正皇帝在位年间才真正的废除,当时因为考试舞弊的案件,当时主管的官员俞鸿图被雍正皇帝判处了腰斩,当时的监斩官告诉了雍正皇帝了现场的惨状,雍正皇帝也是有点不忍心犯人受到这样的折磨,就下令将这个刑罚彻底的废除了。


历史小呆呆


腰斩位居中国古代残忍酷刑之首,犯人除非是触犯什么大罪,不然不会被判腰斩之刑。最可笑的是腰斩的发明人李斯却死在自己的杰作上。

在古代为了维护国家法律和权威,方便刽子手操作,行刑时大多让犯人跪着。那为什么会有死刑犯笑着去贿赂刽子手呢?难道是为了让刽子手对他们手下留情,放他们一条生路吗?

古代的腰斩最开始用重斧,重斧是由青铜制作而成的,因为青铜不够锋利,所以只能做成斧钺。等到铁普及后,刀成为了主要的刑具,刀虽然锋利,但是容易磨损。所以行刑时要看刽子手的技术了,即便是力气很大的刽子手也不能一次搞定,如果找不准位置,会给犯人带来极大的痛苦。所以那些被判腰斩的死刑犯希望刽子手下手又快又准。不过后来刑具有所改进,改用铡刀,铡刀可比大斧锋利多了,而且可以避免二次加工。

腰斩之酷刑不能立刻让人死亡

近代医学说明,脑死亡才能算真正的死亡,人的器官都集中在上身,如果刽子手从腰部及腰部以下的部位砍成两段,犯人是不会立刻死亡的,如果刽子手想让犯人多受点罪,会选择腰部以下的部位,这样犯人可以存活一段时间。

如果刽子手想让犯人受尽折磨,可以把犯人的上半身放在桐油板上,这样犯人可以存活几个时辰,让人痛不欲生,有些犯人嗷嗷惨叫,凄惨之极。

这么残忍的酷刑是谁发明的呢?

李斯出生于公元前284年上蔡县(河南上蔡)的贫穷人家,是秦朝著名的丞相,协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忠臣。

李斯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人,为了干出一番事业,来到秦国,秦相吕不韦非常器重他,在秦国还当上了小官。秦王下定决心统一六国时,李斯为秦王出谋划策,得到秦王的重用,所以说李斯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功臣,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

秦始皇有个非常宠信的权臣赵高,赵高是出了名的奸臣,他独揽朝纲,把秦朝的暴虐政策推向巅峰,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秦朝灭亡跟他有非常大的关系。

秦始皇去世后,赵高想拥立胡亥(秦二世)为帝,所以想拉拢李斯,李斯是开国元老,又跟随秦始皇多年,在朝廷有良好的声誉。赵高认为想要篡位,必须得到李斯的支持。公元前210年赵高与李斯发动“沙丘之变”,篡改秦始皇遗诏,逼迫公子扶苏自杀。

后来赵高与李斯争权,赵高设计陷害李斯,公元前208年李斯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被灭三族。赵高是非常残忍的,迫害同僚李斯,用丹药迷惑秦二世,最后让李斯受腰斩之刑,腰斩的酷刑就是李斯发明的。

卫长公主受腰斩之时,由于太美刽子手不忍下手

卫长公主是汉武帝刘彻与卫子夫的女儿,也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女儿,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腰斩的公主。

卫长公主家族势力雄厚,舅舅是卫青,表兄是霍去病,卫长公主非常有福气,他的两任丈夫都是俊才,所以她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汉武帝晚年疑心病非常重,总是觉得有人要杀他,而且还相信鬼神,诅咒之类的事情。

一次汉武帝做了一个梦,梦里很多人用木头棍打他,汉武帝认为是有人在诅咒他,就派人去查,结果查出来是卫长公主干的,汉武帝脑袋迷糊觉得卫长公主在诅咒他,所以下令将卫长公主腰斩,刽子手在行刑时,发现卫长公主太美了,下不了手,换了三个刽子手才腰斩成功,为了让美女公主不受折磨,刽子手下手既快又准。

后来汉武帝发现是自己迷失了心智,错杀自己的女儿,不过关于卫长公主被腰斩,史料没有明确记载。后来酷刑腰斩被雍正废除。


小龙谈历史


没办法,疼啊,死也有个快死和慢死的死法啊!贿赂贿赂刽子手,让自己少受点罪直接死去,比饱受疼痛,折磨致死强太多了!



腰斩,古代惨无人道的刑法之一,正常人看过一次行刑现场,一个月以后还会觉得恶心难受!据说腰斩是李斯发明的,可笑的是他最后也享受到了腰斩的待遇,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自作孽不可活!腰斩大约是在雍正时期才被取消的,原因好像雍正现场观看了一次腰斩行刑,觉得太过于残忍了!



人活一世,明知必死,深受折磨还不如早死早超生为好!

你想吧,有人打你一下,疼吗?疼!可是疼这一下便慢慢缓解疼痛了!有人一直打你,你便会一直疼!腰斩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大家都知道人体的主要构造都位于上半身,腰斩时,刀具越偏上人死的越快,越早脱离折磨!倘若你没贿赂刽子手,刽子手从腰部着手,刀具还专门慢慢下落,就像切豆腐一样缓缓的,你虽痛苦,越是越清醒,你在痛苦中看到自己身体分离,看到自己的五脏六腑伴随着血留了一地,精神刺激加上身体折磨,这是何等的遭罪!



最近的一则新闻,台湾的一位主持人饱受癌症折磨,选择了安乐死,也是同样的道理!其明知必死选择了体面的死法!而被实行腰斩的罪犯明知要“享受”最惨无人道的刑法,当然也想死的痛快一些,最好是刹那间自己就死去知觉,一了百了!

总结:中华上下五千年,从野蛮到文明的人类进程!

我们是瀚海自媒体工作室,历史的记忆由我们为您讲述,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希望留下您的点赞+关注,谢谢!


瀚海说史


古代被判腰斩,是一件很残忍的事,因为,斩在腰部以下,当时不会死的,最多也就昏迷了过去,醒来后,犯人的心和脑都还是清醒的,看着自己身体上的血,慢慢的流干,忍受的那种无以言表的痛。一时半会的死不了。每个刽子手,都有自己的一套绝活,决定犯人死得快慢。如果死的慢,犯人,则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犯人的痛苦就会长一点,如果死得快,那么犯人的痛苦就会少一点。

腰斩和斩首,倒是没有太多的说法,刽子手也没太多勒索。因为行刑都是要求一刀,没法勒索。但是刽子手还会要求留下尸首作为抵押,尤其是需要枭首的还要押下头颅。人体的重要器官都在身体上半部分,所以当犯人被腰斩时,越接近上半身,死的也就越痛快。反之,犯人需要承受的痛苦也就越多。如果犯人想要少受痛苦,那必须要笑着贿赂刽子手,寻求一个比较痛快的死法。

所以会经常贿赂刽子手,期望可以少受些痛苦!


道家经典


腰斩,是古代一种残忍的酷刑,就是从犯人的腰部开始,把人砍成两截。

大家都知道,人的致命器官集中在上半身。因此犯人在被腰斩时,不会立刻死亡,而是头脑清醒,清晰感受到这种痛苦,过一段时间才会断气。试想一下,人在平时受到一点小伤都会感觉到痛,更何况是身体分离呢,简直是生不如死。

古装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一句台词:“杀了我,给我一个痛快”,也就是说那人不想死前还要遭受折磨,让杀他的人给他死得快点,少受一点痛苦。腰斩这一酷刑太过残忍,犯人也想让行刑者给他一个痛快。因此,遭到腰斩的犯人,他们的家属会给一点钱刽子手,让他行刑时从腰上面一点的部位动手,可以让犯人死快点。反过来说,如果有人想让犯人多受罪,给点钱刽子手,就从腰下面一点部位动手。甚至会将腰斩的人上半身拖到一块桐油板上,让血流不出来,犯人可以多活两三个小时,简直惨无人道。

历史上受到腰斩的名人:

李 斯,秦国的左丞相,腰斩于咸阳。

晁 错,西汉时期的御史大夫,腰斩于东市。

栾 大,西汉时期的方士,欺君被腰斩。

方孝孺,明朝时期的大臣,腰斩于聚宝门。

俞鸿图,清朝时期的文官,腰斩于东门。

腰斩一刑在清朝被雍正废除。俞鸿图被腰斩时,上半身在地上打滚,痛苦不堪,用沾着血的手连续写下七个“惨”字。雍正知道后,感觉此刑过于残忍,因此下令废除。


南书历史


多图预警 多图预警 多图预警


中国古代的刑法是很残忍的,酷刑也多是给罪大恶极的人施用,重视刑罚的震慑作用。像上面提到的腰斩便是古代酷刑之一。

腰斩顾名思义就是把人一刀两段,手足异处。

古时酷刑,将犯人从腰部斩为两截。《史记·商君列传》

腰斩出现于周,废止于清雍正时。

最初使用青铜斧钺行刑,后来铁器时代使用刀,铁刀不易磨损,且锋利。刽子手结合人体腰椎骨骼知识能做到一刀人两截。人各不同,毕竟有笨蛋,有的刽子手行刑没斩好,一刀下去人没断开还得来第二刀,有损刽子手的职业操守,就改用铡刀了。


腰斩行刑式要求犯人脱光衣服,露出腰部,俯或侧卧在铡刀旁,有点刀俎鱼肉的意思。

腰斩残忍,它不同于斩首,一刀下去人头落地,当场死亡,一了百了。

因为人的主要器官都在腰部以上,腰斩行刑斩于腰部人不会立即死亡,还会保持头脑清醒,挣扎一段时间待血流尽而死,期间惨痛,可以感想下。所以腰斩行刑前都会由罪犯家人给刽子手一些银两,请求行刑时刀口往腰部上侧移,让犯人早解脱。

相反如果有人使坏,想让犯人受罪,也能贿赂刽子手,行刑时斩于腰下方,或者刀上涂抹桐油让犯人血不得流出,多挣扎三四个时辰在死,残忍至极。

最著名的被处以腰斩极刑的人物有李斯,晁错,辩机和尚,方孝孺和俞宏图。

李斯

李斯相秦,居功甚伟。灭诸侯,成霸业。始皇帝的千古大业,至少有李斯议一半功劳。

可是这位极人臣,功烁古今的秦相也不得不低头于指鹿为马的宦官赵高,且在上柬时被赵高诬陷, 判处以腰斩极刑,夷灭三族。

在腰斩行刑前看着共赴黄泉的儿子,顿时悲怆彻悟,说出愿放弃一切与儿子再次追逐狡兔的话。

晁错

汉景帝时,因为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诸王侯的势力强大,屡屡与王庭对抗。

御史大夫晁错提出削藩政策,一刀切死藩王,彻底触怒诸王利益。

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吴王刘濞首先在都城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起兵叛乱,并向各诸侯王国发出了宣言书,以“清君侧”为名,攻击晁错“侵夺诸侯封地,专以劾治污辱诸侯为事,不以诸侯人君之礼对待刘氏骨肉,所以要举兵诛之”等等。

之后其余六王响应,开始起兵叛乱,向西进发。史称“七王之乱”

外乱内惑的情景之下,景帝不得已要杀晁错以平息叛乱。

于是假借请晁错上朝议事为由骗去长安东市,宣读诏书,判处腰斩。

为汉室鞠躬尽瘁的晁错就如此下场。


其他人物的事迹大家感兴趣可以去自行看一看。


史料拓展——古代酷刑


1 剥皮、2 腰斩、3 车裂、4 俱五刑、5 凌迟、 6 缢首、7 宫刑、8 刖刑、9 插针、10活埋、11 鸩毒 、12 棍刑、13 锯割、 14 断椎、15 灌铅 、16 刷洗、17 弹琵琶 、18 抽肠、19 骑木驴


笔白书雄


古代的腰斩,惨!疼!

官员如果被皇帝判了腰斩,总之死路一条,接下来关键的是,是死的快点还是慢点了。

这个快慢的火候就把握在刽子手手里了。

如果刽子手想让犯人死的快点,那就得从腰部偏上一些动刀,如果死的慢点的,那就得在下面动刀。

清代的河南学政俞鸿图,很不走运,就赶上了这个刑罚。

学政,就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长,主管一个省的教育事务,省内的科考,也由学政主抓。

偏偏那一年,河南的科考出了舞弊案,作弊的学子们贿赂了俞鸿图的小妾林氏以及一些下人。

俞鸿图为考试进行了严密的监控,但是他的小妾林氏把作弊小抄贴进了俞鸿图的官服里,然后俞鸿图穿着官服在视察考场的时候,下人们偷偷地把资料从官服里撕下来给了作弊者。

简直天衣无缝,俞鸿图却根本不知情……

结果东窗事发,俞鸿图根本无力辩驳,没有证据表明他不知道这事,最后只能认罪。

雍正皇帝对科考舞弊极其痛恨,在他看来,作为选拔国家人才的重要考试,出现舞弊,简直比欺君之罪还要严重。

俞鸿图最后被判死刑,为起到震慑作用,特地判了个清代罕见的腰斩之刑。

而监斩官偏偏又是老俞的亲家邹士恒,邹士恒不忍,没敢告诉亲家是腰斩。

所以俞家就没有去打点刽子手,以为是斩首……

结果老俞死的老惨了,等到刽子手动刀的时候,俞家人都傻眼了,但是已经来不及准备钱了。

具体情节就不描述了,总之雍正皇帝听到监斩官的汇报之后,也是极其震惊,最后下诏废除了腰斩。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知道,在临刑前,打点刽子手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清末,负责杀头的刽子手杀一个人,报酬是4个银元,相当于普通劳动者半年多的工资。

虽然看的多,但是古代处决犯人一般都在秋天,所谓秋后问斩,春夏冬三季不能用刑,天气不好也不能动刀,只能在晴天动刀,不然就会有凶兆。

所以刽子手一年下来,真正干活的时间也就2个月左右,其他时间是没什么收入的,毕竟,刽子手在古代是被人敬而远之的,其他活,他们想干,别人也不会给他们干。

这样的话,刽子手收入就不是太稳定,毕竟官府在册的刽子手也不少,如果这一年赶上活不多,刽子手的生计就有问题。

所以,他们就需要广开财路,犯人的贿赂就成了刽子手收入的大头。

当然了,一个犯人,从关入监狱开始,不管是被绑着,还是刑讯,还是羁押在牢房里,这些都有不同的衙役负责,犯人家属都需要打点。

如果想让犯人少受罪,那家属就得多准备钱,打点完一路相关人等,才能安心把犯人送上黄泉路。

最后的目的就是想让犯人速死,毕竟,不管是斩首、还是绞刑、甚至凌迟等等,犯人死亡的快慢都掌控在刽子手手里。

如同老俞的遭遇一样,想死得痛快,就多多地交钱吧。


云中史记


同样是死刑,却也有善刑与恶刑之分:绞死、毒死都是善刑,毕竟死得体面且有全尸;斩首、腰斩、凌迟、剥皮等则是恶刑,死前会让犯人受尽苦楚且不得全尸。如果不幸被判了恶刑,那么也要想方设法早点断气,因为不断气就会承受更多的痛苦。那么谁能让犯人快速断气呢,这个分寸就把控在刽子手的手中。比如斩首之刑,厉害的刽子手一刀断头,几十秒钟人就断气了;要折磨人的话,就会用钝刀,砍三五下才把头斩下来,这样犯人就会承受更多的痛苦。比如慈禧太后就曾下旨对于戊戌变法六君子,要用钝刀执行斩首之刑,让他们死前多受些活罪。

腰斩俗称一刀两断,是先秦时代的法定刑罚,就是从人的腰部把人砍为两段,上部分集中了人体的大量器官,下部分则只有少部分器官,这样就会让犯人受刑后十多分钟才死亡,甚至一两个小时才彻底断气。判了腰斩之刑后,可以通过贿赂刽子手下刀时靠近上部一些,这样人就会断气快一些,受的活罪就少一些。死则死矣,如果死前让你受许多世间难以想像的痛苦,那么这种死法就会让许多的人恐惧。著名的一代丞相李斯死前备受折磨,他的儿子跟他一起上的刑场,且要先处死他的儿子,然后对李斯用了俱五刑的刑罚,最后才一刀两断,在地上呻吟了半个时辰才彻底断气。

刽子手经常执行腰斩之刑,因此他们深知如何下刀才能让犯人少受些活罪,如何下刀可以让犯人多受些活罪。刽子手是一个低贱的职业,一向被人们看不起,刽子手多数不会结婚生子,他们的手艺都是通过师父带徒弟的方式传承下去。所以刽子手十分的贪财,他们受人歧视,只能多赚钱享受生活。被判死刑的犯人的家属为了让自己的亲人死前少受点活罪,都会笑者向刽子手行贿,希望他们能下手狠准稳,最好一刀将犯人毙命,这样犯人就可以少些活罪了。刽子手一般拿了钱就会认真办事,保证犯人尽早的断气,这样冤魂也不会来缠他们,还可以得两份收入,实在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