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一首立春词用了7个“春”,读一读,春天就在眼前了

2020年的立春,来得比往常更晚一些。阳历2月4日,农历正月十一,才是立春日。

但春是关不住的。她到人间,冰雪消融,草木复苏,万象更新,赋生命予活力。

苏轼一首立春词用了7个“春”,读一读,春天就在眼前了

当此时,百花虽还未齐放,但逐渐转暖的阳光,枝头点点的绿意,很多迹象都表明春天已经在路上了。不如就来读一读苏轼曾写下的一首立春词,感受来自远方的温暖的春天。

读一读,春风无限,春意无穷,美好的春天就在眼前。

《减字木兰花·立春》

宋·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春总是让人感到美好与希望,苏轼这首词也不例外。尽管此时,词人是被贬到了遥远的海南岛,距怀念的亲人有千里之遥。但在春天来临之际,在他的词里,也并无颓丧与哀愁,而满溢着清新与欢快之气。在词中,苏轼一共用了七个“春”字,排布在不同的句子里,读来能感受到别样的音韵和谐之美感。

苏轼一首立春词用了7个“春”,读一读,春天就在眼前了

杨花似雪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时的众多习俗表明了古人对此节令的重视。苏轼将这些习俗写入词中,上片开头写“春牛春杖”:泥塑土牛,以彩鞭鞭打,含“规劝农事、策励春耕”之意;春杖则指农夫持犁仗而立。

后句写春风无限,从海上徐徐而来,七个字大开辽阔之意气。乞求春之巧工,将红艳的桃花染得鲜红欲滴。

下片开头同样写立春习俗:“春幡春胜”都是小彩旗,可挂在门前,也可戴在头上。辛弃疾有首词也将春幡写入,画面也描写得非常美,《汉宫春·立春日》:“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苏轼一首立春词用了7个“春”,读一读,春天就在眼前了

春风里

古时这些立春习俗如今在很多地方都已经看不见了,我们只能通过古人留下的文字,去想象这一番立春日的胜景:门户前挂着春幡,美人头上戴着春胜,迎面又来一阵春风,吹人酒醒。词人虽身在异乡,此刻却觉此处不像是在天涯之远,那满目的杨花就像是雪花一般,纷纷扬扬。

桃花红似血,杨花白胜雪,同为春之美色。“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最后这句写得尤其美。海南地处我国最南边,也是最先暖起来的地方,同样的时节,海南杨花已经点点飞舞,故乡说不定还在飘着雪花,杨花如雪,此情此景,可不正相类吗?

苏轼一首立春词用了7个“春”,读一读,春天就在眼前了

春来桃花艳红

苏东坡一生被贬多次,一次比一次远。被贬惠州时,就已经处于大庾岭以南了,更何况此时还到了更为遥远的海南岛。

此前苏轼写了首词,当中七字非常有名:“此心安处是吾乡。”好友王巩被贬岭南时歌姬柔奴相伴始终,这句是苏轼问及岭南风土时柔奴的回答。但其实,也很契合苏东坡的达观。无论被贬黄州,或是惠州,他其实都愿随遇而安,在当地安居,只是命运却一次次推着他再度流离。

苏轼一首立春词用了7个“春”,读一读,春天就在眼前了

春风

在海南,苏轼写下此立春词,其结尾似也有此同工之妙。迁客眼中异乡风景本就不同,更何况还是自古被视为荒凉的地带?但在苏东坡笔下,这里的春天,也是一样的:快意亲切,生意满满。

春风来海上,春风吹酒醒;春风醉染桃红,春风轻抚杨花……这无限春风,是苏东坡随意而安的潇洒;这春风无限,斜卷相思到天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