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封不救關羽,是因為兩人之間不和?還是私慾之心作祟?


劉封不救關羽,是因為兩人之間不和?還是私慾之心作祟?

三國時期,關羽敗走麥城,被呂蒙斬殺。關羽的失敗被殺正好是蜀漢由盛轉衰的導火索。關羽敗走麥城正好是劉備攻取漢中之時,一方面關羽是為了擴大荊州的地盤,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配合劉備攻取漢中,可以說關羽的襄樊大戰,為劉備攻取漢中減輕了很大的壓力,是關鍵的一步。而劉封在關羽圍攻襄樊時已經佔領上庸,並且擁兵5萬之眾。但是為什麼在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封卻不去救援呢?劉封不去救援有以下幾種原因,不管是客觀上和主觀上都有。

客觀上說劉封不救關羽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 上庸之地,是在漢中之戰後,剛剛被攻下來的,人心不穩是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從廖化去搬救兵孟達回答的話就可以看出。

達曰:"但言山城初附,民心未定,不敢造次興兵,恐失所守。"封從其言。次日,請廖化至,言此山城初附之所,未能分兵相救。

在剛剛平定的上庸城,人心未穩是事實,如果此時貿然帶大軍離開,可能剛剛得到的城池就會得而復失。

劉封不救關羽,是因為兩人之間不和?還是私慾之心作祟?

第二、 強敵環伺也是必須考慮的原因。

上庸城的北面就是曹操控制的地盤,此時正值劉備攻取西川和漢中之地,此時也只能是防守為主,不宜出擊。上庸之地又是防備曹魏的前沿陣地,如果去救援關羽,上庸一失,漢中東北方的屏障將不復存在,劉備漢中的局勢也將不穩。

單在地圖上可能上庸和麥城的直線距離不是很遠,但是按照實際的距離就不一樣了,遠了不止一倍。更何況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叢山峻嶺行軍與平坦大路行軍是很不一樣的,速度不同,距離也不一樣。如果按照當時的時間、距離和實際路況去估算,救援應該是來不及了。假如當時的救援來得及,但是同時曹魏的追兵也會到來,東吳的呂蒙也不會錯失良機,在兩面夾擊的情況下,幾乎沒有勝算。

劉封不救關羽,是因為兩人之間不和?還是私慾之心作祟?

不僅在客觀上認為劉封不可能去救援關羽,那從主觀上說劉封就更不會去救關羽了。不救關羽的原因或許就能找到一點蛛絲馬跡了。

第一、 關羽與劉封不和。

眾所周知劉封是劉備收的義子,在劉備還沒有兒子的時候,劉備是想過要劉封作為繼承人的。但是關羽知道後,對此表示不贊同,認為繼承人怎麼能是義子呢?從這一點上來說,關羽並不是支持劉封的。關羽自認為劉封是有那個想法奪取權力的,因此對劉封並不是很友好。所以劉封基於此方面,也不會去發兵救關羽。


第二、劉封是一個剛烈勇猛的人,但同時也有他自身的性格缺陷。是劉封不會去救關羽的關鍵。

如果劉封是劉備的將領,或許會成為五虎上將一樣的人物,但是作為劉備的義子,在劉備稱漢中王后,立劉禪為嗣。此時的處境就已經很尷尬了,奈何在攻取上庸城後,劉備不放心孟達單獨駐守上庸,特地讓劉封前去領導孟達,以防止孟達叛變。事實上孟達確實有反心,當廖化前去搬救兵的時候,孟達慫恿劉封以剛剛得城,人心不穩為由,拒絕出兵援救關羽。

劉封接受孟達拒絕援救的意見,就暴露了劉封的性格缺陷。劉封的此時的選擇已經決定了的前途命運。為什麼這樣說呢?

其一、在當時劉封和孟達有嫌隙的情況下,不能很好地為自己去想一下。認為孟達的意見是為自己著想,豈不知是孟達在為自己想。意志不堅定是劉封自身嚴重的缺陷。

劉封應該明白救人要比丟地重要的多,即使救援失敗,但是還有重整旗鼓的可能,如果人沒有了,又何談重整旗鼓呢?

其二、縱然劉封和關羽有嫌隙,但是在大義面前,劉封的選擇是不對的。劉封小看了關羽與劉備之間的關係,以至於在關羽被殺後,因救援不力讓劉備逼著自殺。心中有私無義是劉封致命的根本。

其三、劉封剛烈勇猛是他致命的前提。剛烈的性格本來可以讓他功成名就,但是劉封剛烈的性格中夾雜了私慾,才讓他越走越遠,落得如此下場。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廖化前去搬救兵的時候,劉封既然接受了不去救援關羽的意見。隨後又在與曹魏對戰時,孟達勸降中,展現他"忠心不二"的決心。這就是他性格上致命的前提。不明白救人的大義,一定比喪師失地要有意義的多。

綜上所述,劉封是一個忠心不二的人,劉封也是一個剛烈勇猛的人。但是很無奈,私慾的泛濫讓他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既然選擇了,那這樣的結局就是他的命。


《編者寄語》親愛的讀者朋友,能讀到這裡說明我們緣分不淺,文章或許寫的不好,但是你的意見和建議對我還是很重要的,因為有了你的品評,我才能寫出更好的文章供大家閱讀。我如果是那匹千里馬,你就是伯樂,只有你才能鞭策著我發揮自己的才能,不斷的進步。謝謝您的閱讀。如果大家看完如有什麼想法。歡迎評論留言。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