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關羽鎮守的荊州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三聖道君


東漢帝國將天下分為十三個州,分別是司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幷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

其中,荊州主要就是我們現在的湖南、湖北和河南南陽地區。

在三國時期,荊州共有七個郡,其中最北部的一個郡叫做南陽郡,它是荊州七郡中最大的郡,其治所就是號稱“鐵打”的襄陽城。它不僅是荊州的經濟、軍事和行政中心,也是整個荊州人口最多的城市,通常情況下,一個人如果能夠佔據襄陽,就相當於已經統治半個荊州。

荊州中間的兩個郡,從西到東分別是南郡和江夏郡。其中,南郡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荊州、荊門和宜昌地區,它是荊州第二重要的郡,其治所叫做江陵,是荊州最重要的軍事重鎮,因為它把控著整個荊州的長江水道。

至於江夏郡,主要就是我們現在的武漢、黃陂等地區,其治所叫做武昌。

荊州南部的四個郡,分別是長沙、武陵、桂陽和零陵四郡,其治所分別是湖南長沙、湖南常德、湖南郴州、湖南永州。這四個郡,除上沙郡勉強過得去之外,其他三個郡,即便放在我們現在,那也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在三國時期,那是典型的落後和貧困地區。



在赤壁之戰前,因為劉琮的不戰而降,曹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佔據南陽郡和襄陽城。接著,曹操又在當陽將劉備給擊敗,從而瓦解了劉備到江陵構建戰略防線的企圖。於是,南郡也被曹操佔據,曹操甚至親自坐鎮到江陵城。

因為,南陽郡和南郡是荊州經濟最核心的地區,曹操佔據這兩個郡,基本上就意外著他席捲整個荊州,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在這種背景下,荊州開始出現大規模的投降潮,荊南地區的長沙、武陵、桂陽和零陵四郡先後掛起了曹操的大旗。於是,整個荊州只剩下劉琦鎮守的江夏郡還在繼續抵抗。

接著,曹操率領大軍開進江夏郡,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也由此爆發。最終,曹操戰敗,不得不退出江夏郡,孫權則趁勢將江夏郡佔為己有,劉備則趁勢將長沙、武陵、桂陽和零陵四郡佔為己有。至於南郡和江夏郡,依然還在曹操手裡面。

接著,周瑜親率大軍進攻南郡,在經過一年的艱苦作戰後,曹仁被迫撤離到襄陽構建防線,於是南郡及江陵城變成孫權的地盤。後來,出於某些目的,孫權將南郡及江陵城借讓給了劉備,這也就是歷史上所謂劉備借荊州。



後來,劉備率軍進攻益州,留關羽鎮守荊州,也就是讓他坐鎮在江陵城,負責南郡、長沙、武陵、桂陽和零陵這五個郡的安危,也就是讓關羽坐鎮在我們現在的荊州古城裡面(荊州古城裡面的關帝廟正是關羽當時的府衙),負責鄂西地區(荊州、荊門、宜昌、恩施)和湖南省的安危。

再後來,劉備佔據益州後,孫權要求劉備履行條約,將當初借給他的南郡及江陵城歸還回來,當然,還要附帶一些利息。對此,劉備自然不願意,於是他又藉口等奪取涼州後再歸還。孫權頓時大怒,立即派呂蒙率軍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對此,劉備也不甘示弱,他親自跑到公安坐鎮,欲重新奪回這三郡。但此時,曹操正準備攻打漢中,劉備自然不敢在於孫權對峙,於是他和孫權議和,雙方以湘水為界,孫權把零陵郡還給劉備,至於長沙和桂陽兩郡,從此就成為孫權的地盤。

在這種背景下,關羽所謂的守荊州,主要就是負責南郡、零陵和武陵三郡,其治所分別是我們現在的荊州古城、湖南常德、和湖南永州。

主要負責的地方就是鄂西和湖南西部地區。後來關羽失荊州,也就是把這三個郡給弄丟了。


我是趙帥鍋


在三國中,關羽大意失荊州,不僅關羽自己被擒殺,而且劉備也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大好時機。那麼,關羽大意失荊州中的“荊州”指的到底是哪裡,難道真的就是指今天的荊州市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一探究竟。

在先秦的時期,漢族的先民就將漢地分為天下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其中的荊州指湖北以及長江中游地區。而到了西漢,全國有十三州,分別是幷州、冀州、幽州、青州、兌州、豫州、徐州、揚州、交州、荊州、益州、朔方及涼州,其中荊州包括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國。

東漢建安十八年,重新分置全國所屬九州州域,荊州地區一度擴大,將廣東全境及越南北部地區都歸屬於荊州州域。東漢荊州原轄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東漢末年,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部分縣,設置襄陽、章陵二郡, 於是荊州共轄九郡,這就是後世稱“荊襄九郡”的來歷。荊州的轄境相當於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的一部分。本來荊州的治所在漢壽(今湖南漢壽縣北),漢末移治襄陽(今湖北襄陽市)。建安十四年,劉備領荊州牧,移治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劉備借荊州”後,移治江陵(今荊州市)。

赤壁之戰後,曹操、劉備、孫權三家分荊州。曹操佔據南陽、南郡二郡,劉備佔據長江以南的零陵、桂陽 、武陵、長沙四郡,孫權則佔據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敗曹仁,奪南郡,孫權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駐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後,孫權納魯肅之議,把自己所據的部分南郡“借”給劉備,於是劉備佔有零陵郡、桂陽郡 、武陵郡、長沙郡、南郡,佔據了荊州絕大部分地盤。後來,劉備佔領益州後,按照協議,在孫權的索要下,劉備交出了桂陽、長沙兩郡給孫權,實際上此時關羽鎮守的荊州就只有零陵郡、武陵郡、南郡三郡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曹聯合打敗關羽,關羽大意失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中的“荊州”指零陵郡(今湖南永州)、武陵(今湖南常德)、南郡(今湖北荊州)三郡,並非是單單指今天的湖北荊州市。


密探零零發


荊州就是現在的湖北地級市,在古代也稱作江陵,現如今下轄8個縣市區和3個功能區。

三國“荊州”和現在“荊州”概念不同

三國時期的荊州

三國時期的荊州和現如今的荊州相差很大,尤其是在地域方面,荊州迄今為止已經有至少4000年的歷史,荊州很多人都聽過,劉備借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曹操一心得荊州,可以說在三國時期,魏蜀吳都是各懷鬼胎,想要獨霸荊州,荊州作為從古至今的軍事重鎮,這也是取決於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用諸葛亮的話就是“荊州北拒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荊州是很多地區通往的最佳通道。

《尚書》記載大禹治水,將天下分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而荊州就是其中之一,荊州作為富庶之鄉以及重要的戰略要地,它始終都是州的級別,也就是管轄的區域有很多,放在今天來看的話,大致管轄河南南部、湖北、湖南,荊州一開始的首府是在襄陽,也就是荊州牧劉表開始。

當時的襄陽是荊州的政治、經濟中心,赤壁之戰後被瓜分,三家分荊州,曹操佔領了南陽郡,劉備佔領了武陵郡、零陵郡、長沙郡、桂陽郡,孫權佔領了江夏郡和南郡。

荊州經濟發展快,農業產量高,土壤肥沃,得荊州者得天下,可以說誰掌握了荊州幾乎就有了稱王的底氣,實力也會急劇上升。

關羽鎮守的荊州

上面提到了孫權佔領了南郡,當時南郡的治所是在江陵,江陵被周瑜佔領,孫權命周瑜擔任南郡太守,通過這些我們會發現其實劉備借荊州只是借了荊州七郡中的一個郡,並非將荊州全借走了。

劉備跟孫權借南郡,所以關羽鎮守的只是荊州七郡之一的南郡,因為南郡的首府是在江陵,所以關羽鎮守的也就是江陵城,並非整個荊州,而之後江陵城一直是荊州的省會,所以很自然的就說劉備借荊州,關羽失荊州。

江陵城之後改成了荊州,也就是湖北荊州市,但是為了保留江陵古城,在荊州市裡還有個叫江陵縣的地方,當然這個江陵縣只是古代江陵的一小部分地區,因為大部分地區都稱為荊州。

綜上所述,三國時期的荊州好比是一個行政區劃,並非特指一個地方或者一個城市,放在現在來看,覆蓋了河南南部、湖北全部、湖南全部等地區。如果特指關羽鎮守的荊州(南郡)來看,毫無疑問就是今天的荊州市、江陵縣等地區。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如有誤請斧正


貓眼觀史


三國時代的的荊州和現在的荊州可不是一個概念,三國時代的荊州很大,包括了今天湖北湖南兩省大部分地區還有今河南部分地區。那麼三國時代的荊州具體指的是哪些地方,而關羽鎮守的荊州又是哪裡呢?下面我就為大家梳理一下:

東漢時期,天下共劃分成十三州及司隸共十四個行政區域,荊州便是其中一州。東漢末年,荊州下轄七郡,治所在襄陽,這七郡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後來朝廷從南陽郡和南郡分出一部分土地,設置襄陽、章陵二郡,於是荊州就變成了九郡,這才有了“荊襄九郡”一說。

但是到了三國時期,襄陽,章陵二郡再次被曹操劃入南陽郡,所以到了三國時期雖然大家都說是“荊襄九郡”,但實際上是七郡。

那麼這七郡的大體位置在哪裡,我就不說了,等會兒上一張圖,大家看後一目瞭然,比我打字效果要好許多。這裡就提一下這七郡的治所:



南陽郡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

南郡治所在江陵(今湖北荊州),所以今天的荊州充其量只是那時候荊州治下的南陽郡的一部分而已

江夏郡治所在西陵(今湖北武漢新洲區)

零陵郡治所在泉陵(今湖南永州)

桂陽郡治所在郴縣(今湖南郴州)

武陵郡治所在臨沅(今湖南常德)

長沙郡治所在臨湘(今湖南長沙

好了下面就要介紹關羽鎮守的荊州了

我們都知道赤壁之戰之前,荊州是由劉表統領的,但劉表當時統領的荊州只有六個郡,荊州最北面的南陽郡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一直被曹操佔據。

而當赤壁之戰後,曹操大敗,三國之勢已成,然而曹操雖然戰敗,但原隸屬荊州的南陽郡不僅依然在曹操手裡,甚至曹操大將曹仁還一度佔據了南郡一部分,所以此時的曹操實際上是佔據了南陽、南郡一部分,再加上劉備和孫權定了一個協議,劉備佔據長江以南的零陵、桂陽 、武陵、長沙四郡以及南郡一部分,江夏郡一部分,孫權佔據江夏郡一部分。於是這時期的荊州就被曹,劉,孫三家瓜分了,也由此可見劉備佔據了荊州的大部分地區。



公元209年,周瑜打敗曹仁,奪回南郡剩下的一部分,這時候重頭戲來了,正史中的“借荊州”來了,由於南郡的的戰略位置比江夏郡重要,所以劉備向孫權提出借取南郡的要求,並希望以自己手中的江夏郡換取孫權手中的南郡,而魯肅認為曹操南下,南郡承受的軍事壓力要遠大於江夏郡,將南郡“借給”劉備可以讓劉備替東吳在荊州方面面對曹軍鋒芒,於是孫權同意了,最後劉備得到完整的南郡,孫權得到了完整的江夏郡。

所以劉備“借荊州”借的只是“南郡”而並非荊州全部,實際上在“借荊州之前劉備已經佔據了荊州大部分土地。

那麼這時候劉備坐擁荊州南郡、零陵、桂陽 、武陵、長沙五郡,是不是就是關羽鎮守的荊州呢?答案是,但也也不全是,可以說關羽最初鎮守的確實是這五郡,但最終丟失的只有三郡,這又是何意呢?

劉備得南郡後,開啟開掛模式入蜀,得益州,此時是劉備地盤最大的時候,然而好景不長,劉備得益州後,東吳開始向劉備索要南郡,可是劉備不答應,孫權就開始派兵攻打劉備,此時的劉備剛得益州,根基不穩,因此重心全在益州方面,根本不能與孫權翻臉,於是為了安撫孫權,便把長沙、桂陽兩郡割讓給東吳,希望以這兩郡來正式換取南郡。

所以關羽最後鎮守的荊州就是南郡、零陵、武陵三郡之地!

公元209年,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也就是曹操控制的南陽郡地區,而孫權則派呂蒙偷襲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最終關羽兵敗被殺,荊州三郡落入東吳之手。

這裡我再提一下,荊州三郡丟失後,劉備大舉討伐東吳,原因真的是為了給關羽報仇嗎?我認為不全是,原因就在於南郡!

前面說過南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為南郡控制著湖北,川蜀的長江航道!在古代想要大規模出蜀最好的路線就是走長江一線。而長江航道里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咽喉—夷陵。對於劉備來說,可以失去荊州其餘所有地盤,唯獨不能丟了南郡,丟了夷陵。而且夷陵易守難攻,丟了這個地方以後幾乎是奪不回來了,想要出蜀地也只能北上,而這條路太過艱難,諸葛亮如此智謀之士,六出祁山也不可得,最終只能抑鬱而終,可見劉備是多麼的想奪回南郡,奪回夷陵。

可惜劉備最終還是在夷陵戰敗,夷陵之戰也意味著劉備只能偏安一隅,不可能再圖天下了。


鹹魚閒聊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糾正一下,三國時期的荊州不是指一個城市,而是類似我們現在的一個省份。東漢時期,天下共分十三州:幽州、冀州、青州、幷州、徐州、兗州、揚州、荊州、益州、涼州、司州、豫州和交州。所以荊州就屬於十三州之一,其行政長官也就是州牧,類似我們現在的省委書記,位高權重。


那麼關羽守荊州守得到底是哪個地方?

這說來就話長了,當時的荊州一共分為八郡,分別是襄陽郡、南郡、南陽郡、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以及桂陽郡。早期劉表任荊州牧的時候,荊州的治所是在襄陽,只不過後來曹操率大軍南征,其荊州牧劉琮率荊州文武投降,但是隻是限於長江以北,以南,包括江夏,當時還是在劉琦和劉備手中。

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率敗軍北歸。其留下的荊州各郡基本上都落在了劉備的手中,經過一年的時間,除了襄陽郡和南陽郡外,其餘五郡,盡皆落在了劉備手中,也就這裡開始,劉備有了安身之所。


可是沒到幾年,劉備西進,意圖拿下西川。那麼荊州怎麼辦?於是交給了關羽鎮守,而且為了和東吳重修舊好,劉備將長江以南三郡割讓了給東吳。可是東吳怎麼會滿足呢?所以也就引發後來戰事。

關羽水淹七軍後,威震華夏,不僅連破各鎮,而且還把襄陽給拿下了,幾乎逼近了樊城。只可惜後路讓東吳給抄了。南郡治所江陵讓東吳大都督呂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給拿下了,前有狼,後有虎,這個曾經威震華夏的關羽,就這樣在曹操和孫權的包圍下,最後身亡。


青史回聲


喜歡看三國的人,總是會對蜀漢名將關羽之死扼腕嘆息,民間更是有關羽“大意失荊州”的說法,而關羽丟失荊州,也成為蜀漢“攘除奸兇,還於舊都”夢想破滅的開始,荊州的戰略地位在當時無比重要,而現在的荊州似乎並不顯眼,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要想知道古時荊州和如今的區別,就必須弄懂荊州的來龍去脈。《尚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大禹成為天下共主之後,將天下劃分為九州,而荊州就是天下九州之一,自從那時起,荊州就始終是州一級的單位。戰國時期,荊州則是楚國的治所。而到了西漢時期,漢武帝設立十三部刺史,將天下劃分為十三塊,荊州因此而立,一直流傳到東漢末年。

三國時期荊州的大致管理範圍,按照現在的行政區劃來看,就是河南南部,湖北和湖南兩省的大部。我們必須要明白一點,荊州是一個州一級別的行政區劃,它並不具體指哪一個地方,它的地位就如同現在的省一樣。舉個例子,三國時期的徐州,你以為仍是現在的徐州市?錯,三國時期的徐州囊括瞭如今將近整個淮北平原,荊州差不多也是這個樣子。州的下級單位是郡,郡的下級單位是縣,我們一般認為荊州有七郡。

現在再來回顧關羽鎮守的荊州,上文講到荊州有七個郡。劉表時期,荊州七郡都是在劉表手裡,劉表病死後,其子劉琮向曹操投降,而在此之前,孫權出兵佔領了屬於荊州的江夏郡,曹操接受劉琮頭像,佔領了其餘六郡。赤壁之戰後,孫權派周瑜趁機拿下了南郡,此時魯肅說服孫權將南郡借給了劉備,要注意的是,我們所說的借荊州,其實僅僅是南郡一個郡而已,並不是整個荊州。

此後,劉備又分別拿下了零陵,桂陽和長沙,所以關羽鎮守的荊州治所就在南郡。南郡是一個郡,關羽的治所在其下轄的江陵,此後,江陵就一直是荊州的治所。劉備入蜀後,孫權派諸葛瑾向劉備討要荊州,劉備為了安撫孫權,又把長沙和桂陽送給了孫權。所以關羽鎮守荊州,狹義上是江陵,廣義上就是南郡,零陵二郡。

直到1994年,因為荊州是歷史名州,所以江陵改名為荊州,也就是現在的荊州市,江陵變成了荊州市的一個區,所以現在的荊州,充其量就是三國時期荊州的一小部分而已,三國時的荊州面積是現在的幾十倍不止。

所以綜合來看,關羽鎮守的荊州,往大了說是現在的荊州市,小了說就是江陵區了。關羽兵敗後,我看劉備出蜀,為關羽報仇是一回事,更重要的目地可能還是南郡吧,沒有南郡,諸葛亮制定的戰略計劃就難以完成,可劉備最終兵敗,可嘆可惜!


謀士說


首先荊州有天下嚥喉要道的說法,可見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自古兵家必爭之地。我們習慣上稱江陵為荊州,楚國的都城,三國時“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事件發於此。劉備要得天下必須佔領荊州,作為打天下的根基。如果從荊州攻打東吳,得心應手,北上可以討伐曹操,南下可以攻打東吳,諸葛亮第一個提到的地方便是荊州。




荊州當時管轄南陽、襄陽、南郡、江夏、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八郡。期間劃分稍有變動大體上今河南南部,湖北全部、湖南全部,荊州首府設在襄陽。

荊州是古九州之一。指的是湖南,湖北及周邊部分地區,西漢漢武帝將全國劃分為司隸及十三刺吏部,荊州刺吏部就是其一,但不是正式的行政區。荊州自西漢開始一直為七郡,漢末設章陵郡。南陽郡屬荊州刺史部,又稱“南都”位於現在的,南陽市、魯山縣、商洛市南部,襄陽、隨州等部分地區。江夏郡大致為,荊州市,襄陽市南部,荊門市西部、恩施州大部、宜昌市、潛江仙桃部分,重慶東部部分地區。長沙郡,現在的長沙全部、岳陽、株洲、益陽、邵陽、婁底、衡陽、譚陽、江西萍鄉部分地區。武陵郡,現在的常德、張家界、湘西州、懷化市及貴州銅仁,黔東南州全部及部分地區。零陵郡,今永州零陵。



赤壁之戰後荊州被魏、蜀、吳瓜分。襄陽以北被曹操佔有,江夏及南郡大部分被孫權佔有,長江以南被劉備佔有。


214年劉備征戰劉璋時鳳雛龐統戰死,劉備陷入危機,諸葛亮、張飛、黃忠、趙雲等去西蜀助力劉備,荊州只剩下關羽鎮守。

關羽能帶領水軍陸軍,荊州所處的地區水路縱橫,守城大將必須水戰、路戰必須精通。

公元219年關羽發起襄樊戰爭,猛烈進攻後,因粗心,被呂蒙奪了荊州,關羽敗走麥城。當時的軍事重鎮在江北的江陵。


小姐姐講史


荊州乃古代九州之一,可不止是一個城市,管轄範圍至少有今天的湖北、湖南大部和重慶、河南、江西、甚至貴州、廣西、廣東的一小部分,加起來完整的三個省那麼大。

如今的荊州市呢?不過是湖北省一個地級市,轄區僅相當於三國時,荊州下轄的南郡治所所在地江陵縣及周邊地區。

荊州的歷史和轄區

荊州歷史十分悠久,“禹劃九州,始有荊州”,這九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每個州都相當於如今的數個省。

大家不妨看看,你如今所在的地方,屬於古代九州中的哪一個州?

直至如今,像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這幾個州的名字仍作為現代地名,只是管轄範圍大大縮水。

東漢實行郡縣制,中央轄郡,郡轄縣,到東漢末年,在郡上又多了州一級,州下轄若干郡,全國共有十三個州,可見州的轄區之大。

東漢末年的荊州下轄7郡117縣,分別是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管轄範圍包括湖北、湖南大部、重慶東部、河南西南部、江西北部和貴州、廣東、廣西的一部分,轄區面積達85萬平方公里,比現在的青海省還要大13萬平方公里。

荊州畢竟是一級行政區劃,有自己的官署和辦公場所,稱之為治所(州府所在地),荊州的治所多有變更,先後位於湖南漢壽、湖北襄陽、湖北公安、湖北江陵。

如今的荊州市只是名字和古荊州相同,轄區僅相當於荊州下轄南郡治所所在地江陵縣及周邊地區,因此荊州市官方把荊州市的古稱認定為“江陵”而不是“荊州”。

湖北、湖南等地的朋友不妨看看,你們所在地屬於漢末三國時期荊州的哪一郡?

三國對荊州的爭奪

荊州位於九州之中,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圍繞荊州展開了激烈爭奪。赤壁之戰後,三方分佔其地,其中曹操佔了南陽郡;孫權佔了江夏郡、南郡;劉備佔有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長沙郡,三方勢力犬牙交錯,成為爭奪的焦點。


三者之中,劉備佔的地盤最大,他派最信任的五虎上將、自己的結拜兄弟關羽親自鎮守荊州,後來又從孫權手裡“借”來了南郡,佔有了荊州七郡中的五郡。

再後來,孫權前來索要南郡,劉備出於共同對抗曹操的考慮,以二換一,自己留下南郡,把長沙郡、桂陽郡給了孫權,這樣一來,孫權佔有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

只是後來關羽膨脹了,主動攻打曹操,導致走麥城,失荊州,這是後話,按下不表。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三國時期的荊州是天下戰略中心,諸葛亮曾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聯吳會,西通巴蜀。魯肅甚至毫不遮掩的說:“此乃帝王之資。”以此可見荊州的重要性。



三國初期荊州

東漢年間,天下共分十三州,荊州下轄七郡,分別為;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治所在漢壽縣,

公元190年,劉表單騎入荊州,將荊州的治所遷徙到了南郡的襄陽縣。到了公元206年,曹操進攻荊州,分南郡北部設立襄陽郡,從此成為荊襄八郡。



赤壁之戰後瓜分荊州

赤壁之戰時,曹操又分割南陽郡一部分為南鄉郡。等到曹操戰敗後,實力收縮,只能控制江北郡縣,所以曹操掌握了南陽郡、襄陽郡、南鄉郡。

赤壁之後,荊州江南地區出現了權力真空,孫權劉備開始在此地角逐。最終劉備奪取了荊州南部的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郡,以及半個南郡半個江夏郡。

孫權當時派周瑜奪取了半個南郡和半個江夏郡。



劉備當時和孫權商議以半個江夏換取半個南郡,當時的南郡顯然比江夏郡更重要,所以這件事對於東吳來說是一件賠本的買賣。但是在魯肅的勸說下,孫權還是把半個南郡給了劉備,東吳得到了整個江夏郡。也因此荊州瓜分完畢,東吳僅僅得到了江夏一郡。

公元213年,劉備入蜀,第二年諸葛亮和張飛等人全部進入益州,所以關羽開始執掌荊州。

此時關羽管理的荊州擁有南郡(今荊州市)、長沙(今長沙市)、武陵(今常德)、零陵(今永州市)、桂陽(今湖南省東南部)五郡。相當於今天的湖南大部、兩廣、貴州、以及重慶部分地區。



荊州最終歸屬

劉備佔據西川后,東吳欲奪取長沙、零陵、桂陽,並且向三郡派去了官吏。最終雙方發生衝突,劉備親自帶兵由益州增援關羽。

此時恰好曹操奪取了漢中,直接威脅了劉備在益州的統治,所以劉備向孫權議和,並且約定好雙方以湘水為界。湘水以東的長沙、江夏、桂陽三郡歸東吳,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歸劉備。

公元219年,呂蒙白衣渡江之後,關羽被殺,劉備的勢力也因此徹底從荊州退出。


我是越關


讓親妹妹嫁給老頭子也不在乎?孫權為什麼拼死爭奪荊州?

孫權為什麼一定要奪取荊州?

本文作者為珀爾修斯之弓,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薩沙講史堂第三百一十四期】(歷史系列第113講)

建安二十四年,孫權趁關羽率領荊州軍主力北上攻打襄樊,在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之際,用呂蒙之計白衣渡江奪取南郡和公安,從劉備手中奪取了荊州。孫權劉備自建安十三年赤壁抗曹時建立的維持了十餘年的聯盟宣告解體,兩年後劉備稱帝后率大軍東下伐吳,最終被陸遜敗於夷陵,劉備後來在白帝城鬱鬱而終。

東吳則在夷陵之戰後遭到了曹魏三路大軍進攻,不得不又重新和蜀漢聯盟。孫權奪荊州,直接影響了三國時代的歷史走向。那麼孫權為什麼不顧聯盟,一定要奪取荊州呢?

這就要從赤壁之戰時說起,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荊州,劉表次子劉琮不戰而降,劉備當陽長坂戰敗,和劉琦退保夏口。此時只有約兩萬兵力,面對曹操二十多萬大軍,可謂危如累卵,劉備甚至打算渡江投奔蒼梧太守吳巨。在東吳魯肅的積極聯絡和諸葛亮的遊說之下,孫劉結成抗曹聯盟,周瑜率領三萬軍隊在赤壁用火攻擊敗曹軍,並奪取南郡江陵,劉備也趁機奪取了荊州南部的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

此時劉備領地位於江南,治所在油江口的公安,和荊州北部的曹魏領地隔著東吳佔據的南郡江陵,並不接壤。

劉備以領地狹小為由,向孫權求借南郡,魯肅力排眾議,勸說孫權把南郡借給了劉備,這樣劉備直接面對襄陽的曹軍,能夠更有效的幫助東吳對抗曹魏。孫權為了密切聯盟關係做了很多,包括把妹妹嫁給劉備,雙方在軍事同盟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姻親關係。

東吳雖然在赤壁戰勝了曹操,但所得其實有限,荊州江南四郡和南郡歸了劉備,孫權在荊州只得到了江夏郡的一部分,攻打合肥和九江當塗也沒能獲得實際收益。孫權雖有七郡之地,但和曹魏對比,還是相當懸殊,所以孫權也急需擴張地盤增強實力。周瑜、甘寧曾提出了奪取西川的方案,但遺憾的是正在準備期間,周瑜就病故了。

孫權曾就奪取西川之事諮詢劉備,劉備以和劉璋同為宗室虛言阻攔。又派關羽張飛諸葛亮分別駐守南郡入蜀通道,拒絕東吳借道西進巴蜀,使東吳奪取西川計劃無疾而終。後來卻自己借劉璋請兵入川平張魯的機會,奪取了西川。

這樣一來劉備就據有西川和荊州大部,實力甚至要超過東吳。而東吳要想尋求擴張就只能向北攻略淮南和徐州了。但曹魏在淮南南部的重鎮合肥駐有名將重兵,孫權幾次出兵沒佔到什麼便宜。徐州南部廣陵郡水網灘塗縱橫,地狹民貧,實在有些雞肋。孫權開始把目光投向了西面的荊州。

其實早在孫策時代,部分是為父報仇,部分是擴張實力,東吳就積極出兵攻打江夏黃祖。孫權更是攻克江夏,斬殺了黃祖為父報了仇。建安十三年本來還想趁著劉表去世,派魯肅借弔喪窺探虛實聯結劉備,進而奪取荊州。但遺憾的是魯肅還沒到江陵,劉琮已經投降曹操了。因此向西奪取荊州之地,佔據整個長江流域一直是東吳多年來的既定戰略。

建安二十年,劉備取得西川后,孫權派諸葛瑾去成都見劉備,要求歸還荊州,劉備卻說要取得涼州才會歸還荊州。孫權看透了劉備的野心和不守信義。憤而派呂蒙出兵奪取了荊州南部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得到消息後,率領五萬大軍東下公安,派關羽率大軍和魯肅對峙於益陽,大戰一觸即發。還是因為曹操從關中入漢中平定張魯,劉備擔心西川有失,才匆匆和孫權言和,雙方劃湘江而治,劉備保住了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孫權得到了湘江東面的長沙桂陽兩郡。但雙方的聯盟關係已經名存實亡。

此後兩年間東吳攻略合肥和濡須口之戰,孫權接連敗於張遼和曹操,不得不請降修好。向北擴張之路完全被堵死。而對於劉備集團,早在周瑜生前,就清醒的認識到劉備梟雄本性和關羽張飛的虎狼之能,認為應該把劉備軟禁於東吳,用宮室美女束縛軟化他的雄心,把關羽張飛分別置於外地駐守,否則三人必為江東心腹大患。劉備來東吳借南郡時,呂範也勸孫權羈留劉備,但終因曹操勢大而不能實現。

關羽駐守荊州時,傲慢自矜,輕視孫權,拒絕東吳聯姻提議,又對東吳存有兼併之心。並且荊州位於江東上游,如果對東吳用兵,會佔有很大優勢。

孫權曾經和呂蒙討論過東吳的擴張方向問題,呂蒙認為如果向北攻打徐州,大概也能打下來,但徐州土地平曠,無險可守,而曹軍騎兵步兵又比東吳有明顯優勢,派七八萬人去徐州駐守也未必一定守得住。

反倒是如果奪取荊州,由孫權坐鎮南郡江陵,潘璋守住白帝城阻斷劉備東下之路,蔣欽率領萬人水軍循長江機動防禦,呂蒙自己則前出奪取襄陽。這樣根本就不用擔心曹操,孫劉聯盟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孫權集團開始為奪取荊州進行周密準備。

等到關羽率軍攻打襄樊,水淹于禁七軍,圍困樊城曹仁,威震華夏,曹操甚至打算遷都之時,孫權終於出手了,派呂蒙襲取南郡和公安,陸遜奪取夷陵,封閉劉備出川救援通道。關羽走麥城最終被潘璋手下馬忠擒拿。孫權終於奪回荊州,實現了多年的夙願。

在東漢三國時代,荊州的戰略地位和經濟人口實力都在江東之上,並且西通巴蜀,東連吳會,北部南陽郡向東是中原腹地,向西可以從武關入關中,向北則是司隸洛陽。

孫權雖然不能取得北部南陽郡,但能夠一舉解除上流南郡關羽的肘腋之患,把有效的財政兵員領地擴大了將近一倍,已經是非常豐厚的收穫了。但東吳軍隊平原陸戰到底不行,無論是合肥還是襄陽,此後五十多年裡東吳一直沒能取得任何有效突破。

不能給曹魏核心地區以實質性的軍事威脅,長江一線反而不得不多處設防。最終蜀漢滅亡失去上游屏障後,咸寧五年西晉六路二十萬大軍伐吳,不到五個月就一片降幡出石頭了。

【薩沙講史堂第三百一十四期】(歷史系列第113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