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步入社會後才知道:學歷很重要”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普通人的世界裡沒有背景,只有背影;沒有身份,只有身份證。芸芸眾生沒爹可拼,沒有天縱奇才,生活的現實裡沒有現成的時光機,知識仍然是億萬平民改變命運、跨越階層的獨木橋。學歷是一塊敲門磚,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全部能力,但進入社會,得先敲開門才能證明能力;往後的人生裡,學歷作為背書,有比沒有強,高比低了強。我的觀點是,學歷重要,行動比學歷更重要。

第一,學歷代表了自我整合的能力。

高三複讀那年,一切時間服務於學習,每天早上五點坐在教室自習,晚上挑燈夜戰,凌晨一點鐘還在被窩打著手電筒看知識點,每天用不掉一根碳素筆芯都是羞恥。身體上的疲憊、心理上的壓力宣洩在高考那張答卷上。

愛人考研那年,自己建立備考計劃,制定作息時間表,細化到每天那哪個時間段學習哪個科目哪個章節,考研結束時一大摞厚厚的筆記和練習。同時,為大學畢業做了兩手準備,每天晚上還要精心完善簡歷,準備面試。

師兄讀博士時,有了自己的小寶寶,每天除了照顧老婆孩子,還要跟著導師做研究,查資料,寫論文,發SCI,找工作。忙的不亦樂乎,有時焦頭爛額,三年下來,人慢慢變得“聰明絕頂”了。

看看網上流傳的黃岡中學的作息時間表,一紙學歷的背後,是你讀過的書,經歷的事,流過的汗,吃過的苦,是你對自我的約束、時間的規劃、生活的重構。

陌生人看不見你的自律、掙扎、痛苦,你的成長、經歷、成績,看見的只是一張紙,幾行字。


第二,學歷代表了積累原始資源的能力。

高考報志願前,我的班主任跟我說,考得好去一線城市的名校,985、211,考得不好去一線城市。

在學校裡,一個人可以在大環境裡潛移默化的滋長。學術氛圍、思想碰撞,環境能促進一個人在同一個層次裡的流動。在好的學校,一個人有機會迎合自己的興趣,延伸自己的性格,選擇泡圖書館,旁聽自己喜歡的課程,做喜歡的事。如果是一個一般的學校,城市的作用就凸顯了。求知慾強且自律的人,可以通過很多途徑主動挖掘同城市名校的資源,提高個人能力。

在學校裡,一個人可以結識到更多和自己一樣甚至更優秀的人,建立自己的原始人脈。上面的餐桌,集聚的大佬,學校都不低。在相對固化的階層裡,學校成為了最具流動性的地方,睡在上鋪的兄弟、一個球隊裡的戰友,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讓思維流動、思想碰撞,不能否認,好學校更容易讓一個貧寒子弟實現階層跨越。同時,在學校裡,獲取感興趣的知識成本是低廉的,掌握事物運行的規律,學習社會生存的方法,打開認知世界的大門要比其他方式容易的多。

識儲備、環境激勵、人際積累,一張學歷證書很能夠證明一個畢業生、求職者的質量。


第三,學歷代表了鏈接社會資源的能力。

這一點非常簡單明確,一個人讀過的書、見過的人、能夠調動的資源,是鏈接這個社會的資本。

你可能有一個自認為絕妙的點子,和幾個同學一番探討,深入思考完善,便意氣風發加入到創業大軍。

你可能坐在母親病房,國內的醫療手段已經宣告無效,國外的校友可以提供最新研發的新藥,用知識解救母親的生命。

你可能在失意中彷徨無措,哲學老師點撥了下存在的真理、文學老師豐富了下生命的含義,心理老師疏導了下情緒,就能重新燃起鬥志……。

學歷很重要,代表了過去你曾為之努力過、你曾因為那種努力擁有過,未來,可能因為那種努力受益。但在人生的關鍵時刻,學歷的作用又稍顯不足了。

進入社會才發現學歷重要的人,不過是學歷高的人升職加薪比較快,嘗試新事物、掌握新知識、運用新技能的基礎比較好,自律的意識比較強。這些素質,學歷可以體現很大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最可怕的是那句說爛了的話“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還有什麼理由不行動起來。

所以,請記住,行動起來最重要

能改變命運的是知識,不是學歷。

古人早就說了,獲取知識有兩條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以相同的自律、刻苦、努力,通過讀書、實踐,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知識,取得成功。很多人說,世界上的確只有一個比爾·蓋茨,中國十幾億人口,也的確只有一個馬雲。天然的倖存者偏差,讓很多人忽略了那些能夠考到好大學的人付出的努力,忽略了成功的精英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吃過的苦,忽略了那些一心一意做事的人的專注與執著。更多的,是把別人的成功,歸結於我們能夠理解和接受的狹小的自我認知裡,眼高手低、好高騖遠、懶散拖沓的抱怨上天對自己的不公。

能促進人長遠發展的是學力,不是學歷。

進入社會後,參加工作,還有多少人保留了學習的能力。現代人工作忙碌,時間好像完全不夠用。於是乎,我們習慣在知乎上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掌握一門實用的技能,用別人的觀點解決自己的問題;我們樂於在得到、有書、樊登讀書上,聽大咖給我們擷取一本書的知識精華,主動放棄了與大師靈魂的對話;我們用越來越多經濟高效的方式為自己打開一扇又一扇閃爍著幸福之光的大門,而在大門之前,陷入選擇困難症、拖延症、妄想症。於是乎,我們開始什麼都想學,什麼都學不好;簡單樸素的不屑於學,高深晦澀的不敢去學;學了一身本領的,把心靈丟在了半路上。知識多了,學習的渠道多了,卻不會學習了。知識繁雜,生活瑣碎,學歷能代替了學力,是我們在進入社會後,在生活和工作的撕扯裡迷失了自我。

能成就自己的是自己。

記住兩句話:別把自己太當人,別把別人太不當人。

學歷不重要,學力才重要;知識能改變命運,在於知識激發了自我的覺醒或者自我的認識裡明確自己想要的。按照《財富自由之路》的訓練邏輯,演繹一下:首先,拿出一張紙,畫一個圈,閉上眼睛寫出自己內心真切的渴望,是1000萬,是嬌妻豪宅,是自由的靈魂,隨便什麼都可以。在這個圈的左側,寫下你有什麼;右側,寫下缺少什麼;越具體越好。然後,在得到、有書等平臺尋找所需要的書籍,聽他們講述書中的精華;選擇那些最能激發思考、引起實踐衝動的書,買回來(看個人喜好,本人喜歡紙質書籍),最起碼讀2遍,一遍通讀,一遍精讀,以複述給別人聽得懂為標準,掌握要領。最後,建立一個行動日誌,以學習的知識為基點,詳細記錄圍繞學習的內容採取的行動,獲得的改變。

挫折經歷的太少,才會覺得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是煩惱。行動起來,一切來日方長,所有斷言都為時尚早。

我是攸知,歡迎深度交流。


攸知


之前我也一直沒有覺得學歷有多麼重要,覺得就是一個敲門磚,進入公司後人家還是看你的經驗,誰還會看你的學歷,但是就是前幾天我的這個想法徹底的改變了,我開始認識到學歷的重要。因為我是從事建築行業的,我在智聯招聘上看到一個45歲中年男人發的一個帖子讓我感觸頗深啊!45歲從事建築行業,大專畢業,高級工程師,有一級建造師(土建和市政)。再結束一個項目後居然半年多沒有找到工作,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學歷大專,一個是年齡超過40了。(目前只是針對表面現象提到這兩點,至於該同志個人有沒有什麼問題我們不去深究。)步入工作後學歷是不那麼重要,但是前提是你先有了工作。然而有工作的前提確是,你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學歷,上面的例子就很明顯,高級工程師又有一建證,卻沒人要,為什麼?並不是你不夠優秀,可能是HR根本就沒有看過你的簡歷,因為你大專學歷就直接被 pass掉了!而是年齡超過40又是人生的一個坎,讓我們想想這個年齡上有老下有小,車貸房貸一堆,一旦事業將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所以趁著年輕,多學習學習,多提升提提升自己的學歷還是至關重要的!


告別吃餅時代


在正式步入職場之前,我一直覺得能力才是應該排第一位的。

但是,看了朋友R這半年的工作經歷之後,才發現自己之前想的還是太天真。

朋友R大學普通本科畢業,大學期間擔任班級班長,是交誼舞成員,人際交往方面也很強。

畢業之後進入了某上市教育企業,因為加入時是新成立的項目組,領導常說,你要趕緊成長起來哦,之後咱們部門新來的小朋友你是要負責帶的哈!

果不其然,沒多久來了新的成員Q,男,國外某研究生畢業。剛開始,兩個人並沒有特別多的交集,可是後來要一起和另一家企業談合作。

R前期想和Q提前商量一下,可是Q說他之前談過,到了那看他的就行。到了談合作的地點,雙方見面之後,Q直接把合同遞給對方代表,說你看一下!

R都愣了,合作當然是沒有談下來。後來還有贊助其他公司企業年會,前期一直是R在談,年會談好之後,要公司出代表去講話,領導卻派Q去了。

兩個人除了學歷上面的差別,在工作上並沒有發現Q比R多麼多麼出色。可是在工作安排,以及資源分配上面,卻有很多的故事……


黎昂L


我是80後,只中專畢業,90年代中期,那時都是讀高中,委培中專比較多,大學很少,成績要相當優異才行,沒有太多選擇。我初中同學大部分都是讀中專,甚至中專都沒畢業,只有少數三五個上了大學,相當於現在的大專,當然了初中,高中同學現在所從事的都是工廠打工或建築方面,而上過大學都在一線城市北上廣,高級白領全國飛來飛去或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而不是被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工作選擇餘地比較大,所以說這就是學歷高與學歷低的區別。


霞姐的生活記


對於這個話題,我是深有感觸,簡單說說我的想法吧!

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家人讓我沒事的時候多學習,再考取更高的學歷,那會兒我不以為然,因為覺得有個本科學歷就很不錯了,而且比單位其他的老同事要強很多,自己上升的空間很大,就沒有重視。

而且當時社會上的公務員考試和其他考試以及上級的各種選拔考試都要求的大專以上學歷,自己的本科學歷綽綽有餘,也就沒當一回事。

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各種事業編考試、公務員考試以及上級單位的選拔考試都要求本科以上學歷了,而且近兩年有的考試都已經是研究生學歷了。自己才有了強烈的危機感。

就拿這次上級單位從我們下面選拔有能力的人來說,我和單位另外一個同事一起進入面試,但是最後同事卻因為研究生學歷被選拔上,而我還是繼續待在原來的崗位上,錯過了進入更高平臺的機會。

也許像以後這樣的機會很少了,因為現在年輕人考取研究生的太多了,人人都感覺到了學歷的重要性,而且還都是全日制的,像非全日制的還是受到歧視的。

所以學歷對於參加工作的人還是很重要的,不要相信網上傳播的學歷沒有能力重要的偏見,當然能力也很重要,但是學歷也代表了一個人的能力。

也不要相信什麼初中畢業生開了大公司,研究生給其打工的言論。那也許只是改革開放初期帶給極少部分人的紅利,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科技信息化時代,這種情況已經很少存在了,現代需要的既有學歷也有能力的人。




語事紛紛


學歷真的非常重要,麻煩那些說學習無用論的不要誤導年輕人!!!

我曾經參加公務員考試考到了某百強縣。但是去了才感覺到縣裡的工作一眼就看到老了,基本上沒有提拔的希望,退休能熬上一個副科都渺茫,這時我想到要去考省級的編制,但是我是本科,大部分職位都要研究生,我連報名的機會都沒有。

另一方面那些更高學歷的人真的代表了智商上面的優秀,同他們一起工作真的非常順暢。

最後我想反駁一些那些讀書無用論的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不是馬化騰,不是馬雲,就是上班族。好好的用知識學識掙錢是絕大多數人的命運。所以,學歷高了絕對不是壞事。



李欣兒lixin970902


首先我不直接給出我的答案,因為我直接說出答案,你可能理解的不夠深刻,說個真實案例吧,是身邊的朋友

朋友A,他因為家庭原因,父親是殘疾,母親在百貨商場當收銀員,家中5個孩子,排行老大的他,不得不輟學打工,補貼家用,就去了離家不遠的工廠工作,一天12個小時,那時候一個月工資800塊左右,還不提供宿舍,更不包吃包住,也沒有住房補貼,後來工作幾年後的他,發現社會變化太快了,他因為沒有學歷,沒有文化,得不到提升,他厭棄目前這份高強度的工作,於是他開始除了供弟妹上學,自己報名晚上上夜校學習,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後來憑藉著努力拿到大專文憑,不到一年就被工廠提拔到主管,再到財務部部長,再後來分配到另一家工廠當廠長,現在不僅工資高,還能分配有工廠的股份。

記得我們村在03年的時候,村委會哪堵牆上寫著:知識改變命運。幾個大字,我記得很清楚,在該學習的年紀,不要想著掙錢。掙錢的年紀,不要忘記學習,父母對我說過最深刻的話是:孩子,我知道你讀書苦,但比起工作上的苦,我們更願意讓你吃讀書上的苦,只有知識才能讓你走得更高更遠,我們砸鍋賣鐵供你讀書,為了就是你能成為有學識有作為的人。

我現在給你的答案是:學歷真的很重要,不要虛度光陰,在讀書時候就好好拼搏,利用知識提升自己的職場空間。


田艾頻道


學歷只證明你受到了那個等級教育,不證明你有真才實學,人家一張嘴,字字珠璣,你一張嘴,滿嘴稻草。初就業可以,因為他是敲門磚。隨著時間推移,你必會丟掉飯碗。比如我認得的一位本科生,確有真才實學,他現在指導研究生實習。單位裡研究生畢業的同事,還不如他能幹,他現在是部門負責人。


心渾眼瞎98305486


其實單純從智商層面來看,學歷高和學歷低的人並不能很容易的分辨出來。

大部分人,包括高學歷者,也並不一定就智商多麼高,情商多麼高,大家之所以到了社會之後越發覺得學歷重要,最主要還是因為,一份偏上的學歷,帶給一個人的改變,不僅僅是學歷那張紙,更多的還有做人、做事方面的靠譜。

大學和大學以上的教育,在學習者專攻的專業領域的內容之外,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學習內容就是:

看待世界的角度,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早就有相關的心理學研究證明:

年齡相仿的人群當中,低學歷者做事情更多的會偏向於直覺,他們觀察世界的角度也更容易接受那些情緒化的導向。

比如你會看到,你的家族群裡,那些學歷不高的老年親戚,他們經常會轉發一些類似“震驚!”“竟然有這種事!”“再不看就晚了!”“老中醫千年古方”等等為標題的自媒體文,就是抓住了學歷不高的人群,他們對於這種標題的接受度,看到這種標題,傳達的強烈情緒,十有八九會引起他們的點擊欲、閱讀欲和轉發欲。這也是利用了人性。

而高學歷者,大多數時候,看到這種標題只覺得好笑,不會去點。

為什麼?因為他們的知識儲備和學習經歷告訴他們,這樣的標題背後,多半是一篇聳人聽聞胡編亂造的文章,沒有閱讀價值,就算讀了,也是想拿過來當搞笑素材用的。

所以一個非常重要的區別就在這裡:

低學歷者通常使用直覺行事,絕大部分決策是由情緒驅動的,而直覺和情緒往往並不可靠,容易把事情辦砸;

而高學歷者更願意基於科學的角度觀察世界,絕大部分決策是由邏輯驅動的,邏輯是一板一眼的,有據可循的,做什麼事情都有個理由,所以通常事情會辦得比較穩妥。


我以前在公司帶過兩名實習生,一名是大專,一名是本科。交代他們辦同樣一件事,從事情最終的結果來看,兩人都做得很好,但有一個小小的區別:

本科的那名實習生,他會更細心,辦事的每個節點都會留下足跡,無論我什麼時候問他什麼事,他都會在幾分鐘之內給我答覆,這一點會優於那名大專的實習生。

雖然是小小的差別,但這體現的是兩人的做事態度。

顯然,擁有本科學歷的那名實習生,會更加嚴謹。

人們常常說:細節決定成敗。

在職場中,這並不是一句雞湯般的空話,而是很現實的、能夠左右一個人在職場中能夠走到多遠的關鍵因素之一。

所以很多時候,諷刺高學歷者什麼“高分低能”、什麼“讀書無用”都是考不上的人在那裡酸檸檬而已。

事實證明,高學歷者,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會比低學歷者擁有更亮眼的人生。


吉姆妮成長日記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識的:

對於剛踏入社會走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學歷確實是一塊敲門磚,從一般意義上來講,學歷是衡量個人能力的一個硬件,學歷越高的人單位越重視,因為領導認為高的學歷與能力是相匹配的。

學歷高低影響著一個人的學識水平,而學識是認知程度的外在表現,學識淵博的人,也更有獨到的觀點和思維,利用知識改變著自己的命運。

我家鄉有個大學生,前年從四川農業大學畢業後回家承包了幾十畝地種西瓜,他沒有先施肥,而是買了一車鵝卵石撒在地裡,灌溉也不讓地表有積水,村民們都疑惑他的做法,甚至覺得他搞壞了農田。

等西瓜上市時,他種植的西瓜又甜又香,銷量最好。

後來我們才知道,在西瓜地裡鋪鵝卵石,可以增加晝夜溫差,少灑水是為了減小比熱容,更利於西瓜的糖分積累。而這只是來自他大學課堂裡,最簡單的一個知識,但這也是村民們無法知道的。

很多人熟知北大畢業,去賣豬肉的陸步軒,這個被恥笑的高學歷者,現在已經靠賣豬肉發家,而他成功的原因,離不開在北大學習的知識。

相同經歷的還有秦玥飛,耶魯畢業去做村官,世人都以為,留洋的海歸,不過如此,然而秦玥飛利用金融和營銷知識,發展村裡的商務產業,帶領村民致富。

高學歷者經常自嘲上學無用,因為他們深知學歷越高學識水平越高,而有學識的人更懂得利用知識,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上大學甚至更高深造有利無害,即使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擁有選擇的權利,獲得滿意的工作。

舉我身邊兩個同事的例子:我辦公室有兩個年輕大學生,一個是來自山東青島的大學生,八年前他從四川廣元市某鄉政府考到我單位後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後報考四川大學在職研究生學習,畢業後在工作上刻苦鑽研,工作上出色,去年六月份被調到市局工作。另一個大學生在十年前他從成都一個企業考到我單位從事計算機維護,也是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在2015年同時考上西南財大和重慶大學計算機專業在職研究生,三年內拿兩個研究生文憑確實不容易,前年畢業後又考到市財政局工作。從兩個同事例子說明名校畢業生就業率遠高於普通大學,而這一現象在學位等級上表現更為明顯。

當學歷成為入職敲門磚時,有人是金磚,有人是鐵磚,有人是空氣磚。

當今行政事業單位對人才的文化水平的需求不斷提升,在職人員的學歷也就成為了衡量人才的標準,也是體現個人地位及身份的一種標誌。擁有國家認可的學歷,是在在企事業單位就職、提升、調幹的一個門檻。哪怕你擁有高超的技能、一流的資歷及管理水平,沒有學歷,進行個人渡金也是無法發展進步的。

對於在職人員來說,可能欠缺的只是工作經驗而已,是可塑之才,同我一天參加工作又同在一個單位的一個人,只有初中文化,她從小沒有受過學校專業系統的學習培訓,憑著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一步步爬到副局長位子,她這樣的人,有著自己的一套工作方式,是多年經驗摸索出來的,但最重要的大家不能忘記,不管到任何時候,對於工作而言,理論與實踐是密不可分的。

這時對於只有工作經驗而沒有學歷的人來說,學歷就體現了他的重要性,經常有很多人抱怨:怎麼xxx剛入職就跟我幹了十多年的老員工的工資一樣多,一點工作經驗都沒有,這樣不公平。其實不然,實踐有了,唯獨欠缺的就是提升學歷,在單位評職稱、漲薪等等,哪一項能離開學歷。

所以只有把學歷提高了,學歷+能力才能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以上回答有不對之處,敬請同朋友們指導,互相交流,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