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可以簡單地介紹一下節氣?

毛佳健


二十四節氣本身就是陽曆。

中國古代先民根據季節氣候變化,發現時間對於農作物的生長有很明顯的週期規律,從而總結出二十四節氣,來教導後人按時而作。

古人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確定節氣及月建。此法與現代天文學所確定的二十四節氣的時間是一致的。

根據地球在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劃分,每一個節點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它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在。

一年有八節(“四立”和“四中”: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分別表示一個季節的開始和中心時節。

黃道與天赤道有23.5°的夾角,它們的交點對應的節氣就是春分秋分,這兩天的晝夜時長一樣。

而相對應垂直方向的二天就是夏至冬至,太陽分別直射北迴歸線和南迴歸線,因此夏至日白天最長,往後白晝漸短;而冬至日白天最短,往後白晝漸長。所謂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就源於此。

24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置心閣風水諮詢


二十四節氣,

春,春雨驚春清谷天:(立春,雨水,驚蟄,春風,淸明,穀雨)。

夏,夏滿芒夏兩暑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秋處露秋寒霜降:(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二十一,下半年為八,二十三,農業農民永不分離,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順世隨緣383093579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

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節氣表

《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於記憶中國古時曆法中的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流傳至今已有多種版本,各地都有傳唱。 由音樂人:秋林改編歌詞作曲演唱的。本版本歌曲用客家語言來演唱的民謠歌曲,很有客家山歌味道。二十四節氣歌詞:秋林曲:秋林 唱:秋林音樂人:秋林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

返回頂部
春季Spring立春 Spring begins2月3-5日雨水 The rains2月18-20日驚蟄 Insects awaken3月5-7日春分 Vernal Equinox3月20-22日清明 Clear and bright4月4-6日穀雨 Grain rain4月19-21日夏季Summer立夏 Summer begins5月5-7日小滿 Grain buds5月20-22日芒種 Grain in ear6月5-7日夏至 Summer solstice6月21-22日小暑 Slight heat7月6-8日大暑 Great heat7月22-24日秋季Autumn立秋 Autumn begins8月7-9日處暑 Stopping the heat8月22-24日白露 White dews9月7-9日秋分 Autumn equinox9月22-24日寒露 Cold dews10月8-9日霜降 Hoar-frost falls10月23-24日冬季Winter
立冬 Winter begins11月7-8日小雪 Light snow11月22-23日大雪 Heavy snow12月6-8日冬至 Winter solstice12月21-23日小寒 Slight cold1月5-7日大寒 Great cold1月20-21日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minxin2015


節氣,是指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確定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根據地球在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劃分,每一個節點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它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它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一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週而復始。每個節氣,都表示著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節氣能較好的反映出太陽運行的週期。




Gan好事不留名


中國一共有24個節氣,按照時間先後依次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 、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一年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個季節有六個節氣,每個月有兩個節氣,如下圖。

  春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季的六個節氣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春太陽位於黃經315度,時間為每年2月3-5日左右;雨水太陽位於黃經330度,時間為每年2月18-20日左右;驚蟄太陽位於黃經345度,時間為每年3月5-7日左右;春分太陽位於黃經0度,時間為每年3月20-22日左右;清明太陽位於黃經15度,時間為每年4月4-6日左右;穀雨太陽位於黃經30度,時間為每年4月19-21日左右。

  夏季的六個節氣為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夏太陽位於黃經45度,時間為每年5月5-7日左右;小滿太陽位於黃經60度,時間為每年5月20-22日左右;芒種太陽位於黃經75度,時間為每年6月5-7日左右;夏至太陽位於黃經90度,時間為每年6月21-22日左右;小暑太陽位於黃經105度,時間為7月6-8日左右;大暑太陽位於黃經120度,時間為每年7月22-24日左右。

  秋季的六個節氣為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秋太陽位於黃經135度,時間為每年8月7-9日左右;處暑太陽位於黃經150度,時間為每年8月22-24日左右;白露太陽位於黃經165度,時間為每年9月7-9日左右;秋分太陽位於黃經180度,時間為每年9月22-24日左右;寒露太陽位於黃經195度,時間為每年10月8-9日左右;霜降太陽位於黃經210度,時間為每年10月23-24日左右。

  冬季的六個節氣為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立冬太陽位於黃經225度,時間為每年11月7-8日左右;小雪太陽位於黃經240度,時間為每年11月22-23日左右;大雪太陽位於黃經255度,時間為每年12月6-8日左右;冬至太陽位於黃經270度,1時間為每年2月21-23日左右;小寒太陽位於黃經285度,時間為每年1月5-7日左右;大寒太陽位於黃經300度,時間為每年1月20-21日左右。

  二十四節氣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成書於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訓》中完整地記錄了全部二十四節。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H_xUe


中國農曆根據月相確定日期和月份,根據二十四節氣確定年長。二十四節氣從第1個冬至一直排到第24個大雪,逢單的稱為中氣。二十四節氣反映的是太陽週年運動。由於12個月的天數不夠年長,13個月又超過了,故而採用適時增加閏月的辦法來調節。有閏月的年份也叫農曆閏年,包含13個農曆月。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鼠年就包含有一個“閏四月”。加閏月的規則是每個月中,凡含有中氣的算正常月份,不含中氣的就算上一個月的閏月。農曆鼠年的“閏四月”就是上一個月四月的閏月。

蘇宜表示,公曆和農曆的年平均長度是一致的,但二者的起算點差別卻很大。如公曆2020年1月1日進入新年,2020年1月25日才開始農曆庚子鼠年的大年初一。

新華社天津1月1日電(記者周潤健)“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天文學家、南開大學教授蘇宜告訴記者,公曆2020年為閏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而即將到來的農曆庚子鼠年也是閏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有384天。

蘇宜解釋說,公曆和農曆各有不同的歷史淵源和曆法規制。公曆每4年設一閏年。凡公曆年數能被4除盡的年份為閏年,2月有29天,除不盡的年份為平年,2月有28天。2020年能被4除盡,所以是閏年。但對整世紀年如1900、2000、2100年,只有前兩位數也能被4除盡的才是閏年,否則仍為平年。


致臻收藏


節氣,是指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確定節氣。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採用的是“定氣法”,根據地球在黃道(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劃分,每一個節點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行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它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二十四節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映了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江蘇湯湯


二十四節氣,是指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十四節氣,於中國先秦時期就已經訂立、到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通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週而復始。



節氣順口溜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

: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還不到最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就愛與你聊八卦


廿四個節氣日曆都很清楚了就不再說了,要說的是起源與作用,中國古代史人們已經有大積種植農業經濟已比較發達,那時中國的經濟中心在中原一帶,即潢河與長江間的地區,那時沒有氣象臺,人們慢慢總結出時間與氣候變化的規律就以半個月為一節,一年就是二十四節,如小雪指一般在那個時候轉冷了會下小雪等,對當時農業生產起很大作用,但南和北方就不同了只起參考作用,如小雪季節廣東一點都不冷,但黑龍江已冰天雪地了。只能作參考,如小雪廣東人就知道就快轉冷了等!


亞海36


二十四節氣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